第八十七章:我們的時代

禮堂裡,寂靜無聲。

不僅是臺下的學子們聽着朱慈烺振聾發聵的質問,就連臺上那些教師們也不由細細思量起來。

英吉利內戰、歐羅巴、麥哲倫、地圓學說……

一個個新鮮詞彙聽完以後,是數不盡的疑問,道不完的困惑。

此刻,聽着朱慈烺的發問,自然是經不住疑惑不解後,是一種露怯的靜謐。

“諸君,身爲京師大學堂的學子。朕有三言,寄予諸君。一曰,抱定宗旨。想要知道這宗旨是不是光明正大,那自然是要先明白大學的性質。學成之後必有工作事業,這是理所當然的期望。但這並非就意味着是學以致用的根本。更重要的是,在大學則不一樣。大學,是爲研究高深學問之處。這便意味着,若有其餘心思,諸君還請多思量,切莫來錯了去處。”

“外人每多指責我大明朝堂之中,多的是**求財之人,忿忿不平,抨擊者盛。要朕說,抨擊得對。但這些抨擊之人,卻實在難說有多正義盎然。”朱慈烺環視全場,目光猛地肅殺起來:“因爲這樣的人,一說貪污**,便義正言辭。然則每每說完,便拿起八股功業,忿忿不平地想着自己也總有一天,能朝爲田舍郎,暮登**堂。他們憤怒的,不是那貪腐不公之事,卻是自己沒有機會貪腐。此等實乃可笑之人,絕非朕所期望京師大學堂裡未來成材之模樣。”

“而朕亦是聽聞,不少學子就學之初,便急尋進士科,欲讀文法學院。於是理科者少,工農醫商者更少!”朱慈烺一語道出,臺下不少人都紛紛有些坐臥不安。

京師大學堂開辦之後,便首先陷入了內部劃分的爭論之中。這個時代,除了朱慈烺此前開辦的南京師範學校、陸軍學校、以及籌備已久卻遲遲未開辦的京師師範學校以外,並沒有這等高等學校開辦。

不少人打算照辦國子監的模式,但朱慈烺卻否決了。

國子監裡律學、書學、算學都可以算得上是實用的功課。但這樣的國子監更多的卻像是一種官吏職業培訓學校,而非是高等大學堂。

於是一番爭論之下,最終呈報下來的就是文理兩個方向。文就是文法學院,理工科當然就簡單了,機械工程,醫學、農學等等都是如此。

對於這個年代大多數學子而言,讀書便是爲了當官。學而優則仕乃是天經地義的道理。故而,一入學便是蜂擁朝着文法學院而去。也不顧自己究竟是要讀的是文學,還是儒學,亦或者律法之學。

便是有興趣想要去學一學機械工程之類的,也會被人嗤笑,甚至有人冒大不韙將木匠皇帝的事蹟拿出來戲謔一二。

天啓年間,魏忠賢禍國可是這個時代不少人引以爲談資的事情。

“我大明文法之上的學者便大多數不是在職官員,便是退休致仕的官員,鮮少有終生未仕者。於是開學報課,朕就聽聞,有許多學子不問師長學問深淺,只問師長官階大小。若能選得高官顯宦,便沾沾自喜,以爲能爲高官門生,將來仕途助力。每每想起這一點,我便不由想,那些批評的人,縱然心中幾分歪念頭,但批評之聲是沒錯的。”朱慈烺說到這裡,目光若電,環視全場,如利劍一般,讓整個臺下鴉雀無聲,刺痛得所有人都不由心緒戰戰。

“應對批評,討論旁人說得合適與否,這裡自然不需細論。與我大明學子而言,最好的辦法永遠便是提高自己的水平。旁人說不學無術也好,說只求貪財好色也罷。若果真無此事,問心無愧,又何須畏懼?若果真要求那升官,可以去國子監。要發財,另尋商學院。都無須在京師大學堂蹉跎時光,空耗心神。所以抱定宗旨,探究高深學問。進文法學院,便研讀文學,研讀律法,研讀儒家真義。宗旨確定,一心學習,便能探究其間高深學問爲何。否則,一心懷着升官發財之心,一意苦求鑽營溜鬚之能,一朝肄業,身無長物,只能勉強尋個書齋講課,定然誤人子弟。竭力混入官署,定是禍國殃民。豈不是誤人誤己,空留半生遺憾?”

“其二……修身治國,首要便是磨練心性,端正品性……”

“其三……敬愛師友……”

……

朱慈烺站在主席臺上,一口氣抑揚頓挫不停,說到興起時,握拳振臂,說到沉重處,撐話語低沉。

伴隨着朱慈烺一字一句起伏,禮堂所有人的心神都彷彿在這樣的起伏之中被感染了。就連場外,李巖怔怔的聽着,也不由想起了當初自己在河南還只是一個舉子的時候。

他低着頭,不由的心想:“若是沒有那一場天災**後的起兵,我是否也能進京求學,成爲大明的天之驕子,在禮堂裡傾聽呢?”

只可惜,他自己顯然是沒有機會了。

此刻,寧威示意朱慈烺時間不多了。還得趕着宮內的一場部閣聯席會議。

一念於此,朱慈烺點點頭,重重吐出一口氣,用一種格外有力的聲音,發自肺腑的誠摯道:“在上一個時代,我們有渡過了最陳舊的迂腐過去,不堪屈辱的歷史,自大封閉的傲慢。那裡,這是最壞的時代。但同樣,朕親眼看到,現在,這個時代一樣有最具有生命力的新生經濟,有勇敢的軍人,有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文士。有勤勞的百姓,有無數兢兢業業的子民。有我中華四千年積蓄的文化底蘊。所以朕相信,接下來的時代,會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我相信,這個帝國再也不會被欺辱。因爲有着一萬萬永不接受屈辱的國民。”

“我相信,這個帝國定然強大。因爲,他有着一萬萬勤勞勇敢,敬崗愛業的國民。”

“這個時代,是屬於朕的,更是屬於你們的!”

說罷,朱慈烺躬身一禮。

朱之瑜聞言,緩緩起身鼓掌。

身後衆人見此,也是紛紛起身鼓掌。聽到這裡,自然是沒有一人不是感慨再三。爲朱慈烺胸中氣象所驚歎深思。

全場掌聲雷動,朱慈烺連連再三致意都有些無法撫平氣氛。見此,朱慈烺便只好淺笑着朝着衆人一一揮手致意。

回報他的,是更加響亮雷動的掌聲。

臺下,吳巧兒竭力鼓着掌,眼睛亮晶晶的,不斷回想着那一句話:“這個時代,是屬於朕的,更是屬於你們的!”

“我們的時代!”(未完待續。)--(本站重要通知:請使用本站的免費小說app,無廣告、無錯誤、更新快,會員同步書架,請關注微信公衆號xuanhuan11(按住三秒複製)安裝手機閱讀器!

第十五章:太原的戰鬥第六十三章:神仙佳人的心甘情願第六十四章:偶像級皇帝第一百一十七章:你對力量一無所知第一百二十二章:倭寇覆滅第九十六章:沙姆沙的震驚第七十章:新式武器第二十五章:暗流涌動的朝議第四十章:精彩纔剛開始第五十六章:遼南第九章:紫禁城的雄心第十八章:武昌烽火第六十一章:駐朝明軍第七十章:捷報入通州第四十八章:天策突擊隊第一百二十九章:美人如玉第九十四章:宮內宮外第一百三十六章:失控的李自成第十二章:戶部一天第五十章:一份大禮第四十九章:捷報與煩惱第七十九章:大權轉移第二十六章:敬酒不吃第十章:鄭芝龍的未來第六十九章:多爾袞造反第八十六章:中華同盟第二十二章:提前開打第十三章:權力的登天梯第十七章:京師盔甲廠第四十九章:利劍出鞘第一百四十六章:空城計第五十九章:三軍將士何在?第九十八章:與君再相見第七十八章:勢如破竹第三十八章:復我山河第三章:復社才子改邪歸正第一百一十章:講學成均館第十九章:大手筆第二十六章:秦府來客第二十章:從未屈服第九十七章:出使歐洲第十三章:戰火地中海第六十四章:挖坑設伏第二章:登基大典第八章:女醫師第一百一十六章:超乎想象的條件第三十一章:一網打盡第一百一十四章:毀城奪糧第三十三章:秦俠出府第18章:兵變 上第十三章:戰火地中海第三十七章:外交暗流第九十四章:黃河炸提第七十章:鐵騎突出刀槍鳴第八章:首裡城的新客人第八十六章:歸服第十九章:不敢彈壓的軍紀第八十五章:加稅漲工資第四十七章:同盟破裂第二十四章:畫龍點睛的扭轉第二十一章:乾清宮的會議廳第二十七章:太原亂象第四十六章:軍魂第三十九章:堅清壁野第九十九章:乾坤逆轉大手筆第五章:李巖與紅娘子第二十五章:鹽政改革第八十九章:鄭氏父子第五十五章:刺客第五十二章:很平等的條約第八十章:一言以立法第一百五十一章:太及時了第四十八章:找命門第七十二章:戰後封賞第七章:鐵甲艦第四十八章:天策突擊隊第一百二十三章:清軍主力第三十九章:堅清壁野第七十二章:賊軍策略第一百一十三章:孝莊的辦法第五十九章:戰場之上聞捷報第六十章:低估了朕的本事第一百三十四章:纏鬥難休第四十一章:秦淮八豔,佳麗迭出第一百四十九章:闖軍頭陣第十二章:得了更大的便宜第149章:明軍反包圍第三十四章:另有隱情第11章:山海關內吳3桂第一百二十二章:倭寇覆滅第三十七章:劫中伏殺第十五章:調查結果第六十四章:偶像級皇帝第三十五章:敢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第一章:太子監國第七十四章:德川義直反了第一百三十六章:薩爾滸突圍第九十二章:女醫師登臺第二章:琉球往事第十九章:世子的野望
第十五章:太原的戰鬥第六十三章:神仙佳人的心甘情願第六十四章:偶像級皇帝第一百一十七章:你對力量一無所知第一百二十二章:倭寇覆滅第九十六章:沙姆沙的震驚第七十章:新式武器第二十五章:暗流涌動的朝議第四十章:精彩纔剛開始第五十六章:遼南第九章:紫禁城的雄心第十八章:武昌烽火第六十一章:駐朝明軍第七十章:捷報入通州第四十八章:天策突擊隊第一百二十九章:美人如玉第九十四章:宮內宮外第一百三十六章:失控的李自成第十二章:戶部一天第五十章:一份大禮第四十九章:捷報與煩惱第七十九章:大權轉移第二十六章:敬酒不吃第十章:鄭芝龍的未來第六十九章:多爾袞造反第八十六章:中華同盟第二十二章:提前開打第十三章:權力的登天梯第十七章:京師盔甲廠第四十九章:利劍出鞘第一百四十六章:空城計第五十九章:三軍將士何在?第九十八章:與君再相見第七十八章:勢如破竹第三十八章:復我山河第三章:復社才子改邪歸正第一百一十章:講學成均館第十九章:大手筆第二十六章:秦府來客第二十章:從未屈服第九十七章:出使歐洲第十三章:戰火地中海第六十四章:挖坑設伏第二章:登基大典第八章:女醫師第一百一十六章:超乎想象的條件第三十一章:一網打盡第一百一十四章:毀城奪糧第三十三章:秦俠出府第18章:兵變 上第十三章:戰火地中海第三十七章:外交暗流第九十四章:黃河炸提第七十章:鐵騎突出刀槍鳴第八章:首裡城的新客人第八十六章:歸服第十九章:不敢彈壓的軍紀第八十五章:加稅漲工資第四十七章:同盟破裂第二十四章:畫龍點睛的扭轉第二十一章:乾清宮的會議廳第二十七章:太原亂象第四十六章:軍魂第三十九章:堅清壁野第九十九章:乾坤逆轉大手筆第五章:李巖與紅娘子第二十五章:鹽政改革第八十九章:鄭氏父子第五十五章:刺客第五十二章:很平等的條約第八十章:一言以立法第一百五十一章:太及時了第四十八章:找命門第七十二章:戰後封賞第七章:鐵甲艦第四十八章:天策突擊隊第一百二十三章:清軍主力第三十九章:堅清壁野第七十二章:賊軍策略第一百一十三章:孝莊的辦法第五十九章:戰場之上聞捷報第六十章:低估了朕的本事第一百三十四章:纏鬥難休第四十一章:秦淮八豔,佳麗迭出第一百四十九章:闖軍頭陣第十二章:得了更大的便宜第149章:明軍反包圍第三十四章:另有隱情第11章:山海關內吳3桂第一百二十二章:倭寇覆滅第三十七章:劫中伏殺第十五章:調查結果第六十四章:偶像級皇帝第三十五章:敢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第一章:太子監國第七十四章:德川義直反了第一百三十六章:薩爾滸突圍第九十二章:女醫師登臺第二章:琉球往事第十九章:世子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