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大權轉移

【今天的猜謎是,請問:山東與河南兩地包稅的銀子數目是多少:】【回覆謎底到我的微信公衆號:,即可獲得微言準備的紅包喲。還請大家多多支持,外站的同學也請支持一下微言的寫作吧~】

“終究是有些風險……有些風險。眼下內憂外患,禁不住折騰了。”朱由檢親政以來,是真的感覺到局面一點點壞下去,不知何時才能挽起。在原定歷史上,更是逼得朱由檢一點點走上極端與絕望,最終纔在李自成的進攻之下倉皇走上煤山。眼下見朱慈烺收拾了局面,已然是沒有那種破罐子破摔,豁出一切的勇氣了。

朱慈烺聞言,卻沒有見有幾分膽怯,而是更見笑意,道:“父皇。這份風險,不如就由我承擔吧。”

“嗯?”朱由檢愣了下,忽然間便明白了過來。

眼下的大明,悄然間已經有了兩個權力中心了。一個皇帝,一個太子,其實都有了自己的基本盤。在朱慈烺出宮之前,不管他說得再天花亂醉,風險總是要由朱由檢去承擔的。但而今朱慈烺出宮建立了自己的基本盤,成了一方權力中心,這風險如何,朱由檢已經悄然之間沒有了決策權。

顯然,朱慈烺說的風險就是這個要自己承擔。

“烺哥兒說說罷。”當週皇后離開後,兩人的氣氛已經緩解許多,朱由檢已經內心平靜許多,漸漸接受了朱慈烺已經成一方格局的事實。

“財政之法,不外乎開源節流。開源,就如同孩兒所言興工商,安百農,帶民有餘財。則財賦漸盛。節流,便是……改漕運爲海運。漕運雖然比較陸運而言是節省的。但比起海運,成本又是差得太多了。而且漕運之上。積弊甚多……”朱慈烺侃侃而談。

“烺哥兒……”朱由檢卻忽然打斷了下來:“你看上了河南山東對吧?”

“孩兒一心爲國,只想爲陛下做點實事。別無他念。”朱慈烺輕聲道。

“我相信的。”朱由檢說不清楚什麼情緒,朱慈烺其實戳中了朱由檢的一個最關心的地方。那就是財政問題。

一個帝國的崩潰,最先發出預兆的肯定是財政的問題。比起宋朝這個歷史上最富裕的朝代不提,就說比起元朝,明朝的財政都是十分簡陋不專業,甚至可以說在頂層設計上就有缺漏的。

但朱由檢卻不想動,問題還是和之前一樣,他怕亂子。更怕朱慈烺一動,就讓士紳不再支持朱家皇朝了。但同樣,嚴酷的現實與缺乏財源的現狀讓他無法維持舊有的軍隊,也難以打造更強大的軍隊。

想到這裡,朱由檢沉聲道:“大明既有體制上的東西,不動爲好。添磚加瓦可以,但不許動搖基底。原有財賦之政就不要動了。你要開護工坊,要興商貿,朕都允了。但大運河之事,不必再動。如士紳田稅。更是不要在朕面前提。另外朕問你,若這兩個地方朕交給你代朕監權,你能否保證稅賦的問題?”

“算上遼餉等務?”朱慈烺問。

“這是自然。”朱由檢着急的就是這個。

“河南爲李自成所患。摧殘殆盡,百姓耕作剛啓,田賦之事恐怕無以爲繼。山東一地亦是被建奴摧垮,百姓不得稍歇。若田賦可免……兒臣以爲還是可以試一試的。”朱慈烺心道,大明鼎盛的時候全國天賦也就三四千萬石。朱慈烺的斬獲都能頂得上小半的全國稅賦了,還擔心不能玩一個包稅?

只要撐過頭一年,到時候朱慈烺甚至還能大賺特賺。

果不其然,朱慈烺這麼一說,朱由檢頓時喜上眉梢:“朕可以免河南五年田賦。免山東三年田賦。如此一來,你能否給朕一個保障?”

“兒臣算了。河南與山東兩地,去年不計田賦一共是一百六七十萬三千八百十九兩。兒臣可以下軍令狀!今年開始。這個數字上繳毫無問題。”朱慈烺心中頓時一喜,看來這兩處的實權從今往後,就可以由朱慈烺自行安排了。至於那麼一點錢財,在朱慈烺看來反而是毫無問題。

朱由檢一聽,頓時大喜過望。

此刻,他站起身來,繞着桌案拿起一封奏章,來來回回翻閱,芳霞,然後又拿起一封奏章,繼續來回翻閱。

如是過了小半個時辰,朱由檢也不知道繞着桌案轉了多少圈子了,這纔開口道:“烺哥兒,你現在以爲當今時局,是攘外必先安內,還是攘內必先安外?”

聽朱由檢這麼疑問,朱慈烺頓時凜然。

一開始,朱慈烺是打着用內寇練兵去對付強敵的。

畢竟,最後真正得了大明天下的還是建州女真人,而不是李自成這個獨眼龍。

當然,朱慈烺很清楚大明君臣的心思。在他們看來,外患只是一羣強盜,搶完了就跑。但縱觀史書,奪了自家天下的唯有內寇。

按照朱慈烺熟悉的歷史,大明也的確是被李自成給攻破了京師,逼得崇禎皇帝上吊。

這麼一個死仇在,以至於其後南明建立也不忘記給朱由檢報仇雪恨,硬生生以一個三家之中軍力最弱的政權頂着強大的兩家爲敵。

在後世看來,南明這樣做委實不智,但換做朱慈烺去做,這樣卻有不得已的考慮。殺父之仇不報,天下人如何看待他這個位置的合法性?朱慈烺也一定會堅定舉起剿滅大順的旗幟,至多在軍事上聯合後來的大順軍抵抗清軍。

這樣一來,接下來的戰略到底是“攘外必先安內”還是“攘內必先安外”就顯然是國策的抉擇了。

思量良久,朱慈烺卻突然響起了一個名字:“左良玉。”

不僅如此,還有這個平賊將軍麾下糟糕的軍紀。

大明起了內患,賊寇固然是殺人盈野,但比起賊寇,官軍拉的仇恨更是一點都不少,甚至逼得地方百姓反而投效賊寇。

一念於此,朱慈烺堅定道:“若依兒臣看,清軍始終是頭號大敵。至於內寇,兒臣有信心輕易平定。反而是……我大明內部,有太多太多需要整肅的地方。現在,官逼民反的例子太多了,以至於多到人心喪盡的地步。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有這個前提,無論是攘外安內都無從提起!”

朱由檢聽着,怔怔無言,良久,彷彿又掙扎了一下,他終於下了決心。(未完待續。)>

第八十一章:畏罪自殺第十八章:藩王與巡撫第四十二章:山東總兵劉澤清第六十六章:參覲交代第四十七章:參贊機務史可法第一百四十三章:困獸左良玉第七十四章:昭顯世子李皚第九十一章:人口論第40章:來自日本90度的謙卑第一百三十章:出兵第二十三章:天賜良機第九十八章:大兵出城第五章:武學奇人第七章:大鬧朝鮮第十章:緊急軍情第五十二章:成均館第一百二十三章:公使們的信第四十八章:心悅誠服第一百一十五章:大明的復甦第四十章:日本小弟第六章:認規矩第一百二十三章:清軍主力第二章:蒙古援軍第一百六十六章:揚名乾清宮第二十八章:在日本搞中國租界第四十八章:千夫之勇,萬夫之謀第四十五章:柳生十兵衛第十九章:交鋒戶部尚書第九章:舊黨的野望第十章:鄭芝龍的未來第四十九章:捷報與煩惱第二十二章:新的來客第二十九章:日使求見第九十二章:爭先入籍第七十章:新式武器第一百三十九章:開封大校場第四十五章:平生快意封侯事第五十六章:新戰術第五十六章:豪格之死第二十一章:天兵天將 起點正版我發紅包第八十章:關廟立碑第七十一章:奇謀第一百二十八章:大戰開啓第二十七章:皇帝陛下抵達日本第一百三十六章:薩爾滸突圍第一百二十七章:疾風知勁草第一百四十六章:空城計第一百一十三章:孝莊的辦法第33章:第1軍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山東鎮第七十六章:針鋒相對第一百三十二章:並肩作戰第一章:京師住了外國人第五十三章:趟渾水第二十五章:捷報入南京第四十九章:捷報與煩惱第四十七章:三鎮匯聚第三十章:連下兩城第二十六章:阿部忠秋的憂慮第二十四章:京中名醫第十三章:前鋒第五章:招賢納才第四十五章:才驚四座第二十二章:一日滅其國第二十二章:提前開打第三章:出兵前奏第十六章:不信擡頭看第三十一章:一網打盡第七十一章:奇謀第五十四章:柳生十兵衛的最後一樣美第九章:紫禁城的雄心第五十四章:軍中士氣第二十六章:秦府來客第四十二章:早朝第十三章:未進化版國姓爺第十八章:藩王與巡撫第一百五十九章:決不辜負第七十五章:他們是誰第二十五章:費迪南四世入場第一百六十四章:清國已滅第四章:小馬兒第三十三章:很美妙很可笑第二十九章:威尼斯參戰第七十三章:大明擎天柱第三十八章:不甘心第一百零四章:出征第二十一章:全球徵稅第三章:埃及帕夏第二十三章:選妃酬太子第五章:皇子取名第十五章:時間不多了第一百一十四章:撕第十章:初到臨清第三十二章:錯愕的劉宗敏第六十八章:勝負將明第四章:另類的歷史第一起……第十五章:調查結果第99章:3年復遼第二十二章:捷報面前再分兵第三十七章:戶部清理京營覈算小組
第八十一章:畏罪自殺第十八章:藩王與巡撫第四十二章:山東總兵劉澤清第六十六章:參覲交代第四十七章:參贊機務史可法第一百四十三章:困獸左良玉第七十四章:昭顯世子李皚第九十一章:人口論第40章:來自日本90度的謙卑第一百三十章:出兵第二十三章:天賜良機第九十八章:大兵出城第五章:武學奇人第七章:大鬧朝鮮第十章:緊急軍情第五十二章:成均館第一百二十三章:公使們的信第四十八章:心悅誠服第一百一十五章:大明的復甦第四十章:日本小弟第六章:認規矩第一百二十三章:清軍主力第二章:蒙古援軍第一百六十六章:揚名乾清宮第二十八章:在日本搞中國租界第四十八章:千夫之勇,萬夫之謀第四十五章:柳生十兵衛第十九章:交鋒戶部尚書第九章:舊黨的野望第十章:鄭芝龍的未來第四十九章:捷報與煩惱第二十二章:新的來客第二十九章:日使求見第九十二章:爭先入籍第七十章:新式武器第一百三十九章:開封大校場第四十五章:平生快意封侯事第五十六章:新戰術第五十六章:豪格之死第二十一章:天兵天將 起點正版我發紅包第八十章:關廟立碑第七十一章:奇謀第一百二十八章:大戰開啓第二十七章:皇帝陛下抵達日本第一百三十六章:薩爾滸突圍第一百二十七章:疾風知勁草第一百四十六章:空城計第一百一十三章:孝莊的辦法第33章:第1軍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山東鎮第七十六章:針鋒相對第一百三十二章:並肩作戰第一章:京師住了外國人第五十三章:趟渾水第二十五章:捷報入南京第四十九章:捷報與煩惱第四十七章:三鎮匯聚第三十章:連下兩城第二十六章:阿部忠秋的憂慮第二十四章:京中名醫第十三章:前鋒第五章:招賢納才第四十五章:才驚四座第二十二章:一日滅其國第二十二章:提前開打第三章:出兵前奏第十六章:不信擡頭看第三十一章:一網打盡第七十一章:奇謀第五十四章:柳生十兵衛的最後一樣美第九章:紫禁城的雄心第五十四章:軍中士氣第二十六章:秦府來客第四十二章:早朝第十三章:未進化版國姓爺第十八章:藩王與巡撫第一百五十九章:決不辜負第七十五章:他們是誰第二十五章:費迪南四世入場第一百六十四章:清國已滅第四章:小馬兒第三十三章:很美妙很可笑第二十九章:威尼斯參戰第七十三章:大明擎天柱第三十八章:不甘心第一百零四章:出征第二十一章:全球徵稅第三章:埃及帕夏第二十三章:選妃酬太子第五章:皇子取名第十五章:時間不多了第一百一十四章:撕第十章:初到臨清第三十二章:錯愕的劉宗敏第六十八章:勝負將明第四章:另類的歷史第一起……第十五章:調查結果第99章:3年復遼第二十二章:捷報面前再分兵第三十七章:戶部清理京營覈算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