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 朝堂君臣疑

興京皇城,金鑾殿。

“你再說一遍?朕沒有聽清楚。”

皇帝李坤的精氣神越發有頹氣,早已不復從前的英姿勃勃,他的人坐在龍椅上,也給人一種垂暮之感,不過,這滿朝文武對此早就習慣。

但眼下,隨着皇帝混合着憤怒、不解、驚訝的聲音響起,朝中文武彷彿再次看到五年前那個飽含朝氣的皇帝。

陛階前面,樞密使王靖擦了擦了額頭上的汗水,再次說道:“回稟聖上,嶺南道整個一道,都舉起反旗!”說話的時候,他臉上滿是苦澀,蓋因那嶺南道的觀察使與他乃是姻親,這事發生之後,他這個樞密使也算是做到頭了。

本來,他對國戰一事並不十分支持,國戰得勝卻享了不小功勞,就引起了些許非議,但終究無法傷筋動骨,況且到了他這個位置,想要挪動一下,那是千難萬難,本就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便也安分度日,但現在功勞還沒享實在,過錯就已襲來,結局註定。

聽了這重複的一遍,李坤反倒平靜下來,安坐龍椅,淡然問道:“整整一道,何人能給朕解釋一下,這個整整一道是個什麼意思?”

問話之後,殿中卻是死一般的安靜。

過了幾息,還是李坤主動打破了沉默。

“都不說話?不說話,是否就能將叛亂平息?”看似平實的話語,卻體現出李坤的不滿,這倒也怨不得他,因爲他已經感到大限接近。幸而國戰有成,開疆拓土,而變法初見成效,兵制改革也現了曙光,正是爲後人立下足夠基礎的時候。偏偏冒出了這麼大的叛亂!

若說叛亂,其實從來不絕。

哪怕是王朝鼎盛之時,依舊有零星反叛,可如今日所收到情報這般,整整一道之地的官僚,從上到下。連帶幾名身具實權的將領,同白蓮教的叛逆攪合一起,舉起反旗,在整個歷史上雖不多見,但每每發生。都意義非凡——

整個道域都反了,該是多大的壓迫才能產生?

這種事情,從來都發生在天下大亂的時候,代表着亂世,如今,李坤雖知自己命不久矣,但成就諸多偉業,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這件事情的發生,無異於給他當頭潑了一盆冷水!如何能忍?

更重要的是,這事不光是涉及一省。很有可能要直糜爛整個東南,這可不是短短几年就能結束的事情。

要知道,那王靖在彙報的同時,亦遞上了奏摺,上面的消息乃是運用神通手法,在最快的時間傳遞到京畿之外。然後又有驛站跑馬,加急送來。

若非絕對緊急之事。根本沒必要這般傳遞。

而其上所言,也是觸目驚心。由於官僚與白蓮教合流,免去了那流寇、反賊最大的威脅——

從來造反,一時風起雲涌,很快就被平息,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能打不能守,這個守,不是防守,而是指的守備、治理。

被攻伐的地方,往往要失去秩序,而要壯大自身的勢力,則需要經營秩序,古來造反者,能有所成的,有些根本不擅長打仗,卻善於爲政一方,使得錢糧充足、兵甲不缺,從而王天下。

大瑞從來面對的逆賊,都是打得下城池,但無法經營城池,也就難以紮根、做大,就算有的人認識到這般問題,有心邀請政才,可因叛逆之名,無人真心相助,最終越發衰弱,朝廷大軍一至,很快就土崩瓦解。

現在,嶺南道的官僚加入進去,白蓮教的反賊根本不需要邀請什麼人,直接任用原班人馬,就足以維持勢力範圍的平穩,繼續從事生產,爲征戰提供必要的補給。

而這般局面下,想要迅速平定,談何容易?

而一旦不能迅速壓下,這一個道域的反叛,勢必要殃及周遭,連帶着邊上的道域也有異動,最終難以收拾。

“難道,眼看着就要離去,卻要給皇兒留下一個難以平息的禍患?也要讓朕在青史上留下惡名。”

這念頭在李坤腦海中閃過,令他越發着惱,忍不住就出聲說道:“那白蓮教的逆賊,不是很早以前就被消滅了麼,怎麼……”說着說着,李坤自己就停下話語,他已然想起,說白蓮教只剩餘孽的,正是那嶺南道的奏摺。

這麼一來,無異於賊喊捉賊。

“現在看來,嶺南道從從上到下,怕是很早就與白蓮教有着聯繫了,他們的奏摺……”李坤越想,越是感到氣悶,又覺得這事實在難以置信。

好好的朝廷命官不當、大好前途不要,卻去做反賊、逆賊,那十多年寒窗苦讀才換來功名利祿,說扔就扔,未免太過離奇了。

跟着,他又想起這幾年以來,嶺南道遞上來的奏章是何等古怪,更不要說,那些個官員,都彷彿轉了性子,不願意升遷,安坐地方。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這哪是不願意升遷,分明是早就存心,要將朕的江山啄一個洞,來供他們棲身!”

說到這裡,李坤目光掃過羣臣,沉聲道:“這事非同小可,嶺南道官員的罪名要加重處理,不可放過一人,另外,當務之急是平息叛亂,對方派出了四路大軍,分明就是挑釁,要立即調動北疆精兵過去,將之盡數撲滅!”

說到這裡,他咬牙切齒的道:“朕就不信了,柔羅人何等兇殘,都不是我大瑞官兵的對手,他白蓮教這般藏頭露尾之輩,又如何能成得事來,竟然還分出四路大軍,打出北伐的旗號……”說到後來,李坤忍不住冷笑起來。

“陛下。”

這個時候,下面有人出聲,就見宰執之一的許應一出列道:“還請陛下能憐惜民力,白蓮教造反,嶺南道整個官場都隨之而動,本就是不合常理之事,內裡必有諸多隱情,再說四路大軍,實乃我大瑞兵卒,豈能自相殘殺。”

這許應一接替張鏈入了政事堂,代表的是大瑞傳統世家的利益,嶺南道在很久之前,還算邊疆荒涼之地,但經過幾個朝代的更替,北方戰亂的時候,大量的士族南遷過去,充實其中,漸漸構建起南方世家。

而後,江南漸成富裕之地,江南世家也因此富甲天下,嶺南雖在江南道以南,但也算是南方世家的組成部分,其內成員多有在當地任職者,而胥吏、功曹更是不知凡幾。

有着這樣的情況,許應一,又怎可能放任李坤給嶺南官僚定罪,必然是要上來阻擋的,只不過在說法上,自是要有一套說辭。

但李坤也不是當年了,眉頭一皺,就明白了許應一的打算。

不過,不等李坤再次開口,樞密副使耿赤也出列道:“還請陛下明鑑,北疆初平,諸軍尚要威懾草原諸部,時有北上掃蕩之舉,若是此時調動,難免顧此失彼,況且,臣思逆賊之兵,恐有蹊蹺,當先查明纔是。”

這話說的頗爲委婉,但李坤也聽出了話中含義——

北疆精兵,經歷一場大勝,卻不好調動,一來是要震懾北疆,二來,則是出於戰功分配方面的考量,再者來說,四路兵馬中的很大一部分,其實是朝廷的官兵,被白蓮教策反了,派兵過去,有自相殘殺之嫌。

可明白歸明白,又哪裡能順氣?

“這關鍵時刻,國朝出現危險,居然無人能夠爲朕分憂!”他看着滿朝文武,卻想起了一個不在這裡的人。

“皇上,臣覺得,當遣使過去,先將事情弄清楚再說,若能兵不血刃,無疑保存了南方元氣。”這時,蔡闕也出面說來。

他也是政事堂中的一名宰執,從御史而來。

御史臺,並非單純的中央機構,在地方上也有分支,如當年的劍南御史李琦,就曾和邱言有過接觸,其人最近也成了新黨骨幹。

這次嶺南叛亂,御史系統的官僚也參與其中,其中更有與蔡闕親近者,他也不願皇帝太早降罪。

李坤深吸一口氣,道:“既然諸位愛卿其意在此,那便先讓人過去詢問清楚,但也不能不做準備,將大江沿岸幾座軍鎮的兵卒調動過去,以作應援。”

衆臣見皇帝點頭,知道一次妥協達成,便不多言。

只是散朝前,皇帝貌似無意的道:“對了,前幾日,朕說要召邱學士回京,這事辦得如何了?吏部的文書,可曾寫好?”

這一問,又讓在場官員的心思陡變,隨後又是幾句奏對。

………

同一時間,被李坤記掛的邱言,則在看着手中戰報,聽着劉宏、楊晃的回覆,微微點頭。

“嶺南叛亂,沒有出乎我的意料,不過他們派出四路大軍,其中一路直指劍南,倒是我沒有想到的,本官在劍南的事情就要完了,卻冒出這樣的事情,不能不問,既然如此,不妨就再往南邊走一遭。”

話說到這裡,他擡頭看着身前幾名將領,說道:“之前訓練的五千兵卒,可以調回來了,本官決定借道嶺南,回返關中,便將這節制軍爭之權,再用一次。”()

ps:感謝“頹廢的霧”投出的月票!

第1250章 律令不可違,人心則多變第508章 諸方皆動!第675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394章 燈滅沙粒飛第101章 是仇!早晚要報!第23章 魂中洞第793章 忠者水漲船高,叛者無所遁形第935章 飛虎道賀第516章 谷與民末,利藏於文第1349章 火雲繞山,洞中道果第207章 一卷平息人心第1231章 厚今薄古,言不離父第1111章 反將不懼白日行第819章 印術勢如猛虎,孟生籌謀拜師第104章 火煉魄,念鍛魂第947章 混亂盡頭衍真空第961章 第三根毫毛!第242章 此火非彼火第622章 筆下有感,秩序雛形第1058章 隕王劍敗星隕手第404章 金烏採陽精第1455章 殊途同歸,皆不可爲第1308章 囚得異洲人,聞知遺蛻變第832章 宰執爲表,世家意志定調第619章 心動民願起,真假豈能分第1492章 至尊!第206章 一策洞悉千里第707章 圖閬所在,再臨沙場第1251章 統合意志!第338章 經史子集,長河幻世!第159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736章 我記住你了!第601章 帝王驚,九韻反饋第116章 一語羞妖,一字難求第212章 萬里河山有烽煙第903章 心魔流轉如瘟疫第425章 回溯人道秩序,觀想遠古民生第128章 熟人第656章 書成定陽火,意升過雷霆第708章 原本成雙,修撰收兩書第982章 皇欲御駕親征,邱則孤軍抵江第1367章 雷霆罩身往黑行第47章 武道求仙第886章 文中洞,山頂爐第1020章 向西看第1196章 世家聚,兵鋒指第1479章 位列帝君,各主一方!第1212章 飲鴆止渴,以待時機第294章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第877章 一人得道,部洲昇天!第747章 災在外,運在身,書生欲積德第1012章 三具化身,各有所屬第575章 沐願三轉因果去第1157章 十年之諾第889章 網爲生機,南北呼應第1316章 對錯如雷,天外遠征第758章 觀氣如潮,因人擇事第565章 言兵連氣向北望第525章 吾道不孤也!第319章 見王呈策,惑心亂意第1322章 天之痕,如星隕第881章 與監生機緣第664章 八百加急現早朝第177章 冊封從神第1441章 文思何以落冥?第1236章 莫問心意,皆歸王法第468章 百寶女,九幅畫第1032章 相!第347章 神品三轉,三人三道第415章 祭祀之禮!第317章 陰冷縈繞於身,義理迷惑在心第489章 尋源第632章 頭炸如瓜裂第414章 列星成盤,乾坤落子第892章 屍身似橋岸兩旁,君臣相對奏一疏第1032章 相!第205章 勝不可專,敗不可不專第22章 吞魂第629章 坐府探兵,親自出迎第787章 鵲巢鳩佔?虎口拔牙!第203章 送你一場功,卻成一場空第1330章 黑風過星,意志成型第1479章 位列帝君,各主一方!第458章 神道血肉,性命雙全!第333章 石藏勇猛精進,洞有五色十光第955章 陰靈元嬰爲引第1371章 天梯由此爲妖來第1294章 三十六丹歸道門第987章 破軍不算全功,平禍方稱圓滿第816章 事無鉅細皆攬,裁撤去留由心第1351章 雲城之下聞妖聖第434章 過鵲橋,運河車,後升前降第567章 皇與相有歧,財與器釋力第180章 殃及池魚,怒火暗生第432章 馭虛道主第1055章 諸子聖賢演曆法第1431章 秘辛、道果第444章 神在心與神在身第459章 改運
第1250章 律令不可違,人心則多變第508章 諸方皆動!第675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394章 燈滅沙粒飛第101章 是仇!早晚要報!第23章 魂中洞第793章 忠者水漲船高,叛者無所遁形第935章 飛虎道賀第516章 谷與民末,利藏於文第1349章 火雲繞山,洞中道果第207章 一卷平息人心第1231章 厚今薄古,言不離父第1111章 反將不懼白日行第819章 印術勢如猛虎,孟生籌謀拜師第104章 火煉魄,念鍛魂第947章 混亂盡頭衍真空第961章 第三根毫毛!第242章 此火非彼火第622章 筆下有感,秩序雛形第1058章 隕王劍敗星隕手第404章 金烏採陽精第1455章 殊途同歸,皆不可爲第1308章 囚得異洲人,聞知遺蛻變第832章 宰執爲表,世家意志定調第619章 心動民願起,真假豈能分第1492章 至尊!第206章 一策洞悉千里第707章 圖閬所在,再臨沙場第1251章 統合意志!第338章 經史子集,長河幻世!第159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736章 我記住你了!第601章 帝王驚,九韻反饋第116章 一語羞妖,一字難求第212章 萬里河山有烽煙第903章 心魔流轉如瘟疫第425章 回溯人道秩序,觀想遠古民生第128章 熟人第656章 書成定陽火,意升過雷霆第708章 原本成雙,修撰收兩書第982章 皇欲御駕親征,邱則孤軍抵江第1367章 雷霆罩身往黑行第47章 武道求仙第886章 文中洞,山頂爐第1020章 向西看第1196章 世家聚,兵鋒指第1479章 位列帝君,各主一方!第1212章 飲鴆止渴,以待時機第294章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第877章 一人得道,部洲昇天!第747章 災在外,運在身,書生欲積德第1012章 三具化身,各有所屬第575章 沐願三轉因果去第1157章 十年之諾第889章 網爲生機,南北呼應第1316章 對錯如雷,天外遠征第758章 觀氣如潮,因人擇事第565章 言兵連氣向北望第525章 吾道不孤也!第319章 見王呈策,惑心亂意第1322章 天之痕,如星隕第881章 與監生機緣第664章 八百加急現早朝第177章 冊封從神第1441章 文思何以落冥?第1236章 莫問心意,皆歸王法第468章 百寶女,九幅畫第1032章 相!第347章 神品三轉,三人三道第415章 祭祀之禮!第317章 陰冷縈繞於身,義理迷惑在心第489章 尋源第632章 頭炸如瓜裂第414章 列星成盤,乾坤落子第892章 屍身似橋岸兩旁,君臣相對奏一疏第1032章 相!第205章 勝不可專,敗不可不專第22章 吞魂第629章 坐府探兵,親自出迎第787章 鵲巢鳩佔?虎口拔牙!第203章 送你一場功,卻成一場空第1330章 黑風過星,意志成型第1479章 位列帝君,各主一方!第458章 神道血肉,性命雙全!第333章 石藏勇猛精進,洞有五色十光第955章 陰靈元嬰爲引第1371章 天梯由此爲妖來第1294章 三十六丹歸道門第987章 破軍不算全功,平禍方稱圓滿第816章 事無鉅細皆攬,裁撤去留由心第1351章 雲城之下聞妖聖第434章 過鵲橋,運河車,後升前降第567章 皇與相有歧,財與器釋力第180章 殃及池魚,怒火暗生第432章 馭虛道主第1055章 諸子聖賢演曆法第1431章 秘辛、道果第444章 神在心與神在身第459章 改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