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宗乘寺的信函

西夏,興慶,天龍院,金針堂。

西堂衣鉢僧性真聽見鈴鐺響動,忙起身進入長老房,見虛谷長老正坐在書案後,仔細看着手中一份卷宗,於是問:“長老,不知何事吩咐?”

虛穀道:“你將上個月白河、前個月黑水的軍報找來我看。”

性真領命而去,找到執事僧明覺後,道:“虛谷長老要看白河和黑水的軍報,白河的要九月的,黑水的要八月的。”

明覺道:“稍待,我去取來。”不多時,抱着一摞卷宗過來,遞給性真。性真填了簽收,又抱着卷宗離去,明覺繼續坐下來,認真將桌上的其餘卷宗歸置編號。

性真回到虛谷的長老房,將卷宗遞了過去,虛穀道了聲:“你先坐,等我片刻。”

於是性真坐下,看着虛谷長老忙碌的翻開一本本卷宗,不時用筆將其中的某句話摘錄下來。

大約等了半柱香時分,虛谷長老擡起頭來,問:“性真,這些卷宗你都看過麼?”

性真回道:“都是看過的。”這些卷宗密級都不到高,乃屬中、下,都在性真允許查閱的範圍之內,

虛谷問:“看出什麼來了?”

性真回憶着道:“明軍分別由北而南,在向邊境調兵,看情形似乎在準備發動一次攻勢?可兵力似乎又有些不夠……其實小僧覺得,更像是在加強守禦……”

虛谷點點頭,鼓勵道:“說得很好,繼續。”

性真點點頭:“是。先說北邊,黑水城方向,明軍和我們一直是拉鋸之中,並不曾受到前年白馬山一戰失利的影響。從當面旗號來看,只是新增了一個指揮,這點兵力肯定不夠進攻。”

虛谷問:“以你看來,白河方向呢?從去年咱們退守白河以後,就一直在給白馬強鎮監軍司和祥佑監軍司增兵,會不會被明軍認爲是要反攻的徵兆?所以明軍增兵固守?”

性真搖了搖頭:“想要越過白河天險,難如登天,明軍很難攻得過來,反過來說,咱們也很難攻得過去。去年至今,咱們雖然一直在向白河增兵、輸送兵甲,但白馬強鎮至今也才兩萬餘人,祥佑軍不過三萬人,且還要分擔若爾蓋大雪山以北的防禦。以這點力量,穩守有餘而攻取不足,明軍應當不會做出這個判斷。”

虛穀道:“南邊呢?”他說的南邊,可就不是明夏的南線戰場了,而是指吐蕃。

性真是看過卷宗的,當然知道虛谷長老在問什麼,於是道:“大小金川方向明軍是佔優的,但吐蕃這些年軍力雖然不振,卻也並不好惹。宗乘寺交換而來的消息,在天全六蕃招討司和寧蕃衛兩處,新發現了兩個指揮旗號,同樣的道理,這點兵力根本不夠。”

“所以你的判斷呢?”

“聽說大明天子想要改小宗爲大宗,自年初時便一直在朝堂上與大臣們爭執不休,後來被道門強壓下去了,改宗沒有成功。據聞四、五月間,應天府局勢一度有些緊張。小僧在想,會不會與此有關?”

虛谷讚許的點了點頭:“你的思路很開闊,這一點很好。”

性真道:“多謝長老誇讚,如果大明天子當真和道門鬧翻,我夏軍是否有機可趁呢?”

虛穀道:“這卻要再等等,切不可輕舉妄動,從今日起,但凡大明那邊發來的消息,你都要留意,不論大小,盡數拿來給我。”

性真答應了:“是。”

虛谷又從身邊取過一份卷宗,遞給性真:“這裡還有一份,你看看。”

性真接過來一看,上面標明的密級爲“高”,這不是他能接觸的,但既然虛谷讓他看,他當然就能安心踏實的看了。

這是一封來自吐蕃宗乘寺的情報。宗乘寺是吐蕃佛門主管諜探的機構,職能仿照金針堂而來,幾乎完全相同,與金針堂也存在定期的情報交換。

這份卷宗很簡單,說的是宗乘寺得知,從今年四、五月間開始,道門調集了一批修士前往大小金川地區,屢屢襲擾沿邊各處寺廟,給吐蕃在該地的佈道造成一定破壞。爲此,宗乘寺按慣例通報金針堂,提醒金針堂在西夏邊境地區的佛寺多做防備。

虛谷等他看完,道:“通傳沿邊各家寺廟,謹防道門修士滋擾。”

這是一份雖然密級較高,但內容卻很平常的卷宗,既然虛谷交給性真了,那就意味着可以下發。

性真接過來,剛要離開,卻聽虛谷問:“道門爲何派遣修士在金川地區出手?”

性真想了想,道:“這不是很正常麼?唔……或許是歷練?或許是報復?或許是……”

虛谷打斷他的話頭:“不錯,很有可能是報復,我懷疑是咱們夏國高僧做了什麼,以致道門施加報復,但道門報復的方向卻很奇怪。你再修書問一問巴顏喀拉山各寺,還有靠近南邊的昭覺寺、報恩寺、普光寺……還有太慈寺,問一問,看看他們有沒有僧人去過金川,或者去了金川尚未返回的。如果有的話,瞭解一下,究竟發生了什麼。”

性真回到自己桌邊,不禁搖了搖頭,自家這位虛谷長老待人的確和善,但就是做事太認真了一些,這不就是一次道門報復佛門的正常事件嗎?這種事情一年不發生個幾回都會很奇怪,何至於如此敏感呢?

但虛谷是西堂長老,他性真只是西堂的衣鉢僧,長老的要求肯定是要完成的,只得費力開始按照虛谷的要求起草信函。寫好之後交虛谷過目,虛谷修改了幾個字後,性真回去謄清,一連謄抄了數十份,分別發送出去。

太慈寺位於阿尼瑪卿山最西麓,在性真發送信函的所有寺廟中,離金川是最遠的,相距足足上千裡之遙,按理不在“靠近南邊”這個問詢範圍之內,但既然虛谷長老莫名其妙將其點了進來,那性真也只得照發無誤。

六百年前,太慈寺尚位於都府,是整個川中最有威望的大寺。雖說捨棄了天府膏腴之地,從中原退至阿尼瑪卿山,這座寺廟卻依舊長盛不衰,高僧大德輩出,牢牢執掌阿尼瑪卿山諸寺,在整個夏國擁有着巨大的影響力,與萬法寺、承天寺、高臺寺、香蘭寺等,並稱西夏佛門五祖庭。

到了這一代,太慈寺依舊保持着往日的尊崇地位,四大班首俱在羅漢境之上,住持大師玄生更是證就了菩薩位。如果僅僅是這樣,太慈寺依舊與其“祖庭”之號名實不符,他真正的威望,來自方丈玄慈——西夏佛門最頂尖的大修士,證就佛陀位的大師!

今日接到信函之後,太慈寺的知客立刻報給了首座,首座大師看完後,問知客僧道:“廣真有沒有消息了?”

第九十三章 籌備第四十二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三十七章 黎州的習俗第三十八章 升座講法第十八章 不會演戲第三十二章 搶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差距第十八章 明覺的煩惱第三十一章 雲水堂的法陣第三章 勸解第二十六章 另一個故事第十六章 解決方案(爲小鹿銜枝盟主加更)第六章 不一樣的修煉第二十三章 少年曲鳳和第三十七章 求教第二十四章 信條不可觸犯第三十七章 關鍵在於人心第三十八章 蹲牆根的日子第二章 下一站第一百章 老師回山第九十一章 心病也是病第四十六章 古本原籍第六十四章 東方敬的召喚第七十七章 天是灰色的第四十二章 二次聯手第二十六章 老道、雜工和毛驢第四十四章 夜談第二十九章 斷案和門禮第六十二章 宋監院的策論第三十二章 方丈和監院第三十七章 僧鬧第四十六章 再度逃跑第八十章 君山衛第三十九章 可第六章 兩個神經病第八章 長蟲山第二十三章 七年之癢第五十四章 元福宮議事第七十章 算計(補欠更)第三十章 修士也會生病第二十八章 向上的門路第七十六章 燒的是銀子第十五章 一路向西第一百章 梅落雨第七章 拉隊伍第一百三十一章 占卜第十一章 退而求其次第三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四十二章 壞消息第十一章 退而求其次第五十六章 凡事皆有利弊第五十五章 煉符第五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三十七章 趙然的第一次公推第一百零五章 回山第四十章 兩塊牌子第六十章 幾乎跪了第四十七章 處政第六十三章 嘉靖十六年的冬天第一百四十九章 條件第一百三十章 兩份公文第十七章 三代第二第一百章 老師回山第四十九章 回川第九十九章 彌補第三十五章 得失之間第五章 主角光環加金手指不敵根骨和資質第四十五章 德吉仁波切第一百零八章 想聽故事嗎第十二章 破境第一百一十九章 鬧劇第二十八章 拿人第四十九章 上觀第三十六章 經典和學問第九章 授籙的機緣第一章 幾項治策第五十六章 調和第四十八章 一路向東第二十七章 西北線第二十八章 嘉靖二十四年的信力第二十四章 不打不相識第八十六章 僧推月下門第一百三十章 兩份公文第四十六章 羣狼第一章 玉皇閣第五章 三位師兄第八十五章 茅屋第八十一章 還是那個有異議的趙致然第五十五章 煉符第二十一章 重回無極院第三十五章 尊號第八章 大興土木第六十章 幾乎跪了第五十四章 慶雲山的日常第五十九章 君山會議第十三章 逃奴第五章 選址動工第四十七章 刺殺案後十日第一百三十章 綠地、靈氣、陽光和道友第二十四章 信條不可觸犯
第九十三章 籌備第四十二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三十七章 黎州的習俗第三十八章 升座講法第十八章 不會演戲第三十二章 搶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差距第十八章 明覺的煩惱第三十一章 雲水堂的法陣第三章 勸解第二十六章 另一個故事第十六章 解決方案(爲小鹿銜枝盟主加更)第六章 不一樣的修煉第二十三章 少年曲鳳和第三十七章 求教第二十四章 信條不可觸犯第三十七章 關鍵在於人心第三十八章 蹲牆根的日子第二章 下一站第一百章 老師回山第九十一章 心病也是病第四十六章 古本原籍第六十四章 東方敬的召喚第七十七章 天是灰色的第四十二章 二次聯手第二十六章 老道、雜工和毛驢第四十四章 夜談第二十九章 斷案和門禮第六十二章 宋監院的策論第三十二章 方丈和監院第三十七章 僧鬧第四十六章 再度逃跑第八十章 君山衛第三十九章 可第六章 兩個神經病第八章 長蟲山第二十三章 七年之癢第五十四章 元福宮議事第七十章 算計(補欠更)第三十章 修士也會生病第二十八章 向上的門路第七十六章 燒的是銀子第十五章 一路向西第一百章 梅落雨第七章 拉隊伍第一百三十一章 占卜第十一章 退而求其次第三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四十二章 壞消息第十一章 退而求其次第五十六章 凡事皆有利弊第五十五章 煉符第五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三十七章 趙然的第一次公推第一百零五章 回山第四十章 兩塊牌子第六十章 幾乎跪了第四十七章 處政第六十三章 嘉靖十六年的冬天第一百四十九章 條件第一百三十章 兩份公文第十七章 三代第二第一百章 老師回山第四十九章 回川第九十九章 彌補第三十五章 得失之間第五章 主角光環加金手指不敵根骨和資質第四十五章 德吉仁波切第一百零八章 想聽故事嗎第十二章 破境第一百一十九章 鬧劇第二十八章 拿人第四十九章 上觀第三十六章 經典和學問第九章 授籙的機緣第一章 幾項治策第五十六章 調和第四十八章 一路向東第二十七章 西北線第二十八章 嘉靖二十四年的信力第二十四章 不打不相識第八十六章 僧推月下門第一百三十章 兩份公文第四十六章 羣狼第一章 玉皇閣第五章 三位師兄第八十五章 茅屋第八十一章 還是那個有異議的趙致然第五十五章 煉符第二十一章 重回無極院第三十五章 尊號第八章 大興土木第六十章 幾乎跪了第五十四章 慶雲山的日常第五十九章 君山會議第十三章 逃奴第五章 選址動工第四十七章 刺殺案後十日第一百三十章 綠地、靈氣、陽光和道友第二十四章 信條不可觸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