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統治

“臣……臣謝陛下隆恩……。”

董大山見到此物傻眼了,而當朱怡成的話在耳邊響起的時候,董大山這才從恍惚中醒來。

當即,董大山毫不遲疑地捧着錦盒朝朱怡成跪了下去,此時此刻董大山的心中滿是無限的感激,因爲他根本不會想到朱怡成居然會用這種方式給他承諾。

丹書鐵券,朱怡成給董大山的錦盒中裝的就是這東西。此物最早是由漢高祖劉邦所創,是爲了表彰功臣並且給與對方世代享受優遇和免罪的一種憑證。

所以說,在民間丹書鐵券也被稱爲免死金牌,而在前明時期,丹書鐵券又被稱爲金書鐵券,被分別賜予功臣和重臣。

現在的大明,朱怡成在封爵的時候並沒有賜下這種東西,因爲如今的大明和前明已有不同,大明勳貴階級繼承法早就被朱怡成確定了下來,皇室對勳貴的控制比前明嚴格的多,而且勳貴也不像前明那樣擁有極大的特權。

此外,大明的法律也在朱怡成手中不斷完善和修改,所以從這些方面來講作爲皇帝的朱怡成並不需要用丹書鐵券來進行拉攏朝臣。而朝中大臣們,包括封爵的衆人心裡也清楚這點。

但董大山怎麼都沒想到,今日他居然會在朱怡成手中拿到特意賜給他的丹書鐵券,這意味着朱怡成用這種方式安他的心,同時也給了他許諾,面對這樣的情況,董大山如何不感動萬分?

當然了,丹書鐵券又被稱爲“免死金牌”,可實際上歷朝歷代中靠這東西能活命的幾乎是寥寥無幾。這種玩意最多也就是榮耀和恩寵,假如後世的子孫以爲能靠它來肆意妄爲,那其結果就是找死了。

可不管怎麼說,董大山拿到它後,除了感激外更是心安。朱怡成還是念着他好的,也理解他的想法,這才用這種方式來安撫董大山。

“起來吧,此物好好保管,對於你,朕是不擔心的,但朕不希望你的子孫用上此物,你可明白?”

“臣明白,臣再叩謝皇爺……。”董大山連忙回道,接着再一次向朱怡成磕頭這才起身。

落宮門前,董大山離開了皇宮,當他邁出宮門的時候,神色複雜地向身後望了一眼。

自明日起,他董大山就要正式辭去所有職務,隨後僅僅以衛國公的身份去皇家學院任教。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皇宮他估計也不會有什麼機會再次踏入了,至於朝堂也將遠離。

屬於董大山的時代從明天起就即將過去,他這一次退的如此徹底,如此堅決,雖然不是他的本意,但對於董大山本人而言卻是值得的。

看了眼懷中的丹書鐵券,董大山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至少,有了這東西在,衛國公府就不用再擔心其他了,而他董大山也能安心養老,話說這些年一直在外,對於家中的確有些愧疚,以後好好彌補就是。

想到這,董大山收回了眺望皇宮的目光,登上了早就等候已久的馬車,當他上了馬車後,馬車很快就行駛了起來,在夜色中朝着衛國公府而去。

偏殿中,燈光依舊亮着,朱怡成批閱着奏摺,處理那些未完的公務。

雖然今天比較特殊,但朱怡成卻不想因爲今天的事把這些公務耽擱,作爲大明的皇帝,他每天要處理的事實在是太多了,假如怠政的話,那麼整個帝國的運轉就會出問題。

直到二更天的時候,朱怡成這才處理完手上的這些事,他放下筆,揉揉有些發酸的手腕,站起身在殿中來回走了幾步,疏鬆着筋骨。

走了一圈,朱怡成來到放着沙盤的一旁,低頭看着那不斷修復和完善的沙盤。這個沙盤自當年在南京起就有了,而到京師的時候沙盤就搬了過來。

這些年中,這個沙盤從最初的幾省之地越來越大,到京師的時候,這個沙盤已經包括了整個中原、遼東、蒙古、西北、西南各地的地理風貌,其完善程度簡直令人驚歎無比,相比後世也不多讓。

要知道這沙盤上的細節都是通過軍方、錦衣衛和通事處各部不斷收集而來的,再由總參謀部進行完善和確定後形成的。

可就算這樣,每間隔一段時間,沙盤上的內容依舊會進行一部分的修改,以保證它的準確程度。

在朱怡成的偏殿中,除了這個大明本土的沙盤外,還有兩個新明和南海的沙盤,不過相比大明本土的沙盤而言,這兩個沙盤就要稍差一些。但這僅僅是因爲勘察和時間的原因,朱怡成相信用不了多少年,這些沙盤也將逐步完善,最終成爲大明的寶貴財富。

目光在沙盤上望去,遼東地區已經插上了大明的旗幟,而在蒙古東部,也就是科爾沁的部分同樣插上了大明的旗幟。

這是朱怡成昨日特意插上的,以表示這些地方已經全部歸於大明瞭。

蒙古一戰,強大的科爾沁灰飛煙滅,科爾沁草原自然就成了勝利者的戰利品。

雖然蒙古各部在其中出了不少力,但由於董大山的戰略部署和後勤的戰術安排,導致蒙古各部雖勝卻同時也受損不小。再加上明軍故意導致的鄂爾泰和蒙古各部在此戰中形成的矛盾,所以在戰後蒙古各部並沒有得到瓜分科爾沁草原的結果,而大明這邊在付出一定利益之後,很是輕易地就讓蒙古各部放棄了科爾沁草原的利益,從而一口把整個科爾沁草原吞了進去。

拿下科爾沁草原,大明藉此就能通過它深入對蒙古的統治,同時形成東西蒙古和漠北漠南蒙古的影響力。

朱怡成仔細看了看科爾沁草原的位置,從邊上的盒子裡取出三面略大的小旗,然後直接在伯都納新城和它的西部和南部分別插上,然後雙手抱胸仔細看了看,略微點了點頭。

要徹底控制住之前的科爾沁,不僅要重新打亂那些科爾沁俘虜和各旗牧馬,同時大明還要向科爾沁進行移民。

當然了,草原的移民和遼東的移民不同,因爲草原歷來就是遊牧民族的居所,並不適合農耕民族生存。

朱怡成只能先在原來科爾沁草原的基礎上建立新城,以形成以新城爲核心的科爾沁勢力範圍,然後再從蒙古各部或者遼東那邊招募一些牧民來取代原本佔大比例的科爾沁牧民。

只有這樣做,科爾沁草原纔會在將來真正成爲大明的領土,而大明也能夠借用科爾沁草原在蒙古的便利不斷向蒙古滲透,從而真正擁有蒙古的統治權。

第四百二十章 御前反問第八百七十二章 信仰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叫門第七百七十一章 時也運也第八百一十七章 關鍵一戰第二百五十章 選妃(求票!)第五百二十章 遙遠的親戚第八百七十二章 信仰第一百一十三章 何去何從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從新明到南海第一千八十四章 皇帝罵娘第一百五十六章 復職第八百七十八章 請罪第五百一十八章 八卦第九百九十章 老汪修史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麻煩第二百二十九章 白蓮起義(國慶假期最後一日,求票!)第七百三十九章 島鏈第一千零四章 萬里更替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無奈的馬齊(求月票)第三十五章 杭州大戰1第一百七十四章 求仁第一百二十三章 身份第四十一章 杭州大戰7第七百三十四章 捐棄前嫌第七十四章 進王九十九章 糧荒第八百六十三章 初到此地第六百八十章 強心劑第三百章 流血的臂膀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君恩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紙風車第一百五十六章 復職第二百零三章 釣魚第七百七十六章 南京密約第六百六十章 出事了第二百八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一千六十六章 老祝入宮第一百四十九章 兄弟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打成一片第六百零四章 大亂第二百二十四章 搖曳的身影第二百六十八章 天威難測第九百零七章 裹帕第三百六十八章 試航第八百五十三章 東拉西扯第九十章 兵分兩路第二百七十三章 以強擊弱第三百六十四章 戰俘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微疾第一千八十四章 皇帝罵娘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遙控第二百零二章 放餌(求票)第二百七十六章 火槍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遠離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人口人口第五百一十一章 羅剎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讓賢第一千三十五章 向北向北第二百三十章 亂上加亂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上金陵第一千五十四章 來了又走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南方戰局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北遷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不愛錢的官員第六十九章 桐廬丟失第九百九十三章 常朝第六百零五章 殺孽第六百五十八章 浪尖上的知府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去意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到位第八百四十六章 海上遭遇第八百六十二章 同知第一千七十章 鞠躬盡瘁第六百七十八章 惶惶的滿清第一百七十四章 求仁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武毅第五百七十六章 危危可及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決心第四百六十八章 生氣的朱怡成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修史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下英雄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表態第四百六十七章 另一條路第八百五十六章 來不及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太子在呂宋第九百八十章 如此厚顏無恥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撥亂反正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朝議第二百四十一章 力勸出兵第六百七十二章 小懲第五百九十六章 復仇的呼嘯第一千零五章 金山第二百六十六章 慘勝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爲天下耳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雙傑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帥才?蠢才?第六百二十八章 邯鄲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吃肉喝湯
第四百二十章 御前反問第八百七十二章 信仰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叫門第七百七十一章 時也運也第八百一十七章 關鍵一戰第二百五十章 選妃(求票!)第五百二十章 遙遠的親戚第八百七十二章 信仰第一百一十三章 何去何從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從新明到南海第一千八十四章 皇帝罵娘第一百五十六章 復職第八百七十八章 請罪第五百一十八章 八卦第九百九十章 老汪修史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麻煩第二百二十九章 白蓮起義(國慶假期最後一日,求票!)第七百三十九章 島鏈第一千零四章 萬里更替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無奈的馬齊(求月票)第三十五章 杭州大戰1第一百七十四章 求仁第一百二十三章 身份第四十一章 杭州大戰7第七百三十四章 捐棄前嫌第七十四章 進王九十九章 糧荒第八百六十三章 初到此地第六百八十章 強心劑第三百章 流血的臂膀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君恩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紙風車第一百五十六章 復職第二百零三章 釣魚第七百七十六章 南京密約第六百六十章 出事了第二百八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一千六十六章 老祝入宮第一百四十九章 兄弟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打成一片第六百零四章 大亂第二百二十四章 搖曳的身影第二百六十八章 天威難測第九百零七章 裹帕第三百六十八章 試航第八百五十三章 東拉西扯第九十章 兵分兩路第二百七十三章 以強擊弱第三百六十四章 戰俘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微疾第一千八十四章 皇帝罵娘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遙控第二百零二章 放餌(求票)第二百七十六章 火槍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遠離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人口人口第五百一十一章 羅剎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讓賢第一千三十五章 向北向北第二百三十章 亂上加亂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上金陵第一千五十四章 來了又走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南方戰局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北遷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不愛錢的官員第六十九章 桐廬丟失第九百九十三章 常朝第六百零五章 殺孽第六百五十八章 浪尖上的知府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去意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到位第八百四十六章 海上遭遇第八百六十二章 同知第一千七十章 鞠躬盡瘁第六百七十八章 惶惶的滿清第一百七十四章 求仁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武毅第五百七十六章 危危可及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決心第四百六十八章 生氣的朱怡成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修史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下英雄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表態第四百六十七章 另一條路第八百五十六章 來不及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太子在呂宋第九百八十章 如此厚顏無恥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撥亂反正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朝議第二百四十一章 力勸出兵第六百七十二章 小懲第五百九十六章 復仇的呼嘯第一千零五章 金山第二百六十六章 慘勝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爲天下耳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雙傑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帥才?蠢才?第六百二十八章 邯鄲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吃肉喝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