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十四章 皇帝罵娘

孫嘉淦雖是傳統文人,但他不是迂腐之人,要不然當初明軍拿下北京城後朱怡成也不會特意把孫嘉淦任命爲順天府尹,並把北方民政全部交由他來處理。

要知道順天府尹是正三品的高官,以級別而言同六部尚書只差着兩級,而且能夠掌管順天府,這隻有皇帝最爲信任臣子纔可擔任的職務。

再加上當初大明還未還都,順天府甚至包括整個北直隸的民政都是孫嘉淦說了算,同時他還有調動北京錦衣衛和衛戎部隊的權利,可以說那時候的孫嘉淦實際的職務已經相當於順天府尹兼半個直隸總督了。

正是因爲孫嘉淦在北方做的極好,爲大明之後的還都立下了大功。之後,朱怡成就把他的職務再提了一級,由正三品至從二品,同時令其在軍機處行走。

之後的事大家都知道,等軍機處換屆之時,孫嘉淦正式入軍機處,成了軍機大臣。

如今的孫嘉淦雖品級只是正二品,但實際上正二品文官已是文官中的頂級存在了。

依着大明先前的例子,各部尚書爲正二品大員,這些都是掌管實權的,而前明的內閣,由於考慮到一些因素,往往都是職高品低的配置,內閣閣老從三品、四品的很是尋常,甚至有以五品品級入內閣的也不希奇。

當然了,這些閣老在內閣做的時間長了,其加官也會漸漸提升,綜觀前明歷任內閣,真正以低品級致仕的內閣閣老寥寥無幾,往往不少閣老在經歷一開始的高職低配的過渡後,其加官品級就會逐步提升,甚至兼任一部尚書者不計其數。

所以從這些情況來看,大明一直有這樣的慣例,手握實權的文官爲正二品,從一品或者正一品的都是加銜,又或者是皇帝在其致仕時給予的榮耀。

至於武將方面要寬鬆許多,因爲武將和文官不同,何況前明時期在土木堡之變後就有文貴武賤風氣,到了前明末期,正一品的武將見了六品的主事都得畢恭畢敬,至於能進內閣的根本沒有。

這種規矩到了朱怡成這徹底改變,朱怡成恢復大明後廢除內閣,改設軍機處。

而且朱怡成雖然沿用前明的許多官制,但實際上對於大明的官員結構卻做了不少調整,尤其是採取了廢除四民、發展工商、海外開拓、朝中文武並重的各項策略,使得大明官場煥然一新。

當然,雖說做了不少改變,可對於從一品和一品的官員的任命作爲榮耀和恩賜,這個特色還是依舊保留着的。所以大明現在各部尚書實際的品級最高也就是文官二級。

武將方面不在其列,何況朱怡成如今已推行以軍銜制替代之前的武將品級,這也是爲了避免文武之間的矛盾。再加上軍機處的設置,爲考慮文武平衡,也打破了之前內閣只有文臣而無武將的慣例。

自然,這些說的只是本官和加官的品級,爵位不在其中。如果說是爵位的話,僅僅五等爵最低的男爵其榮耀就相當於一品大員。

但這只是相當於,實際上是作不得數的。真正官員品級肯定不能以爵位而論,要不整個朝廷不就亂套了麼?

面對遼東移民一事,孫嘉淦也是果斷之人,在確定海軍無法滿足運輸之後,他直接就同各商行進行接觸,很快就以朝廷的名義同這些商行達成協議,由各商行的商船來替朝廷完成向遼東的運輸任務。

不得不承認,商行的效率和運輸能力的確強大,僅僅幾日之後,隨着第一批由商行承擔運輸的物資由天津出發,抵達朝鮮北部後,一直因爲物資不足而受到影響的遼東移民情況大爲好轉。

而這時,孫嘉淦也爲之鬆了口氣,至少這個棘手的事總算有了解決辦法,接下來也能給朱怡成和朝廷一個交代。

但誰想,這天下無不透風的牆。原本孫嘉淦是擔心史貽直誤會,甚至阻止他這麼幹,所以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他就沒有告訴史貽直,只是打算等這事全部結束後再找機會同史貽直細細解釋,以取得他的理解。

可沒想到,這才過了沒多久,不知怎麼回事史貽直那邊居然知道了這事,當聽聞孫嘉淦居然不顧自己的反對,繞開他直接找了各大商行進行承擔運輸的事後,史貽直頓時就炸了,當日直接就去了孫嘉淦的府上,斥問孫嘉淦爲何要這麼做。

史貽直和孫嘉淦是怎麼談的,外人並不知道,因爲那天他們是在孫嘉淦的書房內會晤,但根據孫府的人傳出來的消息,這兩位之前關係不錯,甚至稱得上是好友的大人物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甚至還差一點兒動起手來。

最終,史貽直是鐵青着臉離開的孫府,而孫嘉淦從書房裡出來後整個人同樣顯得面如寒霜。

自那日起,軍機處內的氣氛變得古怪起來,原本站在一條陣營的史貽直和孫嘉淦開始變得針鋒相對,兩人之間沒了之前的惺惺相惜,反而如同水火一般互不相融。

尤其是在討論一些政事的時候,這兩位甚至還會當着衆人的面爭吵起來,如果不是蔣瑾等人相勸,恐怕軍機處的值房不僅會爭吵不休,甚至有幾回就要演起全武行了。

史孫不合,這事逐漸由軍機處內部傳了出去,過不多久不僅正個朝廷都知道,就連朱怡成也聽聞了此事。正當朱怡成爲軍機處內部的矛盾爲之不滿,同時思索着如此處置的時候,一個讓他有些意外的事發生了。

這一日,朱怡成翻看着史貽直送進大內的奏摺,看了沒幾眼他的神色頓時一愣,緊接着臉上就露出了難以抑制的怒氣。

啪的一聲,奏摺直接被朱怡成丟在了地上,清脆的響聲在寧靜的偏殿裡顯得格外刺耳。

在外面侯着的小江子情不自禁脖子一縮,心裡忐忑不安,不知道朱怡成究竟爲了什麼事發這樣大的火,但沒有朱怡成的吩咐,他又不敢進去,只能裝着什麼都沒聽見,依舊站在門外。

朱怡成之所以生氣,那是因爲史貽直給他上了一封致仕的奏摺,裡面寫着什麼德位不配,能力不足,願辭去首席軍機大臣之位,告老還鄉諸如此類的話。

見到這些,朱怡成心裡就氣不打一出來。他沒想到史貽直會來這麼一手,他上這麼一份東西意欲何爲?

要知道史貽直是朱怡成指定的首席軍機大臣,而現在史貽直在首席之位坐了僅僅不到半年時間就提出要辭職,這在外人看來不僅是史貽直個人的事,更是他這個皇帝和整個朝廷的大事。

如果按着他奏摺裡寫的那些,那麼是不是可以講當初選擇史貽直爲首席軍機大臣是他這個皇帝識人不明?錯用了人?

一直以來,朱怡成在世人眼裡都是一名聖君,是他一手復興了大明,驅逐了滿清,使神州宇內四海昇平,同時又開拓海外,佔據瞭如新明、呂宋、柔佛等地,還把琉球、朝鮮兩國直接併吞,其功績可以說遠超過歷朝,就連太祖朱元璋也稍有不如。

此外,朱怡成大興商業,使得大明如今國庫充裕,兵力強盛。可以說,現在的大明正處於盛世,而且這種盛世不出意外的話至少持續上百年上升期。

就算朱怡成死後,只要他的子孫不是白癡,而他一手打造的階級結構和軍政體系能夠繼續延續下去的話,至少到後世近代時期以大明龐大的體量依舊會是地球上最爲強大大國家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史貽直這樣辭職等於當着天下人給朱怡成難堪,一旦他這樣離開軍機處,那麼朱怡成不就落了一個識人不明,用人不當的名聲麼?

雖然在史貽直坐在首席軍機之位後,這幾月中朱怡成對史貽直的能力有所失望,但他卻從沒有動過在這時候讓他離開軍機處的想法。

在朱怡成看來,史貽直再有這樣那樣的毛病,畢竟他在軍機處呆了這麼多年,對於軍政比較熟悉,是最合適的過渡人選。何況他的任期最多也就二年時間,等到二年後安然退出,再由其他人接替,這也能夠讓整個軍機處完成新老交替,是最恰當的安排。

可惜的是,朱怡成萬萬沒有想到史貽直在軍機大臣之位做的好好的,可到了首席軍機之位後就暴露出這麼多問題來。可就算這樣,朱怡成依舊沒準備動他,出於各方面的考慮,朱怡成還是打算保住他首席之位,直等到他正式離開的最後一日。

可是朱怡成怎麼都沒想到,史貽直突然間就上了這麼一份東西,打算撂挑子不幹了。這一下可把朱怡成給氣壞了,一時間朱怡成心裡是憤怒的不行,說句不好聽的,他現在甚至想直接下旨把史貽直喊來劈頭蓋臉地先罵上一通,隨後再拉出去打屁股。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這個混帳!還告老還鄉?娘西匹!把朕的軍機處當成什麼了?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麼?”朱怡成忍不住罵了句髒口,氣得鼻子都歪了。

(新書《巫謎》求收藏,求推薦票!求月票!謝謝大家支持!)

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契機第三百四十六章 面聖第一百一十六章 台州之戰1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動手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反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皇權第六百九十章 稱謂第二百五十一章 坐守孤城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不管它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第一百七十五章 折翼(求票)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別列科夫的期望第九百五十九章 急信第六百零三章 驅趕第五百六十八章 俊傑第六十三章 下桐廬第九百二十五章 出彩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將截流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秋官第六百二十五章 欲蓋彌彰第三百二十九章 入宮第七百八十五章 直親王的憂慮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大人物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第三十五章 杭州大戰1第四百九十五章 求援第三百三十一章 千無古人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皇子皇女第七百二十八章 改換門庭第二百一十五章 鴨王起事第十七章 城變第八百四十八章 亂成一團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大臣第一千八十六章 東西兩北第二百六十四章 帝國目的第八百七十五章 嚇死侄兒了第八百四十五章 理念之別第三百七十八章 奇怪的戰爭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磨一磨第六百四十章 歸鄉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功成屍枯第七十一章 入寧波第八百章 南下馬尼拉第七十章 征途是星辰大海第二百六十七章 皇權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御前會議第三百一十八章 再一次清理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欺騙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亂成一團第六百四十六章 盛京第七百四十章 文章還是要做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西班牙人在行動第六百三十四章 可惜第一千七十五章 黔國公第四百一十四章 穆忠明第四百五十五章 江夏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客第一千三十一章 半島亂局第三百八十四章 小六子和十二爺第九百五十四章 巡撫山西第六百零六章 彈劾風雲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受制於人?第六十一章 千鈞一髮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老北京第二百四十七章 十六鋪的誕生第四十二章 龍歸大海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聯手第九百三十五章 氣度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公主的決心第八百三十四章 撥亂反正第八百七十三章 分段施工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設宴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果蔬第九章 紅花白藕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上金陵第三百六十一章 退意第八百六十二章 同知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第二百一十九章 牛皮吹大了第六十七章 潘老大第三百四十六章 面聖第五百四十三章 嚴斥第九百六十一章 如臨深淵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誰是敵人第五百三十九章 張冉抵京第六百七十一章 進言第一千三十三章 竊喜第五百四十六章 禍事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兩虎相爭還是驅虎吞狼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告別第八百二十三章 山崩地裂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受制於人?第一千三十章 幸運的人們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蒙古之戰(8)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欲蓋而彰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作戰參謀第七百二十一章 會晤第九百七十四章 西班牙土包子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雲南急報第六百一十九章 仿製
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契機第三百四十六章 面聖第一百一十六章 台州之戰1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動手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反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皇權第六百九十章 稱謂第二百五十一章 坐守孤城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不管它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第一百七十五章 折翼(求票)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別列科夫的期望第九百五十九章 急信第六百零三章 驅趕第五百六十八章 俊傑第六十三章 下桐廬第九百二十五章 出彩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將截流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秋官第六百二十五章 欲蓋彌彰第三百二十九章 入宮第七百八十五章 直親王的憂慮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大人物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第三十五章 杭州大戰1第四百九十五章 求援第三百三十一章 千無古人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皇子皇女第七百二十八章 改換門庭第二百一十五章 鴨王起事第十七章 城變第八百四十八章 亂成一團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大臣第一千八十六章 東西兩北第二百六十四章 帝國目的第八百七十五章 嚇死侄兒了第八百四十五章 理念之別第三百七十八章 奇怪的戰爭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磨一磨第六百四十章 歸鄉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功成屍枯第七十一章 入寧波第八百章 南下馬尼拉第七十章 征途是星辰大海第二百六十七章 皇權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御前會議第三百一十八章 再一次清理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欺騙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亂成一團第六百四十六章 盛京第七百四十章 文章還是要做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西班牙人在行動第六百三十四章 可惜第一千七十五章 黔國公第四百一十四章 穆忠明第四百五十五章 江夏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客第一千三十一章 半島亂局第三百八十四章 小六子和十二爺第九百五十四章 巡撫山西第六百零六章 彈劾風雲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受制於人?第六十一章 千鈞一髮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老北京第二百四十七章 十六鋪的誕生第四十二章 龍歸大海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聯手第九百三十五章 氣度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公主的決心第八百三十四章 撥亂反正第八百七十三章 分段施工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設宴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果蔬第九章 紅花白藕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上金陵第三百六十一章 退意第八百六十二章 同知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第二百一十九章 牛皮吹大了第六十七章 潘老大第三百四十六章 面聖第五百四十三章 嚴斥第九百六十一章 如臨深淵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誰是敵人第五百三十九章 張冉抵京第六百七十一章 進言第一千三十三章 竊喜第五百四十六章 禍事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兩虎相爭還是驅虎吞狼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告別第八百二十三章 山崩地裂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受制於人?第一千三十章 幸運的人們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蒙古之戰(8)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欲蓋而彰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作戰參謀第七百二十一章 會晤第九百七十四章 西班牙土包子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雲南急報第六百一十九章 仿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