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穩固(繼續求票!)

拿下蘇州,江南全入朱怡成之手,現在他可以完全騰出手來派軍南下支援溫州了。可當趕往溫州的前鋒還未抵達前線,藍理和年羹堯的部隊已經主動撤軍,泰順之戰前後經歷四十七日,就此結束。

泰順一戰,馬功成和楊勖部隊損失並不小,整體傷亡高達六成,如不是楊勖精於守城指揮有方,再加上澎湖水師牽制住了藍延珍的聯合水師,馬功行在溫州不斷派兵支援和替換前線有生力量,尤其是鄔思道及時又向溫州支援了三千人的生力軍,要不然這泰順就差一點兒被攻破了。

此戰,楊勖堅守泰順,把藍理和年羹堯部擋了足足四十七日,令清軍在城下寸步未進,更爲明軍能順利拿下杭州、南京、常州和蘇州立下大功。因爲他善守,此戰後被軍中譽以“銅牆鐵壁”之美稱。

早在南京被攻下的消息傳到溫州,藍理和年羹堯大驚之下就有了退意。南京失守,常州、蘇州兩座孤城更不可守,明軍佔領江蘇全境已不可避免。藍理是老行武的人,不會看不出現在的局勢,至於年羹堯就更不用說了,丟了南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他心裡比誰都清楚。

面對怎麼都攻不下的泰順,兩人勉強又打了幾天就主動放棄,帶領大軍主動撤回福建,依託福建山地險要進行駐防,以免明軍拿下江蘇後調頭南下來攻。此外,藍延珍的水師也全部撤回廈門、南澳兩地,以防颱灣的澎湖水師異動。

不能不說,他們的判斷和決定非常正確,他們前腳撤回福建沒多久,常州和蘇州兩城失陷的消息也傳了過來,而且北方的明軍已徹底解決了江蘇清軍,並派兵南下支援溫州。

自朱怡成從寧波出兵到最終拿下蘇州,前後經歷兩個半月,不僅地盤擴大了一倍還多,而且還拿下了南京、杭州、蘇州這樣的大城,更控制住了長江口至南京到太平府(今馬鞍山)一帶的水路。

由於明軍大勝,導致長江中上游的清軍壓力頓時大增,正對袁奇部進行攻擊的清軍爲防明軍水師沿江而上直抵九江,從而兩部匯合,清軍不得不減弱的攻勢,針對明軍水師可能攻擊的區域進行佈防。

同時在江北,因爲明軍佔領南京後清軍更怕明軍直接渡江趁勝北擊,不得不把在河南的大軍向江北調動,聯同山東綠營從通州(南通)——泰州——揚州——滁州一線佈置江防。

如此一來,袁奇和祝建才兩部壓力頓時大減,逐漸穩住陣腳,同清軍形成了僵持狀態。

佔據了江南、浙江和臺灣三地後,明軍的攻勢也緩了下來。說實話,雖此戰收穫大大超出了預期,使得朱怡成勢力大增,但拿下這麼多地盤不免也有些“消化不良”。

如今,朱怡成的總兵力已超過了十萬,可這十多萬人要控制如此大的區域還是比較困難的,除了比如南京、杭州、寧波、蘇州、松江、台州、溫州、麗水等這些重要城市有重兵駐紮外,其餘各小州縣的控制力並不強,再加上此次戰役共俘虜清軍(含團練兵勇)五萬多人,另有三萬多的地方義軍需要整編,再加上所佔各城市的實際控制也需要人手和時間去處置,所以當得知藍理和年羹堯主動撤軍後,朱怡成只是下令繼續就地駐防,並未讓部隊向福建進行攻擊。

“恭喜監國!”回到南京不久,鄔思道帶着六部人員總算趕到了南京,一見朱怡成後鄔思道就笑着行禮恭賀。

“鄔先生你可來了,你如果再不來孤得焦頭爛額了。”見到鄔思道,朱怡成是欣喜萬分,仗打完了,可接下來要處理的事是千頭萬緒,雖然有廖煥之進行協助,但這一次拿下的地盤實在是太大了,另外還有之前說的俘虜和義軍整編工作,再加上其他各項事務,朱怡成這幾日是忙得連吃飯時間都沒有。

聽完朱怡成述苦,鄔思道頓時大笑起來,胸有成竹地告訴朱怡成,他來之前已做了計劃,等把計劃細細向朱怡成講解後,朱怡成頓時大喜,馬上把同樣焦頭爛額的廖煥之找來,讓他們兩人儘快安置這些政務。

“監國,政務之事先不急,不過現在有三件事需儘快安排,不知監國您是否有所考慮?”喊人去找廖煥之的時候,鄔思道神色凝重地對朱怡成問。

“三件事?還請先生賜教。”

“其一,封賞衆臣!”鄔思道講道:“此戰我大明已動搖滿清國本,尤其是南京應天府收復後,天下爲之震動!監國爲大明之主,當封賞衆臣,並大赦以安民心,同時此舉更能令天下歸心於監國。”

“此事孤已考慮了,正等先生來後再辦。”朱怡成笑道。

鄔思道滿意地點點頭,繼續道:“其二,請監國儘快開科舉,納賢士,佈告天下!”

鄔思道此言一出,朱怡成倒是一愣,對於科舉什麼他從來沒有這個考慮,這也是他的後世教育思維所致,畢竟朱怡成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對於科舉的重要性也不是很清楚,再加上之前在寧波只是一地方義軍勢力,也未有搞科舉的資格,就算那時候宣佈開科舉在天下人眼裡恐怕也就是個笑話,那怕他後來在寧波重登監國之位也是如此,地盤僅不到半省之地,四周都是強敵,何談科舉一事?

但如今不同了,拿下江南、浙江再加臺灣,擁兵十多萬,此時此刻朱怡成已完全有了和清廷叫板的資本,而當初那些觀望,認爲朱怡成只不過是一個朝不保夕的反賊的士紳和讀書人如今也漸漸改變了態度。其他的不說,僅當南京拿下後,周邊幾個小城根本就是大軍到後城開,許多地方官員甚至主動投降。這樣的情況在義軍剛剛起兵時是根本看不到的,這足以表明人心已隨着朱怡成的勢力龐大而產生了變化。

這些,雖然朱怡成已朦朧感覺到,卻並沒有細想過,而現在鄔思道一言點破頓時讓他恍然大悟。沒錯,此時正是開科舉的大好機會,只要科舉一開,手上人才缺乏的情況必然大大緩解,更重要的是他可以藉此把地方鄉紳和大多數讀書人全部拉進大明的陣營,這對於穩妥統治,安撫地方也是有極大好處的。

“先生一言點醒夢中人,孤謝過先生!”朱怡成起身鄭重其事地向鄔思道行禮道謝,鄔思道腿腳不便來不及阻攔,只能勉強側開身子以示不敢受禮。但從他滿意的笑容來看,對於朱怡成如此能納其言並且尊重自己的作風大爲欣賞。

“不知先生所說的第三件事是爲何?”同鄔思道商議了下如此開科舉的細節後,朱怡成問道。

“監國對目前局勢如何看?”鄔思道並未馬上說第三件事,而是問起了現在局勢。

這局勢是擺在面前的,拿下江南,再加長江天險,朱怡成其大勢基本已成,而清軍雖然依舊強大,但在短時間內對於明軍已無法作出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依朱怡成看來,清軍暫時對明軍主要會採取防禦措施,同時從其他地方調集兵力先解決掉袁奇和祝建才部,等這兩部被滅後,清軍就再無內患之憂,就能集中力量掉頭對付明軍。

至於明軍,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消化現在的勝利果實,積蓄力量以備下一次戰略。同時,明軍也不能坐視袁奇和祝建才兩部被滅,拿下南京後明軍已佔有長江之利,隨時可沿江而上支援袁、祝二部,同時給予清軍壓力。

當朱怡成把這些話一一說出後,鄔思道微微點頭表示認可。

“此次拿下南京城,再加上之前的杭州之戰和後來的常州、蘇州兩城之戰,我軍俘虜的八旗大約有多少?”鄔思道突然間又問起了關於八旗的事來。

“南京城之前爲清廷江寧八旗駐防之地,整個皇城內本有八旗士兵五千,再加其家眷老少婦孺不到三萬,經幾戰後,八旗軍力最終被俘虜者二千六百餘人,再加上杭州和常州兩地的八旗俘虜,一共是三千一百多人。”

“也就是說如今監國手裡有三萬三千多滿人?”

“差不多這個數,具體的要需查冊,自把這些八旗從皇城遷出後暫時放至城南區域劃地安置,並已造冊登記,如先生需要孤可讓人把冊取來……。”

“這先不急。”鄔思道擺擺手,又問:“兩江總督噶禮、江寧織造曹寅、蘇州織造李煦、江寧八旗參領費爾勒,還有一併俘虜的五品以上滿人文武現都在何處?”

“這些人俘虜後都關押在原兩江總督衙門大牢裡,怎麼?鄔先生當年遊幕時認識他們?”朱怡成開玩笑道。

鄔思道聽到這話頓時大笑起來:“鄔某當年只是一介草民,可未有做過這些大人物的幕友。不過監國,第三件事就是這些八旗官員和家眷,也許很快就有客人會自己找來,所以請監國早做應對。”

第九百四十二章 如芒刺背第二百八十一章 到京第六百六十四章 殺氣騰騰第四十七章 夜戰陳家鎮第七百零三章 一點就通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木屋夜談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噩耗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讓賢第一百二十六章 倉促應戰第二百八十章 三策(求票)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明白人第一千三十三章 竊喜第三百四十六章 面聖第一千七十九章 史貽直的怒火第一千零九章 下山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蒙古之戰(1)第四百八十七章 南北一線第八百一十二章 無法辯駁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難戰第一千零三章 君問臣第四百七十三章 雷霆手段第一千三十九章 神兵天降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提攜提攜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野蠻打擊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怒火第一千二十九章 濟州第九百九十九章 同行第六百五十九章 福州之變第六百九十章 稱謂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宴會中第六百五十三章 地方大族第九百六十六章 臣子慾望第五十五章 苦惱的變化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朋遠方來第四百四十二章 三喜臨門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挑動第八百二十三章 山崩地裂第一千五十六章 大明換屆第一千三十六章 自謝於國事第四百四十二章 三喜臨門第五百四十二章 莊巖的看法第九百九十四章 我們冤枉第五百二十九章 蔣毅第三百五十六章 慾望的選擇第九百七十章 上表和免職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試射第一千四百章 求助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微疾第五百九十章 爲了部落第二百三十八章 騎兵南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寧波包家第三十八章 杭州大戰4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接觸第二百九十三章 胡人無百年之運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更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新明新政4第九百二十一章 換了對手?第一千八十三章老孫的決定第一百一十八章 台州之戰3第二百九十七章 澳門之變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利用、牽制和約束第一千七十六章 沐家後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重登大位(九月第一日求票!)第五百零七章 猛攻銅仁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統治第四百五十九章 借力打力第九百五十七章 夕陽第六百五十一章 請罪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江水滔滔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目的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勤勉的太子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兩難第八百零五章 火焰第七百八十九章 呂宋的愁雲第八百三十四章 撥亂反正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時光如賊第三百一十八章 再一次清理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覆蓋第五章 我真傻,真的!第一千七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九百七十八章 稱臣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萬里來訊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謀劃第七百六十四章 晚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邸報第八十一章 資本的猶豫第九百七十八章 稱臣第二十二章 出兵第四十一章 杭州大戰7第一百一十五章 曹道臺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兩路南下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受制於人?第九百八十九章 聽之任之第五百五十四章 離心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邊境衝突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三光第五十四章 居安思危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大人物第五百二十六章 謠言第二百一十四章 造反嘍
第九百四十二章 如芒刺背第二百八十一章 到京第六百六十四章 殺氣騰騰第四十七章 夜戰陳家鎮第七百零三章 一點就通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木屋夜談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噩耗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讓賢第一百二十六章 倉促應戰第二百八十章 三策(求票)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明白人第一千三十三章 竊喜第三百四十六章 面聖第一千七十九章 史貽直的怒火第一千零九章 下山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蒙古之戰(1)第四百八十七章 南北一線第八百一十二章 無法辯駁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難戰第一千零三章 君問臣第四百七十三章 雷霆手段第一千三十九章 神兵天降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提攜提攜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野蠻打擊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怒火第一千二十九章 濟州第九百九十九章 同行第六百五十九章 福州之變第六百九十章 稱謂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宴會中第六百五十三章 地方大族第九百六十六章 臣子慾望第五十五章 苦惱的變化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朋遠方來第四百四十二章 三喜臨門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挑動第八百二十三章 山崩地裂第一千五十六章 大明換屆第一千三十六章 自謝於國事第四百四十二章 三喜臨門第五百四十二章 莊巖的看法第九百九十四章 我們冤枉第五百二十九章 蔣毅第三百五十六章 慾望的選擇第九百七十章 上表和免職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試射第一千四百章 求助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微疾第五百九十章 爲了部落第二百三十八章 騎兵南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寧波包家第三十八章 杭州大戰4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接觸第二百九十三章 胡人無百年之運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更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新明新政4第九百二十一章 換了對手?第一千八十三章老孫的決定第一百一十八章 台州之戰3第二百九十七章 澳門之變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利用、牽制和約束第一千七十六章 沐家後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重登大位(九月第一日求票!)第五百零七章 猛攻銅仁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統治第四百五十九章 借力打力第九百五十七章 夕陽第六百五十一章 請罪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江水滔滔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目的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勤勉的太子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兩難第八百零五章 火焰第七百八十九章 呂宋的愁雲第八百三十四章 撥亂反正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時光如賊第三百一十八章 再一次清理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覆蓋第五章 我真傻,真的!第一千七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九百七十八章 稱臣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萬里來訊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謀劃第七百六十四章 晚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邸報第八十一章 資本的猶豫第九百七十八章 稱臣第二十二章 出兵第四十一章 杭州大戰7第一百一十五章 曹道臺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兩路南下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受制於人?第九百八十九章 聽之任之第五百五十四章 離心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邊境衝突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三光第五十四章 居安思危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大人物第五百二十六章 謠言第二百一十四章 造反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