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穩固(繼續求票!)

拿下蘇州,江南全入朱怡成之手,現在他可以完全騰出手來派軍南下支援溫州了。可當趕往溫州的前鋒還未抵達前線,藍理和年羹堯的部隊已經主動撤軍,泰順之戰前後經歷四十七日,就此結束。

泰順一戰,馬功成和楊勖部隊損失並不小,整體傷亡高達六成,如不是楊勖精於守城指揮有方,再加上澎湖水師牽制住了藍延珍的聯合水師,馬功行在溫州不斷派兵支援和替換前線有生力量,尤其是鄔思道及時又向溫州支援了三千人的生力軍,要不然這泰順就差一點兒被攻破了。

此戰,楊勖堅守泰順,把藍理和年羹堯部擋了足足四十七日,令清軍在城下寸步未進,更爲明軍能順利拿下杭州、南京、常州和蘇州立下大功。因爲他善守,此戰後被軍中譽以“銅牆鐵壁”之美稱。

早在南京被攻下的消息傳到溫州,藍理和年羹堯大驚之下就有了退意。南京失守,常州、蘇州兩座孤城更不可守,明軍佔領江蘇全境已不可避免。藍理是老行武的人,不會看不出現在的局勢,至於年羹堯就更不用說了,丟了南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他心裡比誰都清楚。

面對怎麼都攻不下的泰順,兩人勉強又打了幾天就主動放棄,帶領大軍主動撤回福建,依託福建山地險要進行駐防,以免明軍拿下江蘇後調頭南下來攻。此外,藍延珍的水師也全部撤回廈門、南澳兩地,以防颱灣的澎湖水師異動。

不能不說,他們的判斷和決定非常正確,他們前腳撤回福建沒多久,常州和蘇州兩城失陷的消息也傳了過來,而且北方的明軍已徹底解決了江蘇清軍,並派兵南下支援溫州。

自朱怡成從寧波出兵到最終拿下蘇州,前後經歷兩個半月,不僅地盤擴大了一倍還多,而且還拿下了南京、杭州、蘇州這樣的大城,更控制住了長江口至南京到太平府(今馬鞍山)一帶的水路。

由於明軍大勝,導致長江中上游的清軍壓力頓時大增,正對袁奇部進行攻擊的清軍爲防明軍水師沿江而上直抵九江,從而兩部匯合,清軍不得不減弱的攻勢,針對明軍水師可能攻擊的區域進行佈防。

同時在江北,因爲明軍佔領南京後清軍更怕明軍直接渡江趁勝北擊,不得不把在河南的大軍向江北調動,聯同山東綠營從通州(南通)——泰州——揚州——滁州一線佈置江防。

如此一來,袁奇和祝建才兩部壓力頓時大減,逐漸穩住陣腳,同清軍形成了僵持狀態。

佔據了江南、浙江和臺灣三地後,明軍的攻勢也緩了下來。說實話,雖此戰收穫大大超出了預期,使得朱怡成勢力大增,但拿下這麼多地盤不免也有些“消化不良”。

如今,朱怡成的總兵力已超過了十萬,可這十多萬人要控制如此大的區域還是比較困難的,除了比如南京、杭州、寧波、蘇州、松江、台州、溫州、麗水等這些重要城市有重兵駐紮外,其餘各小州縣的控制力並不強,再加上此次戰役共俘虜清軍(含團練兵勇)五萬多人,另有三萬多的地方義軍需要整編,再加上所佔各城市的實際控制也需要人手和時間去處置,所以當得知藍理和年羹堯主動撤軍後,朱怡成只是下令繼續就地駐防,並未讓部隊向福建進行攻擊。

“恭喜監國!”回到南京不久,鄔思道帶着六部人員總算趕到了南京,一見朱怡成後鄔思道就笑着行禮恭賀。

“鄔先生你可來了,你如果再不來孤得焦頭爛額了。”見到鄔思道,朱怡成是欣喜萬分,仗打完了,可接下來要處理的事是千頭萬緒,雖然有廖煥之進行協助,但這一次拿下的地盤實在是太大了,另外還有之前說的俘虜和義軍整編工作,再加上其他各項事務,朱怡成這幾日是忙得連吃飯時間都沒有。

聽完朱怡成述苦,鄔思道頓時大笑起來,胸有成竹地告訴朱怡成,他來之前已做了計劃,等把計劃細細向朱怡成講解後,朱怡成頓時大喜,馬上把同樣焦頭爛額的廖煥之找來,讓他們兩人儘快安置這些政務。

“監國,政務之事先不急,不過現在有三件事需儘快安排,不知監國您是否有所考慮?”喊人去找廖煥之的時候,鄔思道神色凝重地對朱怡成問。

“三件事?還請先生賜教。”

“其一,封賞衆臣!”鄔思道講道:“此戰我大明已動搖滿清國本,尤其是南京應天府收復後,天下爲之震動!監國爲大明之主,當封賞衆臣,並大赦以安民心,同時此舉更能令天下歸心於監國。”

“此事孤已考慮了,正等先生來後再辦。”朱怡成笑道。

鄔思道滿意地點點頭,繼續道:“其二,請監國儘快開科舉,納賢士,佈告天下!”

鄔思道此言一出,朱怡成倒是一愣,對於科舉什麼他從來沒有這個考慮,這也是他的後世教育思維所致,畢竟朱怡成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對於科舉的重要性也不是很清楚,再加上之前在寧波只是一地方義軍勢力,也未有搞科舉的資格,就算那時候宣佈開科舉在天下人眼裡恐怕也就是個笑話,那怕他後來在寧波重登監國之位也是如此,地盤僅不到半省之地,四周都是強敵,何談科舉一事?

但如今不同了,拿下江南、浙江再加臺灣,擁兵十多萬,此時此刻朱怡成已完全有了和清廷叫板的資本,而當初那些觀望,認爲朱怡成只不過是一個朝不保夕的反賊的士紳和讀書人如今也漸漸改變了態度。其他的不說,僅當南京拿下後,周邊幾個小城根本就是大軍到後城開,許多地方官員甚至主動投降。這樣的情況在義軍剛剛起兵時是根本看不到的,這足以表明人心已隨着朱怡成的勢力龐大而產生了變化。

這些,雖然朱怡成已朦朧感覺到,卻並沒有細想過,而現在鄔思道一言點破頓時讓他恍然大悟。沒錯,此時正是開科舉的大好機會,只要科舉一開,手上人才缺乏的情況必然大大緩解,更重要的是他可以藉此把地方鄉紳和大多數讀書人全部拉進大明的陣營,這對於穩妥統治,安撫地方也是有極大好處的。

“先生一言點醒夢中人,孤謝過先生!”朱怡成起身鄭重其事地向鄔思道行禮道謝,鄔思道腿腳不便來不及阻攔,只能勉強側開身子以示不敢受禮。但從他滿意的笑容來看,對於朱怡成如此能納其言並且尊重自己的作風大爲欣賞。

“不知先生所說的第三件事是爲何?”同鄔思道商議了下如此開科舉的細節後,朱怡成問道。

“監國對目前局勢如何看?”鄔思道並未馬上說第三件事,而是問起了現在局勢。

這局勢是擺在面前的,拿下江南,再加長江天險,朱怡成其大勢基本已成,而清軍雖然依舊強大,但在短時間內對於明軍已無法作出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依朱怡成看來,清軍暫時對明軍主要會採取防禦措施,同時從其他地方調集兵力先解決掉袁奇和祝建才部,等這兩部被滅後,清軍就再無內患之憂,就能集中力量掉頭對付明軍。

至於明軍,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消化現在的勝利果實,積蓄力量以備下一次戰略。同時,明軍也不能坐視袁奇和祝建才兩部被滅,拿下南京後明軍已佔有長江之利,隨時可沿江而上支援袁、祝二部,同時給予清軍壓力。

當朱怡成把這些話一一說出後,鄔思道微微點頭表示認可。

“此次拿下南京城,再加上之前的杭州之戰和後來的常州、蘇州兩城之戰,我軍俘虜的八旗大約有多少?”鄔思道突然間又問起了關於八旗的事來。

“南京城之前爲清廷江寧八旗駐防之地,整個皇城內本有八旗士兵五千,再加其家眷老少婦孺不到三萬,經幾戰後,八旗軍力最終被俘虜者二千六百餘人,再加上杭州和常州兩地的八旗俘虜,一共是三千一百多人。”

“也就是說如今監國手裡有三萬三千多滿人?”

“差不多這個數,具體的要需查冊,自把這些八旗從皇城遷出後暫時放至城南區域劃地安置,並已造冊登記,如先生需要孤可讓人把冊取來……。”

“這先不急。”鄔思道擺擺手,又問:“兩江總督噶禮、江寧織造曹寅、蘇州織造李煦、江寧八旗參領費爾勒,還有一併俘虜的五品以上滿人文武現都在何處?”

“這些人俘虜後都關押在原兩江總督衙門大牢裡,怎麼?鄔先生當年遊幕時認識他們?”朱怡成開玩笑道。

鄔思道聽到這話頓時大笑起來:“鄔某當年只是一介草民,可未有做過這些大人物的幕友。不過監國,第三件事就是這些八旗官員和家眷,也許很快就有客人會自己找來,所以請監國早做應對。”

第九百六十八章 章函之勸第二百一十八章 難啃(國慶求票!)第九百零八章 帶路第五百一十七章 密謀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新式戰艦第三百零九章 驚弓之鳥第八百九十一章 再勸第七十五章 以真亂假第四百三十章 血流成河第一千六十四章 地方叛亂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個大勳章第七章 朱明後裔第九百八十六章 京師變化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統治第三百六十章 逃出生天第四百五十三章 南方戰局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兩地總督第一千五十四章 來了又走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鴨王起事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羞辱第二十九章 論功風波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亂語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平臺召見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統治第八百八十八章 玉龍爲君第八十六章 財政吃緊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三合之戰(2)第七百三十八章 意外的來信第五百八十一章 招攬第一千零五章 金山第五十一章 笑容第七百七十章 朕心甚慰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國籍第七百三十二章 衆商雲集第二百零九章 發作第七百六十八章 老趙稱王第八十章 提議第六百三十九章 不一樣的侯爺第一百五十二章 拜見監國第三百六十一章 退意第六十章 危急第九百九十二章 直奏第五百三十六章 別列科夫的誘餌第三百七十四章 國家利益第一千四十五章 銘記在心第六百零七章 痛定思痛第九百二十八章 後宮之主第一千三十四章 上陣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衝鋒第三百六十五章 希望第六百七十章 鄔思道入宮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李衛的條程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講述第三十三章 虎視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攻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古怪的戰爭第一千一十章 該還是不該第二百三十四章 皇恩第五百八十九章 騎兵第六百九十四章 噩耗第六百四十四章 分離第七百四十六章 問斥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天下第六百七十三章 名冊第四百九十九章 望海城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第七軍第三百三十章 大道第八百二十八章 奉天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中二路易第五百八十三章 君臣對答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望川遠赴第六百五十八章 浪尖上的知府第一千六十三章 東山君第九百零二章 同仇敵愾第一千九十一章 秉燭夜談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越想越氣第九百一十四章 蘇肯第一百八十章 南渡(大家中秋節快樂!求票!)第二百二十章 福建初定第六百八十八章 老薑第九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巡查第九百一十章 老戲骨第一百六十八章 豬隊友第五百九十六章 復仇的呼嘯第九百九十三章 常朝第七百九十二章 意外的衝突第一千零五章 金山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第一次見面第七百七十四章 計劃之中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大轉移第六章 驚變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大叔第一千二十三章 老戰友第六百八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個大勳章第一百八十章 南渡(大家中秋節快樂!求票!)第五百九十章 爲了部落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僵局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後方運來的東西
第九百六十八章 章函之勸第二百一十八章 難啃(國慶求票!)第九百零八章 帶路第五百一十七章 密謀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新式戰艦第三百零九章 驚弓之鳥第八百九十一章 再勸第七十五章 以真亂假第四百三十章 血流成河第一千六十四章 地方叛亂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個大勳章第七章 朱明後裔第九百八十六章 京師變化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統治第三百六十章 逃出生天第四百五十三章 南方戰局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兩地總督第一千五十四章 來了又走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鴨王起事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羞辱第二十九章 論功風波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亂語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平臺召見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統治第八百八十八章 玉龍爲君第八十六章 財政吃緊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三合之戰(2)第七百三十八章 意外的來信第五百八十一章 招攬第一千零五章 金山第五十一章 笑容第七百七十章 朕心甚慰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國籍第七百三十二章 衆商雲集第二百零九章 發作第七百六十八章 老趙稱王第八十章 提議第六百三十九章 不一樣的侯爺第一百五十二章 拜見監國第三百六十一章 退意第六十章 危急第九百九十二章 直奏第五百三十六章 別列科夫的誘餌第三百七十四章 國家利益第一千四十五章 銘記在心第六百零七章 痛定思痛第九百二十八章 後宮之主第一千三十四章 上陣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衝鋒第三百六十五章 希望第六百七十章 鄔思道入宮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李衛的條程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講述第三十三章 虎視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攻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古怪的戰爭第一千一十章 該還是不該第二百三十四章 皇恩第五百八十九章 騎兵第六百九十四章 噩耗第六百四十四章 分離第七百四十六章 問斥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天下第六百七十三章 名冊第四百九十九章 望海城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第七軍第三百三十章 大道第八百二十八章 奉天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中二路易第五百八十三章 君臣對答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望川遠赴第六百五十八章 浪尖上的知府第一千六十三章 東山君第九百零二章 同仇敵愾第一千九十一章 秉燭夜談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越想越氣第九百一十四章 蘇肯第一百八十章 南渡(大家中秋節快樂!求票!)第二百二十章 福建初定第六百八十八章 老薑第九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巡查第九百一十章 老戲骨第一百六十八章 豬隊友第五百九十六章 復仇的呼嘯第九百九十三章 常朝第七百九十二章 意外的衝突第一千零五章 金山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第一次見面第七百七十四章 計劃之中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大轉移第六章 驚變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大叔第一千二十三章 老戰友第六百八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個大勳章第一百八十章 南渡(大家中秋節快樂!求票!)第五百九十章 爲了部落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僵局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後方運來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