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人荒馬亂

中原各地進入春耕的前期準備,農夫們在田地裡忙碌,顯得很平靜。

天還是那塊天,地還是那塊地,但農夫們知道,他們心裡的天已經變了,他們的王國被西方虎狼之國秦國所吞噬,他們的大王和那些高高在上的權貴們已經成爲西方虎狼的階下囚,而他們也變成了秦國的子民,他們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土地變成了秦國的土地,而他們現在所尊奉的大王是秦國的大王,他們要遵從秦國的律法,唯一不變的是他們還是像過去一樣繳田租、服徭役。

在他們所獲知的訊息裡,西方的秦國窮兇極惡,燒殺擄掠無所不爲,但事實給了他們一個驚喜,這個被稱之爲虎狼的王國並沒有掠奪他們的財物,也沒有屠殺他們的性命,他們中的大部分人甚至至今還沒有見過“秦人”的模樣,他們還驚訝地發現,地方上的官吏竟然還是那些熟悉的面孔,他們眼中的小小世界並沒有任何變化。

對於最普通的韓魏兩國的庶民來說,他們的生活一如既往,最大的變化或許就是他們的親人回家了,不用再爲昔日的王國和大王打仗了,死亡和恐懼似乎正在離他們遠去,世代所祈盼的和平和安寧似乎正在來臨。雖然田租還要繳納,徭役還要徵發,但虎狼之國似乎並沒有如傳說中的窮兇極惡,直到目前爲止,田租繳納的數量和徭役的徵發次數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這讓他們惶恐的心漸漸平靜下來,對虎狼之國的敵對情緒也漸漸淡去。至於亡國的仇恨和恥辱並不存在,對於這些芸芸衆生來說,他們已經習慣於這個時代的變遷,“國民”是上位者的說法,他們並沒有“國民”待遇,他們不過是貴族們的“高級奴隸”而已。

就中原子民來說,這裡面有多少曾經是宋、鄭、衛、陳、魯等大小諸侯國的“國民”?“國”和“王”在他們的眼裡,遠遠不如親人和土地重要。誰讓他們的親人離開戰場保住性命,誰給他們土地讓一家老小可以生存下去,誰就是他們的“天”,就是他們的“國”和“王”。

在鴻溝兩岸忙碌的農夫們忽然被一陣轟隆隆的馬蹄聲所吸引,接着他們看到了一支龐大的騎軍,綿延數裡,旌旗飄揚,捲起的煙塵遮天蔽日,氣勢如虎。

有眼尖的青壯農夫遠遠便看到了高高飄揚的大秦戰旗,他們曾在戰場上一次次看到這面黑色大旗,對它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畏懼。

幾千騎軍呼嘯而過,接着是一輛輛加長輜重馬車,雙馬拖動,車流如龍,巨大的轟鳴聲震耳欲聾。

農夫們站在田壟上,一個個睜大了雙眼,神色非常吃驚。在他們的印象裡,輜重馬車是用來運輸物資的,但今天他們看到的輜重馬車上卻坐着一排排全副武裝的士卒。

數百輛馬車疾馳而去,跟着又是一支騎兵大軍,然後又是滿載士卒的輜重馬車。

在滾滾煙塵中,一支滿載糧草武器的大隊車馬出現了,所有的健馬和大型輜重車上都堆滿了物資,一眼望不到盡頭。

終於,最後一支騎軍消失在農夫們的眼裡,但滾滾煙塵沒有散盡,它就像一股狂飆,沿着鴻溝向南方咆哮而去。

農夫們被這支大軍的氣勢所震撼,目光憂鬱地望着大軍消失的方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戰爭依舊在繼續,何時才能迎來安居樂業的一天?

大梁到陽夏三百里。

武烈侯率兩萬步騎大軍飛速疾馳,於第二天黃昏時分抵達陽夏前線。

曝布和辛勝各自率軍紮營休息。與此同時,一起南下作戰的章邯正率軍從鄢陵方向趕來會合。

桓齮和王賁把武烈侯迎進大帳,打算給他介紹前線軍情。事關機密,無關人員必須離開大帳。將軍們的貼身護衛都很自覺,紛紛出帳,唯有一個一身白衣的竹冠劍士依舊站在武烈侯身後,並沒有離開的意思。

桓齮、王賁和幾位裨將都很詫異,目光不約而同地望向白衣人。衆人這才發現此人面孔陌生,從來沒有見過。白衣人面對衆將驚疑的目光,神色如常,泰然自若,那份淡定和平靜讓人不敢有絲毫輕視之心。

寶鼎轉身看看身後的白衣人,然後向衆將介紹道,“這是我的客卿,衛人荊軻。”

衆將眼神頓時凝重,心中則更是疑惑萬分。荊軻是中原有名的劍師,衛人一向尊稱其爲衛卿,而中原人一般稱其爲荊卿。有傳言說,今日荊軻的劍技已經直追號稱天下第一劍道大師蓋聶。傳言是否屬實不得而知,但荊軻的名氣卻因此更大,向來是中原權貴競相招攬的對象。

權貴身邊如果有這麼一位劍技超絕的奇人異士,那不僅僅自身安全有保障,也是很長面子的一件事。一般來說,有些奇人異士是藉助於權貴而追求榮華和功名,同理,有些權貴則熱衷於養“士”以增加實力或者自擡身價,大家各取所需。

武烈侯自崛起之後也曾在咸陽大張旗鼓地招攬賢才,但至今爲止,依附於蓼園的巨賈很多,真正的大賢卻少之又少,除了一幫墨者外,看不到一個在中土有名有姓的大賢。今日衆將總算看到了一位,雖然荊軻不是以諸子學術著稱於世,但這個時代劍士是武者的代表,能有像荊軻這樣出名的劍士投奔武烈侯,願意做蓼園的客卿,那也算是武烈侯本身實力和魅力顯著提高的表現之一。

客卿分很多種,但都屬於“養士”。王國的客卿一般都是大王看重的人物,一旦進入中樞那就一飛沖天,這種人很多,比如張儀、範睢、呂不韋、蔡澤等等,他們都是由客卿而至相國,位高權重,名噪一時。另外就是權貴府上的客卿。像戰國四大公子和呂不韋,他們權傾朝野的時侯一度養士超過三千之數,其中孟嘗君、信陵君手下的客卿都在歷史留名,而呂不韋府上的李斯後來更是貴爲大秦丞相。

很多客卿都是上位者的親信。既然把人家請來了,又賜予榮華富貴,當然要人盡其用,所以客卿無論對於王國還是對於大權貴來說,一般都是參與決策者之一。

武烈侯請到了荊軻,理所當然要把他留在身邊視作心腹,參與蓼園決策也是遲早的事,所以此刻荊軻留在大帳裡聽取前線軍情的稟報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一件事。荊軻在這之前曾是李牧的客卿,這座大帳裡甚至包括蓼園知道這個秘密的人還是非常少,假如衆將知道荊軻之前待在李牧的身邊,那即便他現在是武烈侯的客卿,也會被這幫將軍們毫不猶豫地趕出去。

除了荊軻之外,還有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輕將領也留在了武烈侯身邊。

寶鼎再一次讓衆將大爲吃驚,這位陌生的年輕人竟然是武烈侯的長史,而在這之前他竟然是咸陽的中車府令,是王后的御用車伕。今日秦國沒有王后,這位中車府令實際上就是大王的御用車伕。武烈侯和這位大王的御用車伕是什麼關係?爲什麼會讓大王的車伕做封君府的長史?這之間到底有什麼秘密?

新年一過,武烈侯身邊多了兩張陌生面孔,然而,這兩位陌生人的位置太重要了,一個是封君府長史,一個是封君府客卿,都是武烈侯的親信,這意味着什麼?荊軻和趙高是因爲什麼緣由得到了武烈侯的信任?

沒有人會得到答案,武烈侯本身就充滿了神秘色彩,在他的背後,秘密永遠多於真相。

衆將在經過驚疑之後旋即恢復正常,不管是桓齮還是王賁,他們對眼前戰局的關心遠遠超過了對武烈侯背後所藏秘密的好奇。

鴻溝東西兩岸的秦軍都已做好攻擊準備。按照武烈侯的要求,司馬鋅最後一次警告項燕,請他交出韓國叛逆,但項燕置若罔聞,不予理睬。攻擊條件已經具備,就等着攻擊命令的下達了。

“楚軍可有迎戰準備?”寶鼎問道。

“當然有,項燕也是百戰悍將,當然會考慮到我們可能要發動突然襲擊。”王賁說道。

“楚王已經下達了命令,答應了我們提出的條件,但項燕陽奉陰違,壽春方面對他無可奈何。”桓齮說道,“項燕其實就是逼着我們發動攻擊,以便狠狠打擊壽春的主和派。楚國朝堂上矛盾激烈,主戰和主和兩派爭執不下,這時候我們發動攻擊,極有可能讓兩派冰釋前嫌,齊心協力對付我們。”

寶鼎知道桓齮擔心什麼,一笑置之。桓齮看到的只是楚國朝政的表面現象,而實際上這裡面牽扯到了更深層次的東西。楚國貴族要的是對王國的控制權,不管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都想拿到這個控制權,而太后和年輕的楚王對此很清楚,他們則想方設法挑起貴族們之間的爭鬥,以維持朝堂上的權力制衡,從而保住他們手上的王權。秦楚這一仗打起來了,可以迅速改變壽春的政治格局,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寶鼎認爲楚國貴族無完全可以結束李氏外戚對楚國的控制。

“明天章邯就到了。”寶鼎說道,“告訴各軍統率,按照預定之策,從鴻溝兩岸同時發動攻擊,從東西兩個方向包圍陳。”

司馬鋅、蒙武率先從鄢陵方向展開攻擊。

項燕手上只有上蔡和陳兩地的六萬軍隊,其餘淮北軍隊在泗水郡戍守彭城和相城。秦軍在中原大範圍集結完全超出了項燕的預料,他預感到秦軍要以重兵攻擊楚國,乘着楚國受創未復之際,把楚軍趕到淮河以南,如此秦軍就在中原戰場上佔據了絕對優勢,不但可以牢牢壓制住齊國,更能對趙國展開全面攻擊。

項燕爲此聯合陳侯李園、上柱國景纓一次次上奏壽春,請求壽春徵調全國之兵死守淮北,李園和景纓更是在壽春使出了渾身解數,奔走於王宮內外,但因爲去年兵敗中原,以陽文君熊嶽爲首的主和派控制了朝政,而李太后本來就中意連橫之策,導致主戰派的努力不但未見成效,反而讓李太后、楚王和陽文君等一幫主和大臣們對主戰之論更是深惡痛絕,堅決拒絕了增兵之議,並向秦國做出了更大的妥協。

項燕手中的兵力嚴重不足,而淮北的上蔡、陳和泗水三郡的官員們眼看秦軍大兵壓境,淮北岌岌可危,不但不予支持,反而驚慌失措,紛紛攜帶家眷財物南逃而去。

就在這個時侯,秦軍發動了攻擊,大軍從鴻溝東西兩岸急速殺進。

項燕不敢在野外與秦軍決戰,一邊下令後撤,據城堅守,一邊急報壽春,請求增援。

項燕不戰而撤,正中秦軍下懷。

桓齮、王賁率軍從鴻溝東岸火速推進。

兩天後,秦軍包圍了陳,號稱二十萬大軍,做出連營十里之勢。司馬鋅射書城內,命令項燕馬上交出韓國叛逆,否則揮軍攻城。

項燕指揮城內軍民全力死守,發誓與城池共存亡。

武烈侯公子寶鼎帶着三萬步騎大軍直殺壽春。

從陳到壽春六百餘里。曝布、熊庸、烏重、趙高和王離五人各帶一千騎,日夜兼程,風馳電掣,先行殺到淮河岸邊,搶佔渡口,擄掠船隻,並在沿淮一帶燒殺擄掠,給攻擊軍隊囤積糧草。

章邯和辛勝的兩萬步軍則乘坐千輛輜重車隨後跟進,與騎軍並駕齊驅,速度極快。

這種以車代步加快行軍速度的辦法就是武烈侯想出來的,實際施行的效果非常好。本來這些輜重車用來運糧草武器,但這次南下攻擊沒有糧草武器可運,寶鼎靈機一動便想出了以馬車運送軍隊的辦法,如此一來便保證了步軍的行軍速度和機動性,更重要的是,它在節省了步軍體力的同時,也可以讓步軍在任何時刻都可以輔以車陣迎敵,可謂一舉多得。

東方無畏指揮三千騎前方開道,打探方圓五十里軍情。

暴龍則帶着兩千騎沿路擄掠,想方設法奪取糧草,並以最凌厲的手段威懾楚人。秦軍長驅直入、直殺壽春的消息一旦傳開,淮北局勢必將混亂。

曝布等人率騎軍一路飛馳,避開所有城池,於三天后殺到淮河北岸,搶佔了渡口,然後沿着北岸大堤向東西方向繼續攻殺。

壽春震動,淮河兩岸一片慌亂,北岸郡縣的官僚富豪率先逃亡,接着庶民們舉家而逃,一時人荒馬亂,形勢惡劣到極致。

當天下午李太后和楚王急召文武大臣商議。

陳侯李園和上柱國景纓懇請太后和大王不要恐懼,堅守壽春,並馬上下令在全國調兵急赴京畿,死守淮河。

令尹陽文君熊嶽則建議太后和大王馬上撤離,以最快速度渡江南下,暫避於吳越。

楚國已經不止一次丟掉都城了。早年郢都曾被吳國攻破,後來又遭到秦國血洗,然後遷都陳,陳距離中原太近,安全沒有保障,於是又遷到壽春,誰料想這才過了十幾年,秦國的軍隊竟然殺到了壽春城下。壽春原來是春申君的封地,城池較小,不但無法與郢都相提並論,就連陳都遠遠不如,這樣一座不堪一擊的城池,豈能擋得住擋者披靡的秦軍?

楚國有丟失都城的前車之鑑,楚人對敵軍殺到都城有一種本能的恐懼,所以陽文君這個建議剛剛說出來,便得到了大多數文武大臣的一致贊同,反對者寥寥無幾。

此刻,唯一有膽子反對大王渡江南下的就是李園了。李園苦苦哀求,太后、大王南下,中樞撤離江淮,那各地的勤王之師還有士氣嗎?軍隊沒有士氣,拿什麼抵擋秦軍?淮北丟了還有淮南,但淮南一點丟了,楚國可就只剩下江東了。

彭城君昭公怒聲質問,“陳侯有把握阻擋三十萬秦軍於淮河以北嗎?”

夏侯屈無諸嗤之以鼻,當即嘲諷道,“陳侯以二十萬大軍攻秦,結果被秦國的武烈侯一把火燒得全軍覆沒,你說他有沒有把握阻擋秦軍於淮河以北?”

這話一說,楚國君臣無不失色。這次秦軍至少在中原集結了三十萬大軍,武烈侯如果帶着三十萬大軍呼嘯而下,楚國肯定守不住淮北,壽春肯定保不住。

李太后斷然決定,大王和中樞連夜撤往江東。

陳侯李園主動要求與上柱國景纓一起,坐鎮壽春,死守淮河。

令尹陽文君熊嶽則奉命留下與秦國談判。李太后授予其代理國政之大權,凡兩淮軍國大事,皆由陽文君處置。臨行前,李太后與陽文君商議談判的底線,李太后給他的最後底線是以淮北上蔡、陳和泗水三郡之地換取秦國的撤軍。

當天夜裡,李太后、楚王和中樞文武大臣撤離壽春。

第二天,當壽春城陷入大逃亡的時侯,武烈侯帶着大軍殺到了淮河北岸。

這天中午,陽文君派出使者,渡河拜見武烈侯。

第250章 生存之道第36章 無恥第119章 慎始慎終第15章 田光來了第229章 西河、鬼谷第379章 給面子第244章 馬兒要吃草第430章 翻雲覆雨第64章 紈袴小少主第91章 狂風暴雨第91章 狂風暴雨第427章 輸了一局第399章 進攻第53章 這年代太難混了第318章 身不由己第215章 楚都謀劃第197章 開府第148章 劍道大師第251章 趙高要來了第408章 我不再是我第216章 要性命也要財富第333章 縱虎第318章 身不由己第56章 又一個秘密第9章 被你害了第151章 渡河之困第146章 與寡婦清共宴第441章 北疆的冬天第149章 與鉅子論道第377章 措手不及第410章 誰是獵物?第315章 師生相見第434章 放手一搏第258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0章 你只要殺死一個人第8章 云溪谷地第447章 理想至上第251章 趙高要來了第332章 趙高的恐懼第257章 施壓第354章 何時打燕國第3章 自作聰明第301章 昌平君的命運第161章 敵人在暗第13章 穿越後遺症第12章 荊軻給我做陪練第300章 重大變故第404章 能否回京?第360章 傳承第232章 鳥獸散第288章 河北人的野心第434章 放手一搏第327章 “湯”的問題第8章 云溪谷地第455章 焚書第223章 打造新人第390章 熊氏的出路第211章 水力鼓風第5章 這重要嗎?第405章 歸來第380章 否第117章 滾出去第375章 心若無私天地寬第175章 人生就是一場賭博第310章 不打了第16章 紫銅鑰匙第182章 死也不娶你第244章 馬兒要吃草第242章 雷霆之威第275章 中原非久留之地第435章 餘波未息第374章 塵歸塵土歸土第269章 改變歷史的代價第444章 大家都是“寇”第153章 卻月大陣第79章 斬首第105章 計然之策第34章 淚水背後的殺機第239章 各懷鬼胎第406章 沒有妥協第215章 楚都謀劃第72章 極度誇張第9章 被你害了第60章 三個茶盞第435章 餘波未息第206章 十年不回第269章 改變歷史的代價第374章 塵歸塵土歸土第340章 代北之地第336章 恫嚇第224章 張良計第268章 救人還是殺人?第389章 伸向咸陽的手第202章 無法拒絕的**第173章 驅虎吞狼第324章 斡旋第356章 扭轉第445章 決裂第230章 合縱出擊第267章 大災?
第250章 生存之道第36章 無恥第119章 慎始慎終第15章 田光來了第229章 西河、鬼谷第379章 給面子第244章 馬兒要吃草第430章 翻雲覆雨第64章 紈袴小少主第91章 狂風暴雨第91章 狂風暴雨第427章 輸了一局第399章 進攻第53章 這年代太難混了第318章 身不由己第215章 楚都謀劃第197章 開府第148章 劍道大師第251章 趙高要來了第408章 我不再是我第216章 要性命也要財富第333章 縱虎第318章 身不由己第56章 又一個秘密第9章 被你害了第151章 渡河之困第146章 與寡婦清共宴第441章 北疆的冬天第149章 與鉅子論道第377章 措手不及第410章 誰是獵物?第315章 師生相見第434章 放手一搏第258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0章 你只要殺死一個人第8章 云溪谷地第447章 理想至上第251章 趙高要來了第332章 趙高的恐懼第257章 施壓第354章 何時打燕國第3章 自作聰明第301章 昌平君的命運第161章 敵人在暗第13章 穿越後遺症第12章 荊軻給我做陪練第300章 重大變故第404章 能否回京?第360章 傳承第232章 鳥獸散第288章 河北人的野心第434章 放手一搏第327章 “湯”的問題第8章 云溪谷地第455章 焚書第223章 打造新人第390章 熊氏的出路第211章 水力鼓風第5章 這重要嗎?第405章 歸來第380章 否第117章 滾出去第375章 心若無私天地寬第175章 人生就是一場賭博第310章 不打了第16章 紫銅鑰匙第182章 死也不娶你第244章 馬兒要吃草第242章 雷霆之威第275章 中原非久留之地第435章 餘波未息第374章 塵歸塵土歸土第269章 改變歷史的代價第444章 大家都是“寇”第153章 卻月大陣第79章 斬首第105章 計然之策第34章 淚水背後的殺機第239章 各懷鬼胎第406章 沒有妥協第215章 楚都謀劃第72章 極度誇張第9章 被你害了第60章 三個茶盞第435章 餘波未息第206章 十年不回第269章 改變歷史的代價第374章 塵歸塵土歸土第340章 代北之地第336章 恫嚇第224章 張良計第268章 救人還是殺人?第389章 伸向咸陽的手第202章 無法拒絕的**第173章 驅虎吞狼第324章 斡旋第356章 扭轉第445章 決裂第230章 合縱出擊第267章 大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