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合縱出擊

李牧對魏國非常失望,形勢到了這一步,到了對魏國極其不利的地步,魏國竟然還一門心思想着自己的利益,大梁朝堂上還鬥得不亦樂乎,難道魏國就沒有信陵君那等胸懷天下高瞻遠矚的人?

魏王增聽說李牧到了,連夜召見,對李牧非常看重。這個年代實力代表一切,李牧在代北擊敗匈奴人,在河北又兩次擊敗秦軍,已經成爲繼廉頗、龐煖之後關東第一名將,成爲關東諸國阻御西秦的堅實屏障。

李牧見到魏王,毫不避諱,直接提出了兩個問題,太原秦軍主力南下怎麼辦?齊國拒絕參加合縱怎麼辦?

秦國一旦決定全力攻略中原,其太原主力必定南下,保守估計,中原戰場上可能集結三十萬到四十萬軍隊。那時就算趙國盡遣主力南下,趙韓魏楚四國所能集結於中原的軍隊也就這麼多。兵力相當意味着戰局慘烈,從最好的結果來看就是合縱軍擊敗秦軍,但合縱軍損失之大可想而知,決戰結束後韓魏還能支撐多久?假如一年後秦軍捲土重來,是否還有合縱?楚國是否還會全力救援?

齊國休養生息四十年是不是代表齊國君臣不再有雄心壯志?假如齊國有心稱霸中土,那麼它必然藉此機會讓合縱軍和秦國打個兩敗俱傷。決戰之後,不論哪一方獲得勝利,都無法阻止齊國的攻擊,中原最終可能會落入齊國的手中。

在以上兩個直接決定中原局勢發展的條件無法確定之前,合縱軍最佳的策略就是以最快的速度發動攻擊,搶在太原秦軍主力沒有南下之前擊敗中原秦軍。秦軍敗了,合縱軍控制了中原局勢,那麼進可以收復失地,退可以自保,不至於讓齊國趁火打劫。

李牧這番話讓魏王增陷入沉思。

顯然,李牧不同意魏國的策略,他同意楚國的攻擊辦法,希望速戰速決。但假如此後秦軍主力南下,而齊國拒絕合縱,決戰就無法避免,這場決戰將直接決定趙韓魏三國的命運。魏王增沒有取勝的信心,既然如此,那他只有接受楚國的攻擊之策,速戰速決,先在中原戰場確立優勢。

目前合縱一事除了攻防策略無法統一之外,另外就是合縱長人選遲遲定不下來。上次魏國遭到秦軍攻擊,出面合縱的是趙國龐煖,而合縱長則是德高望重的春申君。合縱長擁有合縱大軍的戰場指揮權,他說怎麼打就怎麼打。現在放眼看看關東諸國,竟然找不到一個德高望重、深得各國敬重足以駕馭合縱軍的人物?

最適合的人選就是李牧了,但趙國北有匈奴,西有強秦,局勢緊張,李牧分身乏術。至於楚國令尹李園,那根本就是個一無是處的人,要出身沒出身,要道德沒道德,要戰功沒戰功,要才能沒才能,地地道道一個着女人上位的小人,楚軍將士鄙視他,其它各國的軍隊更不會把身家性命交給這麼一個無恥之徒,所以就算魏國同意楚國的攻擊策略,但到了戰場上,誰也不敢保證合縱軍將士遵從李園的命令。

李牧苦嘆,魏王增也是一籌莫展。

自從孟嘗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死後,中土就再也沒有一呼百應的領袖人物。就此次合縱來說,起因是秦軍攻打趙國,桓齮在漳水河一線擊殺十萬趙軍,中原形勢危急,於是趙韓兩國率先提出合縱,魏國積極響應,趙相郭開、韓相張平先後派出使者遊說齊楚燕三國。此事從開始到現在,有兩年半時間了,至今還沒有看到合縱軍,原因無他,就是因爲缺少一個德高望重功勳卓著的領袖人物。

最終這個合縱長還是落在了李園頭上。現在楚軍是合縱軍主力,李園又是楚軍統率,他不做合縱長誰來做?李牧都做不了,趙軍主力無法南下,他手上沒有軍隊,他能指揮誰?

李園做合縱長,指揮合縱軍,能擊敗如狼似虎的秦軍?

一件在旁觀者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到了當事人頭上卻變得異常複雜,各種各樣的利益糾葛交織在一起,讓當事人很難做出取捨。

太子假如此,相國龐寵也如此。李牧先後與他們見面,極力說服,但效果甚微。李牧感嘆之餘捫心自問,難道非要到了亡國之刻才能斷然捨棄私利嗎?答案或許是否定的,很多人即使到了亡國那一刻,寧願亡國,也不願捨棄私利。

韓國特使憂心如焚,每日急報新鄭。韓王安望眼欲穿就是看不到援軍,不得以只好派相國張平親自趕赴大梁。

張平抵達大梁的時侯,楚國特使項燕也到了。李園擔心秦軍主力南下導致合縱軍錯過攻擊機會,於是叫項燕親自跑一趟大梁。他是救人的,結果還要遷就被救的人,想想就讓人惱火。

項燕給魏國下了最後通牒,如果魏國繼續拖延出兵時間,壽春在策略上肯定要出現變化,楚國可能退出合縱,謀求與秦國連橫。這就是裸的威脅了,你不和我一起打秦國,那我就和秦國一起打你們,好歹我能搶地盤。

魏國還能堅持,畢竟秦軍還沒有殺進魏國,但韓國無法堅持。從各種渠道獲得的消息證實,咸陽很可能已經決定攻略中原,太原的秦軍主力很快就要南下了。韓王安沒辦法,死馬當活馬醫,斷然決定以城池換取援軍。韓國割五座城給魏國,割九座城池給楚國,只求兩國儘快出兵救援。

這十四座城池就是韓國剛剛被迫割讓給秦國的城池。韓王安知道不下血本不行了,反正這十四座城池已經落入秦國手中,如其白白便宜了秦人,倒不如送給魏楚兩國,好歹援軍可以幫助韓國守住都城,國祚還能繼續得以延續,否則再過一段時間韓國就沒了,自己也要做階下囚了。

十四座城池,這是實實在在的好處,但魏楚兩國一旦拿到這十四座城池,就等於要幫助韓國戍守其西北邊境。韓國的如意算盤固然打得精妙,魏楚兩國也不是傻子,當然留了後手。此仗過後,韓國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屏障作用,既然沒有作用了,那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魏楚兩國心照不宣,彼此都想在中原局勢穩定下來之後吞下這塊肥肉。既然有了想法,而且是不謀而合的想法,接下來的事情當然好辦了。

魏王增與太子假、龐寵經過協商,斷然決定即刻出兵。

李牧、項燕、太子假三人隨即商議攻擊之策。

楚國令尹李園是合縱長。

魏國太子假領三萬軍隊火速趕赴韓魏邊境林中,然後會合一萬韓隊,直奔潁陽,隔潁水河與秦軍對峙,從正面吸引秦軍。

楚國項燕領十萬楚軍急速趕赴汾陘塞,從側翼攻擊秦軍。李園率後續大軍屯駐於許,以爲策應。

趙軍一部兵進朝歌,魏軍一部渡河趕赴汲城,兩軍會合後向山陽一線做出攻擊態勢,以牽制河內秦軍,緩解魏國長城一線的重壓。

魏國再出一軍,火速趕赴韓國的華陽,與新鄭的韓軍遙相呼應,阻擊從汜水一線殺來的秦人。

另外,李牧的重要任務就是想方設法拖住太原方向的秦軍主力。李牧滿口答應,心裡卻是暗笑。中原戰局一旦激烈,楚魏聯軍一旦擊敗秦軍,太原方向的秦軍主力肯定要南下,如此一來他就可以調集主力北上入代,把匈奴人趕出長城。

至於秦軍主力南下之後,中原局勢向哪個方向發展,目前他也沒有確定的預測,不過秦軍從三年前發動對趙攻擊以來,三年打三戰,就算秦國國力再強也要歇一歇了,不出意外的話,今年秦軍在中原戰場上還是以防禦爲主,確保守住目前的邊界。

唯一擔心的就是齊國,一旦它與秦國保持連橫,在合縱軍的背後捅刀子,那中原局勢將對趙魏韓十分不利。不過沒辦法,這種事誰也控制不了,只能合縱軍在中原戰場上打上幾場勝仗,這可以有效遏制齊國的不軌之心。

李牧和項燕離開了大梁,一南一北,疾馳而出。

同日,太子假率軍離開大梁,以最快的速度趕赴林中。

韓相張平回到新鄭,親自率一萬大軍與其會合,然後急速趕赴潁陰。

潁陰距離潁陽不過五十里,而潁陽就在潁水東岸。秦軍斥候遍佈潁水兩岸,韓魏聯軍出現的消息在第一時間傳回秦軍大營。秦軍大營就在汝水北岸的襄城,距離潁陽不足五十里,現在秦軍和韓魏聯軍隔百里而對峙。

消息傳回大營的時侯,武烈侯公子寶鼎正在大帳宴請中原戰場秦軍統率、內史、少上造公子騰和藍田大營統率、少上造桓齮。

公子騰接到秦王命令後,火速趕赴藍田大營,與桓齮一起帶着兩萬大軍日夜兼程趕到南陽。藍田大營的副統率司馬鋅則奉命集結關中將士,只待八萬人馬集結完畢後便率軍跟進。

昨天公子騰和桓齮率軍抵達葉城。兩萬大軍就地屯駐,兩位統率則飛馬趕到前線。

寶鼎把兩位統率引進大營,設宴接風。公子騰和桓齮急於瞭解前線軍情,寒暄幾句後便直接進入正題。曝布詳細解說了當前中原戰局。

此刻潁川前線的秦軍有護軍府一萬騎,一萬南陽地方軍,兩萬南郡地方軍,再加上飛速趕來的兩萬藍田主力,兵力達到了六萬。洛陽前線有蒙武的三萬河西軍,滎陽前線有王賁的三萬南部軍。

楊端和率南部軍五萬主力屯駐於野王、山陽一線,對趙魏兩國形成威脅,但這支軍隊不屬於中原戰場,它隸屬於北方戰場,考慮到它與中原戰場只有一河之隔,必要的時侯可以奏請咸陽,將其投到中原戰場作戰。

目前中原戰場上可以調用的兵力只有十二萬,後期司馬鋅率藍田主力趕到,總兵力可以達到二十萬,其中十四萬兵力全部集中於南陽、潁川一線。

寶鼎一邊聽着曝布的解說,一邊想着心事。本來他以爲合縱軍會飛速殺到,憑藉騎軍的優勢和壽春方面的秘密配合,他能獨自擊敗楚軍,但等到壽春的消息送到之後,他才發現自己的想法太幼稚了,想戰績想瘋了。

歷史在自己的推動下發生了改變,但這種改變超出了自己的預計,未來充滿了風險。

“我們通過黑冰在壽春獲悉了不少機密。”曝布的臉色變得凝重,“李園因爲得到楚王和太后的支持,又得到上柱國臨武君景纓和柱國項君項燕的全力相助,他最後竟然得到了二十萬大軍。”

公子騰神色微變,而桓齮則面無表情。

武烈侯公子寶鼎就是秘軍統率,黑冰臺之主,這使得他在探查敵情方面有很大優勢。沒有人懷疑黑冰的實力,這個消息的確是黑冰送來的,但寶鼎知道,這個消息來自陽文君熊嶽。從這個消息可以推斷,壽春出了問題,而且還是大問題。這個兵力遠遠超過了當初陽文君的預測,可見楚國貴族在合縱這件事上產生了分歧,像臨武君景纓、項君項燕這些掌控軍隊的貴族似乎並不急於推翻李園,相反,他們似乎要藉助李園謀取更大的利益。

“洛陽、滎陽一線所能牽制的兵力有限。”曝布繼續說道,“以我們的估計,韓魏聯軍應該可以投入十萬左右的軍隊,這樣,正面戰場上,我們的兵力處於劣勢。”

沒有人懷疑是否存在合縱軍,現在就是等待合縱軍出現的時間了,而最大的變數就是齊國。

“黑冰從臨淄送來消息。”曝布繼續說道,“因爲君王后薨亡,齊國政局動盪,而中原局勢又非常緊張,所以齊王建已經下令,五都軍隊全部集結。保守估計,齊國這次集結的五都軍隊不少於二十萬。假如齊國決定參加合縱,進一步徵召士伍,那麼其總兵力可能在三十萬到四十萬之間。”

曝布看了寶鼎一眼,說道,“武烈侯認爲,齊國在國內局勢沒有穩定,中原戰局沒有明朗的情況下,參加合縱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此仗我們若想在中原戰場上取得絕對優勢,必須搶在齊國合縱之前攻佔韓國,重創魏國,並給予楚軍以致命一擊,從而迫使齊國改變策略,改合縱爲連橫,乘着我大秦與趙韓魏楚四國打得兩敗俱傷之際,殺進中原趁火打劫,如此中原形勢將向有利於我大秦的方向發展。”

“武烈侯的意思是繼續攻打韓國?”桓齮突然問道。

“對,繼續攻打,迫使合縱軍儘快與我們決戰。”寶鼎說道,“我們的錢糧有限,支撐不了曠日持久的大戰,必須速戰速決。”

桓齮稍加沉吟,轉目望向公子騰。

公子騰是中原諸軍統率,他擁有完整的戰場指揮權。公子騰的到來,讓寶鼎這個護軍中尉失去了職權上的延伸,但因爲他的特殊地位,公子騰又非常需要他“協調”諸軍將領,畢竟公子騰是一位“本份”的宗室大臣,他的背後沒有其它勢力,他本人又沒有顯赫戰績,爵位官職權勢都被侷限在一定層次,無法威懾和駕馭諸軍將領。

公子騰對此有清晰的認識,他擺得正自己的位置。說實話,這次他能出任中原諸軍統率,完全是寶鼎和其背後勢力一手操控的結果,可以說是對咸陽朝政的一次成功干涉。公子騰需要戰績,需要更高的爵位和官職,需要更大的權勢,這不僅僅是他個人利益的需要,更是整個宗室利益的需要。

公子騰非常清楚寶鼎把他拉到中原戰場的目的,他到中原戰場上來就是拿戰績。寶鼎自己拿不到,但也絕不給別人,這個戰績一定要給宗室,以此爲,一步步提高宗室在朝堂上的地位,一步步攫取權力。寶鼎離開咸陽前帶走嬰,十有就是爲宗室儲備力量,讓宗室每一代都有鼎柱人物。

“我同意武烈侯的建議。”公子騰笑着問道,“少上造可有什麼不同看法?”

桓齮兩眼一翻,你這個統率都同意了,還徵詢我的意見幹什麼?“武烈侯對中原戰局有準確把握,此計甚好。”

幾個人正商量圍攻新鄭的時侯,斥候的急報到了,韓魏聯軍到了潁陰,軍隊人數很多,估計在五萬左右。

帳內衆人頓時興奮起來。寶鼎也是暗自鬆了口氣。合縱軍到了,接下來就是一場硬戰了。

“楚軍估計也要到了。”寶鼎對曝布說道,“命令斥候全力探查汾陘塞一線,一旦有消息,即刻稟報。”

楚軍的速度同樣很快,僅僅過了三天,斥候便急報,楚軍到了汾陘塞,其兵力超過十萬。過了一天,黑冰從陳送來消息,李園帶着大軍出發了,兵力估計在十萬以上。

二十多萬合縱軍從正面殺來,而南陽一線秦軍只有十四萬,其中八萬還沒有趕到南陽,六萬對二十多萬,這仗沒辦法打。

第206章 十年不回第420章 中土最無恥的大盜賊第35章 痛扁第246章 天災第435章 餘波未息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112章 看門去了第150章 現實很殘酷第415章 我白癡啊?第319章 禮遇范增第79章 斬首第351章 死而復生第81章 賺錢最快的路子第35章 痛扁第26章 老夫恨他們第170章 誘敵深入第227章 三個貴胄第173章 驅虎吞狼第42章 我沒有家第100章 他爲什麼要逃?第368章 咸陽的妥協第185章 吶喊第102章 我要爲君侯第109章 把天撞塌第274章 公開承諾第79章 斬首第426章 權當笑談第130章 匈奴人第272章 選擇第22章 出事了第12章 荊軻給我做陪練第414章 驅虎吞狼第400章 選擇蒙氏第456章 坑儒第87章 立威第250章 生存之道第262章 再見趙高第417章 西南遠征第154章 匈奴人來了第293章 見招拆招第112章 看門去了第133章 狼來了第20章 徐夫人劍第242章 雷霆之威第360章 傳承第220章 重裝鐵騎第165章 到了家門口第194章 爲什麼是章邯第175章 人生就是一場賭博第169章 撈一票就跑第425章 何謂統一?第423章 新變化第14章 再殺一人第416章 公孫老矣第196章 真真假假第125章 誰是目標?第267章 大災?第379章 給面子第336章 恫嚇第384章 不歸路第245章 操控第31章 她是我的人第438章 善!善!善!第400章 選擇蒙氏第321章 風暴之威第373章 反擊第366章 兵制變革的背後第249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107章 再起波瀾第119章 慎始慎終第194章 爲什麼是章邯第370章 熊氏外戚第235章 坑殺?第359章 誰來主攻?第323章 咸陽的挑戰第26章 老夫恨他們第344章 再至代北第301章 昌平君的命運第274章 公開承諾第18章 太子丹的人質危機第75章 彪悍的豹率第93章 再無退路第15章 田光來了第349章 臨危受命第149章 與鉅子論道第195章 甘羅的死路第413章 頑固第105章 計然之策第72章 極度誇張第98章 晉陽要出大事了第459章 始皇帝崩第421章 連騙帶唬第81章 賺錢最快的路子第121章 再見黑衣第246章 天災第143章 謀事在人第373章 反擊第206章 十年不回第171章 我不怕對手多第36章 無恥
第206章 十年不回第420章 中土最無恥的大盜賊第35章 痛扁第246章 天災第435章 餘波未息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112章 看門去了第150章 現實很殘酷第415章 我白癡啊?第319章 禮遇范增第79章 斬首第351章 死而復生第81章 賺錢最快的路子第35章 痛扁第26章 老夫恨他們第170章 誘敵深入第227章 三個貴胄第173章 驅虎吞狼第42章 我沒有家第100章 他爲什麼要逃?第368章 咸陽的妥協第185章 吶喊第102章 我要爲君侯第109章 把天撞塌第274章 公開承諾第79章 斬首第426章 權當笑談第130章 匈奴人第272章 選擇第22章 出事了第12章 荊軻給我做陪練第414章 驅虎吞狼第400章 選擇蒙氏第456章 坑儒第87章 立威第250章 生存之道第262章 再見趙高第417章 西南遠征第154章 匈奴人來了第293章 見招拆招第112章 看門去了第133章 狼來了第20章 徐夫人劍第242章 雷霆之威第360章 傳承第220章 重裝鐵騎第165章 到了家門口第194章 爲什麼是章邯第175章 人生就是一場賭博第169章 撈一票就跑第425章 何謂統一?第423章 新變化第14章 再殺一人第416章 公孫老矣第196章 真真假假第125章 誰是目標?第267章 大災?第379章 給面子第336章 恫嚇第384章 不歸路第245章 操控第31章 她是我的人第438章 善!善!善!第400章 選擇蒙氏第321章 風暴之威第373章 反擊第366章 兵制變革的背後第249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107章 再起波瀾第119章 慎始慎終第194章 爲什麼是章邯第370章 熊氏外戚第235章 坑殺?第359章 誰來主攻?第323章 咸陽的挑戰第26章 老夫恨他們第344章 再至代北第301章 昌平君的命運第274章 公開承諾第18章 太子丹的人質危機第75章 彪悍的豹率第93章 再無退路第15章 田光來了第349章 臨危受命第149章 與鉅子論道第195章 甘羅的死路第413章 頑固第105章 計然之策第72章 極度誇張第98章 晉陽要出大事了第459章 始皇帝崩第421章 連騙帶唬第81章 賺錢最快的路子第121章 再見黑衣第246章 天災第143章 謀事在人第373章 反擊第206章 十年不回第171章 我不怕對手多第36章 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