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餘波未息

這場風暴前後歷時近半年,但如果加上武烈王公子寶鼎在去年年初所遭遇的危機,以及他爲擺脫危機和展開反擊所做的一系列佈局,咸陽政局在過去的一年裡可謂驚心動魄,掀起的驚濤駭浪一次次猛烈撞擊着新生的帝國,導致咸陽危機四伏,中土更是惶惶不安,隨時都有崩潰之禍。

帝國誕生之初的這場政治對決,以兩敗俱傷而收場,僥倖的是,因爲在對決之前中央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軍權,穩定了軍隊和地方鎮戍力量,確保帝國平安渡過了此次危機。

三月初,太子扶蘇結束了西北巡視,返回咸陽。

郎中令蒙嘉、皇帝客卿司馬空和博士淳于越等關東系大臣回到咸陽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詳細瞭解這場政治風暴的經過,並“清點”關東系在這場風暴中的損失。

經過一番“梳理”,再分析整個風暴的發展過程,蒙嘉等人不禁暗自驚悸。這一輪博弈,就算他們待在京城,親身參與其中,也是必敗無疑,而且關東系的損失會更大,雖然關東系會給對手以重創,但最終的結果必然損害到大秦自身,誰也不敢保證那時候還能否維持帝國的穩定。

武烈王以進行南北戰爭爲藉口建設新北軍,不但讓中央一定程度上集中了軍權,還改善了始皇帝和老秦人的關係,緩解了雙方之間的矛盾,這纔是關東系必敗的關鍵所在。

始皇帝集中了軍權,纔敢於打擊豪門貴族來壓制分封,纔會縱容和默許武烈王挑起老秦人和關東系之間的廝殺。當然,他對這輪政治風暴的估計也不足,他也沒想到大秦本土貴族竟然聯合起來,徹底摧毀了馮氏。

王翦、麃公等老秦統率返回咸陽增加了本土老秦貴族在朝堂上的力量,張唐和楊端和等老將軍們又控制了地方鎮戍,與朝堂的本土老秦貴族形成了呼應和支援,但本土老秦貴族同樣擔心風暴太大,危及到帝國安危,所以在武烈王的指揮下,目標明確,直接摧毀馮氏,毅然放棄了對蒙氏等關東軍功豪門、對李斯、周青臣等關東寒門貴族和對淳于越等關東博士集團的攻擊。

爲了確保一擊而中,以武烈王爲首的大秦本土貴族先是利用太子西巡和北軍建設,把蒙氏兄弟和司馬空、淳于越等關東系重量級大臣全部“騙”出了咸陽,接着在風暴肆虐的過程中,絕不牽連除馮氏以外的其他關東系勢力。

關東各派系之間本身就存在矛盾,尤其像馮氏這樣的“參天大樹”假如受到損失,對關東其他派系攫取更多權力和財富有直接好處,所以初始關東其他派系並沒有出手相助,相反,冷眼旁觀者衆,甚至還有落井下石的,但等到事態嚴重了,危機撲面而至,關東其他派系意識到馮氏這棵“參天大樹”要倒了,這場風暴已經損害到他們切身利益,打算出手救助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這時候衝進風暴,即便是蒙氏也有可能被席捲而去,更不要說其他人了。

大秦本土貴族沒有對整個關東系實施打擊,並不代表大秦本土貴族沒有這樣的實力,而是不願意雙方打個兩敗俱傷甚至玉石俱焚,最終危及到帝國安危而已。蒙武回京後瞻前顧後一籌莫展,李斯、周青臣、叔孫通等人更是意見相左爭論不休,就是出於這樣的考慮,結果當始皇帝怒不可遏奮不顧身地衝殺在最前面的時候,關東系卻躊躇不前,不敢和大秦本土貴族拼個你死我活,不敢把這場風暴推向全面失控的險境。

馮氏及其勢力覆滅了,徹底覆滅,一夜間灰飛煙滅,就連東山再起的希望都沒了。

始皇帝非常憤怒。馮氏是他的股肱之臣,這些年爲他鞍前馬後鞠躬盡瘁,功勳卓着,但大秦本土貴族竟然給了他一個大巴掌,在帝國建立之初就把這樣一個受他庇護和恩寵的豪門貴族徹底摧毀了。這就是打他的臉,扼殺他的權威,是可忍孰不可忍。

始皇帝毫不猶豫,奮力還擊,罷黜了左丞相王綰,驅趕了王翦和麃公這兩位老將軍,駟車庶長公子豹也被其趕出咸陽回雍城養老了,武烈王公子寶鼎更是被其一腳踢到了北疆,中樞數名老秦系大臣也受到連累,不是被降職就是被外放。

齊王公子昌也遭到了始皇帝的嚴厲責斥,不得不上書請罪。齊王府相和山東郡縣官長或罷免,或降職,山東官場來了個“大地震”。同樣官場“地震”的還有晉中的河東、太原和上黨三郡,河北、中原、兩淮的地方軍政官長也在這次風暴中大量更換。

大秦本土貴族,尤其是老秦人,在這場政治風暴中衝殺在最前面,損失慘重,尤其在中樞,更是遭到了沉重打擊。

始皇帝趁此良機,重建中樞。

丞相隗狀獨攬相權的美夢僅僅做了三個月就被無情擊碎。

始皇帝力排衆議,以非常強硬的態度,破格提拔廷尉卿李斯出任大秦左丞相。李斯不僅僅是關東系的重量級人物,是寒門軍功貴族的代表,更重要的他是法治的堅定支持者,是“集權”的急先鋒。

這一任命,直接打破了豪門貴族對中樞核心位置的霸佔,直接讓始皇帝和法家大臣們在未來的帝國決策上贏得了一定的優勢,十分艱難地把帝國向“集權”的道路上推進了一小步。

接着始皇帝以公子豹告老還鄉,皇族事務急需一位掌管者爲藉口,免去了武安公公子騰的太尉一職,讓公子騰接任駟車庶長,主掌皇族事務。

主掌皇族事務的駟車庶長雖然位同三公,參與國事決策,但其在國事決策中發揮的作用豈能和主掌帝國軍事行政權的太尉相比?始皇帝以冠冕堂皇的藉口,再一次打擊了大秦本土貴族。

鄭公蒙武出任太尉。關東系在國事決策中的重要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

御史大夫由外戚建成侯趙亥出任。趙亥雖是外戚,但他是趙人,在大秦時日太短,沒有自己的根基,無法被大秦本土貴族所接受,所以趙氏外戚必然要藉助關東系的力量。

趙亥連升數級,不但進入中樞,還位列三公,這不但意味着趙氏外戚自“嫪毐事件”遭到打擊後的重新崛起,也意味着大秦本土貴族失去了對帝國中樞核心位置的霸佔。

至此,帝國的新中樞建設完畢。

右丞相隗狀,左丞相李斯,太傅、上將軍公子寶鼎,太尉蒙武,御史大夫趙亥,駟車庶長公子騰。六位上公大員,帝國的中樞核心,關東系佔據了一半席位。

九卿中,主掌帝國財政的治粟內史和少府成爲爭奪的焦點。然而,最終的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預料,讓朝野上下目瞪口呆。

始皇帝下詔,甘羅出任治粟內史卿,趙高出任少府卿。

甘羅是楚人,趙高是趙人,都是來自關東的寒門軍功貴族,但他們不屬於關東系,而是依附於大秦本土貴族。從“集權”的角度來說,始皇帝肯定要控制帝國財政,重用與其政治理念相同的關東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甘羅和趙高的確符合始皇帝的需要,然而,這兩位是武烈王公子寶鼎的部屬,因此,始皇帝的這一任命就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了。

這是始皇帝與武烈王的妥協?由此進一步聯想,這場政治風暴是不是兄弟兩人聯手的傑作?

接下來一系列的人事調整似乎驗證了帝國貴族們的猜想,這場風暴背後的秘密的確太多了。

兩淮鎮戍官長張唐回京,出任大秦的護軍中尉。代替張唐鎮戍兩淮的是老秦人王昕。

江南鎮戍官長楊端和回京,出任大秦的大監軍。代替楊端和鎮戍江南是楚人桓煬。桓煬是桓齮之子,之前是代王府的相。

北軍西行轅官長、臨洮侯羌廆回京,出任中將軍,領藍田大營。

武勇侯李信代替羌廆,主掌北軍西行轅。

始皇帝在重用關東系大臣的同時,也沒有繼續打擊大秦本土貴族,而是善加安撫,重新調用了一大批功勳大將。

直到五月,這場風暴的餘波才逐漸平息。

最後的嬴家是始皇帝和中央。

始皇帝雖然失去了馮氏這個股肱,但藉助馮氏的“死亡”,始皇帝重創了老秦貴族,並乘機打擊和清洗了晉中、河北、中原和山東四地的地方勢力,加強了中央對這些地方的實際控制。

始皇帝的臉被“打”了,但帝國中央對軍隊和地方郡縣的控制力卻得到了加強。從帝國的立場來說,這場政治風暴利大於弊,不但有利打擊了地方勢力和豪門貴族對分封的追求,也爲帝國穩定中土和鞏固統一果實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南方的春耕順利結束,北方的夏收即將開始,隨着籠罩在咸陽城上的烏雲散去,大秦政局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而好消息也從各地頻頻傳來,最好的消息無疑就是山東、兩淮和江東等地的叛亂終於給武力強行鎮壓了下去,中土終於艱難地邁進了大一統時代的和平時期。

剛剛結束的政治風暴歷時近一年時間,席捲了整個中土,大秦的統治階層遭到了重創,無論是堅持“集權”的貴族集團還是堅持“分封”的貴族集團,都在風暴中損失慘重。

僥倖的是,歷史沒有重演,這場由“分封”貴族集團發起和推動的政治風暴,雖然其本意是挑起始皇帝和武烈王的廝殺,讓這對兄弟手足相殘,但最終這對兄弟在共同的政治理念的驅動下攜手抗敵,棋高一着,在形勢最爲危機時刻來了個驚天大逆轉,反手一擊,給了貴族集團以沉重打擊。

當咸陽政局漸趨穩定之刻,大秦的統治階層看到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始皇帝是中土之主,而武烈王是大秦第一權貴,兩人的力量都過於強大,更讓人恐懼的是,兩人在政治理念和治國策略上取得了一致,所以不論是堅持“集權”的貴族集團還是堅持“分封”的貴族集團,在新時代來臨之刻,不得不暫時偃旗息鼓,不得不暫時放棄蠢蠢欲動的心思,轉而擱置本集團的政治理念,老老實實地沿着既定國策,集中力量恢復國力,穩定中土。

這一刻不論是中樞大臣還是中央官員,不論是地方封王還是地方郡縣官長,都不敢再叫囂着“分封”,以免遭到始皇帝的雷霆打擊,也不敢公開鼓吹“集權”,擔心激怒武烈王遭到致命一擊,大家都是小心翼翼,戰戰兢兢地跟着始皇帝的步伐前進,始終遵從咸陽宮的命令。

風暴結束了,在遼東建封國的事情再也沒人敢提了,而即刻發動北伐的呼聲也停止了。

五月中,太傅、上將軍武烈王公子寶鼎在離石要塞的北軍統率部召集東西北三大行轅官長,諸軍將軍等北軍統率進行軍議。

軍議的核心內容就是建設和發展北疆,確保北疆武力。

寶鼎拿出了建設和發展策略,其中第一條就是直道修築。圍繞着直道修築,寶鼎擬製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其基本原則就是利用北疆自身的力量幫助咸陽修築直道,比如調用軍隊挖山添谷以減少徭役徵發,而參加直道修築的將士一律授予軍功,此策既節約了國力,又鍛鍊了軍隊,還給將士們贏得了軍功,利國利民利軍隊,一舉多得。

第二策就是大力推進以墾荒屯田爲主的邊疆農耕和以建設牧馬苑爲主的邊疆畜牧,同時給予商賈更多的優惠政策以加快山澤之利的開發和利用,以此來推動邊疆城鎮和市榷的建設。

此策的關鍵是人口遷徙,邊疆需要大量的人口,爲此,寶鼎和北軍統率們向始皇帝和中樞建議,把各地參加叛亂的罪犯及其家眷全部流放邊疆,其中像膠東即墨、兩淮彭城這些屢屢叛亂的地區,則乾脆把城鄉人口整體遷徙到邊陲,而像江東等大江南部地區的叛民則遷徙到嶺南,如此既能減少關東地區的叛亂,又能幫助南北兩疆進行戍邊和發展,也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第三策就是未來一段時間的北疆鎮戍策略。寶鼎的建議是,結盟河西大月氏,攻擊雲中匈奴人,以東西兩翼的牽制,來幫助秦軍在中路進軍河南,佔據賀蘭山,繼而把匈奴人在漠南的防線攔腰斬斷,然後秦軍利用河南的戰略位置,向西與大月氏夾擊匈奴的右方王諸軍,向東則與代北大軍東西對攻拿下陰山。

這一攻擊策略是出塞作戰,需要直道修築的完成,更需要中央財政的支持,所以寶鼎聯合北軍統率上奏,懇請始皇帝和中樞馬上實施休養生息之策,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國力,不要再增賦加稅,橫徵暴斂了。過度壓榨中土之民,等於殺雞取卵,是竭澤而漁的短視行爲,最終會傷害到帝國,更影響到中土的穩定和存亡。

奏章送到咸陽,始皇帝和中樞大臣們意識到武烈王又要干涉朝政了,他這是以武力爲後盾,脅迫中央調整國策,把以穩定爲基礎的發展戰略,調整爲他所始終堅持的以“與民休養”爲基礎的致力於穩定中土的戰略。

以右丞相隗狀、駟車庶長公子豹、治粟內史甘羅和少府卿趙高爲首的中樞大臣藉助武烈王公子寶鼎的這份奏章,馬上舉起了“休養生息”這面“大旗”,堅決主張“穩定”戰略,要求實施“輕賦薄徭”之策,並有限度地重開市榷,鼓勵私人營商。

始皇帝和以左丞相李斯爲首的中樞大臣則堅決要求維持既定戰略,維持既定的賦稅和徭役政策,進一步遏制工商業,集財賦於中央。

“休養生息”之策對穩定帝國的好處不言而喻,但此策一旦實施,名義上是“讓利於民”,“官不與民爭利”,“先民富,然後則國強”,但實際上受益最大的是貴族集團和地方郡縣,這將導致中央逐漸失去對地方的控制。

民富了,普通國民吃飽穿暖了,家裡有餘糧了,而地方富豪也是重新崛起,那麼很顯然,地方勢力就大了,尤其那些富裕郡縣,因爲地方上有錢有糧了,實力強了,其慾望必然膨脹,必然導致其對抗中央。

前兩年中央爲穩定新佔領地區,掠奪地方財富,把關東六國的大約十萬戶富豪全部遷徙到大秦本土,這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小工商業者。此策實施後,受到直接打擊的就是中土工商業,可以說,此策把中土工商業打得一蹶不振,咸陽很輕鬆地就完成了“重農抑商”的政治目的。

中土幾百年來各諸侯國都大力發展工商業,以工商業來增加賦稅收入和收購稀缺資源,如今中土統一了,從生產力的角度來說,當然需要“重農抑商”,但帝國在統一之初不是“重農抑商”,而是直接摧毀了私營工商業,試圖以官營來壟斷中土工商業,這直接侵害了貴族集團的利益,當然會遭到激烈抵制。

從中央集權的立場出發,軍、政、財等權力都要集中,但如此一來,地方利益如何保證?貴族們的利益如何保證?普通國民的生存如何保證?所以必然發生尖銳鬥爭。

第95章 殺敵去第426章 權當笑談第448章 與狼共舞第210章 獨輪車和翻車第8章 云溪谷地第176章 相信我第46章 老秦人的憤怒第291章 大渠就是我們的未來第280章 公子扶蘇第77章 一等黑鷹令牌第100章 他爲什麼要逃?第7章 小小爆發第54章 這輩子要活個人樣第315章 師生相見第431章 博士就是加速器第112章 看門去了第98章 晉陽要出大事了第134章 我的師傅是韓非第156章 機遇來了第108章 心狠手辣第265章 擊掌爲誓第355章 出塞作戰第87章 立威第67章 川主李冰第448章 與狼共舞第372章 必須拯救第303章 重回宛城第319章 禮遇范增第5章 這重要嗎?第250章 生存之道第19章 尉繚,黑冰臺的老大第133章 狼來了第171章 我不怕對手多第447章 理想至上第390章 熊氏的出路第255章 入代作戰第394章 江南事第61章 恍若一夢第113章 致命弱點第235章 坑殺?第154章 匈奴人來了第444章 大家都是“寇”第330章 打算動手了第386章 相聚洛陽第87章 立威第429章 痛苦抉擇第128章 新年新氣象第16章 紫銅鑰匙第459章 始皇帝崩第4章 最大內奸第237章 攻魏第297章 史祿其人第69章 囂張就要捱打第307章 趙國長城第418章 孤獨的身影第353章 白馬教誨第450章 獨斷專行第123章 韓非是個替罪羊?第18章 太子丹的人質危機第397章 陳祿的選擇第89章 李牧的致命一擊第6章 白衣張良第23章 刺殺第247章 我要救人第338章 走投無路第40章 上將軍王翦第14章 再殺一人第102章 我要爲君侯第350章 威懾第70章 再加一把火第455章 焚書第129章 武烈侯的雄心第178章 牢籠?第166章 韓非子曰第41章 大秦相國昌平君第58章 蒙恬放出一匹脫繮野馬第124章 好厲害的老祖母第445章 決裂第358章 “直道”背後的博弈第390章 熊氏的出路第30章 人間蒸發第51章 打造一個新權貴第13章 穿越後遺症第94章 就爲這一刻第381章 世襲第47章 武安君是大丈夫第374章 塵歸塵土歸土第444章 大家都是“寇”第434章 放手一搏第144章 初見趙高第339章 亡國之痛第363章 又是新年第404章 能否回京?第244章 馬兒要吃草第91章 狂風暴雨第64章 紈袴小少主第143章 謀事在人第216章 要性命也要財富第33章 大秦相國是誰?第34章 淚水背後的殺機
第95章 殺敵去第426章 權當笑談第448章 與狼共舞第210章 獨輪車和翻車第8章 云溪谷地第176章 相信我第46章 老秦人的憤怒第291章 大渠就是我們的未來第280章 公子扶蘇第77章 一等黑鷹令牌第100章 他爲什麼要逃?第7章 小小爆發第54章 這輩子要活個人樣第315章 師生相見第431章 博士就是加速器第112章 看門去了第98章 晉陽要出大事了第134章 我的師傅是韓非第156章 機遇來了第108章 心狠手辣第265章 擊掌爲誓第355章 出塞作戰第87章 立威第67章 川主李冰第448章 與狼共舞第372章 必須拯救第303章 重回宛城第319章 禮遇范增第5章 這重要嗎?第250章 生存之道第19章 尉繚,黑冰臺的老大第133章 狼來了第171章 我不怕對手多第447章 理想至上第390章 熊氏的出路第255章 入代作戰第394章 江南事第61章 恍若一夢第113章 致命弱點第235章 坑殺?第154章 匈奴人來了第444章 大家都是“寇”第330章 打算動手了第386章 相聚洛陽第87章 立威第429章 痛苦抉擇第128章 新年新氣象第16章 紫銅鑰匙第459章 始皇帝崩第4章 最大內奸第237章 攻魏第297章 史祿其人第69章 囂張就要捱打第307章 趙國長城第418章 孤獨的身影第353章 白馬教誨第450章 獨斷專行第123章 韓非是個替罪羊?第18章 太子丹的人質危機第397章 陳祿的選擇第89章 李牧的致命一擊第6章 白衣張良第23章 刺殺第247章 我要救人第338章 走投無路第40章 上將軍王翦第14章 再殺一人第102章 我要爲君侯第350章 威懾第70章 再加一把火第455章 焚書第129章 武烈侯的雄心第178章 牢籠?第166章 韓非子曰第41章 大秦相國昌平君第58章 蒙恬放出一匹脫繮野馬第124章 好厲害的老祖母第445章 決裂第358章 “直道”背後的博弈第390章 熊氏的出路第30章 人間蒸發第51章 打造一個新權貴第13章 穿越後遺症第94章 就爲這一刻第381章 世襲第47章 武安君是大丈夫第374章 塵歸塵土歸土第444章 大家都是“寇”第434章 放手一搏第144章 初見趙高第339章 亡國之痛第363章 又是新年第404章 能否回京?第244章 馬兒要吃草第91章 狂風暴雨第64章 紈袴小少主第143章 謀事在人第216章 要性命也要財富第33章 大秦相國是誰?第34章 淚水背後的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