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三章 發閭左謫戍漁陽

二月過半。

北方的冰雪尚未融盡,心急的牧人們已經趕着自家的牛羊遷出冬原,去往秦郡牧縣爲他們新劃定的戍所草場。

於他們而言,那是個全新的部族概念,沒有了族長,沒有了貴人,取而代之的則是一些手捧着律法的年輕官吏。

他們在草場中心建醫站,建亭市,建學館,建稅哨,整日的營生就是坐在帳篷當中,要他們遵法,要他們習文。

那些年幼的幫不上忙的孩童得去學館入學,牧民們得爲此承擔所謂的學費,但卻可以以勞代金。

成年的孔武有力的壯丁得去稅哨踐更,牧民們又得自己承擔皮甲弓馬,這一點倒與當年的族長無異,只是壯丁們不再需要拼着性命去搶劫外人,只需要打着收稅的旗號給自己人的牛羊登記造冊,以便一年兩次,搶劫族人。

牧民們還有一項工作,叫牧徭,因爲戍所有官家的牛羊,秦人卻不會放牧。用官吏的話來說,就是牧人放牧,他們牧人。

相比於單于時期,草原安定了,生活忙碌了,比草原比天空更遼闊的自由不見了蹤影,但李恪說,這是牧人保住牛羊,乃至於保住性命的基本要求。

所以牧人們便信了。

草原的牧民,無論是擺脫奴身的夏民和夷民,還是失去了尊貴的前朝貴人們都很相信李恪說的話。

因爲在狼居胥,他已經用自己喜怒無常的殺伐與賞賜讓整個草原都明白了什麼叫一言九鼎。什麼又叫統治威儀。

那段歲月甚至被編排成哀傷的牧歌,在整個草原廣泛傳唱。牧歌裡,李恪是與長生天爲敵的南方惡魔,意欲把整個草原收入囊中,把善良的牧人變作牛羊。

長生天自然會擊敗這個惡魔的,但除了長生天外,似乎也沒有第二個神明可以擊敗他。

他是最強大的惡魔,就連長生天的孩子,偉大的單于頭曼死在了和他的征戰當中,試問那些遠不如單于尊貴偉大的普通的牧人,又哪裡膽敢提出些許的質疑跟反抗?

更別說,李恪的爪牙們真的守信。

那些條文就明明白白立在戍所的牆外,牧民們從未像今天這般清楚自己能做什麼,又不能做什麼。

久而久之,他們便發現秦律嚴苛,卻不僅奴役牧人,也奴役官吏。那一條條紅線就像隱形的牛欄和羊圈,把牧人們的財產保護起來,再不用擔心會有官吏因爲一時的喜怒鞭打他們,搶奪他們。

他們失去了自由,可有了和秦人一樣的姓和名,開始學習秦人的文字和語言。戍所裡總能見到滿載的商人,常駐有獸醫和藥品,以及遠比族長溫和得多的秦人官吏……

這樣的生活……好似也不錯。

參軍,求學,納稅,入籍,放棄奴隸,限定牧場……生活之忙,讓他們在忙碌之餘,甚至偶爾會忘記感謝長生天賜予他們牛羊。

他們是【歸夷】。

若是人分三六九等,除了貧窮的幾乎沒有財富的夷民之外,歸夷已經是西北九郡最低等的階級,可他們居然會感到安逸。

還是李恪說,只要通過了戍所的考覈,掌握了基礎的認與讀,能書寫自己的名字,並報清自己的財富,在他們的戶籍之上,【歸夷】二字便可以改作【牧戶】,從此與【賈戶】等同。

就是這麼一點小小的空間,他們居然就對未來有了希望。

這究竟是怎麼了?

而可笑的是,不僅最低等的歸夷對自己的新生活充滿了疑惑和茫然,遠在幾千裡外,人世間最尊貴的皇帝也同樣對他的新生活充滿了疑惑和茫然。

咸陽渭南,阿房朝宮。

時間不過食時近半,新一天的朝陽才勉強從北阪的山巒之間徹底露出腦袋,年輕的二世已經馬不停蹄地開完了朝會,處置完公事,正癱在皇輦上打着哈欠,由着內宦們把他擡向偏殿書房,去趕下一攤公事。

好累,好想睡……

他很不明白,自己明明已經是天下間最尊貴的人了,爲什麼還有這麼多公事要處置!

他每天都要在平旦起身,洗漱、穿着,在日出前趕到朝宮憩室,等着鼓樂奏響,羣臣上朝。

每旬都是一個大朝會連接九個小朝會,而且小朝會往往比大朝會務實,全天下的事務通過幾張老臣的嘴娓娓而道,恭請聖裁。

等裁完了,朝會結束,他又要馬不停蹄趕去偏殿那個陰冷的書房理政,更要昧着良心隨機邀請幾位重臣觀政、奏對。

奏本如山高!

天爺吶,當年始皇帝是怎麼騰出時間來修仙的?

二世覺得,他每天的奏本都批不完,便是發脾氣趕走了奏對的重臣,剩下的時間也只夠從新遴選的美人當中選擇幾人,等着內宦們把她們裹成糉子扛過來。

很忙碌!

因爲他便是再困也不能和美人們睡,等臨幸完畢,他還得趕回寢宮,依照禮法和皇后共眠,等着周而復始的第二日!

天爺吶!

一聲驚呼,二世居然被臨幸的噩夢給嚇醒了。

他驚出一身冷汗,忠直幹練的郎中令趙高便趕忙小跑上來,追着皇輦給他披上御衾,然後從袖裡抽出奏簡,邊跑邊奏。

“陛下,第三批美人昨日已經送進了北阪,計百十二人。百越上將軍佗節制之嶺南五郡供得最勤,有四十一人,戎狄上將軍恪所轄七郡供得最少,一人也無。此外,雁門郡也沒有將郡中美人遴選上來,謁者去問,中陵君居然還避而不見,說甚訪友未歸,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二世轉了轉眼珠,努力讓自己清醒一些:“假……”

“咳咳!”

“郎中令,高卿,謁者能入雁門了?”

“謁者手持陛下符節,陳旦又不是造反,便是封關戒備也不敢封陛下的使者。”

“也是……嚴駿去哪兒了?”

“呃……不知。”

“一郡之守,我大秦居然不知他去哪兒了?”

趙高喘了口氣:“聽謁者回報,說中陵君冬日得了一場大病,他不是與隴西侯交好麼,隴西侯便載着他求醫去了,至今未歸。”

二世的臉色頗爲古怪:“隴西侯何時與中陵君交好了……對了,隴西侯現居何職?”

“主爵中尉,其實就是賦閒,在北方遊玩,居無定所。”

二世恍然大悟:“那這般,中陵君既然病重,就令他好生修養,郎中令即日選一賢良去雁門。真是的,繁華如雁門郡,豈可無人主事?”

趙高大喜下拜:“臣替胡姿謝過陛下隆恩!”

輕描淡寫,雁門的郡守便定下了,二世與趙高相視一笑,趙高清了清嗓子,繼續奏報。

“陛下着令收天下材士,至今選編達七萬,加之國舅駐在信陽的北軍,內史常軍已有二十萬。”

“二十萬強軍……”二世興奮地舔了舔嘴脣,“信陽糧草可敷用?”

趙高的臉色略顯難看:“信陽乃大秦最大的官倉,糧草供應二十萬大軍原本綽綽有餘,然而北伐一役掏去近半,李恪建河間,又用牛馬羔羊先後買下了關中存糧中的三成,如今已不敷用……”

“那該如何是好?”

“陛下莫急!糧草,臣已令治粟內史從天下調集,押運之事則由我婿閻樂領中尉寺全權操辦。天下百姓愛戴陛下,不僅應徭積極,還主動提出不動糧秣,飲食自備!此事前幾日治粟內史在朝會上也奏過,早已成佳話美談啦!”

“真的?如此義舉是何方民衆所提?”

“還能有誰?自然是我赳赳老秦,內史之民!”

二世振奮而慨:“壯哉!老秦!知恩圖報,朕心甚慰!郎中令並諸位賢卿也有大功。朕意,舊中尉騰除內史,但內史之事仍由內史丞主使。樂卿正式接掌中尉寺,治粟內史爵晉一,至於郎中令……”

“陛下,臣不要賞!”趙高一臉肅容,“此事賴陛下天威,治粟內史盡心,閻樂用命,如此恩賞已然夠了,陛下若再賞臣,會令天下忠臣寒心的!”

二世更感動了:“郎中令一心爲國……朕,允了!”

“還有一事。”趙高清了清嗓子,“洛水上游凌汛流盡,中尉……內史騰與謁者成二路天使已從雕陰出發,去往狼居胥。”

二世精神一震:“那朕的刺客……”

“刺客十七人,亦先後過河,想必這會兒已經快到九原了。”

“善!甚善!”二世對趙高的效率頗爲滿意,“成卿初次爲官,此番替朕納夫人,宣將作,與李恪無礙。爲安全計,朕覺得他身上的令雖晚,但還是該早於騰卿來宣,此事尚需郎中令費點心思。”

趙高涕零而拜:“有陛下這一句,臣弟……萬死不辭!”

二世擺擺手,令皇輦停下來,等着趙高大禮完畢:“還有一事。”

“陛下且說。”

“朕的皇陵將作不日便抵,這修陵之人……如何了?”

趙高登時語結。

二世從趙高臉上看到了些許他不喜歡的徵兆,一下子皺起眉頭:“怎麼,朕的皇恩無人應響?”

“陛下皇恩浩蕩,天下自然雲從,只是……”

“只是何事?”

“有幾郡郡守無能,提前走漏了些消息,以至於受了恩賞的草民將陽,四萬陵工,所徵尚不足半數。”

“哪幾郡!”

“國舅節制之雁門、代、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七郡……”趙高弱弱答了一聲,一見二世臉色鐵青,趕緊解釋,“北軍不是調往內史了麼,此七郡要麼郡守求醫,要麼更卒不備,將陽了一萬多戶,卻與國舅實無干系!”

二世氣得渾身發抖。

“刁民悖逆……刁民悖逆!令,中原各郡發役十萬戍北,爲朕將那些刁民捕回來,朕要他們全家修陵!”

趙高一臉爲難:“這……陛下,中原才且遴選了材士,這些日又忙着調運糧草,閭右委實抽不出這許多戍役了……要不,等半年之後如何?”

“朕的皇陵如何等得了半年!”二世一巴掌拍在皇輦上,“閭右無人是吧?又不是天下無人!傳朕御詣,朕聞關東閭左,不記皇恩,心念舊國,其不遜也,天地不恕!今發閭左十萬,謫戍漁陽,以小懲備大誡,命其等反思己過!此詣,二世元年二月,仲春!”

“陛下仁德,臣等遵詣!”

第五零三章 大道啓夏第五八一章 五行靈動術之二,入水不濡第四八七章 斥儒第五四一章 與吳侯會獵江東第五十一章 出殯進山第四九零章 朕允了第一零三章 木桶原理第六七五章 西軍股份有限公司第五二四章 鄉毒第六八七章 咸陽腥風第七六七章 武關之九,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二七五章 七星續命第一二八章 忽悠瘸了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三五三章 蛤蜊拜師第六一四章 勒石燕然第七七零章 武關十二,烈士暮年第二八八章 將行第四三一章 齊墨歸心第七三七章 死戰之六,趙將軍彭越第四三五章 瑤池祥瑞第六一三章 白狼營第四七四章 做一隻有用的刺蝟第三九零章 劍癡與工癡第六六零章 穀道聽宣第三十五章 轉守爲攻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五六二章 咸陽亂局第二八八章 將行第五九零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二五三章 四散衝殺第五二二章 國以農本,以工強第六八六章 爲朕分憂第五一七章 造紙術只有看起來美好第十二章 心腹之人第六六四章 人心惶惶第二七六章 瀕臨收官第七十七章 舜典有記第五八六章 離咸陽第三一零章 墨家的推舉制度第二四三章 劍指同袍第三零二章 餘徹食第三十九章 明火執鐮第四八四章 機關之道,可改天第七六五章 武關之七,請賜教第七八九章 澠池會十二,砥柱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四八零章 機關盛,六蝨生第一七六章 水力體系第一四一章 正廳之爭第五一四章 非韓非第一零一章 傢俱工坊第一五八章 扶蘇音信第一三三章 以法論法第一三七章 將相有種第二四九章 第一滴血第二八二章 帝王之心第五一六章 夏子著書第六九零章 巢公和許由第二七五章 七星續命第七一五章 劍指邯鄲第七五九章 武關之一,死氣沉沉第三九八章 仙境?還是蒸朋?第七五一章 窮奇毀城第八十八章 新房之訊第四三五章 瑤池祥瑞第四二七章 路人臉的三當家第四七九章 人行於道,有犬吠聲第一章 人窮志短第二七九章 大戰方歇第一七二章 沛縣之謀第一九七章 殺雞儆猴第六七八章 陳涉、吳廣第二五三章 四散衝殺第六四七章 白狼之殤第三八零章 工坊探疑第一八七章 衛星產量第七五九章 武關之一,死氣沉沉第六零九章 玄鳥代龍庭第四零一章 少年營畢業考試第二二八章 安陽君柏第三九三章 亡秦者胡第五四二章 到嘴的肥肉第二二一章 大起大落第二一三章 死地脫生第二六九章 右衽披麻第五一零章 小人長慼慼第二八一章 才比商君第二一零章 臨街旺鋪第七五四章 玉陛第三八八章 牛頓力學原理實驗第四二三章 一怒滅國的安陽君第四八九章 扶蘇失寵第七七二章 天下第二戰神第三零三章 陳平分肉第四二二章 君子陽陽第一五七章 先生之名第二七零章 奪軍殺將第六六三章 二世登基
第五零三章 大道啓夏第五八一章 五行靈動術之二,入水不濡第四八七章 斥儒第五四一章 與吳侯會獵江東第五十一章 出殯進山第四九零章 朕允了第一零三章 木桶原理第六七五章 西軍股份有限公司第五二四章 鄉毒第六八七章 咸陽腥風第七六七章 武關之九,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二七五章 七星續命第一二八章 忽悠瘸了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三五三章 蛤蜊拜師第六一四章 勒石燕然第七七零章 武關十二,烈士暮年第二八八章 將行第四三一章 齊墨歸心第七三七章 死戰之六,趙將軍彭越第四三五章 瑤池祥瑞第六一三章 白狼營第四七四章 做一隻有用的刺蝟第三九零章 劍癡與工癡第六六零章 穀道聽宣第三十五章 轉守爲攻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五六二章 咸陽亂局第二八八章 將行第五九零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二五三章 四散衝殺第五二二章 國以農本,以工強第六八六章 爲朕分憂第五一七章 造紙術只有看起來美好第十二章 心腹之人第六六四章 人心惶惶第二七六章 瀕臨收官第七十七章 舜典有記第五八六章 離咸陽第三一零章 墨家的推舉制度第二四三章 劍指同袍第三零二章 餘徹食第三十九章 明火執鐮第四八四章 機關之道,可改天第七六五章 武關之七,請賜教第七八九章 澠池會十二,砥柱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四八零章 機關盛,六蝨生第一七六章 水力體系第一四一章 正廳之爭第五一四章 非韓非第一零一章 傢俱工坊第一五八章 扶蘇音信第一三三章 以法論法第一三七章 將相有種第二四九章 第一滴血第二八二章 帝王之心第五一六章 夏子著書第六九零章 巢公和許由第二七五章 七星續命第七一五章 劍指邯鄲第七五九章 武關之一,死氣沉沉第三九八章 仙境?還是蒸朋?第七五一章 窮奇毀城第八十八章 新房之訊第四三五章 瑤池祥瑞第四二七章 路人臉的三當家第四七九章 人行於道,有犬吠聲第一章 人窮志短第二七九章 大戰方歇第一七二章 沛縣之謀第一九七章 殺雞儆猴第六七八章 陳涉、吳廣第二五三章 四散衝殺第六四七章 白狼之殤第三八零章 工坊探疑第一八七章 衛星產量第七五九章 武關之一,死氣沉沉第六零九章 玄鳥代龍庭第四零一章 少年營畢業考試第二二八章 安陽君柏第三九三章 亡秦者胡第五四二章 到嘴的肥肉第二二一章 大起大落第二一三章 死地脫生第二六九章 右衽披麻第五一零章 小人長慼慼第二八一章 才比商君第二一零章 臨街旺鋪第七五四章 玉陛第三八八章 牛頓力學原理實驗第四二三章 一怒滅國的安陽君第四八九章 扶蘇失寵第七七二章 天下第二戰神第三零三章 陳平分肉第四二二章 君子陽陽第一五七章 先生之名第二七零章 奪軍殺將第六六三章 二世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