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組建騎兵(下)

“吳都指揮,你不會是能造出這樣的手弩吧?”鄭太很是驚訝,大聲問詢,一雙眼睛瞪得滾圓。

此事的關鍵,就在手弩能不能達到要求,若手弩達到要求,其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若是手弩達不到要求,一切都是枉然。

“可以試試。”吳驥點頭,道:“如今歸信軍裝備的手弩,我發現有些地方需要改進,應該沒甚問題。”

在經過這一戰之後,吳驥發現手弩應該作些調整,改進之後的手弩,『射』程應該更遠,更有力道。用來裝備騎兵的話,問題不大。

“太好了!”鄭太、皇甫嵩、齊大保三人齊聲贊成。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得出來,在敵人夠不着你的時候,而你能給敵人以有效殺傷,這其中的好處不用說了,好得不得了。

“還有一點,我準備給騎兵裝備長槍。”吳驥接着剖析,道:“你們想,在兩軍相接之時,眼下都是揮着刀準備砍殺。可是,這也可以利用利用。當騎兵衝鋒時,先用手弩『射』,後用弓弩『射』殺,再端着長槍衝鋒,不管對手是騎兵還是步兵,先狠狠捅上一下再說。”

鄭太、皇甫嵩、齊大保的眼睛放光了,越聽越有味。

“戰馬衝鋒起來,很有力道,殺傷力特別大,要不利用利用,豈不可惜?”吳驥的聲音有些高,很是興奮。

騎兵衝鋒,會是驚天動地的,衝擊力特別強,手裡若是有一枝長槍,對着敵人狠狠一捅,那好處還用說麼?給捅上了,不是筋斷骨折,就是死亡。

若不用長槍,而是揮着刀砍殺,這着實是一種浪費,經吳驥這一提醒,鄭太再也忍不住了:“先不說能不能造成多少傷亡,至少有一點是肯定的,會讓敵人產生混『亂』。在戰場上,要堂堂之陣,才能勝利。一旦產生了混『亂』,就給了敵人以可趁之機,這是好辦法呀!”

戰場上的混『亂』,一個不注意,會演變成潰敗,若能給敵人造成混『亂』,絕對不能手軟。

“着實是好辦法。”皇甫嵩、齊大保齊聲贊同。

“前朝的騎兵,就裝備了馬槊,衝擊起來,戰果真的是不錯。”鄭太有些嘆息的是:“只可惜,本朝缺少戰馬,騎兵的使用越來越差,竟然向契丹人學了。契丹人的騎『射』之術是不錯,來去如風,可是,遇到前朝的騎兵,傷亡慘重。武則天只派了一支偏師,就打得契丹人差點滅種,契丹人龜縮了幾百年不敢有異動。”

“還有這種事?”吳驥、皇甫嵩、齊大保很是驚訝。沒想到,今日橫行的契丹人,竟然差點在唐朝手裡給滅絕了。

“是真的!”鄭太重重點頭:“前朝之時,說起騎兵戰術,着實比契丹人高明得多,儘管契丹人是天生的騎手『射』手,在裝備上比起前朝差得遠。就是到眼下,契丹人雖有所提高,還是沒有達到前朝的高度。”

唐朝騎兵,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巔峰,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力驚人,衝殺起來犀利無敵。

“如此說來,這裝備長槍一事,就是勢在必行了!”皇甫嵩很是贊同,下了結論。

“那是自然!”鄭太和齊大保齊聲贊同。

“吳都指揮能看出契丹騎兵的不足之處,雖是才從軍沒多長時間,這份眼力就不簡單呀。就是王韶也沒有這份眼力!”鄭太是讚不絕口。

整個宋朝,真正重視騎兵的將領並不多,運用騎兵最好的莫過於岳飛了,其次就算要狄青了。除些之外,很少有人重視騎兵,更別說傾力打造騎兵。

究其原因,就在於馬匹不足,而又馬政敗壞,不能養出優良的駿馬,只得向遼國和西夏購賣,而這兩國知道宋朝的短處,漫天要價,宋朝認爲得不償失,就轉而制訂了“以步制騎”的策略。

這一策略簡直就是騎兵的催命符,使得騎兵的地位一落千丈,重視騎兵的將領少之又少,能打造出一支精銳騎兵的,整個宋朝,只有岳飛一人了。岳家軍人數不算多,卻有一支戰力比起女真騎兵還要強悍的騎兵隊伍,這在宋朝是絕無僅有的。

造成這種情況的就是,打造一個騎兵的花費可以裝備五個步兵了。因而,宋朝爲了省錢,而不是走精兵之路,轉而全面推行“以步制騎”的策略,大量組量騎兵,范仲淹、韓琦、沈括這些人物,都支持這一策略。

就連宋神宗、王安石、王韶都沒有跳出這一窠臼。

“過獎了!”吳驥謙遜一聲,道:“這砍殺不夠兇狠,這是明擺着的事情。雄州騎兵裝備的是麻扎刀,太輕,力道不足,砍殺起來,不夠兇猛。若是換上斬虜刀的話,那就不同了。”

鄭太率先贊成:“前朝的橫刀比麻扎刀重,砍殺更加有力,更兇狠,有了斬虜刀,這問題就解決了。使用不得其法,又怎生說?”

吳驥並沒有馬上說話,而是抿着嘴脣,想了想,聲調陡然轉高:“興許,這就是大宋武功不振,老是給契丹人壓着打的原委所在了!”

“啊!”這話太驚人了,鄭太三人齊聲驚呼。

宋朝打不過遼國,給遼國壓着打了上百年,宋朝就找了上百年的原因,卻是衆說紛紜,難有定論。說法非常之多,就沒有一種如吳驥這種說法的,把宋朝武功不振歸功於對騎兵的使用不得其法。

宋朝打不過遼國,更多的人傾向於宋朝腐敗無能,而不是歸結於騎兵。

“這話怎講?”鄭太率先發問,一雙眼睛瞪得滾圓,打量着吳驥。

“我瞭解雄州軍的使用,他們是把騎兵分散的,分到各個營,用來支持步兵作戰。”吳驥猛的站起身道:“這簡直就是犯罪!”

“吳都指揮,大宋的騎兵都是這樣用的啊,他們也沒錯!”皇甫嵩有些不贊成吳驥的說法,爲雄州軍辯解。

“正是因爲如此,所以,大宋的武功就不振了!”吳驥有些氣憤,道:“就是雄州軍這樣的精銳,仍是免不了把騎兵分散使用,其他的軍隊呢?還不分得很散?”

“着實如此。”鄭太點頭道:“就是禁軍,也是把騎步分散的,諸班直,都有一定數量的騎兵。更可恨的是,諸班直的騎兵,有馬者不過三成,餘者沒馬,雖有騎兵之名,卻無騎兵之實。”說到此處,鄭太不住搖頭,很是惋惜。

“竟有這種事?”吳驥很驚訝。禁軍,是宋朝最精銳的軍隊,用來護衛京師的,禁軍的騎兵有馬不過三成,沒馬的達到七成,這也太扯淡了。

“千真萬確!”鄭太狠狠點頭。

“如此分散,不如打散了重組,把騎兵集中起來,組成真正的騎兵。”吳驥馬上就想到了應對之策。

“不是沒人提出過,卻是沒人敢動。”鄭太聳聳肩,有些無奈。

“算了,我們還是說我們的事吧,禁軍的事兒不歸我們管。”吳驥很懊惱:“我的看法,就是把騎兵集中起來使用。哪裡需要,就派到哪裡去。若是象雄州軍那般,分散使用的話,這騎兵有與沒有,沒差別。”

冷兵器時代,騎兵是王牌兵種,以其高速機動能力、驚人的衝刺力而聞名。有了一支精銳的騎兵,就有了來去如風的本錢,就可以對敵人的弱點下手。

要達到這一點,就需要把騎兵集中使用。秦漢隋唐之世,中國擁有很多騎兵,動輒出動數萬、十萬、十數萬,這是何等的驚人。這些騎兵集中使用,利用騎兵的驚人機動能力,給敵人以沉重打擊,這是漢武帝擊破匈奴的關鍵。

有了騎兵,還需要有相應的騎兵理論。衛青、霍去病之輩,就是掌握了騎兵大軍團作戰的天才,在他們的率領下,強漢大軍縱橫馳騁,打得匈奴束手無策。

匈奴自小生長在馬背上,騎『射』嫺熟,號稱可以在馬背上過一輩子,在強漢大軍面前,還是不給生生擊破?並非匈奴強,而是漢朝找了更好的騎兵使用辦法,給騎兵比匈奴更精良的裝備,更靈活的戰術。

秦漢隋唐之際,騎兵都是集中使用的,是作爲主力兵種在使用。而步兵,只能擔負起輔助作用,用來幫助騎兵作戰。是以,秦漢隋唐取得了驚人的武功。

而宋朝,正好相反,把騎兵的地位一降再降,一直降到無人問津,淪落成了步兵的輔助兵種。把集中使用騎兵的準則給拋到腦後去了,騎兵成了輔助兵種,用來支援步兵作戰。

這一顛倒,結果就是截然不同了,秦漢隋唐之際鼎盛的武功一下子沒了,宋朝給異族壓着打,最後還給蒙古人滅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人把坦克集中起來使用,組建裝甲集羣,進行攻堅突破。而英法聯軍,其擁有的坦克數量與質量,都比德國人的坦克要多要好,可是,在納粹德國的閃電戰面前,卻是潰不成軍,根本組織不起抵抗。

正是因爲宋朝把騎兵分散使用了,遇到契丹人的進攻,就是處處遭到契丹襲擊,卻是無可奈何,不能反擊。

吳驥的提法,是自唐朝滅亡以來,對騎兵最爲正確的使用方法。若宋朝改變“以步制騎”的做法,把騎兵集中起來使用,組建數萬精銳騎兵還不是問題。再加上宋朝的科技優勢,要改變整個形勢並非不可能。

第3章 宋神宗的期許第2章 家徒四壁第38章 齊雲社首領第2章 勝利的滋味第33章 滅西夏之戰(五)第37章 萬國震恐第48章 青雲之路第74章 王韶面君第106章 戰歌嘹亮(上)第8章 第一件武器第12章 陌刀第15章 大唐遺風第92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八)第5章 肅清朝堂(中)第19章 三軍擁戴第19章 皮室軍第40章 出其不意第109章 燕雲光復(十)第88章 大軍雲集第3章 相濡以沫(下)第66章 各懷機心第78章 緊鑼密鼓第18章 異族驚懼(上)第48章 硬仗第2章 家徒四壁第10章 組建騎兵(下)第109章 燕雲光復(七)第14章 正式回易第35章 精兵之路第6章 兵臨城下第24章 一箭雙鵰第22章 一鳴驚人第70章 裡應外合第74章 王韶面君第31章 河西戰鼓動地來第77章 你,可以滾了第44章 戰雲密佈第38章 太好了!太好了!第108章 華夏一家親(六)第38章 兵發西域第59章 惡戰(下)第46章 火器之威第30章 進軍興慶府第30章 身膺重任第3章 宋神宗的期許第10章 組建騎兵(中)第3章 宋神宗的期許第58章 血戰不斷(下)第16章 流風大盜第69章 神兵天降第69章 針鋒相對第12章 開個小竈第103章 驚天大戰(二)第13章 扔進熊窩第108章 華夏一家親(五)第27章 納貢館第20章 設伏第40章 契丹末日第68章 西夏的謀劃(上)第49章 致命威脅第31章 河西戰鼓動地來第20章 滅西夏之策第63章 勝利班師第78章 緊鑼密鼓第32章 燕趙男兒第103章 驚天大戰(一)第55章 秋風起,大軍動第29章 打回原形第65章 危急關頭第41章 重返巔峰第52章 雄州激戰(上)第42章 收穫豐厚第26章 凱旋而歸第42章 收穫豐厚第68章 西夏的謀劃(下)第20章 設伏第92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八)第41章 一網打盡第16章 劫歲幣?第14章 破虜弓第10章 吳驥練兵(下)第105章 伏屍千里(三)第16章 流風大盜第10章 組建騎兵(中)第109章 燕雲光復(八)第105章 伏屍千里(四)第8章 妙計破城第108章 華夏一家親(五)第42章 扭轉局勢第103章 驚天大戰(五)第26章 來自中原的喜訊第25章 千古憾事第5章 肅清朝堂(下)第3章 相濡以沫(下)第31章 財源廣進第12章 夏州之戰(下)第37章 萬國震恐第22章 吳驥的條件第14章 正式回易第一o七章 幽州光復二
第3章 宋神宗的期許第2章 家徒四壁第38章 齊雲社首領第2章 勝利的滋味第33章 滅西夏之戰(五)第37章 萬國震恐第48章 青雲之路第74章 王韶面君第106章 戰歌嘹亮(上)第8章 第一件武器第12章 陌刀第15章 大唐遺風第92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八)第5章 肅清朝堂(中)第19章 三軍擁戴第19章 皮室軍第40章 出其不意第109章 燕雲光復(十)第88章 大軍雲集第3章 相濡以沫(下)第66章 各懷機心第78章 緊鑼密鼓第18章 異族驚懼(上)第48章 硬仗第2章 家徒四壁第10章 組建騎兵(下)第109章 燕雲光復(七)第14章 正式回易第35章 精兵之路第6章 兵臨城下第24章 一箭雙鵰第22章 一鳴驚人第70章 裡應外合第74章 王韶面君第31章 河西戰鼓動地來第77章 你,可以滾了第44章 戰雲密佈第38章 太好了!太好了!第108章 華夏一家親(六)第38章 兵發西域第59章 惡戰(下)第46章 火器之威第30章 進軍興慶府第30章 身膺重任第3章 宋神宗的期許第10章 組建騎兵(中)第3章 宋神宗的期許第58章 血戰不斷(下)第16章 流風大盜第69章 神兵天降第69章 針鋒相對第12章 開個小竈第103章 驚天大戰(二)第13章 扔進熊窩第108章 華夏一家親(五)第27章 納貢館第20章 設伏第40章 契丹末日第68章 西夏的謀劃(上)第49章 致命威脅第31章 河西戰鼓動地來第20章 滅西夏之策第63章 勝利班師第78章 緊鑼密鼓第32章 燕趙男兒第103章 驚天大戰(一)第55章 秋風起,大軍動第29章 打回原形第65章 危急關頭第41章 重返巔峰第52章 雄州激戰(上)第42章 收穫豐厚第26章 凱旋而歸第42章 收穫豐厚第68章 西夏的謀劃(下)第20章 設伏第92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八)第41章 一網打盡第16章 劫歲幣?第14章 破虜弓第10章 吳驥練兵(下)第105章 伏屍千里(三)第16章 流風大盜第10章 組建騎兵(中)第109章 燕雲光復(八)第105章 伏屍千里(四)第8章 妙計破城第108章 華夏一家親(五)第42章 扭轉局勢第103章 驚天大戰(五)第26章 來自中原的喜訊第25章 千古憾事第5章 肅清朝堂(下)第3章 相濡以沫(下)第31章 財源廣進第12章 夏州之戰(下)第37章 萬國震恐第22章 吳驥的條件第14章 正式回易第一o七章 幽州光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