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掃淨天下舊名士

大慶殿,早朝。

馬上就到了七月十五中元節,道教有“三元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

如今趙佶和權臣楊霖篤信道教,這個節日也便重要起來。

楊霖邁步出來,道:“陛下,中元節不日即到“七”是復生之數。易經有云: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七是陽數、天數,天地之間的陽氣絕滅之後,經過七天可以復生,這是天地運行之道,陰陽消長循環之理。

故臣以爲,陛下七月當革舊迎新,秉父兄兩代先皇之志,有所變數於朝堂。”

趙佶興致高昂,問道:“楊卿繼續說。”

“在熙寧初,有詔改公主、郡主、縣主名稱,當時羣臣不克奉承。近微臣稽考前世,周稱王姬,見於《詩·雅》。姬雖周姓,考古立制,宜莫如周。可改公主爲帝姬、郡主爲宗姬、縣主爲族姬。其稱大長者,爲大長帝姬,仍以美名二字易其國號,內兩國者以四字。”

趙佶一聽,這也太雅了,頻頻點頭道:“此言大善!禮部在中元節之前,要拿出個章程來呈給朕。”

藍從熙出列領旨,看了楊霖一眼,默默退回自己位置。

底下的百官先是聽他要革舊迎新,都嚇得不輕,不知道又要搞出什麼幺蛾子來,一聽只是改公主稱呼這種膚淺小事,懸着的心才放下。

楊霖嘴角一勾,心中暗想老子先來個不疼不癢的麻痹你們,不等大家出列附議,楊霖繼續說道:“此乃其一,其二元祐舊黨,阻礙心法,結黨謀私,不識變通,以致國家窮困,社稷凋敝。臣伏願陛下黜元佑害政之臣,靡有佚罰。夷考罪狀,書而刊之石,置於文德殿門之東壁,永爲萬世臣子之戒。”

哄的一聲,羣臣譁然,樑師成氣的手腳發抖,曾布直接面無血色,嘴脣蒼白。

蔡京面沉似水,突然邁出一步,道:“臣附議。”

所有人的眼光全部盯了過來,注視着這一大一小兩個權臣,全然沒有人注意到趙佶眼中的滿意地神色。

打擊舊黨,就是維護自己的正統地位,肅清已故太后的勢力。

這一點,看清了的不過是楊霖和蔡京還有寥寥幾個臣子。

趙佶端坐其上,只說了短短一個字:“準。”

蔡京和楊霖沒有看向彼此,但是默契還在,此番聯手先做死曾布,至於後續的權力分割,那就各憑本事唄。

朝廷一次地震一般的早朝散後,蔡京來到明堂不久,一份新鮮的奸黨名單就此出爐。

臣竊惟陛下仁聖英武,遵制揚功,彰善癉惡,以昭先烈。臣敢不對揚休命,仰承陛下孝悌繼述之志。司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蔡京謹書。

元祐奸黨,第一行便是曾經做過宰輔高官的,司馬光當然是第一個,沒有絲毫懸念。其他幾人都是已故宰相,活着的上了奸黨碑的,有曾布、韓忠彥、蘇轍等人。

其他的沒有做過宰輔的,更是涵蓋了北宋神宗、哲宗兩朝,大部分的名臣。

蘇軾、黃庭堅、秦觀、張耒、劉安世、朱光庭....大大小小三百餘人。

如今的士林文壇,蘇轍、張耒、黃庭堅這些尚存的人,乃是個中翹楚,柱石一般的人物,離朝之後不問政事,沒想到還是被挖了出來,打上了奸黨的烙印。

楊霖挑頭,蔡京做大,一場大清算就此展開。

這些人的門生故舊,遍佈朝野,佔據了許多重要位置,不把他們拉出來搞臭,就算退了也有影響力。

一個蘿蔔一個坑,如今的朝堂是樑、蔡、楊的天下,豈容他們繼續把持這些衙門。樑師成繼承了一部分舊黨的政治資源,所以他的勢力纔會如此大。其他兩個就有些寒酸了,這也是楊霖挑事的緣由。

蔡京和楊霖雖有嫌隙,但是在這一點上,利益是一致的。

他們的權勢,和手下的附庸不成正比,勢必要謀求更多的擁躉,兩個人不需要事先通氣,楊霖在決心做這件事的時候,就知道蔡京一定會站出來。

曾布是宰輔奸黨上,唯一一個還在任上的官員,如今也只能不甚風光地被逐出朝堂。

他們也進行過反抗,滿朝樞要伏闕奏本,聲勢浩大,要陛下嚴懲蔡京、楊霖兩個禍國奸佞,被趙佶通通打回。

楊霖躺在湘妃竹的編椅上,翹着二郎腿聽徐知常彙報完,笑道:“曾布年紀大了,讓他辭官歸鄉已經算是我尊老之舉,若是放在以前,我讓他道瓊州吃瘴氣。”

汴河畔,車馬駢闐,青衣小廝遍地都是。

許多還沒有被清洗到的官員,紛紛前來相送,曾布一襲布衣,在一衆緋色官服中,更顯淒涼。

刑部尚書陳師錫憤然道:“蔡楊當道,實爲國之不幸,奸佞橫行,老夫也當附曾公驥尾,早離泥淖。”

曾布正色道:“陳公此言差矣,我等既頭戴烏紗,身穿官服,便該上順天理,下合民情,老夫此番去位,朝中正事卻不可荒疏,諸公俱是部堂掌印,權掌樞要,國朝百姓安居,堯天舜日還要仰仗諸位,萬萬不可輕忽。”

兵部侍郎張舜民也朗聲道:“曾相所言乃是正理,吾等讀聖賢之書,習孔孟之道,爲世優樂者,君子之道也,豈能數典忘祖,任由奸佞橫行,自古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蔡楊兩賊可以逞兇一時,豈能霸道一世,彼等不識時務,螳臂當車,來日必將粉身碎骨!”

張舜民之言字字鏗鏘,在場衆人俱都大聲叫好。

曾布嘆息一聲,轉身離去,曾家世代公卿,門生故舊遍佈朝野,一朝鬥敗,南豐曾氏該何去何從。

曾布起先是王安石的支持者,在熙寧年間王安石變法的關鍵時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後來在市易法的爭論中,曾布被認爲阻撓了新法而貶謫出外,也正因如此,被蔡京扣上舊黨大帽子,列爲了奸黨。

看着馬車迤邐遠去,送別人羣也紛紛上車乘轎各自散去。

他的小孫子瞪着眼,慨然道:“祖父,你看這朝中這麼多守正大臣,不怕將來扳不倒楊大奸賊。”

曾布苦笑一聲:“今日送行人衆,正不知有多少要踏足蔡府、楊府,謀個好差事。”

第六百二十一章 赳赳老秦第五百三十六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三百三十九章 書房深夜誰敲門第三百四十章 榮耀屬於英雄第三十章 最有權勢的兩個太監第六百七十三章 糾結而又矛盾的高麗第六百一十八章 男兒毫氣,各不相同第二百七十五章 英雄氣短安逸時第七百零七章 身死族滅土司風光不再;北境布武燕然漢騎重來第五百二十三章 隱患第六百一十七章 再起禍端第三百六十四章 淪落百年後,奴意卑入骨第一百三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六十五章 鋌而走險惡膽生第四百五十九章 活捉希尹第六百一十一章 規範管理,國法至上第三十一章 清水兄教訓的對第二百八十九章 昏君佞臣舉世無第一百二十三章 長見識了第三百五十三章 宋使當爲大遼先第二百零五章 鹽王之威第五百章 夜戰野戰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興刀兵第六百二十七章 絕不干涉他國內政的楊少宰第二百六十一章 赤陽子吃羊總共分三步第七百五十一章 人不如故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騎夜入燕京城第八十一章 胸中了了舊恩仇第七百四十六章 明教聖女第五十一章 酒桌上的辦事哲學第四百七十七章 新政試演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諾千金楊少宰第六百一十九章 楊霖的傷懷第六百七十四章 枸杞當飯第五百五十五章 赤陽賊道第三百六十六章 安坐河間地,且看兩虎爭第三百六十八章 翻雲覆雨時,敵友莫可辨第四百二十九章 大聲告訴我,燕地誰說了算第四百四十一章 楊導劇本已寫好第二百七十七章 解衣推食待豪傑(爲狙擊手耿烈加更)第二百三十八章 計謀不分貴與賤第五百五十章 燎原第三百零四章 赤陽真人招魂術第四百八十五章 黑手撥亂升龍城第五百零七章 簡直荒唐第一百四十六章 蔡氏之殤第五百二十二章 沉穩第四百零七章 萬般怪相是人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昔年雁門路,霜氣逼徵鞍第五百二十二章 沉穩第三百七十三章 看鷸蚌相爭,得漁翁之利第一百七十五章 運籌帷幄,千里之外第三百三十二章 鸞鳳棲是梧桐枝第三百九十七章 陣前無端主將亡第四百三十五章 虛誇盛世不如遼第七十三章 嘴甜膽大臉皮厚第七百三十六章 想不通第七百五十八章 威力驚人第七百一十四章 利器第五百七十九章 驕奢之罪第六百五十四章 狼煙遍地第六十四章 天高帝遠多豺犬第五百五十二章 皇帝第六百五十五章 圍獵宗翰第五百七十二章 龍角初露第六十一章 代天巡狩(爲我還有個地瓜三更)第六百一十三章 赤陽祖師,駕臨洛陽第一百九十九章 以身飼狼第三百五十三章 宋使當爲大遼先第三百四十章 聯金滅遼今又提第四百二十五章 英雄所見大略同第九十四章 送他個活王八第五百八十章 昭示武力第一百八十四章 驕兵悍將第七百一十九章 墾荒第六百六十七章 耶律大石重開頭魚宴第二百七十八章 酒逢知己千杯少第四十五章 培植班底第三百章 蔡楊翻爲社稷臣第四百九十七章 宋江剿匪第三百五十六章 你不敢承擔,就退後讓我來第五百一十二章 也有少年慕艾時第七百六十五章 愛好和平第二百一十六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三百六十八章 翻雲覆雨時,敵友莫可辨第一百七十七章 兵圍興慶府第五百四十四章 一戰大名天下知第十一章 淺談大宋風月場第三百零二章 千騎破曉別汴梁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雲密佈,將星閃耀第七百零九章 宋押司爲宋剃遼發,遼皇帝興遼說宋話第五百六十九 爲王稱霸第五十五章 反彈琵琶楊佞臣第二百九十章 金遼使者聚汴梁第六百三十三章 等待時機第三百三十六章 我對你充滿信心第六百一十五章 洛陽春光正好第三百二十六章 豈有人心似獸心第六百八十四章 契丹使團第六百八十八章 名皇帝和實皇帝
第六百二十一章 赳赳老秦第五百三十六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三百三十九章 書房深夜誰敲門第三百四十章 榮耀屬於英雄第三十章 最有權勢的兩個太監第六百七十三章 糾結而又矛盾的高麗第六百一十八章 男兒毫氣,各不相同第二百七十五章 英雄氣短安逸時第七百零七章 身死族滅土司風光不再;北境布武燕然漢騎重來第五百二十三章 隱患第六百一十七章 再起禍端第三百六十四章 淪落百年後,奴意卑入骨第一百三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六十五章 鋌而走險惡膽生第四百五十九章 活捉希尹第六百一十一章 規範管理,國法至上第三十一章 清水兄教訓的對第二百八十九章 昏君佞臣舉世無第一百二十三章 長見識了第三百五十三章 宋使當爲大遼先第二百零五章 鹽王之威第五百章 夜戰野戰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興刀兵第六百二十七章 絕不干涉他國內政的楊少宰第二百六十一章 赤陽子吃羊總共分三步第七百五十一章 人不如故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騎夜入燕京城第八十一章 胸中了了舊恩仇第七百四十六章 明教聖女第五十一章 酒桌上的辦事哲學第四百七十七章 新政試演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諾千金楊少宰第六百一十九章 楊霖的傷懷第六百七十四章 枸杞當飯第五百五十五章 赤陽賊道第三百六十六章 安坐河間地,且看兩虎爭第三百六十八章 翻雲覆雨時,敵友莫可辨第四百二十九章 大聲告訴我,燕地誰說了算第四百四十一章 楊導劇本已寫好第二百七十七章 解衣推食待豪傑(爲狙擊手耿烈加更)第二百三十八章 計謀不分貴與賤第五百五十章 燎原第三百零四章 赤陽真人招魂術第四百八十五章 黑手撥亂升龍城第五百零七章 簡直荒唐第一百四十六章 蔡氏之殤第五百二十二章 沉穩第四百零七章 萬般怪相是人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昔年雁門路,霜氣逼徵鞍第五百二十二章 沉穩第三百七十三章 看鷸蚌相爭,得漁翁之利第一百七十五章 運籌帷幄,千里之外第三百三十二章 鸞鳳棲是梧桐枝第三百九十七章 陣前無端主將亡第四百三十五章 虛誇盛世不如遼第七十三章 嘴甜膽大臉皮厚第七百三十六章 想不通第七百五十八章 威力驚人第七百一十四章 利器第五百七十九章 驕奢之罪第六百五十四章 狼煙遍地第六十四章 天高帝遠多豺犬第五百五十二章 皇帝第六百五十五章 圍獵宗翰第五百七十二章 龍角初露第六十一章 代天巡狩(爲我還有個地瓜三更)第六百一十三章 赤陽祖師,駕臨洛陽第一百九十九章 以身飼狼第三百五十三章 宋使當爲大遼先第三百四十章 聯金滅遼今又提第四百二十五章 英雄所見大略同第九十四章 送他個活王八第五百八十章 昭示武力第一百八十四章 驕兵悍將第七百一十九章 墾荒第六百六十七章 耶律大石重開頭魚宴第二百七十八章 酒逢知己千杯少第四十五章 培植班底第三百章 蔡楊翻爲社稷臣第四百九十七章 宋江剿匪第三百五十六章 你不敢承擔,就退後讓我來第五百一十二章 也有少年慕艾時第七百六十五章 愛好和平第二百一十六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三百六十八章 翻雲覆雨時,敵友莫可辨第一百七十七章 兵圍興慶府第五百四十四章 一戰大名天下知第十一章 淺談大宋風月場第三百零二章 千騎破曉別汴梁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雲密佈,將星閃耀第七百零九章 宋押司爲宋剃遼發,遼皇帝興遼說宋話第五百六十九 爲王稱霸第五十五章 反彈琵琶楊佞臣第二百九十章 金遼使者聚汴梁第六百三十三章 等待時機第三百三十六章 我對你充滿信心第六百一十五章 洛陽春光正好第三百二十六章 豈有人心似獸心第六百八十四章 契丹使團第六百八十八章 名皇帝和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