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掃淨天下舊名士

大慶殿,早朝。

馬上就到了七月十五中元節,道教有“三元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

如今趙佶和權臣楊霖篤信道教,這個節日也便重要起來。

楊霖邁步出來,道:“陛下,中元節不日即到“七”是復生之數。易經有云: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七是陽數、天數,天地之間的陽氣絕滅之後,經過七天可以復生,這是天地運行之道,陰陽消長循環之理。

故臣以爲,陛下七月當革舊迎新,秉父兄兩代先皇之志,有所變數於朝堂。”

趙佶興致高昂,問道:“楊卿繼續說。”

“在熙寧初,有詔改公主、郡主、縣主名稱,當時羣臣不克奉承。近微臣稽考前世,周稱王姬,見於《詩·雅》。姬雖周姓,考古立制,宜莫如周。可改公主爲帝姬、郡主爲宗姬、縣主爲族姬。其稱大長者,爲大長帝姬,仍以美名二字易其國號,內兩國者以四字。”

趙佶一聽,這也太雅了,頻頻點頭道:“此言大善!禮部在中元節之前,要拿出個章程來呈給朕。”

藍從熙出列領旨,看了楊霖一眼,默默退回自己位置。

底下的百官先是聽他要革舊迎新,都嚇得不輕,不知道又要搞出什麼幺蛾子來,一聽只是改公主稱呼這種膚淺小事,懸着的心才放下。

楊霖嘴角一勾,心中暗想老子先來個不疼不癢的麻痹你們,不等大家出列附議,楊霖繼續說道:“此乃其一,其二元祐舊黨,阻礙心法,結黨謀私,不識變通,以致國家窮困,社稷凋敝。臣伏願陛下黜元佑害政之臣,靡有佚罰。夷考罪狀,書而刊之石,置於文德殿門之東壁,永爲萬世臣子之戒。”

哄的一聲,羣臣譁然,樑師成氣的手腳發抖,曾布直接面無血色,嘴脣蒼白。

蔡京面沉似水,突然邁出一步,道:“臣附議。”

所有人的眼光全部盯了過來,注視着這一大一小兩個權臣,全然沒有人注意到趙佶眼中的滿意地神色。

打擊舊黨,就是維護自己的正統地位,肅清已故太后的勢力。

這一點,看清了的不過是楊霖和蔡京還有寥寥幾個臣子。

趙佶端坐其上,只說了短短一個字:“準。”

蔡京和楊霖沒有看向彼此,但是默契還在,此番聯手先做死曾布,至於後續的權力分割,那就各憑本事唄。

朝廷一次地震一般的早朝散後,蔡京來到明堂不久,一份新鮮的奸黨名單就此出爐。

臣竊惟陛下仁聖英武,遵制揚功,彰善癉惡,以昭先烈。臣敢不對揚休命,仰承陛下孝悌繼述之志。司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蔡京謹書。

元祐奸黨,第一行便是曾經做過宰輔高官的,司馬光當然是第一個,沒有絲毫懸念。其他幾人都是已故宰相,活着的上了奸黨碑的,有曾布、韓忠彥、蘇轍等人。

其他的沒有做過宰輔的,更是涵蓋了北宋神宗、哲宗兩朝,大部分的名臣。

蘇軾、黃庭堅、秦觀、張耒、劉安世、朱光庭....大大小小三百餘人。

如今的士林文壇,蘇轍、張耒、黃庭堅這些尚存的人,乃是個中翹楚,柱石一般的人物,離朝之後不問政事,沒想到還是被挖了出來,打上了奸黨的烙印。

楊霖挑頭,蔡京做大,一場大清算就此展開。

這些人的門生故舊,遍佈朝野,佔據了許多重要位置,不把他們拉出來搞臭,就算退了也有影響力。

一個蘿蔔一個坑,如今的朝堂是樑、蔡、楊的天下,豈容他們繼續把持這些衙門。樑師成繼承了一部分舊黨的政治資源,所以他的勢力纔會如此大。其他兩個就有些寒酸了,這也是楊霖挑事的緣由。

蔡京和楊霖雖有嫌隙,但是在這一點上,利益是一致的。

他們的權勢,和手下的附庸不成正比,勢必要謀求更多的擁躉,兩個人不需要事先通氣,楊霖在決心做這件事的時候,就知道蔡京一定會站出來。

曾布是宰輔奸黨上,唯一一個還在任上的官員,如今也只能不甚風光地被逐出朝堂。

他們也進行過反抗,滿朝樞要伏闕奏本,聲勢浩大,要陛下嚴懲蔡京、楊霖兩個禍國奸佞,被趙佶通通打回。

楊霖躺在湘妃竹的編椅上,翹着二郎腿聽徐知常彙報完,笑道:“曾布年紀大了,讓他辭官歸鄉已經算是我尊老之舉,若是放在以前,我讓他道瓊州吃瘴氣。”

汴河畔,車馬駢闐,青衣小廝遍地都是。

許多還沒有被清洗到的官員,紛紛前來相送,曾布一襲布衣,在一衆緋色官服中,更顯淒涼。

刑部尚書陳師錫憤然道:“蔡楊當道,實爲國之不幸,奸佞橫行,老夫也當附曾公驥尾,早離泥淖。”

曾布正色道:“陳公此言差矣,我等既頭戴烏紗,身穿官服,便該上順天理,下合民情,老夫此番去位,朝中正事卻不可荒疏,諸公俱是部堂掌印,權掌樞要,國朝百姓安居,堯天舜日還要仰仗諸位,萬萬不可輕忽。”

兵部侍郎張舜民也朗聲道:“曾相所言乃是正理,吾等讀聖賢之書,習孔孟之道,爲世優樂者,君子之道也,豈能數典忘祖,任由奸佞橫行,自古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蔡楊兩賊可以逞兇一時,豈能霸道一世,彼等不識時務,螳臂當車,來日必將粉身碎骨!”

張舜民之言字字鏗鏘,在場衆人俱都大聲叫好。

曾布嘆息一聲,轉身離去,曾家世代公卿,門生故舊遍佈朝野,一朝鬥敗,南豐曾氏該何去何從。

曾布起先是王安石的支持者,在熙寧年間王安石變法的關鍵時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後來在市易法的爭論中,曾布被認爲阻撓了新法而貶謫出外,也正因如此,被蔡京扣上舊黨大帽子,列爲了奸黨。

看着馬車迤邐遠去,送別人羣也紛紛上車乘轎各自散去。

他的小孫子瞪着眼,慨然道:“祖父,你看這朝中這麼多守正大臣,不怕將來扳不倒楊大奸賊。”

曾布苦笑一聲:“今日送行人衆,正不知有多少要踏足蔡府、楊府,謀個好差事。”

第二百九十四章 一人奉養宋皇室第五百八十七章 開始謀國第三百四十二章 呼之欲出的真相第八章 漫天神佛空瞪眼第六章 順藤摸瓜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戰與死第十九章 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老第五十六章 重開四州市舶司第三百三十五章 束脩禮拜君子楊第五百二十一章 縱橫第三百一十八章 奇葩悍將第一百五十五章 正義聯盟三巨頭第四百一十三章 三出汴梁避鋒芒第六百五十一章 生死相搏第六百五十三章 山川變色第四百七十五章 南北昏君第七百二十四章 文明第四百六十八章 人情冷暖第一百四十七章 青溪深處第六百四十二章 短兵相接第七百四十八章 國號都城第四百六十六章 惺惺相惜(爲鳳盟加更)第五百五十四章 沒個消停第五百五十九章 人不能得意忘形第四百五十八章 蔡楊論士第七百四十六章 明教聖女第四百六十三章 真狗大戶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幕開啓第六十八章 活學活用奪山頭第三百八十一章 北落明星動光彩第三百五十六章 你不敢承擔,就退後讓我來第六百九十八章 方帥出征第六十七章 民怒更勝於天威(爲liveaben加更)第四百一十五章 機緣巧合恰如是第四百五十七章 兇刀出鞘第七百六十二章 地基鋪好第二百四十章 陽謀隨勢而發第四百七十三章 割肉剜瘡第七百二十六章 後路第五百三十三章 晴空當頭利刃寒第六百三十五章 勢不可擋第二百一十章 全員惡人萬歲營第二百七十九章 滿城盡知反悔難第一百四十四章 宋江寫詩第五百八十七章 開始謀國第六章 順藤摸瓜第一百七十七章 兵圍興慶府第四百零二章 春風送我回汴梁第二百七十章 策勳歸來猶遺憾第九十九章 亡國之相第二百九十六章 戰場白骨纏草根第七百三十八章 通高麗第一百七十八章 歷史的抉擇第二十九章 道理第三百一十一章 誰人青眼識國將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方亂戰兵戈起第三百五十二章 亡國時人不如犬第三百三十五章 束脩禮拜君子楊第三十七章 奇葩皇帝出考題第三百七十五章 他有什麼錯,就想吃只雞第四百六十三章 真狗大戶第六百二十九章 什麼都能出賣,除了利益第二百一十六章 古都長安第二百二十八章 請往死裡讚頌我第三百二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百七十二章 邊關毋偃旗,試手掃幽燕第三百三十三章 悄無人語重簾卷第三百五十九章 雄關無征戰,要塞充客商第四百零一章 王爵於我如浮雲第六百八十九章 屬意江南第三百七十九章 國士無雙高衙內第五百四十八章 看家本事第五百四十一章 猛將第三百三十二章 鸞鳳棲是梧桐枝第五百零五章 賣國者即爲賊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場惡戰第七百零三章 每一個民族,都有其英雄第五十一章 酒桌上的辦事哲學第三百二十五章 羣魔亂舞禍上京第三百零四章 赤陽真人招魂術第五百三十七章 懲罰第五百四十九章 必有一戰,滅其根脈第四百三十九章 紛紛亂戰貫南北第一百三十五章 剪除羽翼第三百二十章 屬下明白第四百零二章 春風送我回汴梁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幕開啓第二百一十章 全員惡人萬歲營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與你不死不休第九章 一遇風雲變化龍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第五百二十三章 隱患第四百八十七章 狗急跳牆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望第五十九章 我要這虛名有何用第七十九章 虎口奪食李師師第五百七十五章 水到渠成第五百一十三 沒想到你耶律大石濃眉大眼的,也幹這種事第四百八十二章 沉舟側畔千帆過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騎夜入燕京城
第二百九十四章 一人奉養宋皇室第五百八十七章 開始謀國第三百四十二章 呼之欲出的真相第八章 漫天神佛空瞪眼第六章 順藤摸瓜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戰與死第十九章 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老第五十六章 重開四州市舶司第三百三十五章 束脩禮拜君子楊第五百二十一章 縱橫第三百一十八章 奇葩悍將第一百五十五章 正義聯盟三巨頭第四百一十三章 三出汴梁避鋒芒第六百五十一章 生死相搏第六百五十三章 山川變色第四百七十五章 南北昏君第七百二十四章 文明第四百六十八章 人情冷暖第一百四十七章 青溪深處第六百四十二章 短兵相接第七百四十八章 國號都城第四百六十六章 惺惺相惜(爲鳳盟加更)第五百五十四章 沒個消停第五百五十九章 人不能得意忘形第四百五十八章 蔡楊論士第七百四十六章 明教聖女第四百六十三章 真狗大戶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幕開啓第六十八章 活學活用奪山頭第三百八十一章 北落明星動光彩第三百五十六章 你不敢承擔,就退後讓我來第六百九十八章 方帥出征第六十七章 民怒更勝於天威(爲liveaben加更)第四百一十五章 機緣巧合恰如是第四百五十七章 兇刀出鞘第七百六十二章 地基鋪好第二百四十章 陽謀隨勢而發第四百七十三章 割肉剜瘡第七百二十六章 後路第五百三十三章 晴空當頭利刃寒第六百三十五章 勢不可擋第二百一十章 全員惡人萬歲營第二百七十九章 滿城盡知反悔難第一百四十四章 宋江寫詩第五百八十七章 開始謀國第六章 順藤摸瓜第一百七十七章 兵圍興慶府第四百零二章 春風送我回汴梁第二百七十章 策勳歸來猶遺憾第九十九章 亡國之相第二百九十六章 戰場白骨纏草根第七百三十八章 通高麗第一百七十八章 歷史的抉擇第二十九章 道理第三百一十一章 誰人青眼識國將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方亂戰兵戈起第三百五十二章 亡國時人不如犬第三百三十五章 束脩禮拜君子楊第三十七章 奇葩皇帝出考題第三百七十五章 他有什麼錯,就想吃只雞第四百六十三章 真狗大戶第六百二十九章 什麼都能出賣,除了利益第二百一十六章 古都長安第二百二十八章 請往死裡讚頌我第三百二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百七十二章 邊關毋偃旗,試手掃幽燕第三百三十三章 悄無人語重簾卷第三百五十九章 雄關無征戰,要塞充客商第四百零一章 王爵於我如浮雲第六百八十九章 屬意江南第三百七十九章 國士無雙高衙內第五百四十八章 看家本事第五百四十一章 猛將第三百三十二章 鸞鳳棲是梧桐枝第五百零五章 賣國者即爲賊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場惡戰第七百零三章 每一個民族,都有其英雄第五十一章 酒桌上的辦事哲學第三百二十五章 羣魔亂舞禍上京第三百零四章 赤陽真人招魂術第五百三十七章 懲罰第五百四十九章 必有一戰,滅其根脈第四百三十九章 紛紛亂戰貫南北第一百三十五章 剪除羽翼第三百二十章 屬下明白第四百零二章 春風送我回汴梁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幕開啓第二百一十章 全員惡人萬歲營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與你不死不休第九章 一遇風雲變化龍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第五百二十三章 隱患第四百八十七章 狗急跳牆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望第五十九章 我要這虛名有何用第七十九章 虎口奪食李師師第五百七十五章 水到渠成第五百一十三 沒想到你耶律大石濃眉大眼的,也幹這種事第四百八十二章 沉舟側畔千帆過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騎夜入燕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