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規範管理,國法至上

最不怕死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有大智慧,知道自己的犧牲是有價值的。

此類人鳳毛麟角,往往是時代變革前,那些先行者。他們或爲國家,或爲民族,輕生死重大義。

另一類就是愚昧的信徒,這些人不怕死的原因簡單的多,就是無知者無畏。

被各種的宗教或者學說一煽動,讓他手刃爹孃孩兒,都下得去手,已經和行屍走肉無異。

這些人,散開之後懦弱無能,但是聚在一塊,往往能給他們無窮的力量和勇氣。

平日裡或許見人都要低頭躲避,三五成羣之後,再被人一攛弄,敢打敢砸敢搶,跟瘋狗無異,還以爲自己是爲了維護心中的信仰,愚昧可笑之至。

恰如今日的這幾十個人,面對如此將士,竟然攔在馬前,口出污言穢語。

楊沂中一拽馬繮聲,聲若洪鐘,雄渾嘹亮,不像是這個年紀的聲音。

“京營新軍,奉命行事,阻攔者與謀反同罪!”

說完之後,馬踏攔路之人,讓他當即口吐鮮血。

走過之後,在圍觀的百姓和僧侶還有官員的目瞪口呆中,楊沂中又補了一槍,戳死了還在地上的人。

其他幾個攔路的,作鳥獸散,躲閃不及的盡數死在新軍手中。他們一旦動起手來,殺這些人,如同殺雞。

京營新軍自成立開始,就是白日操練,夜晚讀書。

軍人就是軍人,命令面前,比什麼都重要。若是有人以爲裹挾幾個信徒,就能阻擋他們維護朝廷的法治,那便大錯特錯。

智樂此時已經完全慌了手腳,匆匆躲進了山門,指揮小沙彌們關門。

楊沂中一箭射死了想要關門的和尚,其他人頓時做鳥獸散。

“圍住所有出口,任何人許進不許出,違者格殺勿論。”

劉新亭自己也呆住了,他哪裡見過這麼威風的軍隊,這是真的人擋殺人,佛擋殺佛...

滎陽官吏簇擁着鄭州知州,從山門下的階梯,一級一級地進到寺內,劉新亭突然有點後怕。

他回頭看了看山下,終於在要轉頭的時候,看到遠方來了一羣紅衣騎士,朝陽下,如火一般地奔馳而來,他的心底頓時一鬆,四肢百骸充滿了力氣,轉頭道:“走!”

楊霖的侍衛驅散人羣,護送着他到來,山門前立下了十幾具屍首,全都被馬踐踏的不像樣子。

楊霖眉間隱隱升起一絲怒氣,朝廷旨意在,官府政策在,軍隊將士在,竟然還有人敢以身試法,竟然還有人不服。

若是自己不到,地方上推行新政,那得面臨多少的阻力?

自己親自來了滎陽,也有人敢跳出來作妖了,難道配合新政比要他們的命還難麼,如果真是這樣,拿自己說不得真的要取了他們的狗命了。

楊霖騎着馬,走到山門的階梯上,俯瞰着此地尚未散去的百姓。

他輕舉馬鞭,緩緩地道:“我是楊霖。”

轟的一聲,安靜了許久的人羣,爆發出巨大的歡呼,尤其是滎陽學院內的士子。

楊霖壓了壓手,聲浪才逐漸停了下來,楊霖朗聲道:“國法,乃是國家法度,是社稷之基。朝廷制定國法,震懾宵小,獎懲伐罪,是萬民安居之本。天下蒼生無不受惠於此,若無法度,國將不國,沒有人可以保護你們的親人朋友,所有人都暴露在被侵害的危險中。沒有人能逍遙於法制之外,包括這白泉寺,還有什麼勞什子其他寺,其他門,其他所有。”

“以身試法者,必誅之!”

楊霖回過頭來,在書生們狂熱地歡呼中,走向山門。

他歪了歪頭,對陸謙說道:“把我剛纔的話,記下來,送到通政司。讓他們修飾下辭藻,傳遍各省各郡縣。”

陸謙雖然不讀詩書,只是認得字,但是記性十分的好,很多事聽一遍就記住了。

進到山門之中,寺裡已經亂作一團,所有僧侶被押到廣場上,被十幾個將士列陣圍住。

滎陽吏目帶着一隊隊的新軍將士,徹底搜查白泉寺,將所有財物搬出來,地契什麼的挨個比對。

這一查不要緊,讓在場的官吏全都開了眼,白泉寺之豪富,遠遠出乎他們的想象。

“漢代古剎,果然是名不虛傳...”劉新亭冷笑連連,這些人的財富,已經超過了他的想象。

光是這一會清點出來的,就已經有兩百萬貫錢,黃金二十箱,白銀堆積如山,珠玉寶石無數。

田產也不是外報的三千頃,暗中還有九百餘頃,汴梁附近楊霖親手改土還耕的農田,竟然也有不少是他們名下的。

劉新亭暗暗咋舌,周圍的官吏卻都已經興奮不已,這些錢財充了地方財政,別說鋪橋修路、擴建學院、修居養堂這些小事了,我們滎陽都可以把汴河都挖一遍,把老而無養的鰥寡獨孤全都送到居養堂了。

這都是實打實的政績啊,這下滎陽官員,要集體昇天啦。

就在衆人驚歎之際,楊霖走了過來,看見這滿地的錢財,也有些失神。

倒不是他沒見過這麼多財物,只是沒有想到,在佛堂能見到這麼多錢財。

事實上,很多的寺院,都有自己的地下室。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王朝更迭也好,天災人禍也罷,越是動亂越是窮困的時候,越有無數人寄託着來世,把自己的錢財捐給佛祖,換一個心安。

經年累月下來,不知道能積累多少的財富,所以每逢有狠人當政,想要有所作爲而苦於無錢,往往拿寺院下手。

最著名的就是“三武滅佛”和柴榮滅佛,三武分別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

北周時候,尤其厲害,爲了勸諫宇文邕不要“滅佛”,當時得道高僧慧遠和尚厲聲抗辯說:“陛下今恃王力,破壞三寶(指佛、法、僧),是邪見人,阿鼻地獄不論貴賤,陛下安得不怖?”武帝聽後大怒,眼睛直瞪着慧遠:“只要百姓得樂,朕也不怕入地獄!”

唐朝時候,武則天因爲得位不正,雖然她殺光了自己婆家的親戚,狠毒如蛇蠍,但是竟然號稱信佛。

搞得到了唐朝中後期,全國大中型寺院將近5000座,小型廟宇更是多達40000餘座,僧尼近 30 萬人,寺院奴隸達 15 萬人。

問題是這些寺院還佔有良田數十萬畝,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相對封閉的莊園,寺院內部的經濟大權掌握在住持手中。

僧尼們極少耕種,而是靠農民耕種寺院土地以收取地租和發放高利貸作爲經濟來源,這種做法使寺院經濟得以迅速膨脹起來,以至達到了“十分天下財,而佛有七八”的程度。可以說這些寺廟的主持都成了一個個土皇帝,天下財富有七八分都流入了佛門當中。

集萬千史家之所厚愛的一代英主柴榮,更是剛剛即位未幾即下令破除佛教,禁止私自出家,廢除無敕額之寺院三萬餘所,收購佛像鑄錢,讓國力大增,爲其征伐天下,提供了財力,人力支持。一度要收回幽燕,恢復故土,成就盛世。

楊霖靠近之後,劉新亭等人靠了上來,楊霖嘆了口氣道:“佛這一教,本是助世勸善的良教,可惜僧侶人心不是都向佛,卻成爲了藏污納垢的場所,逃避軍役,勞役之人;作奸犯科之人比比皆是。民間更是毀壞銅錢築造銅像,本身寺廟所享有的免稅、田地等特權下,寺廟集中了大量的社會財富,嚴重的危及到了國家經濟的發展,成了朝廷的毒瘤。”

楊沂中指使幾個手下,很快便提着抓着智樂等人,往山門外去。

劉新亭湊上前來,道:“少宰,接下來還有幾個士紳,拒不交役錢很久了。”

“走,去收拾不遵紀守法土豪劣紳!”

第三百二十七章 朝儀制度馴兇蠻第四百六十八章 人情冷暖第六百六十章 西北匍匐第五百四十四章 一戰大名天下知第六百九十五章 改良膳食第四百五十七章 兇刀出鞘第六百五十四章 狼煙遍地第二百八十七章 身體力行爲施教第三百零三章 不叫營中見冤魂第七百四十章 北遷都第一百一十二章 澄海水師總指揮第五百二十四章 洶涌第一百二十六章 順藤摸瓜第六章 順藤摸瓜第四百四十五章 虎賁十萬到汴梁第七百二十章 責任第三百二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政的瓶頸期第一百一十七章 興辦大宋緝事廠第二百三十五章 偃旗邊關幾時好(第五更,鳳棲梧桐加)第五百六十六章 龍裔血脈第二百二十二章 時來運轉童撿漏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地之間一棄子第七百一十七章 清洗第五十一章 酒桌上的辦事哲學第五百六十八章 人心在楊,文武待變第四十四章 時間倉促第二百三十一章 血流成河的仁政第五百零九章 血濺金殿第一百五十二章 赤陽子迴歸,汴梁久違的大場面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六百三十八章 龍章鳳姿,王霸之氣第三十三章 隻手動汴梁第一百零七章 羊入虎口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第一百七十三章 爹,快給我娶個媳婦第一百五十六章 汴梁一起殘忍兇殺案的背後,隱藏着怎樣的秘密第三百零七章 南北烽煙各自稠第七百一十九章 墾荒第二百五十三章 此乃良配第四百七十八章 蚍蜉第五百九十七章 再見金使到汴梁第二百九十一章 花鳥大夫酒囊卿第二百六十一章 赤陽子吃羊總共分三步第四百七十八章 啓程第四百七十五章 南北昏君第一百二十八章 布耕播種種何處第三百九十九章 不招人妒是庸才第四百九十三章 小劉貴妃第三百八十二章 酒酣城下觀兵威第三百零七章 南北烽煙各自稠第六百五十八章 立個字據第二百一十三章 最是難得天倫樂第七百四十八章 國號都城第六十三章 常在窮鄉養鉅貪第三十三章 隻手動汴梁第一百五十七章 秦檜的岳父一家第五百六十一章 赤陽觀老道士第五百二十一章 縱橫第二十三章 終日打雁啄了眼第六百五十一章 生死相搏第四百一十三章 三出汴梁避鋒芒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濺龍塌第二百二十九章 讓利於民賣田產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第四百八十九章 藏兵待發第一百七十三章 爹,快給我娶個媳婦第三百四十九章 手到擒來楊解饞第六百一十四章 仙道渺渺,俗世爲先第一百四十九章 江南明王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有陰毒計,嘴上甜如蜜第五百二十九章 浴火第四十三章 楊家雖然沒錢,但是品德好(第一更)第四百三十四章 萬般算計都成空第一百一十二章 澄海水師總指揮第二十九章 道理第四百零一章 王爵於我如浮雲第一百五十一章 取名鬼才第四百九十一章 以逸待勞第三百九十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三百八十五章 豪傑本不爲偷生第四百一十三章 三出汴梁避鋒芒第六百九十章 定鼎五京第四百九十五章 天翻地覆第四百六十章 歡樂死刑第七十一章 你且退後讓我來第四百九十四章 昭德書院第三百六十八章 五百年將門,一千里遷徙第四百二十章 讓他們死於民憤第五百四十章 亡國之人,不如豬犬第九十一章 斷子絕孫腳第七百三十九章 收室韋第五百零七章 簡直荒唐第五百三十一章 那就打吧第四百五十一章 另立新君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京面聖第五百零七章 簡直荒唐第五百四十二章 擔當第二百九十章 金遼使者聚汴梁
第三百二十七章 朝儀制度馴兇蠻第四百六十八章 人情冷暖第六百六十章 西北匍匐第五百四十四章 一戰大名天下知第六百九十五章 改良膳食第四百五十七章 兇刀出鞘第六百五十四章 狼煙遍地第二百八十七章 身體力行爲施教第三百零三章 不叫營中見冤魂第七百四十章 北遷都第一百一十二章 澄海水師總指揮第五百二十四章 洶涌第一百二十六章 順藤摸瓜第六章 順藤摸瓜第四百四十五章 虎賁十萬到汴梁第七百二十章 責任第三百二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政的瓶頸期第一百一十七章 興辦大宋緝事廠第二百三十五章 偃旗邊關幾時好(第五更,鳳棲梧桐加)第五百六十六章 龍裔血脈第二百二十二章 時來運轉童撿漏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地之間一棄子第七百一十七章 清洗第五十一章 酒桌上的辦事哲學第五百六十八章 人心在楊,文武待變第四十四章 時間倉促第二百三十一章 血流成河的仁政第五百零九章 血濺金殿第一百五十二章 赤陽子迴歸,汴梁久違的大場面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六百三十八章 龍章鳳姿,王霸之氣第三十三章 隻手動汴梁第一百零七章 羊入虎口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第一百七十三章 爹,快給我娶個媳婦第一百五十六章 汴梁一起殘忍兇殺案的背後,隱藏着怎樣的秘密第三百零七章 南北烽煙各自稠第七百一十九章 墾荒第二百五十三章 此乃良配第四百七十八章 蚍蜉第五百九十七章 再見金使到汴梁第二百九十一章 花鳥大夫酒囊卿第二百六十一章 赤陽子吃羊總共分三步第四百七十八章 啓程第四百七十五章 南北昏君第一百二十八章 布耕播種種何處第三百九十九章 不招人妒是庸才第四百九十三章 小劉貴妃第三百八十二章 酒酣城下觀兵威第三百零七章 南北烽煙各自稠第六百五十八章 立個字據第二百一十三章 最是難得天倫樂第七百四十八章 國號都城第六十三章 常在窮鄉養鉅貪第三十三章 隻手動汴梁第一百五十七章 秦檜的岳父一家第五百六十一章 赤陽觀老道士第五百二十一章 縱橫第二十三章 終日打雁啄了眼第六百五十一章 生死相搏第四百一十三章 三出汴梁避鋒芒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濺龍塌第二百二十九章 讓利於民賣田產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第四百八十九章 藏兵待發第一百七十三章 爹,快給我娶個媳婦第三百四十九章 手到擒來楊解饞第六百一十四章 仙道渺渺,俗世爲先第一百四十九章 江南明王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有陰毒計,嘴上甜如蜜第五百二十九章 浴火第四十三章 楊家雖然沒錢,但是品德好(第一更)第四百三十四章 萬般算計都成空第一百一十二章 澄海水師總指揮第二十九章 道理第四百零一章 王爵於我如浮雲第一百五十一章 取名鬼才第四百九十一章 以逸待勞第三百九十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三百八十五章 豪傑本不爲偷生第四百一十三章 三出汴梁避鋒芒第六百九十章 定鼎五京第四百九十五章 天翻地覆第四百六十章 歡樂死刑第七十一章 你且退後讓我來第四百九十四章 昭德書院第三百六十八章 五百年將門,一千里遷徙第四百二十章 讓他們死於民憤第五百四十章 亡國之人,不如豬犬第九十一章 斷子絕孫腳第七百三十九章 收室韋第五百零七章 簡直荒唐第五百三十一章 那就打吧第四百五十一章 另立新君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京面聖第五百零七章 簡直荒唐第五百四十二章 擔當第二百九十章 金遼使者聚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