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順逆天下幾人清

開國時,吳越國王錢弘俶“納土歸宋”。

宋太宗先後冊封錢弘俶爲淮海國王、漢南國王、南陽國王、許王、鄧王。

錢氏一族極盡榮寵,錦衣玉食自不必說,朝廷還時不時以各種名義給錢俶發放豐厚的賞賜。

錢弘俶生病,宋太宗爲了表示慰問,賞賜錢俶“白金萬兩、錢千萬、絹萬匹、金器千兩,賜其子惟濬、惟治白金各萬兩”。

如今大理也要納土獻國,可想而知待遇也不會低,只不過不可能有錢家那種厚待了。

段氏畢竟不是自願的,而是被楊霖坑了,別人不知道趙佶心裡一清二楚。

大理的覆滅看似水到渠成,其中的曲折從始至終只有楊霖和趙佶最清楚,這兩個人當然不會到處亂說,因爲若是真相大白於天下,宋廷的臉上屬實不甚體面。

楊霖帶着段正淳進了艮嶽,殿陛之間才知道大宋的繁華不是說說而已,走水路經過江南尚且在他的意料當中,但是汴梁的風華確實把段氏一族驚住了。

等到了艮嶽,段正淳環視一圈,煙波虹橫,一所殿宇臨湖而建,亭臺樓閣佈局有致,飛檐翹角,古樹蔥蘢,環境清幽。

整個大宋的菁華所在,讓這裡充滿了雅趣和風流,湖水清澈盪漾,恍若仙境。

這裡便是大宋,難怪千百年來,境外異族都想殺進這中原花花世界。

進了艮嶽的宮殿之後,殿內段妙貞正端坐着和皇后閒聊,見到自家父親被楊霖帶着進來,頓時淚珠打轉。

見慣了皇室被高家欺壓的段妙貞,甚至覺得現在纔是最好的,比起在大理當皇帝好多了。

楊霖趁着衆人不注意,偷偷給她一個飛眼,段妙貞破涕爲笑,笑顏綻放,如三月春風。

所有人的注意,都在段正淳和趙佶身上,段正淳恭恭敬敬參拜皇帝,唸了一套早就準備好的賀詞。

趙佶也不是完全來虛的,對於這個皇帝他也有些同情,大家都是皇帝,你也太慘了...

更何況現在段正淳馬上要幫自己成就無上的名聲了,太祖何等英雄,開國之後至今百年的皇帝,兵威之盛,拓疆之廣,原來我趙佶纔是第一。

趙佶心懷大暢,父兄夙興夜寐,每日裡擔憂國事,也沒有取得像樣的大捷。

而自己登基以來,吃喝玩樂,琴棋書畫,蹴鞠走馬,卻先滅西夏,再收大理,朕不是天命之子,不是神霄宮長生大帝,誰是?

想到這裡,趙佶笑呵呵地寬慰了段正淳幾句,轉頭去看自己的愛卿楊霖,只見他眉飛色舞,手指做着奇怪的小動作。

趙佶莫名其妙,也不管他,繼續和段正淳閒聊,渾然沒有注意到大理公主面色如同熟透的石榴一般紅燦燦。

----

龍圖閣大學士蔡攸風風火火地闖進了明堂,他爹蔡京辦公的地方,

蔡京年邁,雖然仍是丰姿俊偉,儀表不凡,但畢竟已經年近古稀,朝廷爲了照顧他,特許蔡京攜侍女進明堂端茶遞水。

一個高佻的侍女今日排到了執勤,正在殷勤地給蔡京捏肩,擡頭見了滿頭大汗的蔡攸,低頭在蔡京耳邊道:“老爺,是小蔡學士來了。”

蔡攸左右看了一眼,除了自家的親爹,沒有其他官員在場,至於這些侍女,簡直如同蔡家器具一般,便湊近了神神秘秘地說道:“爹,你聽說了吧,女真人造反,只兩千五百人,殺得黃龍府十萬遼兵丟盔棄甲,全部做了俘虜。”

蔡京擡起頭來,笑道:“這件事除了契丹的皇帝陛下,天下還有誰不知道?爲父自然知道,你又有什麼想法?”

蔡攸往桌前一湊,揮手把侍女驅趕,然後說道:“爹,樑師成等人密謀伐燕,已經是公開的秘密,滿朝誰不知道。現如今大遼如此羸弱,女真彈丸之地,撮爾小邦,尚能殺得他們如同割草乂麥,更何況我們大宋百萬精兵,千員良將,伐燕之事我看是板上釘釘。

伐燕是何等的榮耀,我們豈能讓樑師成專美於前,不如快些奏請官家,由我們來主持這伐燕大計!”

蔡京捋着鬚髯,眼色突然凝重起來,問道:“你覺得我們大宋伐燕,有幾成勝算?”

“十成!百成!一萬成!爹,十萬人打不過兩千五,這是什麼樣的將士,還能守得住我們宋軍?西軍能打,讓他們去,這些人雖說託庇於楊霖,可又沒刻上楊霖的名字,說到底是我們大宋的將士。一羣軍漢有什麼主見,只要是我們主持的,這分功勞就落不到他人手裡。

兒子在江南征繳方臘,很是有些手段經驗,願意去河北掛帥督戰,一定幫官家拿下幽燕,亦或是直抵上京也未必不行。”

蔡京突然笑出聲來:“你也知兵?”

“父親大人,何故小覷孩兒,兒子雖然不比孫吳,滅遼還是有些信心的。”

滅遼?蔡京心底冷笑一聲,他和楊霖曾經促膝長談,契丹看似百病纏身,羸弱不堪,一攻既滅...但是大宋呢?

滿殿文武官員,在這汴梁無邊的富麗風流中,誰又能開眼看清整個帝國的全貌。

羸弱的,又何止一個大遼。

大宋確實富有,有極多豪門富可敵國。只不過大量財富淤積在民間或者官宦豪商家庭,很難動員得出來,就跟沒有一樣。如今帝國冗官冗兵,制度崩頹,人心澆薄,紙糊的富強只有看清的人才會憂心。

單單在地方的官僚就有千萬貫的俸祿,而廂軍和禁軍的餉銀卻都流入了將門的私囊,大宋一年接近億貫的財政收入遠超盛唐,卻已經支撐不動這個帝國的運作。

廂兵和禁軍的戰力,真真是不提也罷,維護地方的治安,甚至都有些吃力。

大宋在奢靡頹唐中,除了在西面還因爲西夏,勉強還有幾名可堪一用的將帥之外。整個大宋的武臣都已經養廢了,既無血勇,又無本事,國中無將,甚至連童貫都能拔尖。口口聲聲要與君王共天下的文臣士大夫羣體,有幾個還存着大儒的氣度本事。除了黨爭攬權本事一流,根本就不堪一用。

幸運的是,還有大遼這個同病相憐的大國,在北境苟延殘喘,維繫着邊關的穩定。

貿然伐燕,加速了這個鄰居的滅亡,新崛起的兇殘無比的異族豈會止步,無論是哪個得勢必會南下。悠悠歲月長河中,有幾個草原霸主不貪戀中原的富麗。

滿朝文武,看清楚這一點的,也就自己和楊霖寥寥幾個人。

可笑那樑師成、童貫還要策動伐燕,大宋的弊病一旦顯露,黃龍府的事情未必不會出現在河北諸路。若是由着他們亂來,便是把大宋往火堆上推,當今之際只有大力促性新政革除弊端,期盼着契丹能多撐一會,纔是正道。

好在現下新政進展順利,自己和楊霖一道,清楚了朝中的頑固勢力,截止到如今一切都很順利。

“伐燕時機未到,你不要上躥下跳,當心以後被人捉來頂罪!再說了你有幾分本事,爲父還不清楚,徵繳方臘是楊霖的功績,你去時候方臘本人都已經被殺,我會不知?”蔡京恨鐵不成鋼地訓斥道。

蔡攸滿腔熱血跑來要求掛帥,竟然被無情嘲諷,不禁勃然大怒:“父親大人,只看重楊霖小兒,卻爲何如此輕視兒子。他說伐燕不行,純屬爲了自己的權勢,怕樑師成和童貫打壓報復他,他自己倒是西夏大理到處攬功勞。爲了咱們蔡家的門楣,兒子這次少不得要跟隱相交交心了。”

“逆子!”蔡京摸起茶杯,蔡攸見事不好一蹦三跳,躲出了門外。

蔡京餘怒未消,只見門口露出半個腦袋來,蔡攸恨恨地道:“你等着瞧吧。”

氣得他爹往椅子上一躺,兩眼一黑,聞聲而來的侍女花容失色,趕緊上前輕撫他的胸口順氣,這才幫他悠悠醒來。

“逆子,逆子啊!”

第三百八十四章 血燃幽燕兩爭鋒第七百二十六章 後路第四百三十五章 虛誇盛世不如遼第六百七十四章 枸杞當飯第七百七十章 大結局!第五百四十八章 白皮書生,曬曬太陽第三十五章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第六百五十八章 立個字據第一百四十九章 江南明王第一百一十一章 滾滾財源入帳來第七百四十一章 滅女真第五百二十三章 隱患第六十章 代天巡狩楊欽差第一百四十九章 江南明王第四百一十七章 一草一木話離別第四百四十七章 月夜皇城驚變起第一百二十章 奸臣們的全盛時代第二百一十七章 偷渡陰平是險計第三百五十二章 亡國時人不如犬第二百四十章 陽謀隨勢而發第二十七章 破廟野哭一尊佛第一百六十八章 東瀛第五百一十五章 一言定宰相第四百一十四章 月白風清怨長夜第七百零八章 勝券在握少宰仍留後路,豪氣干雲小將互不欽服第三百九十六章 宋金血戰牛欄山第五十三章 十年藏拙楊鹽王第六十六章 懼意濃時怒無邊(給凝珠漫水加更)第四百一十七章 一草一木話離別第六十九章 襲擊欽差是謀反第三百六十七章 故友別後飲,三杯起殺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昭德書院第六十三章 常在窮鄉養鉅貪第二百四十二章 恨意滔天第二百零五章 鹽王之威第三百一十章 自古道勝者爲王第六百六十七章 耶律大石重開頭魚宴第五百一十九章 軍機大事,關門密談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看我女兒怎麼樣第七十二章 堡壘從內部攻破第七百零三章 每一個民族,都有其英雄第六百七十九章 顧不過來第六百八十六章 李清照的離婚官司第三百七十一章 遠探攔子馬,終別揚州夢第七百二十章 責任第五百二十一章 縱橫第五百四十五章 水軍頭子即將就位第六百七十四章 枸杞當飯第六百一十六章 祖先埋骨地,豈容人起舞第一百零六章 狗急跳牆第三百三十五章 束脩禮拜君子楊第三百六十四章 淪落百年後,奴意卑入骨第四百零三章 取直運河通民心第一百七十章 蔡京的轉變第七百四十八章 國號都城第三百零四章 赤陽真人招魂術第五百零七章 簡直荒唐第三百九十三章 癡肥無能楊鹽王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與你不死不休第一百零二章 吾誰與歸第三十九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七百四十五章 老爺回府第五百三十章 興亡第六十四章 天高帝遠多豺犬第四百八十七章 狗急跳牆第八十三章 新的地盤到手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隴之殤第四百五十一章 另立新君第四百二十九章 大聲告訴我,燕地誰說了算第七百零四章 把心挖出來,可能都是黑的吧第六百三十九章 龍騰南海第六百四十六章 人與野獸的較量第二百零六章 嗣親血脈第三百三十章 官家不是你忽悠的第五百九十八章 新舊將軍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務正業第三百九十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一百九十七章 義母十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悄無人語重簾卷第四百五十五章 再啓重邢第五百九十一章 共享天倫樂融融 再憶舊事氣豪雄第二百三十一章 血流成河的仁政第五百九十四章 高歡請罪昭德府,趙佶綠染堆玉樓第六百一十九章 楊霖的傷懷第四十章 一日看盡汴梁花第三十四章 省試第三百一十一章 誰人青眼識國將第三百二十七章 朝儀制度馴兇蠻第七十章 是真小人自風流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興刀兵第四百五十一章 另立新君第三百七十八章 四面邊聲連角起第七十章 是真小人自風流第六百一十二章 洛水殤殤,葬於北邙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前第五百五十三章 浴火新生第四十八章 帶惡人楊霖第四百七十六章 一出大戲第六百六十五章 少宰高明第二十八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
第三百八十四章 血燃幽燕兩爭鋒第七百二十六章 後路第四百三十五章 虛誇盛世不如遼第六百七十四章 枸杞當飯第七百七十章 大結局!第五百四十八章 白皮書生,曬曬太陽第三十五章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第六百五十八章 立個字據第一百四十九章 江南明王第一百一十一章 滾滾財源入帳來第七百四十一章 滅女真第五百二十三章 隱患第六十章 代天巡狩楊欽差第一百四十九章 江南明王第四百一十七章 一草一木話離別第四百四十七章 月夜皇城驚變起第一百二十章 奸臣們的全盛時代第二百一十七章 偷渡陰平是險計第三百五十二章 亡國時人不如犬第二百四十章 陽謀隨勢而發第二十七章 破廟野哭一尊佛第一百六十八章 東瀛第五百一十五章 一言定宰相第四百一十四章 月白風清怨長夜第七百零八章 勝券在握少宰仍留後路,豪氣干雲小將互不欽服第三百九十六章 宋金血戰牛欄山第五十三章 十年藏拙楊鹽王第六十六章 懼意濃時怒無邊(給凝珠漫水加更)第四百一十七章 一草一木話離別第六十九章 襲擊欽差是謀反第三百六十七章 故友別後飲,三杯起殺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昭德書院第六十三章 常在窮鄉養鉅貪第二百四十二章 恨意滔天第二百零五章 鹽王之威第三百一十章 自古道勝者爲王第六百六十七章 耶律大石重開頭魚宴第五百一十九章 軍機大事,關門密談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看我女兒怎麼樣第七十二章 堡壘從內部攻破第七百零三章 每一個民族,都有其英雄第六百七十九章 顧不過來第六百八十六章 李清照的離婚官司第三百七十一章 遠探攔子馬,終別揚州夢第七百二十章 責任第五百二十一章 縱橫第五百四十五章 水軍頭子即將就位第六百七十四章 枸杞當飯第六百一十六章 祖先埋骨地,豈容人起舞第一百零六章 狗急跳牆第三百三十五章 束脩禮拜君子楊第三百六十四章 淪落百年後,奴意卑入骨第四百零三章 取直運河通民心第一百七十章 蔡京的轉變第七百四十八章 國號都城第三百零四章 赤陽真人招魂術第五百零七章 簡直荒唐第三百九十三章 癡肥無能楊鹽王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與你不死不休第一百零二章 吾誰與歸第三十九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七百四十五章 老爺回府第五百三十章 興亡第六十四章 天高帝遠多豺犬第四百八十七章 狗急跳牆第八十三章 新的地盤到手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隴之殤第四百五十一章 另立新君第四百二十九章 大聲告訴我,燕地誰說了算第七百零四章 把心挖出來,可能都是黑的吧第六百三十九章 龍騰南海第六百四十六章 人與野獸的較量第二百零六章 嗣親血脈第三百三十章 官家不是你忽悠的第五百九十八章 新舊將軍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務正業第三百九十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一百九十七章 義母十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悄無人語重簾卷第四百五十五章 再啓重邢第五百九十一章 共享天倫樂融融 再憶舊事氣豪雄第二百三十一章 血流成河的仁政第五百九十四章 高歡請罪昭德府,趙佶綠染堆玉樓第六百一十九章 楊霖的傷懷第四十章 一日看盡汴梁花第三十四章 省試第三百一十一章 誰人青眼識國將第三百二十七章 朝儀制度馴兇蠻第七十章 是真小人自風流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興刀兵第四百五十一章 另立新君第三百七十八章 四面邊聲連角起第七十章 是真小人自風流第六百一十二章 洛水殤殤,葬於北邙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前第五百五十三章 浴火新生第四十八章 帶惡人楊霖第四百七十六章 一出大戲第六百六十五章 少宰高明第二十八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