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惡犬變家犬

清晨,汴梁城。

鴻臚寺內,聚集了來自東瀛和高麗的使者,如今大宋強勢收回幽燕,再次和高麗接壤,飽受女真威脅的高麗上下君臣,都有一種得天之幸的感覺。

對於時常被女真劫掠,又無法禦敵於國門之外的高麗人來說,大宋軍隊強勢收回幽燕,就是一根救命稻草。

高麗就如同一個每天都被欺負留守兒童,淚眼婆娑地哭喊着:“我爹終於回來了。”

這種心態也表現在鴻臚寺的高麗使者身上,他們無不滿面歡喜,看向其他的番國的使者的眼神中,流露着無限的自豪。好像無時無刻在炫耀說,我在大唐時候就是親兒子,你們呢?

旁邊的東瀛使者,就比較低調,坐在一側耐心等候宋廷的大臣,一句話也不說,也不四處張望。

隋唐時高句麗是遼北強國,疆域極大不是後世的朝鮮韓國能比的,它的領土涵蓋了後世的遼寧、吉林部分地區、朝鮮全境、韓國部分地區。

高句麗國欺負鄰居新羅國,而新羅是唐朝的藩屬國。這下子,本來就看它不順眼的唐朝有了正當藉口,你高句麗還敢欺負我的小弟,於是在正式向高句麗國宣戰,一打就是二十多年。

公元668年,唐朝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攻破高句麗首都平壤,高句麗作爲一個國家徹底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唐朝和新羅以大同江爲界瓜分了高句麗的國土。

後來新羅跟唐朝一道,陷入了內亂,各地起義不斷。幾百年的廝殺之後,大將王建成爲高麗王朝的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稱的王氏高麗。

其實這個高麗和高句麗沒有任何關係,不過高句麗當年厲害過,這些人就想着蹭點餘威,這纔有了高麗這個國號。

高麗的傳統技藝,就是膝蓋軟,會服軟,會當孫子。這對於一個強敵環伺的小國來說,十分重要,可以說是立身之本。對外先後向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契丹稱臣。

而且他在唐時漢化成都特別深,一向自以爲是漢人第一,高麗第二,其他的都是野蠻人。

如今名正言順地重回大宋懷抱,當然是歡天喜地,就差沒有設爲國家慶典日了。

鴻臚寺內,有衙役送來幾杯清茶,東瀛使者趕緊站起身來,彎腰道謝。

一旁的高麗使臣李資謙,聳然一笑,顯然是有些鄙視這些東瀛矮子,對端茶送水的衙役行禮,真是尊卑不分,不懂禮法啊。

李資謙乃是高麗的權臣,又是高麗國舅,把兩個女兒都嫁給了高麗國主王楷。

一旁的東瀛使者大怒,剛想說話,被身邊的人按住,坐回到了椅子上,閉目養神。

一陣腳步聲從外面傳來,幾十個親衛開道,簇擁着一位官員進來,這下高麗使者李資謙也坐不住了,趕緊起身,一起迎了過來。

鴻臚寺卿徐墨笑道:“此乃我們大宋楊少宰,特來會見兩國貴使。”

李資謙一臉的崇敬,作揖道:“外臣李資謙,見過楊少宰。”

東瀛人也跟着他行禮,楊霖的名聲他們都是知道的,也知道如今這個帝國,就是他說了算。

楊霖坐到上首,笑着道:“你們遠道而來,不辭辛苦,快請入座吧。”

東瀛人老實,結結實實就坐下了,李資謙笑道:“少宰在上,外臣怎敢坐下,站着聆聽就好。”

一旁的東瀛使者源義中勝臉色通紅,想要站起來,又不知道該不該站。看着他坐立難安,李資謙眉宇間閃過一絲鄙夷和竊喜,楊霖趕緊出言道:“無妨,儘管坐下就是。”

李資謙這才坐下,雙手扶着膝蓋,坐姿十分謙恭。

楊霖笑道:“此次南征,在我國土之外,爲的也不是大宋的利益。而是要維護藩屬國的正統,實乃我大宋作爲宗主國的一次義戰!爾等奉詔而來,輸送錢糧物資,我們盡已收到。兩位使者回國之後,還請各自告知國主,勤勉政事,愛護子民,宣教四方,不要驕奢淫逸。”

這就完了?兩個使者都楞了一下。

大宋的宗藩關係中,朝貢制度有一項重要的流程,就是回禮。

宋朝朝貢額外賞賜的物品較爲豐富,有衣帶、銀、帛、馬匹、戎器、茶、藥等物。大宋富庶,每次回賜的都不少,每次朝貢這些藩屬國就像是過年一樣,這次怎麼收了東西,沒有說回賜的事呢?

後世的大明時候,明廷君臣到民間,一向目高於頂、根本不把番夷小國放在眼裡,回賜是爲了彰顯大國氣象,類似賞賜。

而宋朝因爲有西夏長期威脅,還有遼金蒙古輪番來打,交趾也時常入侵,所以宋廷的回賜,更多的是一種籠絡手段。

一向是捨得花錢買平安的大宋文臣集團,將豐厚的回賜作爲重要的政治和經濟手段,拉攏回鶻、吐蕃等部族,與之結成軍事聯盟,分化、瓦解和抵禦敵對勢力。

這一招雖然很有效果,在西北形成了反西夏聯盟,但是也帶來了沉重的財政壓力。

如今新政早就廢除了這一項,回鶻、吐蕃、党項,就是楊霖手裡牽着的三條惡犬,呼哨一聲讓咬誰就咬誰。

從以前需要賄賂的惡霸,變成了家犬,守護者西域商道和茶馬商道。

高麗和東瀛的使者,當着面子,當然是不好意思直接開口的,但是心裡已經急了。

這次爲了湊齊給大宋的物資,可是下了大力氣搜刮了一遍,按照以往的經驗,你給的越多,大宋還給你的就更多,所以他們抱着拼命投資多撈回報的心態,興沖沖就來了。

若是空手而回,勢必會引起國內的不滿,說不定命都保不住。

楊霖春風滿面,還在不停地稱讚他們懂禮數,識大體。這些話聽在兩國使團人的耳中,簡直比罵娘還難聽,關鍵他不光難聽,還很膈應人吶。

沒一句拿出來,都是毫無爭議的好話,可惜這個時候聽起來,就是覺得憋屈。

楊霖站起身來,話鋒一轉,惡狠狠地罵道:“占城小國,此次竟然不尊吾皇詔令,不肯出兵助戰。我此次南征,必先滅之,夷其王室,斬盡大臣,解救占城百姓於昏君奸臣的水火之中。”

李資謙和源義中勝渾身一哆嗦...

PS:昨日番外已更,全訂羣內可看

第七百零七章 身死族滅土司風光不再;北境布武燕然漢騎重來第三百七十九章 國士無雙高衙內第三百二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七百一十四章 利器第九十一章 斷子絕孫腳第五十一章 酒桌上的辦事哲學第三百六十三章 百年恥辱盡,一掃胸中濁第四百一十六章 大型武俠話劇團第四百五十三章 刀刀見血第五百四十八章 白皮書生,曬曬太陽第三百五十五章 我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逃第五百零一章 秦隴總督第四百三十九章 紛紛亂戰貫南北第一百一十五章 罵人是一門藝術第五百七十六章 惡人還須惡人磨第六百九十四章 生聚人口第七十一章 你且退後讓我來第十六章 樂趣第四百七十四章 破而後立第六百零二章 改變第三百八十四章 血燃幽燕兩爭鋒第五百六十五章 欲進一步第一百三十八章 血戰太湖第十一章 淺談大宋風月場第四百一十章 父慈子孝蔡太師第二十九章 道理第六百四十一章 胡馬南下,決戰開啓第八十八章 張嘴要官第十三章 江水難洗一面羞第四百九十四章 昭德書院第一百七十七章 兵圍興慶府第五百五十章 權勢的味道第四十五章 培植班底第六百二十八章 高麗第一忠臣第七百零五章 揭熊皮婁室拜大將,念天倫楊霖躬自省第六百九十六章 心胸抱負第五百三十一章 那就打吧第三十三章 隻手動汴梁第二百四十一章 赤陽真人展神威第二百七十一章 順逆天下幾人清第二百一十九章 驚聞國都落敵手第二百一十五章 西征之利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與你不死不休第五百六十一章 赤陽觀老道士第五百五十九章 人不能得意忘形第六百一十八章 男兒毫氣,各不相同第五十九章 我要這虛名有何用第五百二十九章 浴火第四百一十一章 汴梁享福韓世忠第八章 漫天神佛空瞪眼第四百一十四章 月白風清怨長夜第三十六章 區區省元何足道第六百零九章 不眠之夜第四十八章 帶惡人楊霖第四百一十三章 三出汴梁避鋒芒第三百三十六章 我對你充滿信心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將歸來起狼煙第六十一章 代天巡狩(爲我還有個地瓜三更)第一百三十七章 聞戰則喜第五百六十二章 鋒芒初試,摧枯拉朽第四百三十四章 萬般算計都成空第二百九十七章 將軍夜戰挽時危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前第二百七十二章 焉能妄議萬年憂第四百一十三章 三出汴梁避鋒芒第四百四十五章 虎賁十萬到汴梁第六百八十五章 赴會飲宴第七百零六章 徵西軍合縱連橫,復遼城四面出擊第七百六十八章 打你跟打球似得第二百二十七章 天打雷劈要學醫第三百零一章 琉璃世界一點紅第三百八十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六百一十章 立地成聖第六百七十一章 濃煙滾滾第五百八十二章 破城滅國第五百二十一章 縱橫第七百四十七章 禪位詔書第二百五十八章 手段卑劣卻有效第三百六十章 將門奮銀槍,迎使出帝皇第二百七十章 策勳歸來猶遺憾第六百八十一章 遷都構想第六百五十八章 立個字據第九十六章 江南悲秋第三百八十三章 曾因國難披金甲第二百一十二章 隻身求救赴敵營第六百三十三章 等待時機第七百二十一章 心境第五十一章 酒桌上的辦事哲學第三百五十七章 涼州路途遠,相送人是誰第三百一十九章 姚氏二子第一百章 皈依道教第六百二十二章 立威立恩第二百四十五章 百年屈辱結宿仇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看我女兒怎麼樣第三百五十二章 亡國時人不如犬第七百一十六章 火炮第三百五十四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五百三十五章 北上雲內馭羣豪第九十六章 江南悲秋
第七百零七章 身死族滅土司風光不再;北境布武燕然漢騎重來第三百七十九章 國士無雙高衙內第三百二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七百一十四章 利器第九十一章 斷子絕孫腳第五十一章 酒桌上的辦事哲學第三百六十三章 百年恥辱盡,一掃胸中濁第四百一十六章 大型武俠話劇團第四百五十三章 刀刀見血第五百四十八章 白皮書生,曬曬太陽第三百五十五章 我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逃第五百零一章 秦隴總督第四百三十九章 紛紛亂戰貫南北第一百一十五章 罵人是一門藝術第五百七十六章 惡人還須惡人磨第六百九十四章 生聚人口第七十一章 你且退後讓我來第十六章 樂趣第四百七十四章 破而後立第六百零二章 改變第三百八十四章 血燃幽燕兩爭鋒第五百六十五章 欲進一步第一百三十八章 血戰太湖第十一章 淺談大宋風月場第四百一十章 父慈子孝蔡太師第二十九章 道理第六百四十一章 胡馬南下,決戰開啓第八十八章 張嘴要官第十三章 江水難洗一面羞第四百九十四章 昭德書院第一百七十七章 兵圍興慶府第五百五十章 權勢的味道第四十五章 培植班底第六百二十八章 高麗第一忠臣第七百零五章 揭熊皮婁室拜大將,念天倫楊霖躬自省第六百九十六章 心胸抱負第五百三十一章 那就打吧第三十三章 隻手動汴梁第二百四十一章 赤陽真人展神威第二百七十一章 順逆天下幾人清第二百一十九章 驚聞國都落敵手第二百一十五章 西征之利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與你不死不休第五百六十一章 赤陽觀老道士第五百五十九章 人不能得意忘形第六百一十八章 男兒毫氣,各不相同第五十九章 我要這虛名有何用第五百二十九章 浴火第四百一十一章 汴梁享福韓世忠第八章 漫天神佛空瞪眼第四百一十四章 月白風清怨長夜第三十六章 區區省元何足道第六百零九章 不眠之夜第四十八章 帶惡人楊霖第四百一十三章 三出汴梁避鋒芒第三百三十六章 我對你充滿信心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將歸來起狼煙第六十一章 代天巡狩(爲我還有個地瓜三更)第一百三十七章 聞戰則喜第五百六十二章 鋒芒初試,摧枯拉朽第四百三十四章 萬般算計都成空第二百九十七章 將軍夜戰挽時危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前第二百七十二章 焉能妄議萬年憂第四百一十三章 三出汴梁避鋒芒第四百四十五章 虎賁十萬到汴梁第六百八十五章 赴會飲宴第七百零六章 徵西軍合縱連橫,復遼城四面出擊第七百六十八章 打你跟打球似得第二百二十七章 天打雷劈要學醫第三百零一章 琉璃世界一點紅第三百八十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六百一十章 立地成聖第六百七十一章 濃煙滾滾第五百八十二章 破城滅國第五百二十一章 縱橫第七百四十七章 禪位詔書第二百五十八章 手段卑劣卻有效第三百六十章 將門奮銀槍,迎使出帝皇第二百七十章 策勳歸來猶遺憾第六百八十一章 遷都構想第六百五十八章 立個字據第九十六章 江南悲秋第三百八十三章 曾因國難披金甲第二百一十二章 隻身求救赴敵營第六百三十三章 等待時機第七百二十一章 心境第五十一章 酒桌上的辦事哲學第三百五十七章 涼州路途遠,相送人是誰第三百一十九章 姚氏二子第一百章 皈依道教第六百二十二章 立威立恩第二百四十五章 百年屈辱結宿仇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看我女兒怎麼樣第三百五十二章 亡國時人不如犬第七百一十六章 火炮第三百五十四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五百三十五章 北上雲內馭羣豪第九十六章 江南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