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知鄭相公如何處置梁山衆人

朱貴還在沉默之中。武松看得身旁點起的火把,擡手一揮。

火把便往易燃之物扔去,易燃之物上便是柴火,火勢片刻便微微升起。不需多久,這個酒店便會全部燃起,變成火海一般。

朱貴更是大急,口中呼喊道:“二哥,此事可還有得商量?”

武松便是話語都懶得回,也不看那人羣中的朱貴,只是拿出一塊破布,拭擦着手中的長刀。

長刀帶血,烈日一曬,血漿變得黏稠,更有一股臭味。卻是這粘稠的血漿怎麼都難以拭擦下來。

只聽武松擦得幾下,口中說得一句:“晦氣!”

朱貴身後一個漢子湊了上來,開口道:“頭領,後門出不去了,火已經先燃了起來,還有許多漢子在後面把守。”

朱貴眉頭皺作一團,看着前方不遠的武松,看得武松帶着遮陽的斗笠,使勁擦拭着手中的長刀,心中慢慢緊作一團,不斷鼓舞着自己內心的氣勢,想要找回一份勇武,想要帶着酒店之內的衆人衝殺出去,殺一個逃出昇天。

良久,火勢越來越大,朱貴終於長嘆了一口氣,往外喊道:“二哥收了寶刀,我等出來了。”

武松淺淺一笑,開口道:“兵刃就留在酒店裡,不需帶出來了。”

朱貴低頭扔下腰刀,慢慢走了出來。

陳達往地上吐得一口濃痰,往前迎去,伸手把朱貴後背衣領一提,拖着往前,左右幾個漢子上來綁得嚴嚴實實。

一波一波的人從酒店裡出來,一個個被綁押在地面之上。

等到兩百多人皆束手,火勢已然把整座酒店籠罩起來,濃煙滾滾,噼啪作響。

武松出言吩咐一個漢子道:“去把馬匹帶過來。”

不得多久,百餘馬匹到得近前,所有漢子都被長繩連接在馬鞍之上。衆人上馬往鄆州而回。

朱貴自然被綁在武松馬後,只見武松收了長刀,鞭子往馬背一抽,馬匹邁步而起,朱貴卻是在後面不斷邁步奔跑跟隨。

百騎全部飛奔而起,兩百多個漢子被綁在馬後邁腿狂奔,無數漢子跟不上馬步栽倒在地,卻是也不見這些騎士停住馬匹,依然拖着不斷往前。

此番武松這一趟,快來快走,便是不想被這梁山上下來的人馬追上。

隨後幾日,整個鄆州與齊州,只要是水泊之邊,便有一條禁令,所有漁船舢板都要擡到岸上安放,所有人不得下水。

也禁止任何人上岸。衙門官差、本地禁廂,還有鄭智麾下軍漢,不斷在這水邊巡邏。

但凡碰到手持刀兵之人,一律押下大牢問罪。滄州的禁令,已經就到了齊州鄆州之地,不準一個江湖人物走動。

梁山之北,東南山路,兩條小道,皆有軍漢在路口紮下了寨柵,直接把路口封堵住,一邊是祝扈兩家與韓韜,一邊是呼延灼。

兩路人馬,沒有其他任務,便是把這營寨把守住,不準放得一個人進出。便是兩側山野,也多有哨兵于山林之間。

鄭智一番安排,已然就把這梁山圍得死死。除非這梁山傾巢而出,選一路全力突圍,否則哪裡還有一處能通之路。

宋江顯然也不會這麼幹,梁山之上,有糧有水,更有地利。如今唯有死守,突圍是想都不會想的事情。梁山若是守不住,即便突圍出去,這些人馬哪裡還有一個安身立命之地。

此時大帳之內,除了鄭智、朱武,還有一個書生坐在一旁,這書生最近幾日都在這大帳坐着,也不言語。只是白天被人押到大帳之內,晚上被人押回去睡覺。

一應事情處理完畢,鄭智伸了一下胳膊,站了起來,左右動了一下手腳,開口問道:“吳學究,你看如今這梁山插翅也難飛了。”

這書生顯然就是吳用,吳用平常一言不發,唯有鄭智說的話,吳用一定會回答,只聽吳用回道:“梁山不缺糧食,圍上一年,山上除了少些酒肉,卻是也能吃得飽飽,鄭相公此番不過無用之功。”

是不是真的無用之功,吳用心中自然有些計較,卻還是這樣去說。一來是自我安慰,二來也是想知道鄭智的回答,鄭智的回答自然就是鄭智接下來的謀劃打算。

圍困真的沒有用嗎?顯然用處很大,這梁山從此得不到外面的消息,也傳不出裡面的消息,也不會再有一人上山。這種心理壓力,便是宋江也是每日惶恐。戰局已然就極爲被動,連這官軍有沒有動作都難以及時知曉,這便是軍事信息上的極大不對等。

鄭智點了點頭笑道:“學究,有沒有用你心中自然有個計較,若是你要問我如何攻這梁山,與你談論幾句也是無妨,鐵騎之威,學究在那獨龍崗也是見過的。某起五千鐵騎登陸梁山南岸,且看他宋江還以什麼來與某對敵。”

“鄭相公倒是想得簡單,登陸梁山南岸,不知鄭相公可是讓人馬都游上岸去?”吳用此話,點到即止,自然不會真把梁山底牌顯露出來,此時露出底牌豈不就是幫了鄭智,害了梁山。

“學究倒是說到點子上了,我手下最精銳的都是來自西北,能在水中翻騰之人,千里無一,唯有造大船橫渡。梁山許多漢子,從小就活在這水泊之邊,入水如蛟龍一般。對付船隻自然手段頗多。”鄭智話語說得有些笑意,說到這裡,擡頭又去看了一眼吳用,只見吳用還是老神在在。

鄭智收了些許笑意,便下了一劑猛藥:“吳學究,你說要是我把這船底都裝上鐵板,不知阮家幾個兄弟是不是隻能爬上船來與我拼命?”

吳用聽到這裡,雙眼一睜,哪裡還有那老神在在,只覺得胸口憋悶。一種無力感充斥全身,隨即虛汗不止。

擡眼再去看這鄭相公,心中自信與自尊似乎蕩然無存,此時這梁山,有自己這個智多星或者沒有自己這個智多星,又有什麼區別?勝負似乎已註定,非人力所爲。這個鄭智,便是一座大山,壓得此事的吳用難以喘過氣來。

朱武也去打量着吳用,心中實在不知爲何自家相公對這個吳用青睞有加,這吳用在朱武看來不過是抓來的一個賊寇,卻是每日都放在這大帳裡坐着,聽得所有機密要事,從不避諱。

朱武知道鄭智心中想法,便是要收這個吳用到麾下,卻是朱武怎麼也看不出這個吳用有什麼過人之處。

吳用在鄭智心中,過人之處只有一點,便是不擇手段,沒有那些禮教與仁義的束縛,能把人心的下限做到最低。這一點是朱武遠遠比不上的。

鄭智依舊在活動着手腳,端坐在這條案之前一個下午,處理各方的事務,督促各方人馬行事,實在讓鄭智全身都有些痠麻。此時的鄭智也在等候吳用的話語。

良久,吳用終於開口:“鄭相公,若是梁山破了,山上衆人如何處置?”

鄭智聽得一問,看着吳用點了點頭,這吳用終究還是認輸了。

鄭智停了手上的動作,開口道:“某在西北之時,一戰勝之,直殺到心中沒有一點戾氣爲止,殺到衆多兄弟覺得心中舒爽了爲止。便是俘虜,也屠殺不止。梁山多是有罪之人,也多有無辜,更是大宋子民。某之心中,殺心不甚,只求覆滅之,不可再有賊患。”

鄭智此話,當真是內心交了底。與黨項之戰,每每看到渭州城中的慟哭,鄭智殺心便不斷升騰。但是在這梁山之下,鄭智殺心倒是沒有起來多少。這也是一個氛圍所致,這鄆州之地,終究不是邊關戰場,也少了邊關戰場的哪一種肅殺氛圍。

吳用聽得此言,心中其實並不能建立起一個比較,說白了,並不能十分理解鄭智的話語與心中想法。吳用只想知道梁山上的人會是一個什麼下場,開口還問:“不知鄭相公準備如何處置梁山衆人?”

“該死的活不了,該活的也大多死不了。滄州需要苦力人手,正是梁山衆人的好去處。”鄭智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造船廠,要造大海船,人手實在缺乏。隨後又想到五萬精兵的事情,又道:“選精壯者編練入軍伍。”

吳用聽言,心中鬆了不少,又道:“若是鄭相公能這般寬宏,在下可以幫襯一二,爲相公收了那些能戰之人的心思。”

鄭智聽言,臉上帶笑,這吳用已經再爲自己做事了,這便是吳用的態度,也是開始。儘管爲自己做事是有前提的,至少證明這吳用已經掌握在手。

吳用心思,顯然比鄭智想得複雜不少。吳用能這般,只因爲心中那一份對於梁山的負罪感都沒有了。

吳用爲何沒有了背叛的負罪感,只因吳用知道,今日自己在不在梁山,梁山敗局也大概是定了下來。

梁山敗局,與吳用本人沒有絲毫的關係。既不是吳用造成的,也不是吳用能救的!

既然如此,吳用也並不覺得自己是背叛。人生之路,從此告一段落,又重新開始了一段旅途。

第五百八十一章 河東田虎第五百三十六章婦孺之輩,也來找死第一百一十一章 不要死,不要死...第四百六十二章 便是要好好清算一番第三百三十四章 我便成全你第四百二十二章這一手差得遠,一般一般第五百八十一章 河東田虎第三百四十三章 上岸便讓宋江開開眼界第七十六章 華陰縣的麻煩第四十一章 徐老五是被人騙了第六百四十七章 當年東京更迷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此人便是鄭智第二十二章 你這強人頭子可知罪否?第十六章 渭洲倒是出了一個不凡的人物第一百六十六章 鄭將軍可來過東京?第二百一十章 我與你拼了第六百二十五章悲哀、悲傷、悲涼、悲慼.第五百六十二章這....第七十八章 終於坑來五萬貫第三百五十一章 魯達,你可別把人打死了第一百四十章 童貫,你且等待着!第四百四十八章你這老貨今年多少歲了?第一百三十七章 似見當年狄武襄第二百八十二章 千斤太小!第一百七十八章 不能讓西軍斷了香火第一百三十六章 快上,快上第五章 君心難測,大洋彼岸第三百一十章 鄭智的渤海奴隸第四百七十一章 敦煌、玉門關、陽關.第二百四十三章 買糧第一百四十七章 小蓮,你倒是長大了些第七章 年號章武,臣服合作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死的阿骨打,後悔到東京第二百二十八章 野心之始第七章 明日來衙門裡見某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起二龍山第二百三十六章 如今還打殺不得第四百六十二章 便是要好好清算一番第二百二十四章 李綱到滄州第四百五十四章 堅清壁野第五十四章哥哥什麼時候會作詩了?第四百一十四章找聖公評理去第六百零六章 老弱病殘,成不了精兵第十九章 官人真是...高明第四百三十六章 殺啊!!殺狗官 大章第二百五十一章 晚間回來再聽娘子奏琴第四百三十章 此事是否是有誤會第五百六十三章 以直報怨第二百八十二章 千斤太小!第六百二十一章 莫非有何不妥?第一百七十四章 灑家說你找死第三百六十八章 你是趁了誰的勢頭第四百五十六章 一顆敵人頭顱換一個字第三十八章 今日本虞侯送你上路第六百一十七章 開疆拓土,狗賊第五百七十章 那鄭智要什麼交代?第一百八十七章 納頭便拜第一百零八章 今晚襲營第五百二十章 珠星璧月、跨鳳乘龍第二百九十三章 文人提刀鋒第一百七十五章 再見又是戰陣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你是活膩了要找死第五百七十五章 奸佞當道,國之將亡第四百六十二章 便是要好好清算一番第二百二十一章 快把藥喝了吧第八章 你便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第二百三十八章 獨龍崗在何處第三百六十九章 去把這廝拿了第六百二十二章 不妥不妥,高麗使節第六百六十五章 燕王殿下萬歲第四百九十六章 此事以後不準多說第三章 往死裡抽第一百三十九章 那便同請西夏晉王與舒王同賀老祝新書《詩與刀》,必不失望第五百二十四章 讓你來做這個主帥如何?第六百七十八章 成熟小劉,女真果斷第一百零八章 今晚襲營第四百二十六章 沐浴之事,也就不再多敘第五百五十九章 血手人屠魯達第一百四十一章 給你一把刀,你敢去殺了鄭智嗎?第二百九十二章 吳用入了滄州第六百一十五章 可喜可賀,普天同慶第四百章範圍天二、幽贊神明、保合太和,萬壽無疆第二百七十六章 這廝就是孫立!第五百五十二章 契丹大遼的終結第五百八十章 巧言令色,鮮矣仁第五百六十八章 王黼身在何處?第一百八十九章 鄭智敲打小旋風第三十九章 走!第四百六十二章 便是要好好清算一番第四百二十三章 那還不快把童貫召來第三十五章 那便辛苦官人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鄭智射雁第五百零三章 行事嚴謹一些第六百七十一章 人心,危機第三十三章你老師沒有教育你要愛護大自然嗎?第九章 叢林,文化第三百三十二章 不敢不敢第三百九十三章 夜有高人穿牆過關於武松殺秦檜的那一段.
第五百八十一章 河東田虎第五百三十六章婦孺之輩,也來找死第一百一十一章 不要死,不要死...第四百六十二章 便是要好好清算一番第三百三十四章 我便成全你第四百二十二章這一手差得遠,一般一般第五百八十一章 河東田虎第三百四十三章 上岸便讓宋江開開眼界第七十六章 華陰縣的麻煩第四十一章 徐老五是被人騙了第六百四十七章 當年東京更迷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此人便是鄭智第二十二章 你這強人頭子可知罪否?第十六章 渭洲倒是出了一個不凡的人物第一百六十六章 鄭將軍可來過東京?第二百一十章 我與你拼了第六百二十五章悲哀、悲傷、悲涼、悲慼.第五百六十二章這....第七十八章 終於坑來五萬貫第三百五十一章 魯達,你可別把人打死了第一百四十章 童貫,你且等待着!第四百四十八章你這老貨今年多少歲了?第一百三十七章 似見當年狄武襄第二百八十二章 千斤太小!第一百七十八章 不能讓西軍斷了香火第一百三十六章 快上,快上第五章 君心難測,大洋彼岸第三百一十章 鄭智的渤海奴隸第四百七十一章 敦煌、玉門關、陽關.第二百四十三章 買糧第一百四十七章 小蓮,你倒是長大了些第七章 年號章武,臣服合作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死的阿骨打,後悔到東京第二百二十八章 野心之始第七章 明日來衙門裡見某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起二龍山第二百三十六章 如今還打殺不得第四百六十二章 便是要好好清算一番第二百二十四章 李綱到滄州第四百五十四章 堅清壁野第五十四章哥哥什麼時候會作詩了?第四百一十四章找聖公評理去第六百零六章 老弱病殘,成不了精兵第十九章 官人真是...高明第四百三十六章 殺啊!!殺狗官 大章第二百五十一章 晚間回來再聽娘子奏琴第四百三十章 此事是否是有誤會第五百六十三章 以直報怨第二百八十二章 千斤太小!第六百二十一章 莫非有何不妥?第一百七十四章 灑家說你找死第三百六十八章 你是趁了誰的勢頭第四百五十六章 一顆敵人頭顱換一個字第三十八章 今日本虞侯送你上路第六百一十七章 開疆拓土,狗賊第五百七十章 那鄭智要什麼交代?第一百八十七章 納頭便拜第一百零八章 今晚襲營第五百二十章 珠星璧月、跨鳳乘龍第二百九十三章 文人提刀鋒第一百七十五章 再見又是戰陣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你是活膩了要找死第五百七十五章 奸佞當道,國之將亡第四百六十二章 便是要好好清算一番第二百二十一章 快把藥喝了吧第八章 你便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第二百三十八章 獨龍崗在何處第三百六十九章 去把這廝拿了第六百二十二章 不妥不妥,高麗使節第六百六十五章 燕王殿下萬歲第四百九十六章 此事以後不準多說第三章 往死裡抽第一百三十九章 那便同請西夏晉王與舒王同賀老祝新書《詩與刀》,必不失望第五百二十四章 讓你來做這個主帥如何?第六百七十八章 成熟小劉,女真果斷第一百零八章 今晚襲營第四百二十六章 沐浴之事,也就不再多敘第五百五十九章 血手人屠魯達第一百四十一章 給你一把刀,你敢去殺了鄭智嗎?第二百九十二章 吳用入了滄州第六百一十五章 可喜可賀,普天同慶第四百章範圍天二、幽贊神明、保合太和,萬壽無疆第二百七十六章 這廝就是孫立!第五百五十二章 契丹大遼的終結第五百八十章 巧言令色,鮮矣仁第五百六十八章 王黼身在何處?第一百八十九章 鄭智敲打小旋風第三十九章 走!第四百六十二章 便是要好好清算一番第四百二十三章 那還不快把童貫召來第三十五章 那便辛苦官人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鄭智射雁第五百零三章 行事嚴謹一些第六百七十一章 人心,危機第三十三章你老師沒有教育你要愛護大自然嗎?第九章 叢林,文化第三百三十二章 不敢不敢第三百九十三章 夜有高人穿牆過關於武松殺秦檜的那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