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仁宗武皇帝

趙禎駕崩,消息傳出,整個京城都動了起來。

老百姓自覺束上白色的腰帶,拿着蠟燭紙錢,到街口焚燒,遙望着皇宮的方向,無人不痛哭流涕。

哪怕那些苛刻的老闆東家,也會選擇停下來。

更有許多人痛哭流涕,淚水止不住流淌。

比如龍門鎮的那位秦老闆,過年都捨不得給工人休息,可是聽說皇帝駕崩,他愣了一陣,用力甩頭,眼圈卻是紅了。

立刻拿出了10貫錢,去給皇帝購買祭祀的香燭,然後告訴所有工人,休息一天,回家去祭奠老皇帝,誰敢怠慢,往後就別來上工了,做人要是連最後的良心都不講了,那和禽獸還有什麼區別!

趙禎御極42年,做了太多的事情,從上到下,幾乎每一個人,都發自肺腑,尊重愛戴這位皇帝陛下。

很明顯感覺得出來,趙禎的一生,應該分成兩段,前段以仁恕治國,寬厚待民,休養生息,以致物阜民豐,文治昌隆。

其實在很多宋人的眼睛裡,趙禎創造的盛治,是遠遠超過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的,當然,後世忽略了趙禎,原因也很簡單,就是這位皇帝在武功上乏善可陳,相反,還出現了西夏叛亂,在內政上,慶曆新政又虎頭蛇尾。

光是這兩項,就把趙禎從歷代聖君的行列之中,拉了下來。

不過在王寧安的努力之下,趙禎盛治,再無半點缺憾。

論起武功,平定嶺南,開疆交趾,收復幽州,壓制契丹,攻伐西夏,奪回橫山,打通河西走廊,建立隴右和西域都護府,大宋之疆域,比肩漢唐。

萬邦臣服,天威赫赫,值得大書而特書。

在文治上,已經推行了近十年的變法,初見成效,府庫豐盈,經濟,文化,工業,金融,城市,教育……等等方面,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誠然,在這場變革之中,有很多人受損了,有很多人覺得活得更累了。

但是至少沒人敢違心地說,趙禎失敗了,或者敢把罪責加到皇帝頭上。

趙禎離開了,他給太子的遺詔,要求一切從簡,更不要折騰民間,給老百姓帶來不便。

民間的所有祭祀活動,完全是出於百姓本心,沒有半點強制,一切井然有序,所有場所,自覺停下了娛樂活動,人人都換上素雅的衣服,寄託哀思……皇帝做到了這個地步,坦白講,不敢說空前絕後,也差不多了。

……

從趙禎駕崩,足足一天的時間,趙曙水米沒沾脣,他先是和宮人一起,將父皇裝殮完畢,然後就跪在靈柩的前面,不停抽泣。

趙禎是老來得子,他比尋常的父親更加疼愛兒子。

趙曙從一生下來,就得到了最好的東西,父皇就是山嶽,時時刻刻,呵護着他,尤其是這兩年,爲了替他掃清一切障礙,父皇什麼都做了,一想到父皇忍着病痛,爲自己苦心謀劃,費盡神思,趙曙就傷心不已,悲痛欲絕。

又豈止是他一個人,包括羣臣在內,同樣無不傷心落淚。

但是好在這裡面有幾位老前輩,能穩得住,不會因爲悲傷而耽誤了大事。賈昌朝就抹了抹眼淚,然後對王寧安道:“王爺,當務之急是給大行皇帝操持喪事,然後恭請新君登基。你是陛下的託孤之臣,又擔着政事堂的擔子,你全權安排吧!”

王寧安深吸口氣,他抿着嘴,微微點頭,並沒有推辭。

先是來到了趙曙的身邊,在太子耳邊低聲說了兩句,趙曙乖巧點頭,王寧安扶着他起來,先到了偏殿,這裡沒有太多的東西,只是一張龍椅。

王寧安請趙曙坐下,然後他率領羣臣,一起下跪,行大禮參拜。

趙曙嚇了一跳,驚呼道:“師父,怎麼能跪弟子,快起來!”趙曙伸手去攙,王寧安卻堅定搖頭。

“君臣有別,請陛下受臣等大禮!”

說完,王寧安帶頭跪拜!

一個“陛下”讓趙曙打了一個激靈!

是啊,從父皇駕崩,他就不是太子,而是大宋的至尊!是新的皇帝!整個天下都是他的。奇怪的是,趙曙沒有太多的喜悅,相反,十分惶恐。

而且他也清楚,想要給億萬百姓當好這個君父,該有多麼困難!

皇帝不但是榮耀,更是責任!

沉甸甸的擔子,他現在就有些喘不過氣,也不知道父皇是怎麼撐42年的!

趙曙腦袋快速轉動,等到王寧安等施禮完畢,他立刻跳起來,把師父率先攙起,然後又對幾位老臣說道:“諸位都是碩德元老,國之股肱,我……朕,朕心煩亂,還請你們拿主意吧,朕一切照辦。”

賈昌朝立刻道:“陛下,事務雖然繁多,但是首先要確定大行皇帝的兩號,昭告天下。”

所謂兩號,就是廟號和諡號,相當於對大行皇帝一生功過的概括,馬虎不得。

趙曙受到過全套的皇家教育,當然清楚,他沉吟一下,緩緩道:“父皇一生,神文聖武,仁慈愛民,朕便覽史冊,唯有漢文帝可以比擬。然則漢文帝悠遊退遜,多怠廢之政,又遠不及父皇,朕以爲當用美諡,以昭父皇之德!”

賈昌朝稱讚道:“先帝文韜武略,無可挑剔,老臣以爲,可稱祖!”

通常開國皇帝纔會成爲祖,後面的皇帝稱宗。

到大宋爲止,還沒有哪個朝代有兩位“祖”,就連後世熟知的明成祖朱棣,最初也是稱明太宗的,只是到了那位最彆扭的嘉靖皇帝,他認爲朱棣從長房一系奪下了皇位,帝系移轉,可以稱祖,愣是給擡成了成祖皇帝!

當然了,他這麼幹,是爲了給自己接堂兄正德的皇位提供正當性,而且朱棣也確實靠着靖難之役,奪下皇位,情有可原。

但是有一朝居然三位“祖”那就殊不可解了!

你在關外,建基立業,靠着十三副鎧甲起家,創立八旗,當然可以成爲太祖,至於後來殺進了山海關,奪下了大片的江山,國土增加了百倍不止,從偏安一隅到君臨天下,成爲天子。

不管如何,稱世祖,也算是勉強貼切。

但是第三位就是笑話了。

首先你承襲父皇的位置,帝系沒有轉移,你稱聖祖,把你爹,你爺爺放在哪裡?難道你和你爹肩膀一般齊,或者你還勝過你爺爺一頭?

其次,你的任內,是發生了不少事情,但是整體疆域並沒有擴大多少,只是一些邊陲離島,無關痛癢,沒有真正改變多少疆域,就憑這點功業,就想稱祖,只能說,真是好大的一張臉!

……

賈昌朝提議給趙禎稱祖,他有兩條,第一趙禎遷都洛陽,朝廷重心從東到西;其次,收復了幽州,打通了西域,疆域增加了近一倍。

尤其是收復幽州,從唐末以來,歷代皇帝,都心心念念,想要打敗契丹,光復故土,但是唯獨在趙禎手裡實現了。

當年太宗皇帝就立下了規矩,能收復燕雲,要異姓封王,王寧安也正是靠着收復幽州,加上打敗西夏的功勞,才坐上了西涼王的位置。

給趙禎稱祖,是說得過去的。

不過歐陽修搖了搖頭,“先帝慈恕恭儉,謙遜純孝,萬萬不敢凌駕太宗和真宗之上……老臣斗膽認爲,應該稱宗!”

賈昌朝竟然也沒有堅持,看起來大宋的臣子遠比某一朝要臉多了。

“那該稱什麼?是高宗,還是世宗?或者,其他的?”

這一次王寧安開口了,“仁宗吧!”

宋庠眼前一亮,立刻讚道:“爲人君,止於仁!西涼王的建議是合適的!”

歐陽修抓着鬍鬚,緩緩道:“蓄義豐功曰仁;慈民愛物曰仁;克己復禮曰仁;貴賢親親曰仁;利澤萬世曰仁;功施於民曰仁;屈己逮下曰仁;度功而行曰仁;寬信敏惠曰仁;愛仁立物曰仁;體元立極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化溥浹曰仁;慈心爲質曰仁;惠愛溥洽曰仁……先帝稱仁宗,當之無愧!”

他們都表示了贊同,可司馬光卻有些遲疑。

“仁宗誠然不錯,但是先帝御極42年,尤其是最後的十幾年,奮發有爲,北伐契丹,收復幽州,西定党項,開拓西域。更有萬邦來朝,君臨天下!以如此武功,如此威勢,只是一個仁字,未免不能概括先帝一生。”

司馬光的水平不是蓋的,他這麼一說,大家也都陷入了爲難當中。

以往評價皇帝,只是一個字就足夠了。

但問題是趙禎前後,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兩段,不管用什麼字,都會有所偏頗,沒法蓋棺定論。

大家都面面相覷,不停想着辦法。

這時候王寧安沉吟了一下,他提議道:“你們看,能不能在諡號上,體現一下?”

其實從漢高祖劉邦算起,皇帝就是有兩個號,但是漢唐都比較看重諡號,比如漢高祖,其實就是個錯誤的叫法,準確說是太祖高皇帝,諡號是高,漢文帝的廟號是太宗,諡號則是文,武帝的廟號是世宗,而諡號是武。按照漢代的習慣,通常還要加一個孝,比如孝文皇帝,孝武皇帝。

當然,從中可以看得出來,人們是比較肯定諡號的。

唐初的時候,也是如此,但是唐高宗李治給他爹加了一個文武聖皇帝,使得諡號一下子突破了兩個字,達到了三個字之多。

道德經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達到了三個字之後,往後皇帝的諡號就越來越長,跟老太太的裹腳布似的,全都是吉利話。所以到了宋代,相對而言,廟號就顯得更重要了,起到了蓋棺定論的作用。

一直到了朱元璋的時候,他把諡號和廟號結合起來,才顯得比較清晰明白。

王寧安也是沉思許久,才說道:“就定爲仁宗武皇帝,你們以爲如何?”

第762章 女財神的野望第862章 打臉不隔夜第349章 不養廢物第836章 必須要有奴隸了第884章 煤鐵聯營第63章 包拯,你是個懦夫第658章 傻瓜看傻瓜第1047章 行省制第691章 皇帝吐血了第681章 三英戰不過呂布第846章 膽大包天的孔家第434章 封疆大吏第144章 禁酒第303章 決戰之橫財第719章 遍地寶貝第798章 三位夫人第980章 雪恥的最後一戰第922章 抓!抓!抓!第260章 滇銅來了第870章 折家的老頑固第1103章 收拾宗室第75章 很慘的楊大公子第581章 最殘忍的報應第477章 千年世家的覆滅第705章 哀傷的趙禎第65章 趙禎的讚許第232章 錢能通神第824章 仁宗武皇帝第1030章 貪墨真兇第174章 老將王德用第208章 一定要在東華門第809章 我要告御狀第1129章 王寧安的手段第433章 幽州交給你了第173章 教你們辦外交第1163章 華夏族長第810章 二程的豪賭第1160章 技術突破是關鍵第152章 清流之死第1022章 沒本事,不奸臣第122章 坑與被坑第298章 決戰之大甩賣第955章 摩尼教滅第531章 抓狂的政事堂第327章 遼國有點慘第943章 秀才科第1036章 爲了活命第62章 祖先的寶物第896章 大宋也有東林黨第472章 投資的妙用第346章 大氏在哪裡第256章 趙禎的強者之心第584章 很慘的文彥博第427章 喚醒漢魂第501章 流言殺人第951章 悽慘的錢家第734章 太子被逼婚第26章 從天堂到地獄第640章 意外的收穫第1080章 分田紅利第620章 大改革第1039章 復甦的開始第698章 師徒聯手第823章 崩第214章 再贏一局第313章 微服私訪第440章 天下第一學堂第828章 大宋是個怪物第925章 禁講學,興官學第633章 韓琦錯了第146章 大宋版來料加工第47章 上當的包大人第167章 拙劣的反間計第590章 拜師第896章 大宋也有東林黨第645章 賠款第1062章 強勢通過第606章 請斬文彥博第696章 富弼爲你解惑第603章 拓地兩千裡第278章 糧倉和錢庫第330章 兵行險招第479章 刺客身份第730章 朝廷又來人了第638章 對付漢奸的手段第333章 對比很強烈第31章 悲慘的王大郎第16章 賊配軍第963章 六部爭奪戰第419章 騎牆對騎牆第614章 真相漸明第486章 梟雄之姿第762章 女財神的野望第407章 兵進燕雲第738章 拗相公要加油第748章 背叛儒家的人第263章 公開賣官第632章 老將軍的下落第177章 讓錢下崽兒第341章 大熊的質問
第762章 女財神的野望第862章 打臉不隔夜第349章 不養廢物第836章 必須要有奴隸了第884章 煤鐵聯營第63章 包拯,你是個懦夫第658章 傻瓜看傻瓜第1047章 行省制第691章 皇帝吐血了第681章 三英戰不過呂布第846章 膽大包天的孔家第434章 封疆大吏第144章 禁酒第303章 決戰之橫財第719章 遍地寶貝第798章 三位夫人第980章 雪恥的最後一戰第922章 抓!抓!抓!第260章 滇銅來了第870章 折家的老頑固第1103章 收拾宗室第75章 很慘的楊大公子第581章 最殘忍的報應第477章 千年世家的覆滅第705章 哀傷的趙禎第65章 趙禎的讚許第232章 錢能通神第824章 仁宗武皇帝第1030章 貪墨真兇第174章 老將王德用第208章 一定要在東華門第809章 我要告御狀第1129章 王寧安的手段第433章 幽州交給你了第173章 教你們辦外交第1163章 華夏族長第810章 二程的豪賭第1160章 技術突破是關鍵第152章 清流之死第1022章 沒本事,不奸臣第122章 坑與被坑第298章 決戰之大甩賣第955章 摩尼教滅第531章 抓狂的政事堂第327章 遼國有點慘第943章 秀才科第1036章 爲了活命第62章 祖先的寶物第896章 大宋也有東林黨第472章 投資的妙用第346章 大氏在哪裡第256章 趙禎的強者之心第584章 很慘的文彥博第427章 喚醒漢魂第501章 流言殺人第951章 悽慘的錢家第734章 太子被逼婚第26章 從天堂到地獄第640章 意外的收穫第1080章 分田紅利第620章 大改革第1039章 復甦的開始第698章 師徒聯手第823章 崩第214章 再贏一局第313章 微服私訪第440章 天下第一學堂第828章 大宋是個怪物第925章 禁講學,興官學第633章 韓琦錯了第146章 大宋版來料加工第47章 上當的包大人第167章 拙劣的反間計第590章 拜師第896章 大宋也有東林黨第645章 賠款第1062章 強勢通過第606章 請斬文彥博第696章 富弼爲你解惑第603章 拓地兩千裡第278章 糧倉和錢庫第330章 兵行險招第479章 刺客身份第730章 朝廷又來人了第638章 對付漢奸的手段第333章 對比很強烈第31章 悲慘的王大郎第16章 賊配軍第963章 六部爭奪戰第419章 騎牆對騎牆第614章 真相漸明第486章 梟雄之姿第762章 女財神的野望第407章 兵進燕雲第738章 拗相公要加油第748章 背叛儒家的人第263章 公開賣官第632章 老將軍的下落第177章 讓錢下崽兒第341章 大熊的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