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李元昊你在哪呢?再不回來,西夏要沒了哦!

興州。

未來的興慶府。

未來的國都。

未來的皇城。

未來的夏太宗李德明。

對着大興土木到一半的建築羣,默默地沉思着。

他身高臂長,相貌堂堂,既有党項人的魁梧雄壯,眉宇間的鎮定,又有着幾分飽學之士的智慧高深。

和兒子李元昊一樣,李德明也是少年時期,就隨着其父李繼遷東征西討,出奔地斤澤,創立基業,一路戎馬。

只是李繼遷亡故後,二十三歲的李德明在靈前嗣位,從此之後開啓了依遼附宋,外和內治之路,不再是一味以武力搶奪地盤,而是開始治理這份來之不易的基業,至今二十七年,早已養成了上位者的氣度。

但此時此刻,這位在羣臣眼中一向高深莫測的大王眼中,卻充斥着疲憊。

“元昊……我的兒……你爲何還不回來?”

李元昊是李德明最得意的兒子,文韜武略,無一不缺,唯獨令人不安的,就是野心太大。

自從夏州政權穩定下來,連連開疆拓土哦,將河西的勢力一一拔起,李德明就已經很滿足了,然而李元昊卻不止一次,勸說他開國稱帝,再起兵反宋,侵吞宋人的大好領土。

記得七八年前,李元昊第一次提出要反宋時,李德明將這個兒子帶入庫藏,指着那裡面堆積如小山的財物,明言這都是與宋貿易往來,纔有的富饒,李元昊卻不屑一顧,認爲党項男兒的生活應該在馬上求取,絕不能沉迷於這等小恩小惠之中。

當時李德明就嘆息,此子野心太大,將來未必能安然守住基業,可同時,稱帝的野心也被逐漸撩撥,纔有了後續的佈置。

只是萬萬沒想到……

原定的皇后衛慕氏身死,原定的太子李元昊遠走遼國,再傳出大鬧遼帝壽宴,數度刺殺宋人使臣還未成功的噩耗!

知子莫若父,李德明很清楚,這是他那個兒子會做出來的事情!

李元昊從小武力超羣,膽識過人,能常人所不能,党項人又從來沒有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的規矩,三代李氏首領戰場上都是身披甲冑,親手殺敵,親自行刺當然不在話下。

可這一回,向來無往而不利的李元昊失敗了,生死未卜,而遼庭的問責雖然被李德明穩住,宋廷則理所當然地翻臉,關閉榷場,禁止貿易,邊軍開始修築堡寨,將番人從帳篷遷入一個個堡寨裡面。

李德明起初還未覺得如何,他已經習慣了宋人的寬仁與忍讓,直到《定邊十策》來到案前,他只看了一遍,就驚怒交集,此後數夜未眠。

制定策略之人不僅瞭解宋朝邊境的具體情況,還對於西夏的弱點了如指掌,一條條策略都是打蛇七寸,照這般實施下去,西夏在宋朝面前,本就不多的優勢將很快煙消雲散,任由宋人拿捏。

想到李元昊對於宋人邊軍的情報收集和分析,認定這羣邊軍驕狂自大,武將爭功,可以利用,李德明權衡利弊之後,終於出兵攻宋。

展現武德,威懾宋朝,獲取遼國重新支持的同時,再伏低做小,與宋重修舊好。

對策是正確的,但三川口一場慘敗,李德明狼狽逃回河西,穩定的党項政權瞬間風雨飄搖!

“元昊若歸,我父子同心協力,何至於落得如今的局面?”

“咳咳!咳咳咳咳!”

一陣寒風襲來,李德明胸膛劇烈起伏了幾下,喉嚨一癢,發出一連串劇烈的咳嗽聲,趕忙捂住手掌。

數道官員的身影頓時閃出來,來到李德明身後,恭敬地拜下,爲首的老者更是關切地呼喚道:“大王保重啊!”

“興靈的局勢恢復穩定,放寬心,本王這點小病,不日就將痊癒!”

李德明放下手,五指輕輕握了握,再不着痕跡地搓了搓,語氣卻是極爲平靜,腰背更是挺得筆直。

親信官員確實鬆了口氣,爲首的老者眼中卻閃過憂色,卻也擠出笑容:“臣下恭候多時,各族聚於王帳外,大王可要開朝接見?”

“開朝?我們英勇的党項男兒,在沙場上流血,而不是在朝堂上鬥嘴!”

李德明淡淡地道:“衛慕氏族人來了麼?”

親信官員神色有異:“來了!”

李德明道:“本王的祖母出自衛慕氏,本王的愛妻出自衛慕氏,這本是我黨項的大族,卻被宋人利用,衛慕山喜那叛徒更是可恥,然本王不會胡亂怪罪,衛慕氏依舊有大批忠心耿耿的族人,他們砍下宋人的首級,是我黨項的英雄,讓各族好好效仿,各安職責,認真做事!”

“大王聖明!”

衆官員齊齊露出敬仰之色。

不得不說,李德明的內政能力確實不俗,哪怕衛慕山喜徹底倒向宋朝,起了一個極壞的帶頭榜樣,他居然也沒有對衛慕氏趕盡殺絕。

而是利用家族內部的利益紛爭,拉攏打壓,分化合作,將原來一批由於親善宋朝,通過貿易賺得盆滿鉢滿的衛慕族人殺死,再扶持原本落魄不得志的。

那些人本就痛恨於無法從宋人手裡獲得好處,此時得到李德明支持,趕忙投桃報李,並且以衛慕氏的部曲偷襲宋人村落,絕了後路,硬生生將一個親宋的大家族,變爲了反抗宋人的急先鋒。

眼見衛慕氏依舊團結在李氏政權下,其他大族哪怕有些小心思,也都按捺下去,三川口的失敗陰影正在飛速淡化。

“宋人有一句話,叫天不假年,本王若能再活十年,宋人未必能佔到什麼便宜!”

“可惜……可惜啊!”

然而李德明胸口的劇痛,提醒着他,正如越來越撐不住的身體一樣,有些事情終究是掩飾不住的。

與宋人在貿易往來上的斷絕,暴露出了西夏畸形的生產環境,一旦各個党項部落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差,又無法通過戰爭彌補收入,不滿的情緒會迅速積壓。

通過這二十多年統治積累的威望,倒還能維持一段時日,可倘若自己倒下,那党項李氏立刻就會分崩離析!

所以李德明不再遲疑,決定邁出那一步:“你們與本王一起,上青羊宮,拜會上師吧!”

“青羊宮”、“上師”,這兩個名字一出,彷彿有一股魔力,讓臣子的呼吸爲之一屏,爲首的老者更是勃然變色:“大王,青羊宮乃祭祀青羊神之地,如今並非大典之日,臣等爲何要去那裡?”

李德明側目,看了看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上師可保興靈安定,我意已決!走!”

“是!”

老者明白了,看着這位大王垂在身側的手掌中,一抹觸目驚心的嫣紅,嘴脣顫抖,欲言又止,最終默默地跟上。

相比起尚未完工的皇城建築羣,位於西北一角的青羊宮,不僅基石高聳,堂皇大氣,俯瞰四方,宮殿整體更呈現出一種奇異的青灰色。

要知道西夏尚白,不是因爲白色真的多麼美觀,僅僅是因爲窮,沒有多餘的錢財塗抹鮮豔的色澤,在這種條件下,連皇城王宮都是樸素的色澤,愈發凸顯出這座宮殿的不同凡響。

不僅是建築的規模,錢財的耗損,一顆碩大無朋的羊頭骨,還立於殿門上方,垂掛下絲絲縷縷的綢帶,一頭頭神駿的飛鳥圍着綢帶,盤桓不定,輕鳴不絕。

跟在李德明身後的,都是執掌大權的親信臣子,大部分是党項人,也有西羌族,甚至有被收爲家臣的漢人,可此時此刻,他們都如敬服神蹟般,放緩腳步,對着羊頭禮敬,眉宇間浮現出深深的肅穆之感,口中喃喃低語:“青羊神護佑!賜福衆生!”

李德明閉了閉眼睛,將忌憚之色壓下,帶頭祈福:“青羊神護佑!保我黨項祖業不失!”

雙手交叉位於肩膀,對着那碩大的羊頭行了莊重的禮節後,李德明拾階而上,來到了殿宇門前。

吱呀!

幾乎是他剛剛走完最後一節臺階,殿門打開,一位身穿薩滿衣袍,頭戴青色面具,手持骨杖的人漫步而出。

李德明腳步沉穩地迎了過去:“侍者安好!上師出關了?”

“大王!”

那被稱爲侍者的人點了點手中的骨杖,以作敬意,面具後傳出溫和好聽的聲音:“上師得神感召,靈體出遊,還未出關!”

李德明並不奇怪,聲音依舊平和,卻有股不容置疑的堅定:“還望侍者去喚醒上師,本王有要事相商!”

“大王不必焦慮!上師早知大王要什麼!”

侍者的面容隱藏於面具之後,但語氣裡卻是似有似無的輕笑,從袖中取出一物,遞了過來:“這是宋人還未發出的檄文,請大王過目!”

“還未發出的……檄文?”

李德明神色莫名地接過,翻開一看,臉色很快劇變。

檄文特指聲討敵人或叛逆的文章,但實際上,自漢朝起,對待敵人往往少用檄文,多是征討叛逆時,纔講究一個公告天下,名正言順。

所以歷史上,北宋是沒什麼著名的檄文流傳於世的,無論是和遼國交鋒,還是和西夏廝殺,都是國與國之間的對敵,弄出一篇檄文來沒什麼作用。

倒是南宋初年,有一篇《代嶽制使飛移河南郡縣討劉豫檄》,即岳飛進駐鄂州之前,向僞齊地區散發的聲討劉豫,和對僞齊軍民招降的檄文,名傳後世。

現在西夏還未正式立國,雖然早早割據一方,可名義上終究是宋遼的屬臣,所以的檄文裡也是明顯的居高臨下,以宗主國的身份斥責屬臣:

“敕交河西羌族各部軍民官吏等,眷惟李氏德明世受王爵,撫納之厚,實自先朝,然攻犯邊關,幹國之紀,刑茲無赦,致天之討,師則有名……”

“天示助順,已兆布新之祥,人知侮亡,鹹懷敵愾之氣。”

“王師所至,弗迓克奔,諮爾部族,久淪塗炭,如能諭王內附,率衆自歸,爵祿賞賜,當倍常科,舊惡宿負,一皆原滌……”

後面的話,李德明沒看下去。

他的漢話水平不俗,雖然看得磕磕絆絆,但連猜帶蒙,大概明白,就是罵他李氏忘恩負義,然後勸說其他部族,歸順宋廷,之前的恩怨並不計較,一筆勾銷。

這倒是沒什麼,李德明暗暗欣喜,果然宋廷還是宋廷,爲了展現上國威儀,用這種雲裡霧裡的話語,河西之地又有多少人能看懂?

那些看懂的,又豈會將意思原原本本地告知看不懂的人?

這份欣然,直到契丹文部分,才戛然而止。

李德明看了幾句,臉色就白了下去,等到將篇幅不長的契丹話檄文看完,臉色已是變得難看無比。

這篇檄文之所以還用契丹話翻譯了一遍,就是將深奧的語義變得直白,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門檻。

關鍵在於,由於遼國是西夏的靠山,党項又沒有自己的文字,並且親善契丹,各個部落裡面識得契丹話的,遠比起漢話要多,如此一來,根本毋須特定的翻譯,只要傳閱着,各部落就能看懂。

再結合遼國之前的翻臉,這篇檄文甚至有種宋遼兩國結盟攻夏的感覺,至少在一些不明政局的党項部落裡,肯定會這麼覺得……

李德明將契丹文字反覆看了兩遍,猛地合上,咬牙切齒:“檄文是誰寫的?宋廷怎麼允許他用契丹文寫?”

侍者回答:“檄文由河東路經略安撫緣邊招討使,幷州知州杜衍所寫,契丹文的翻譯,則是河東路經略安撫緣邊招討副使,麟州知州狄進所做的!特意用契丹文翻譯,傳遍各部,明顯是這位狄相公的意思!”

“狄進……狄進!《定邊十策》就是此人進獻宋廷的!出使遼國的也是此人!怪不得我兒要殺他!殺得對!殺得很對!”

李德明理解錯了兒子李元昊最初的用意,卻於最後的結果不謀而合,語氣森然地道:“這封檄文,要多久後發出?”

侍者道:“不出十日,就將傳於銀夏各族,大王現在出發,還來得及!”

“興靈初定,你讓本王去銀夏?”

李德明目光沉下,那凝如實質的眼神,好似要穿透面具,狠狠刺入內心:“這是上師的安排?”

“自然不是!”

侍者不慌不忙地搖了搖頭:“上師傳達神諭,從不命令世人,是在下看過檄文後,覺得大王該動身了,宋人的進攻目標,顯然不在興靈,而在銀夏……銀夏若失,興靈必反!”

李德明胸口的疼痛感越來越劇烈,臉上的蒼白之色難以掩飾,但眉宇間已然恢復平靜。

對方說得沒錯,西夏有兩個核心地域,一爲興靈,一爲銀夏。

興州和靈州是政治中心,預定的國都所在,位於黃河之畔,荒漠之中,有七百里瀚海阻隔,即從宋朝的邊境進攻到這裡,得穿過七百里的沙漠,兵力難及,後勤困難,可謂易守難攻。

除興靈外,由銀、鹽、宥、洪、夏幾州合稱的銀夏地區,位於橫山北麓,向興靈提供西夏一半以上的財稅,是經濟和募兵重地,這裡對於宋人來說,沒有那麼遙遠了。

歷史上,范仲淹、夏竦等守邊臣子的對夏戰略,就是橫山攻略,即控制橫山地區,破掉西夏的東南防線,收復同在無定河畔的銀州、夏州,被党項人視爲生命的青白鹽池,也將落入宋人之手。

不過由於是李元昊帶兵進攻,有着戰術上的主動,宋廷想要反撲時,兩國已經陷入戰爭膠着,雙方你來我往,雖然自從李元昊的軍事巔峰,此後的幾代夏軍都沒有佔到什麼便宜,但宋軍想要打下一塊地盤,並將之消化,也是千難萬難。

靠着一路修堡寨的蠶食戰術,啃啊啃啊,憑藉幾代人的努力,好不容易把橫山啃下來了,已是徽宗朝,女真人南下了……

現在進攻的一方換成宋軍,檄文裡面毫無掩飾,幾乎是明明白白地告訴各部,陝西將出兵,過橫山,攻銀夏,河東也將出兵,直接由黃河西岸,殺入銀夏,兩路大軍夾擊。

歷史上這麼做,也很難滅掉西夏,因爲西夏已經立了國,哪怕宋軍能暫時打下銀夏地區,也很難在當地此起彼伏的番人反抗中,迎擊從興靈而來的夏軍。

而現在,西夏還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只是党項人整合各族凝聚成的一個政權,宋軍可以避免七百里瀚海的地形劣勢,廣發檄文,再一舉拿下銀夏之地,興靈地區的党項各族恐怕直接就反了,党項四分五裂之下,淪爲如吐蕃那樣的一盤散沙,再無抵抗之力。

“青羊神庇護!”

李德明深吸一口氣,再度對着羊頭行了禮節:“不知侍者可否向神遊在外的上師,轉達本王的一個請求?”

侍者頓了頓骨杖,微微笑着:“大王請講!”

李德明以平和的語氣,直言不諱的態度,說出了身爲大王本不該有的卑微請求:“還望上師尋到我兒元昊,將他帶回,本王無能,難擋宋人兵鋒,我西夏的生死存亡,就落在這位世子身上了!”

第四百三十七章 狄相公的經略佈局第四百七十六章 “錦夜”:“司命”也不能相信了,叛了!都叛了!第一百七十章 你看,又急!(第二更)第四百九十五章 “杜康”:一日是大哥,終生是大哥第一百零二章 通姦之人竟然是她!(第三更)第一百二十五章 到底是誰把誰放在火上烤?(第二更)第七十九章 神探也這麼能打?第四百四十七章 宋人不惜一戰,連宦官都硬起來了?第四百章 包拯推崇的江湖俠客第五十七章 內訌!殺官!第四百三十二章 朝堂上最年輕的經略相公,天章閣侍制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命大如天(三更)第兩百九十九章 一步步朝着“大爺”逼近第三百六十一章 貫穿多起兇案的宮廷秘藥第六章 《富家子女連續綁架事件》第四百一十九章 追尋長生法的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書中情節與現實相似?這就是推理啊!第四百一十一章 與“陷空”的較量剛剛開始?不!已經結束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萬衆矚目的歸來第一百一十二章 皇城司:我們的命就該這麼賤麼?(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太后:不愧是狄樑公的後人,太讓人驚喜了(第三更)第九十章 此等小案,也要陳堯諮過問?(第四更爲盟主“風起隴西”賀)第四百三十六章 我的強勢在你的想象之上第兩百九十九章 一步步朝着“大爺”逼近第四百七十三章 西夏繼承人,臥龍鳳雛之爭第兩百五十六章 《洗冤集錄》上線前夕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切都是最好的發展,唯獨七爺破防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西夏使團的真正主事者第一百二十八章 好官不該蒙受不白之冤!爲上任推官正名!(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九章 雷家:我們如臨大敵的敵人,在狄進面前只顧着求饒?第一十二章 解救雷娘子第三百五十六章 書中情節與現實相似?這就是推理啊!第五十六章 雷家的投名狀第兩百二十五章 既然都去兗州當官,何不一路同行?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陰溝裡的老鼠打回原形(第一更)第三百九十三章 姐姐和公孫二孃的初識第兩百一十八章 姐姐提鐗上門,單挑忠義社第四百九十四章 一塊石頭引發的邦交衝突第三百二十一章 人人稱頌的“北俠”與老鼠洞裡的“盜首”第九十八章 姐,你是我的眼!(第二更)第三百四十三章 在朝堂中的份量,已經不可忽視了!第四百零六章 合格的偵探要從不經意的話語中,將疑惑解開~第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意思你來晚了,狄青已經把犯界的遼人殺光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給神探的挑戰信》第兩百八十章 這個真相特別勁爆第四百二十八章 “神通法”總綱第四百七十一章 李德明,你的一部分兒子回來了!第四百九十六章 “錦夜”:這不是背叛,是爲“組織”鋤奸!第二章 銅錢油花第九十八章 姐,你是我的眼!(第二更)第兩百二十章 從死第一個人開始,就不能停下來了第兩百四十七章 軍器府庫案的真相第三百零七章 殺人和破案的競賽第兩百零七章 此事必有蹊蹺第兩百四十章 兗州的地盤,我說了算!第兩百五十二章 呂公孺拜師第兩百零九章 給鹹魚丐首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第三百六十一章 貫穿多起兇案的宮廷秘藥第兩百零六章 丐首裡的超級鹹魚第兩百零五章 “三爺”與“六爺”第四百三十七章 狄相公的經略佈局第七十五章 謎題全部解開了!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爺”,我現在要打死你,你能別跑麼?第五十八章 真小人第四十九章 攻守之勢易也第七十二章 這纔是推理第三百七十三章 狄正使的寬厚仁義第四百九十八章 安定河西,遠離是非第一百三十章 所有人都被騙了?(第二更!)第四百章 包拯推崇的江湖俠客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織”當真是藏龍臥虎第三百三十九章 這下誅心了!第兩百一十九章 兇手積極地把案子查清楚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鎖定七爺所在(第二更)第三十九章 越獄第三百八十四章 讓李元昊回不了西夏第一百一十二章 皇城司:我們的命就該這麼賤麼?(第一更)第兩百七十五章 合着你連中三元包括武狀元啊?第一百六十四章 省試還是去看看榜,不然太裝逼了!(第三更)第四百五十九章 《英夫人全族失蹤事件》第一百五十七章 無論過程正義,還是結果正義,先要有正義!(第一更)第四百二十三章 意外收穫,姐妹重逢第四百七十三章 西夏繼承人,臥龍鳳雛之爭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方臥底齊聚“組織”第三百七十六章 居然是他!第四百四十六章 狄青是何人的部將?原來是官家的嫡系!第四百一十六章 分屍總有其用意第四十八章 誰都可以是萱娘第兩百一十九章 兇手積極地把案子查清楚了第四百七十三章 西夏繼承人,臥龍鳳雛之爭第三百七十一章 遼帝有請第九十九章 謝謝死者的京師五套房(第三更)第四百五十五章 麟州只能有一個聲音,那就是我的聲音!第一百四十二章 給臉不要,那就別體面了!(第一更)第兩百五十章 乾脆利落的收網第四百三十三章 昔日的真相終於揭曉第六十二章 權貴親眷第四百四十三章 狄青:《我的經略哥哥》第八十章 揚名之始(第一更求首訂!)
第四百三十七章 狄相公的經略佈局第四百七十六章 “錦夜”:“司命”也不能相信了,叛了!都叛了!第一百七十章 你看,又急!(第二更)第四百九十五章 “杜康”:一日是大哥,終生是大哥第一百零二章 通姦之人竟然是她!(第三更)第一百二十五章 到底是誰把誰放在火上烤?(第二更)第七十九章 神探也這麼能打?第四百四十七章 宋人不惜一戰,連宦官都硬起來了?第四百章 包拯推崇的江湖俠客第五十七章 內訌!殺官!第四百三十二章 朝堂上最年輕的經略相公,天章閣侍制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命大如天(三更)第兩百九十九章 一步步朝着“大爺”逼近第三百六十一章 貫穿多起兇案的宮廷秘藥第六章 《富家子女連續綁架事件》第四百一十九章 追尋長生法的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書中情節與現實相似?這就是推理啊!第四百一十一章 與“陷空”的較量剛剛開始?不!已經結束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萬衆矚目的歸來第一百一十二章 皇城司:我們的命就該這麼賤麼?(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太后:不愧是狄樑公的後人,太讓人驚喜了(第三更)第九十章 此等小案,也要陳堯諮過問?(第四更爲盟主“風起隴西”賀)第四百三十六章 我的強勢在你的想象之上第兩百九十九章 一步步朝着“大爺”逼近第四百七十三章 西夏繼承人,臥龍鳳雛之爭第兩百五十六章 《洗冤集錄》上線前夕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切都是最好的發展,唯獨七爺破防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西夏使團的真正主事者第一百二十八章 好官不該蒙受不白之冤!爲上任推官正名!(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九章 雷家:我們如臨大敵的敵人,在狄進面前只顧着求饒?第一十二章 解救雷娘子第三百五十六章 書中情節與現實相似?這就是推理啊!第五十六章 雷家的投名狀第兩百二十五章 既然都去兗州當官,何不一路同行?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陰溝裡的老鼠打回原形(第一更)第三百九十三章 姐姐和公孫二孃的初識第兩百一十八章 姐姐提鐗上門,單挑忠義社第四百九十四章 一塊石頭引發的邦交衝突第三百二十一章 人人稱頌的“北俠”與老鼠洞裡的“盜首”第九十八章 姐,你是我的眼!(第二更)第三百四十三章 在朝堂中的份量,已經不可忽視了!第四百零六章 合格的偵探要從不經意的話語中,將疑惑解開~第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意思你來晚了,狄青已經把犯界的遼人殺光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給神探的挑戰信》第兩百八十章 這個真相特別勁爆第四百二十八章 “神通法”總綱第四百七十一章 李德明,你的一部分兒子回來了!第四百九十六章 “錦夜”:這不是背叛,是爲“組織”鋤奸!第二章 銅錢油花第九十八章 姐,你是我的眼!(第二更)第兩百二十章 從死第一個人開始,就不能停下來了第兩百四十七章 軍器府庫案的真相第三百零七章 殺人和破案的競賽第兩百零七章 此事必有蹊蹺第兩百四十章 兗州的地盤,我說了算!第兩百五十二章 呂公孺拜師第兩百零九章 給鹹魚丐首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第三百六十一章 貫穿多起兇案的宮廷秘藥第兩百零六章 丐首裡的超級鹹魚第兩百零五章 “三爺”與“六爺”第四百三十七章 狄相公的經略佈局第七十五章 謎題全部解開了!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爺”,我現在要打死你,你能別跑麼?第五十八章 真小人第四十九章 攻守之勢易也第七十二章 這纔是推理第三百七十三章 狄正使的寬厚仁義第四百九十八章 安定河西,遠離是非第一百三十章 所有人都被騙了?(第二更!)第四百章 包拯推崇的江湖俠客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織”當真是藏龍臥虎第三百三十九章 這下誅心了!第兩百一十九章 兇手積極地把案子查清楚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鎖定七爺所在(第二更)第三十九章 越獄第三百八十四章 讓李元昊回不了西夏第一百一十二章 皇城司:我們的命就該這麼賤麼?(第一更)第兩百七十五章 合着你連中三元包括武狀元啊?第一百六十四章 省試還是去看看榜,不然太裝逼了!(第三更)第四百五十九章 《英夫人全族失蹤事件》第一百五十七章 無論過程正義,還是結果正義,先要有正義!(第一更)第四百二十三章 意外收穫,姐妹重逢第四百七十三章 西夏繼承人,臥龍鳳雛之爭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方臥底齊聚“組織”第三百七十六章 居然是他!第四百四十六章 狄青是何人的部將?原來是官家的嫡系!第四百一十六章 分屍總有其用意第四十八章 誰都可以是萱娘第兩百一十九章 兇手積極地把案子查清楚了第四百七十三章 西夏繼承人,臥龍鳳雛之爭第三百七十一章 遼帝有請第九十九章 謝謝死者的京師五套房(第三更)第四百五十五章 麟州只能有一個聲音,那就是我的聲音!第一百四十二章 給臉不要,那就別體面了!(第一更)第兩百五十章 乾脆利落的收網第四百三十三章 昔日的真相終於揭曉第六十二章 權貴親眷第四百四十三章 狄青:《我的經略哥哥》第八十章 揚名之始(第一更求首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