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占城消息

紹興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七,一封八百里加急到達邕州,何監軍終於等來朝廷下令班師的詔令。

雖然再有兩天就是除夕,馬上就是新年,何監軍等不及,立馬就想返回臨安。

詔令在當天就送到城外遊奕軍軍營,命令遊奕軍即刻班師,並將返程行軍路線圖交給他,並告知在途中何處可以補給糧草。

遊奕軍駐地較近,何監軍有時間親自跑一趟,宣威軍遠在欽州,一來一去耽誤時間,便派人前往。

隨後,何監軍跟徐大人辭別,迅速離城北返臨安,廣南他是一天也不想多留。

李耕在何監軍離營後,未做多少準備,很快也拔營離開,按樞密院給的行軍路線,開始北返駐地。

與遊奕軍離開邕州同一時間,楊叢義接到何監軍傳達的朝廷軍令,命宣威軍三個月內從海路返回昌國駐地,沿途除補充物資外,不得隨意登陸。

終究是要返回昌國駐地,但期限相對寬泛。

命令中沒有夾帶任何嘉獎,楊叢義不知宣威軍在欽州的表現是否如實上報臨安,他們的軍功是不是都記在兵部或樞密院的賬上,自從回到欽州,半個月來他沒有得到何監軍或邕州任何一個官員邀約,宣威軍似乎被他們遺忘,這種感覺讓他忐忑不安。

返回昌國駐地的命令已經下達,楊叢義向毛知州通報過後,隨即趕到二十里外的營地,召集衆營指揮,將朝廷的命令一一傳達。

衆人聽了自然是歡欣鼓舞,他們早想回去。

隨後便問朝廷對他們有什麼嘉獎,有沒有封官授職?

楊叢義如實相告,但爲了不打擊他們,讓他們過個好年,便告訴他們,宣威軍功勳很大,肯定要詳細戰報送到臨安,仔細商討之後,纔會下詔嘉獎,一般需要兩三個月之久,所以對宣威軍的嘉獎很可能會在他們返回昌國以後,直接送到營地。

衆人這才滿懷期待,開始暢想封官授職的未來。

一天之後,趙安從邕州回到欽州宣威軍駐地,重新開始統領全軍,但衆人跟他的關係已經疏遠,在軍中的權威大大削弱。

關於這兩個月他在邕州做什麼,他告訴大家的是他被何監軍調到邕州之後做了邕州總管府參軍,參與指揮邕州城防衛戰和追擊李越大軍,他也是不久前纔跟隨大軍從鬱林返回邕州。

宣威軍在涼山一個月殺敵兩萬有餘,甚至跟十萬敵軍作戰,衆將雖然沒有官職,但他們的經歷和見識,已經不能跟從前同日而語,每一營將士都曾獨擋一面,從士兵到營指揮,每一個人都在涼山得到成長。

趙安回到宣威軍不久,就覺察出了他們的改變,對於這種情況,他有心改變,卻底氣不足,因爲他沒有跟宣威軍一起駐守過涼山。

當他看到楊叢義從營中走過,每一個士兵眼中的神采,便知道楊叢義在宣威軍中的地位,已經遠遠超過他了,因爲在來欽州之前,全軍四千人,見過楊叢義的不會超過一半。

很快,趙安便放棄了做任何改變,他能做的便只有整軍,開始要求全軍出操訓練。

自從趙安回到宣威軍,楊叢義無事很少來軍營,他們要說矛盾,其實也只是安遠縣城棄守之爭,兩人意見不和,將宣威軍一分爲二,如今好不容易合二爲一,他便不想再激化矛盾。

除夕這天,楊叢義用涼山得來的珠寶金銀換來二十頭肥豬,與全軍一起好好過了一個年。

正月初四開始,年沒過完,全軍恢復訓練。

轉眼間兩個月過去了,欽州的天已經很暖,海風漸漸吹上陸地,吹進宣威軍營地,預示着他們該返回昌國了。

在宣威軍返回前夕,兩條船從南方大海靠近欽州海岸。

“快看,那是我們的船,他們肯定還沒走!”甲板上,士兵一見海岸停靠的數十條海船和戰船,頓時高聲呼喊。

“我就說嘛,哪有那麼快,我們肯定趕得上。”另有士兵接道。

他們不是別人,正是去年南下占城,配合張彪和占城軍隊牽制李越邊境守軍的那支宣威軍。

“即刻靠岸,問問宣威軍營地在哪裡?”潘誠來到甲板,看着不遠處的戰船,心裡一陣陣暖意升起。

南下占城的宣威軍回到營地,很快消息傳開,衆人對他們既是羨慕又是嫉妒,因爲他們面色紅潤,衣甲鮮亮整齊,而大部宣威軍征戰兩月翻山越嶺,衣衫破爛,鞋子破損。

衆人對他們的經歷十分好奇,問個不停。

楊叢義在欽州得知潘誠率軍返回之後,也是馬上趕回營地,與他敘談好久。

抓捕李越王子的任務早已結束,但關於宣威軍在占城與李越邊境的一切,大海阻隔,他始終沒有得到任何消息。

直到見到潘誠,他才得知宣威軍在南洋也沒閒着,着實打了幾場硬仗。

原來當初潘誠到達占城,將楊叢義的書信交給張彪之後沒幾天,占城國便同意派出邊境兩萬精銳協同大宋軍隊牽制李越邊境守軍。但那場牽制最終引來了李越大軍的報復,他們派兵三萬日夜猛攻邊境小城,要不是一千宣威軍冒死出城襲擾敵軍後路,那邊城就被李越攻破。此後幾個月內兩軍交戰多次,宣威軍伺機偷襲,斬殺敵軍數千人,甚至迂迴到李越邊城,潛進城內放了一把火,一場火災之後,李越人再也沒有南下過。

據張彪所說,占城國得知那一戰讓李越邊軍元氣大傷,三五年內不能南下之後,他們國王十分高興,賞賜大宋軍隊金銀珍寶數箱,土地十里。並且今年要派使者北上祝賀天申節,到時候還要啓奏大宋皇帝,好好嘉獎留守在占城國,爲占城和平做出貢獻的大宋軍隊。

楊叢義對張彪、潘誠在占城國的表現十分滿意,特別是張彪,他能在占城站住腳,獨擋一面,這次又得到占城國王賞賜和欣賞,他在南洋便會更加穩固,待幾年返回大宋,一定也會封官授職,如此一來,也不枉當初把他從太湖縣帶出來。

聽潘誠說,張彪的宣威軍雖然只有一千人,但現在裝備十分精良,人人都有一副鐵甲,刀槍難傷,比起大宋最精銳的禁軍也毫不遜色,據說那鐵甲全是他們做生意賺錢買來的,看着着實讓人羨慕。

楊叢義聽了這話卻是微微一驚,張彪居然有這個頭腦,在占城做起了生意?

隨後便想開了,占城那麼好的位置,東西貨物中轉之地,不做生意,還真說不過去。海洋貿易一本萬利,賺來數千副鐵甲真的不算什麼。

宣威軍待在昌國連飯都吃不飽,也沒人管,沒人要,要不要也學學張彪,做一做海上貿易,賺點飯錢,隨即心念一起。

宣威軍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從昌國、占城、三佛齊國,一直到天竺,一路都有他們的人,要賺錢還是很容易的。

但昌國在明州,離臨安實在太近,要是被發現,不知道會受什麼懲罰,關鍵是楊叢義也不知道大宋軍隊做貿易是不是會觸犯朝廷禁忌。

古代朝廷控制軍隊,靠的就是控制糧草和軍資供應,如果軍資糧草完全自給自足,朝廷對他們哪裡還有控制力。大宋對軍隊的控制格外嚴密,朝廷斷然不會允許軍隊脫離控制,軍隊經商賺錢養活自己,更換裝備,絕對是找死的行爲。

楊叢義是要一步步往上走的,他只能往朝廷跟前靠,跟朝廷的關係越近越好,讓宣威軍賺錢換取糧餉,想也不能想,最正確的做法就是向朝廷討要糧食和軍資,讓朝廷明白,宣威軍離了他們就活不下去,這纔是朝廷和皇帝最想看到的吧。

想通了這一點,楊叢義瞬間對以後的路充滿了信心,同時也明白了,爲什麼宣威軍回到昌國之後得不到朝廷半顆米。

這一番醒悟,讓他一時間成長了很多,隱隱約約間抓住了在軍中升職的秘訣。

任何時候,軍隊都是要依附與朝廷和皇帝的,沒有他們支持,打不了勝仗,也升不了官,甚至還會莫名其妙的丟了性命。

初入軍中的楊叢義偶然明白了這一點,很快便意氣風發起來,將海上貿易之事拋到九霄雲外,在軍中要升職,貿易還是不要沾的好。

潘誠等人回來會合之後,宣威軍也該返回昌國了。

海船戰船在海中泡了很久,多少有些損毀,爲安全起見,楊叢義在欽州城招募了一些船工木匠,將它們重新修補一番。

數天之後,船隻全部修補完畢,再無隱患,便開始往船艙中裝淡水,又將欽州籌集的糧食運上船,做好出發準備。

宣威軍要離開了,知州毛奇攜一衆州衙官員來到欽州海岸港口邊,擺酒爲他們送行。

只聽毛奇舉杯道:“楊監軍、趙統領,宣威軍來欽州一個月內就將侵擾的敵人掃除乾淨,把安定的生活還給欽州百姓。欽州偏僻窮苦,這份功德,無以爲報,只有一杯水酒敬諸位,惟願宣威軍、楊大人、趙將軍,身體安康,前程似錦!”

楊叢義道:“掃清敵寇是宣威軍本職所在,倒是這些時日宣威軍在欽州多有叨擾,我等只有借花獻佛,一杯水酒相謝!請!”

“請!”

衆將和楊叢義、趙安一起舉杯,與毛奇等一衆官員共飲一杯。

“知州大人、諸位大人,我等告辭了,有緣再會!”

楊叢義與衆將抱拳行禮,轉身登船,迅速上了甲板。

“諸位,一路順風!”毛奇動情高呼。

“知州大人珍重!”楊叢義面帶微笑,在甲板上揮手。

“起錨,升帆。”

一聲令下,將士們馬上行動起來。

不多時,海船、戰船一艘艘離港。

目送宣威軍離去之後,毛奇及欽州府衙官員這才依依不捨離岸。

若是當初沒有宣威軍,欽州便不是現在的欽州了,這份功德,作爲一方父母官,不論朝廷怎麼看,他們都會記在心裡。

第743章 禦寒之難第544章 籌備退路第693章 來敵覆滅第90章 三十二人第362章 兇案現場第423章 提前釋疑第629章 系統啓動第299章 夜襲敵營第669章 攻取濟南城第412章 表明心跡第474章 終有應戰第335章 監軍反擊第34章 餓狼圍困第754章 御駕親征第28章 隱情第401章 陸家內情第157章 物資供應第47章 升官第743章 禦寒之難第395章 不及送別第130章 太學辯議(三)第729章 投軍之路第549章 一家親第204章 敲船水鬼第387章 中場休息第142章 考察船廠第176章 返回泉州第447章 鋪墊準備第509章 匆匆再見第243章 風帆難降第664章 謀取濟南府第301章 解惑第677章 大野澤第593章 請命調防第319章 沿途殺戮第673章 大軍北進第459章 從軍歌第320章 共守涼山第113章 城門校尉第511章 徇私之憂第575章 準備打仗第641章 撤離揚州第478章 流言風聲第123章 送別第767章 明覆第786章 出路第265章 一堆爛賬第329章 大軍南撤第142章 考察船廠第349章 覈查目標第10章 提刑查獄第718章 老道警告第443章 縣衙之行第501章 回家第772章 糧草轉移第529章 重返巴格達第757章 進軍平州第550章 交代緣由第150章 募工開營第67章 來龍去脈第630章 緊急敵情第609章 回援鎮江第288章 分歧第252章 突發慘案第308章 遊奕軍李耕第754章 御駕親征第370章 命案線索第632章 必勝信念第765章 趕人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517章 同心共事第67章 來龍去脈第42章 成功營救第553章 協調資格第67章 來龍去脈第713章 州試第735章 請纓雁門關第371章 知州問案第403章 搬家入住第12章 漏網之魚第30章 心裡有數第501章 回家第254章 老婆免費第108章 規矩第79章 虐菜無情第638章 高官相許第14章 冤屈得雪第540章 船上遇故人第146章 良人新軍第769章 三面埋伏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697章 三個條件第285章 調防安遠第372章 關鍵證詞第94章 各有心思第758章 石彈攻城第62章 道長援手第553章 協調資格第172章 人之將死
第743章 禦寒之難第544章 籌備退路第693章 來敵覆滅第90章 三十二人第362章 兇案現場第423章 提前釋疑第629章 系統啓動第299章 夜襲敵營第669章 攻取濟南城第412章 表明心跡第474章 終有應戰第335章 監軍反擊第34章 餓狼圍困第754章 御駕親征第28章 隱情第401章 陸家內情第157章 物資供應第47章 升官第743章 禦寒之難第395章 不及送別第130章 太學辯議(三)第729章 投軍之路第549章 一家親第204章 敲船水鬼第387章 中場休息第142章 考察船廠第176章 返回泉州第447章 鋪墊準備第509章 匆匆再見第243章 風帆難降第664章 謀取濟南府第301章 解惑第677章 大野澤第593章 請命調防第319章 沿途殺戮第673章 大軍北進第459章 從軍歌第320章 共守涼山第113章 城門校尉第511章 徇私之憂第575章 準備打仗第641章 撤離揚州第478章 流言風聲第123章 送別第767章 明覆第786章 出路第265章 一堆爛賬第329章 大軍南撤第142章 考察船廠第349章 覈查目標第10章 提刑查獄第718章 老道警告第443章 縣衙之行第501章 回家第772章 糧草轉移第529章 重返巴格達第757章 進軍平州第550章 交代緣由第150章 募工開營第67章 來龍去脈第630章 緊急敵情第609章 回援鎮江第288章 分歧第252章 突發慘案第308章 遊奕軍李耕第754章 御駕親征第370章 命案線索第632章 必勝信念第765章 趕人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517章 同心共事第67章 來龍去脈第42章 成功營救第553章 協調資格第67章 來龍去脈第713章 州試第735章 請纓雁門關第371章 知州問案第403章 搬家入住第12章 漏網之魚第30章 心裡有數第501章 回家第254章 老婆免費第108章 規矩第79章 虐菜無情第638章 高官相許第14章 冤屈得雪第540章 船上遇故人第146章 良人新軍第769章 三面埋伏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697章 三個條件第285章 調防安遠第372章 關鍵證詞第94章 各有心思第758章 石彈攻城第62章 道長援手第553章 協調資格第172章 人之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