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高太后屈服(二合一)

“有此良方現世,實乃天佑大宋!”

朝堂中,百官紛紛祝賀,趙煦也是心中激動,一旦農藥推廣,大宋的糧食增產三成,那將爲他擊敗遼夏打下堅實基礎。

“啓稟官家,太尉孟元上奏,恭賀官家親政!”

忽然又一個奏摺遞上,朝堂百官豁然一震,太尉孟元乃是高太后最爲鐵桿的支持者,更是掌控着開封城內的禁軍,其一表態,那就代表着趙煦的勢力已經蔓延到軍方。

趙煦重重的鬆了一口氣,孟皇后的確沒有辜負他的信任,最終說服了孟元站在了他這一邊。

隨後一個個武將也紛紛上表支持官家親政,甚至連高太后的姻親曹家也紛紛上表,趙旭作爲帝王,終於掌握了皇權中最重要的權力——兵權。

至此,趙煦大勢已成。

朝堂百官紛紛俯首,再無一人膽敢質疑,所有人都明白,趙煦已經大權在握。

然而趙煦並非是高枕無憂,他還有一個最大的隱患沒有解決,那就是高太后。

…………………………

高太后寢宮內,傳來一陣陣咒罵之聲,隨後,一個個前去勸說高太后的大臣狼狽的被趕出高太后寢宮。

趙煦見狀,不由臉色難堪,他沒有想到高太后竟然如此頑固,明明已經大勢已去,卻依舊不肯寫下還政詔書。

“啓稟官家,太皇太后心中怨恨,未來必成禍患,還請官家早作決斷,否則後患無窮。”新任翰林侍讀王棣冷聲道。

王棣帶領太學生叩闕請命,利用新黨的影響力,在民間掀起輿情,爲趙煦掌權立下了汗馬之功,被趙煦任命爲翰林侍讀,陪侍在左右。

趙煦臉色一變,高太后執政八年,追隨之人數不勝數,如果讓高太后得到機會,恐怕他的下場比夏惠宗好不到哪裡去!

“太皇太后畢竟將朕撫養長大?若是做得太絕,恐怕會招人非議。”趙煦顧慮重重道。

王棣冷笑道:“官家真的認爲太皇太后一心扶持官家麼?若是如此,官家年歲已到,太皇太后爲何不主動還政?”

趙煦頓時臉色一變,王棣此言直擊趙煦的心底,如果高太后及時還政,何來今日之事。

王棣繼續道:“官家可知蔡相公爲何會遭到如此慘烈報復,其執政之時得罪舊黨只是其一,最主要的原因乃是其發現太皇太后有罷黜官家之意圖,蔡相公公然上書問責太皇太后,保住了官家,卻受到了歷代宰相中最嚴厲的報復。”

趙煦眉頭一皺,大宋對士大夫極爲寬容,哪怕是朝堂爭鬥失敗,最差的待遇依舊是被貶到地方,做一方知府?

范仲淹,王安石皆是如此。

而蔡確先是被貶地方,隨後又發配嶺南,的確是歷代宰相最悽慘,原來竟然也有如此秘聞,再結合高太后拒不還政,以及雍王趙顥的步步緊逼,不由讓趙煦深信不疑。

“太皇太后爲了權力,老奸擅國,欲行廢立之事,官家又何必念及舊情,不如直接廢除其皇后稱號,徹底斷絕其權柄,以絕後患。”王棣臉色一狠道。

王棣雖然是王雱的繼子,其行事卻和王雱極爲相似,爲達目的不擇手段。

趙煦想到曾經在朝堂上只能看到百官背部和臀部的委屈,雍王步步緊逼的危機,以及他首次發佈的懲奸除惡令,卻差點被高太后一言而廢,種種新仇舊恨涌上心頭。

“官家身負振興大宋之要事,又豈能後方不穩,想當初唐太宗發動了玄武門之變,依舊成爲千古一帝,更何況官家乃是名正言順的皇上。”王棣再鼓動道。

趙煦聽後怦然心動,當初範正建議讓他以史爲鑑,唐太宗就是他崇拜的帝王,有了唐太宗的例子,當下不再猶豫,立即命令王棣起草詔書,準備廢除高太后皇后之位,徹底斷絕其反撲的可能。

向太后聞訊大驚連忙阻止道:“官家三思呀!當年先帝臨危之時,朝中頗有立雍王之意,全賴太皇太后力挺官家,並令樑公公秘密縫製十歲兒童所穿龍袍,這才確保官家登基。”

向太后雖然在趙煦爲帝的立場上一致,但是卻不希望高太后徹底廢除皇后之位,今日官家能廢除高太后皇后之位,日後就能廢除她的皇后之位。

趙煦眉頭一皺,十歲的事情對他來說很是久遠,再加上他當時乃是孩童,並不瞭解其中的內情。

“官家若是不相信我,可以找朱太妃詢問,她定然瞭解詳情。”向太后見趙煦不相信,就把朱太妃拉了過來,她知道朱太妃性子軟,定然不會記恨於高太后。

果然,朱太妃過來,立即爲高太后求情,而且立證當年之事。

趙煦眉頭一皺,反問道:“既然嫡母和母妃知道當年之事,那定然知道當年約定待朕成年後,太皇太后還政於朕,太皇太后可曾做到?”

向太后和朱太妃頓時啞口無言,畢竟在這件事情上,高太后的確是有錯在先。

向太后低聲對朱太妃吩咐道:“太妃先勸官家,哀家去請範太丞前來,現在唯有他才能勸官家回心轉意。”

她知道趙煦如此激進定然是新黨在背後鼓動,目前能夠勸趙煦的只有範正一人了。

……………………

太醫院內,範正看着面前精神矍鑠的蔡確倒吸一口涼氣,無他,蔡確看似精神極佳,實則是迴光返照之相。

錢乙沉重點了點頭。

範正眉頭一皺道:“蔡大人曾經位極人臣,範某自然無需諱言,若非服用虎狼之藥,範某還可以爲蔡大人開方續命一段時間,如今爲時已晚。”

蔡確臉色一暗,隨即灑脫道:“老夫能夠看到官家親政,大宋變法在即,已經是僥倖了,蔡某今日主要是想見一見,將熙寧變法稱之爲失敗的藥方的邪醫範正是何等風采!”

範正聞言眉頭一皺道:“大宋並非沒有給爾等機會,變法十六年未成者古今未有。”

蔡確聞言頓時啞口無言,無論他們有千百種失敗的藉口,然而大宋的確給了他們十六年,而他們卻未能讓大宋強大起來。

蔡確反問道:“範太丞自認爲能夠變法大宋成功?”

範正傲然道:“變法和治病救人並無區別,只需找到病源,對症開方即可,此乃範某的專長。”

“那不知範太丞認爲,大宋的病根在哪?”蔡確凝重問道。

“祖制!”範正一字一頓道。

蔡確苦笑道:“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你以爲新黨不知大宋之病根。”

範正冷笑道:“大宋上下想要變法是想要有飯吃,不是讓新黨把鍋砸了!民不加賦而國用饒,需要長時間來運作,短時間內錢從何出?還不是從士大夫身上出,百姓又沒有得到實惠,新黨又如何不惹衆怒,新黨如果有直接廢除歲幣破釜沉舟之決心,恐怕早就變法有成。”

蔡確無言以對。

忽然向太后身邊的太監匆匆而來,對着範正低聲耳語。

範正豁然一凝,盯着蔡確冷笑道:“王相公之後行事依舊如此冒進,不計後果。”

蔡確淡然道:“此乃一勞永逸之法,方可讓官家再無任何後顧之憂。”

“一勞永逸?高太后剛被奪權,就有如此待遇,恐怕朝堂上下必將兔死狐悲,新黨這是要故意挑起黨爭,激起舊黨反抗,將其一網打盡。”範正直接將新黨的目的和用心一一道來。

蔡確不可置否道:“除此之外,範太丞可有良方讓高太后放下成見,主動放權?”

範正傲然點頭道:“只要找到病源,方可解決疑難雜症,高太后雖然其人頑固,然而其並非沒有弱點,能夠讓高太后放下被奪權的成見,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大宋的利益。”

這一次,範正和趙挺之的觀點驚人的一致,爲了大宋的利益,高太后動了立雍王的心思,而同樣爲了大宋的利益,高太后也有可能放下被奪權的成見。

當下,範正趕往皇宮之中,只見後宮已經亂成一團,哪怕是朱太妃和向太后苦苦相勸,依舊未讓趙煦改變主意。

向太后看到範正到來,不由鬆了一口氣。

“懇請官家給微臣半個時辰時間,讓微臣說服太皇太后!”範正上前主動請纓道。

“範太丞”

趙煦眉頭一皺,要知道剛纔已經有不少重臣前往勸說高太后,結果全部都被罵成了狗血淋頭、狼狽而出。

範正更是高太后被奪權的罪魁禍首,再進去不過是自取其辱罷了。

“半個時辰?”王棣心中冷笑,口中卻勸道:“範太丞向來有奇方,其親自出馬,想必定有奇效。”

範正和趙煦的關係太過於親近,這本就激起了新黨的不滿?如今範正自取其辱,王棣自然樂見範正出醜。

趙煦想了想,如果能夠讓高太后主動放權,那自然再好不過,當下緩緩點頭。

當範正踏入高太后寢宮,整個寢宮已經滿地狼藉,很顯然頑固剛烈的高太后用最直接的方式表達了她的不滿。

“範正!”

高太后看到這一次的來人,頓時咬牙切齒,她有今日的結局,範正就是罪魁禍首。

“微臣今日前來,就是要給太皇太后報喜!”範正先聲奪人道。

“報喜?”高太后氣急而笑,“你看哀家的處境還能有喜事?”

範正點頭道:“當日微臣進宮,太皇太后曾言要微臣治療官家心疾,如今官家的逆反心疾痊癒,這等好消息自然要向太皇太后報喜。”

“逆反心疾?”

高太后不由一愣,如果不是範正主動提起,她險些忘了此事?

“哀家讓你醫治心疾,不是讓伱教唆官家逼宮造反?”高太后怒吼道。

範正反問道:“官家乃是當今陛下,何來造反一說?”

高太后頓時語結。

範正不等高太后反駁繼續道:“在太皇太后看來,官家乃是不肖子孫,然而對於大宋來說,有幸遇到了一個英主。”

“英主?”高太后不由冷笑。

範正鄭重道:“當年太祖陛下陳橋兵變,方有大宋一統中原之大勢,如今官家運籌帷幄,主動奪權,此等手段堪比太祖,太皇太后爲大宋培養如此英主,功德無量。”

高太后頓時被範正的詭辯氣的無語,趙煦的確是有手段,然而這等手段卻是用在了她的身上。

“爲了大宋的江山哀家,不能讓官家亂來。”高太后怒斥道。

範正質問道:“當年西夏樑太后同樣如此說,結果如今西夏一門兩樑太后,母黨專權,微臣可以保證,最多十年,太皇太后可以親眼目睹西夏因此而亡!”

高太后沉迷於權力,卻不知道這權利不過是趙家讓她執掌一段時間而已,久了之後,高太后卻自認爲權力是自己的了。

“樑太后?”

高太后頓時沉默,樑太后把持大權,和她的情況極爲相似。

“一個懦弱聽話,熬到太皇太后老去再親政的官家,真的是太皇太后心中所願麼?真的是大宋所需。”範正再問道。

高太后張口欲言又止。

“這樣的官家,銳氣已失,連太皇太后都不反抗,又如何能夠反抗西夏遼國的積威。”範正再問。

“仁宗!”高太后不由浮現出一個名字。

這樣的帝王大宋曾經出過一個,仁宗陛下,一個去世之後連帝國都爲之落淚的老好人,未能改變大宋的結局,反而讓大宋的歲幣加重一倍。

“當年神宗陛下選擇太皇太后垂簾聽政乃是爲了避免仁宗陛下的悲劇,太皇太后如今把持大權不放,和當年的劉太后有何區別?”

“百官上朝,全部朝着太皇太后奏對,官家只能看到百官的背部和臀部,難道太皇太后就一點點也察覺不出麼?”

範正一連串的反問道,高太后根本無法辯駁。

“太皇太后別說是爲了大宋江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切不過爲了權力罷了!”

範正直接揭開高太后最後一點遮羞布。

高太后惱羞成怒道:“是又如何?他趙煦有膽量,就真的將哀家皇后之位廢除,打入冷宮,再賜哀家三尺白綾。”

範正搖頭道:“唐太宗殺兄囚父,依舊成爲千古一帝,官家註定會成爲一統天下之雄主,廢除歲幣,西滅西夏,收服燕雲十六州,完成大宋歷代帝王未完成之志向,甚至日後,一統草原,完成秦皇漢武所未完成的豐功偉業,自然不能留下任何污點。”

高太后嗤笑道:“我看他是不敢吧!”

“太皇太后就是不爲自己着想,也要爲高家着想,高將軍爲了營救太皇太后,無虎符調令鼓動將士出兵,已經被太尉孟元控制。御史中丞趙挺之秘密派人給雍王殿下送信,讓其在淮南舉兵造反,太皇太后如果執迷不悟,恐怕悔之晚矣。”範正威逼道。

高太后頓時臉色大變。

不到半個時辰,範正走出太皇太后寢宮,只見趙煦和向太后等人早已經翹首期盼。

“微臣幸不辱命!太皇太后已經親手寫下還政詔書!”

範正拱手奉上一份嶄新的詔書。

趙煦接過一看,的確是太皇太后的親筆詔書,當下心中大定道:“來人,將此詔書傳遍三司。”

有了這份還政詔書,他已經排除了親政最後一道阻礙,而且沒有落下不孝的污點。

“範愛卿從來沒有讓朕失望!”趙煦看着範正親切道。

“此乃臣應該做的,不過…………”。範正準備把高太后的條件道出。

“朕會保證高家和雍王的榮華富貴。”趙煦直接道。

“官家英明!”範正會心一笑道。

看着趙煦和範正如此默契,王棣頓時心生嫉妒,在他看來,範正如今的地位該是他所擁有,而範正橫空出世,搶走了原本該屬於他的機遇。

第289章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第247章 無處不在的邪方第388章 李清照臨產第4章 釵頭鳳第374章 變法商家第119章 邪方種豬計劃第78章 打石膏法第391章 母憑子貴第363章 潘意的計謀第328章 邪方:水軍攻遼484.第484章 好漢營!第45章 藥材危機第216章 醫家的輝煌第403章 大宋百年危機第38章 醫燈長明469.第469章 摩尼教現第379章 解暑神器冰激凌第423章 大理城破第1章 名正方邪第303章 軍中反應498.第498章 汴東新區第233章 巫蠱之禍是一場鬧劇罷了第440章 《男兒行》第61章 戀情暴露第79章 千古邪術——纏足第148章 勳貴的反擊第66章 雁過留聲,人過留痕第132章 邪方——以毒攻毒第158章 棱堡神臂弩第150章 西夏來襲第256章 範純禮的無奈第188章 醫家作保第106章 雍王一敗塗地(1200均訂加更)第266章 火災險大興第116章 御膳房第6章 酒爲詞引第417章 大理白藥第296章 青塘後續第326章 金融之戰488.第488章 擡棺出征第71章 李父,有眼無珠也第68章 給本書開一個邪方第245章 恐怖的祝由術第102章 太祖長拳第47章 無悔的決定第328章 邪方:水軍攻遼第219章 孟皇后之危第5章 生理和倫理之爭499.第499章 遼國大敗第425章 爭滅國之功第384章 苦蒿治瘧疾第162章第186章 國債第110章 東坡肉第324章 天下反應第202章 變法的真諦在於‘變’473.第473章 滅佛?第204章 兒科之聖錢乙第145章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第182章 近親繁衍第350章 殷墟第63章 趙家算計第225章 天下皆賀第53章 醫城之方第47章 無悔的決定第209章 醫城第二方第313章 童貫下西洋第321章 發行銀幣第328章 邪方:水軍攻遼第372章 不知己病治未病第252章 神奇的軍器監第446章 海上之盟第272章 破解麻沸散!第54章 花露水第33章 邪方抽獎第440章 《男兒行》第443章 西夏變法第90章 邪方裝病第6章 酒爲詞引第177章 宋遼夏和談(一)第116章 御膳房第286章 天波府的榮耀第237章 驗證鵝頸瓶實驗!第294章 莫須有之罪第25章 萬貫秘方第61章 戀情暴露第401章 如兒戲的皇位第124章 活字印刷術(加更)第241章 暴利的絲綢之路第316章 海上怪病第247章 無處不在的邪方第81章 勸禁女子纏足令第8章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第443章 西夏變法第14章 蘇遁心疾第201章 醫國誓言第146章 永不加賦第219章 孟皇后之危第36章 幹他第232章 邪術:巫蠱之禍
第289章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第247章 無處不在的邪方第388章 李清照臨產第4章 釵頭鳳第374章 變法商家第119章 邪方種豬計劃第78章 打石膏法第391章 母憑子貴第363章 潘意的計謀第328章 邪方:水軍攻遼484.第484章 好漢營!第45章 藥材危機第216章 醫家的輝煌第403章 大宋百年危機第38章 醫燈長明469.第469章 摩尼教現第379章 解暑神器冰激凌第423章 大理城破第1章 名正方邪第303章 軍中反應498.第498章 汴東新區第233章 巫蠱之禍是一場鬧劇罷了第440章 《男兒行》第61章 戀情暴露第79章 千古邪術——纏足第148章 勳貴的反擊第66章 雁過留聲,人過留痕第132章 邪方——以毒攻毒第158章 棱堡神臂弩第150章 西夏來襲第256章 範純禮的無奈第188章 醫家作保第106章 雍王一敗塗地(1200均訂加更)第266章 火災險大興第116章 御膳房第6章 酒爲詞引第417章 大理白藥第296章 青塘後續第326章 金融之戰488.第488章 擡棺出征第71章 李父,有眼無珠也第68章 給本書開一個邪方第245章 恐怖的祝由術第102章 太祖長拳第47章 無悔的決定第328章 邪方:水軍攻遼第219章 孟皇后之危第5章 生理和倫理之爭499.第499章 遼國大敗第425章 爭滅國之功第384章 苦蒿治瘧疾第162章第186章 國債第110章 東坡肉第324章 天下反應第202章 變法的真諦在於‘變’473.第473章 滅佛?第204章 兒科之聖錢乙第145章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第182章 近親繁衍第350章 殷墟第63章 趙家算計第225章 天下皆賀第53章 醫城之方第47章 無悔的決定第209章 醫城第二方第313章 童貫下西洋第321章 發行銀幣第328章 邪方:水軍攻遼第372章 不知己病治未病第252章 神奇的軍器監第446章 海上之盟第272章 破解麻沸散!第54章 花露水第33章 邪方抽獎第440章 《男兒行》第443章 西夏變法第90章 邪方裝病第6章 酒爲詞引第177章 宋遼夏和談(一)第116章 御膳房第286章 天波府的榮耀第237章 驗證鵝頸瓶實驗!第294章 莫須有之罪第25章 萬貫秘方第61章 戀情暴露第401章 如兒戲的皇位第124章 活字印刷術(加更)第241章 暴利的絲綢之路第316章 海上怪病第247章 無處不在的邪方第81章 勸禁女子纏足令第8章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第443章 西夏變法第14章 蘇遁心疾第201章 醫國誓言第146章 永不加賦第219章 孟皇后之危第36章 幹他第232章 邪術:巫蠱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