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9.第459章 築巢引鳳

由於黃河已經成爲地上河,大運河的水流方向就被黃河分成兩段,黃河以南大運河是向南流,大運河以北,黃河是向北流。

範正乘坐神舟,沿着大運河順流南下,不過十餘日,就已經到達了長江口。

“這就是長江?”

李清照乘坐龍舟上,看着寬闊的長江江面,不由爲之震驚,長江就如此之寬廣,這裡的船隻也要比運河上的船隻更大,那所謂的大海又該如何寬廣,海船又該如何雄偉,難怪相公會如此重視水運。

“不錯,這就是長江!”

範正激動道,過了長江,距離兩浙路就到了。

與此同時,範正擔任兩浙轉運使的消息,早就在兩浙路傳開,引起了軒然大波。

“什麼?陛下竟然如此昏庸,竟然任用邪醫範正這個奸臣!”

杭州知府譚洪冷哼道。

“知府大人慎言,邸報已經傳來,官家任命範正爲兩浙轉運使,一來是將松江府打造成天下海運中心,二來,則是治理日漸嚴重的大肚病疫情!”一旁的官員提醒道。

譚洪冷哼道:“蘇湖熟天下足,此乃天下皆知,湖州和蘇州兩府乃是江南產量中心,我杭州更是和蘇湖不相上下,兩浙一帶本就是天下重地,邪醫範正不過二十多歲,雖有幾分急智,然而連擔任一縣之令的經驗都沒有,如何能夠統治兩浙之地。”

譚洪心中對範正頗爲看不慣,這一次,兩浙轉運使被調離,按照慣例本應該由杭州當地知府接任,而最有機會的那就是杭州知府譚洪。

如今卻突然空降一個邪醫範正擔任兩浙轉運使,自然讓譚洪的美夢落空,他已經五十七歲了,若不能在六十歲之前升任轉運使,恐怕只能退休,而每年上千貫的養廉銀將徹底和他無緣了。

而範正一個毛頭小子,仗着官家的崇信,竟然鳩佔鵲巢,堵住了他升官的途徑,這怎麼讓他甘心。

“知府大人放心,邪醫範正畢竟是一個毛頭小子,哪裡知道官場的規矩,如今其乃奸臣,兩浙官員定然會讓其好看。”一個下官冷笑道。

大宋官場都自詡是清流,自然看不上範正這個奸臣,更別說將範正逼走,他們都有機會擔任兩浙轉運使。

“好,要不了多久,我就讓邪醫範正灰溜溜的從兩浙路離開。”譚洪冷笑道。

………………

蘇州長江南岸,範正終於到了兩浙路,只要從蘇州上岸,他就要正式上任了。

“我等見過轉運使大人!”

一座小舟劃了過來,六個師爺登上了範正的神舟。

“爾等免禮!”範正擡手道。

“謝轉運使大人!”一衆紹興師爺感慨的看着範正年輕的臉龐,能夠成爲紹興師爺大多都是科考的失意者,而範正年紀輕輕就能擔任兩浙轉運使,官運如此亨通,乃是他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同時他們心潮澎湃,範正如此年輕就達到如此高的位置,再加上深受官家崇信,若是跟隨邪醫範正,未嘗不是他們的機會。

“範某知道自己經驗不足,日後的政務還需要拜託諸位。”範正鄭重道。

紹興師爺中,爲首的一人鄭重道:“轉運使大人放心,有我等在,保證不會讓大人受到任何矇蔽。”

範正深深的看了此人,此人乃是他專門點名的師爺,名爲包康,不錯,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包拯之後,乃是日後方臘的軍師。

包康乃是包拯的五世孫,早就沒有恩蔭的名額,包康多次科舉未中,只能擔任師爺。

範正讓此人擔任軍師,一來是借用包拯的名聲和包康嫉惡如仇的性格,整頓兩浙官場,二來是拯救包康,免得日後其再跟隨摩尼教起義,讓包家名聲盡毀。

當然包康的能力同樣不俗,從小心懷異志,若非李清照編撰《陳世美》的曲劇,讓包家名聲大噪,範正可能還請不動包康。

“本官剛剛上任,以爾等來說,本官應該從何處入手。”範正不動聲色道。

包康等一衆師爺心中一凜,頓時明白範正的考校來了。

一個年老的師爺袁生拱手道:“大人剛剛上任轉運使,不若船隻不停,乘坐龍舟沿着運河繼續南下,直接奔赴杭州,掌控兩浙大權,再一展宏圖。”

“袁師爺此言大善!”

其他師爺紛紛點頭,這的確是最穩妥的方法。

包康卻搖了搖頭道:“此法雖然穩妥,然而卻並非最佳,要知道兩浙官員對轉運使大人頗爲不滿,轉運使大人若是直接奔赴杭州,恐怕會陷入被動。”

“那以包大人之策呢?”範正詢問道。

以前都是他給趙煦出策,而如今有六個師爺給他出謀畫策,這感覺別提有多麼省心。

包康想了想道:“既然一定要赴任,大人何不從松江府登陸赴任?”

“松江府登陸赴任?這是爲何?”

範正不由眼神一閃,連忙問道。

包康傲然道:“大人過於年輕,驟然擔任轉運使必然會有兩浙官員不服,蘇州和湖州杭州還是兩浙最爲富庶之地,是最有機會擔任兩浙轉運使之人,然而松江府則不然,其毗鄰大海,土地貧瘠還多受災害,松江知府排名最爲靠後,所以此人對大人並無太大的敵意。”

範正心中一動微微點頭。

“而且範太丞提出要將松江府建成天下水運中心,一旦功成,松江府必將水漲船高,從兩排名最低的知府,一躍成爲兩浙之首,這對松江知府來說,乃是根本無法拒絕的誘惑,也就是說,如今的松江知府已經大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經過包康的分析,其他五個師爺也紛紛被說服,從松江府開始赴任,雖然路途較遠,然而好處卻頗多,讓範正收復松江知府,在兩浙初步站穩腳跟。

“好,那就從松江府登陸!”

範正一錘定音道。

當下,範正的神舟立即啓程,向松江府而去。

“什麼!轉運使的大人並沒有登陸,而是揚帆去了松江府!”當蘇州知府得知範正的行程之後,不由大驚。

蘇州乃是範正的老家,當年范仲淹擔任蘇州知府的時候,曾經在蘇州置辦千畝良田,組建義莊,而且蘇州乃是歷代轉運使登陸上任的第一站。

而這一次,範正卻反其道而行之,竟然選擇最爲貧瘠的松江府作爲登陸的第一站。這怎麼不讓他多想。

“莫非邪醫範正已經察覺兩浙官場的異常!”蘇州知府心中疑惑道。

一旁的師爺苦笑道:“啓稟大人,據說邪醫範正一下子僱了六個紹興師爺,其中一個還是江浙一帶最爲名氣的包康!”

“包康,包拯之後?”蘇州知府眼神一閃道。

很顯然,他也聽說過包康的名號。

一旁的師爺點了點頭道:“邪醫範正如此行事,很顯然是早有防備,邪醫範正乃是官家的紅人,父親更是當朝宰相,蘇州又是範氏義莊所在,知府大人又何必跟隨譚洪惡了邪醫範正。”一旁的師爺苦口婆心道。

蘇州知府頓時陷入了猶豫,當下冷哼道:“那就要看邪醫範正的本事,若是其真的是草包,那本知府不介意爭一爭這個轉運使之位。”

神舟順流而下,不到一日的時間,就已經到達了黃浦江。

“夫君,松江府到了!”

隨着李清照驚喜的呼聲,範正走出船艙,看到自己的神舟座駕停在寬闊的河面上。

“這裡就是黃浦江?”

看着面前一望無際的平原和灘塗地,範正回想起兩岸的高樓大廈,心中不由有種滄海桑田的感覺。

“轉運使大人英明!黃浦江水深江寬,又毗鄰長江水勢平緩,的確是天然的優良港口。”包康上岸探查歸來,頓時激動道。

這個時代,海船的規模並未太大,長江水流較大,如果是汛期水勢太大,並非優良港口。

而作爲長江最後一個支流的黃浦江則是最佳的港口,非但水量充沛,水深河寬,而且水流平緩,乃是天然的避風港。

“範大人英明!”

其他師爺也紛紛恭維道。

在此之前,他們還對松江府成爲天下海運中心心存疑慮,而親眼看到黃浦江的優勢之後,再結合邸報上的天下水運圖,頓時激動不已,這的確是天選之地。

“只是,此地太過於荒涼,想要完成大人的設想,還需大量的資金。”一個善於理財的師爺皺眉道。

眼前的黃浦江兩岸,乃是一片不毛之地,想要成爲天下水運中心,那所需的錢財恐怕將會是一筆天文數字。

範正擺擺手道:“無妨,本官此行帶了五百萬貫的飛錢,而且很快天下商人就給我們送錢。”

一衆師爺深以爲然的點了點頭道,一旦黃浦江口成爲天下水運中心,定然會吸引天下商賈前來,到時候這裡必將日進斗金。

“相信要不了多久,此地將會拔地而起,出現一座嶄新的城池,一個商人的城池。”包康感慨道。

“我朝畢竟是依文治國,此地若是一個商人爲主的城池,恐怕日後會被人非議!”年老的師爺皺眉道。

其他師爺也紛紛點頭,他們都是讀了一輩子聖賢書,雖然沒有考上科舉,但是卻對商人很是牴觸。

包康聞言不以爲然道:“那又如何?只要能夠給朝堂帶來賦稅,包某不相信朝廷會捨棄這塊肥肉!”

範正點了點頭道:“包大人所言有理,此地日後必將聚集大宋和海外商旅,爲大宋提供源源不斷的賦稅,日後朝野無論對其如何不滿,也不會將其捨棄。”

其他師爺也不由眉頭一皺道:“可是如此一來,這種不滿將會轉移到大人身上,長久以來,對大人不利。”

這一次,就連包康也不禁眉頭一皺,他們作爲師爺,首先要考慮的乃是東家的仕途。

範正擺擺手道:“所以該避嫌的還是要避嫌,此地毗鄰大海,日後必將是商人之都,範某決定將此地單獨建城,名爲商海城!”

“商海城?”

一衆師爺微微一嘆,範正此名的確是名副其實,然而其名字中蘊含商人之海的意識,恐怕日後必將會被人彈劾。

“當然爲了避嫌,範某決定使用諧音,稱其爲上海城!”範正話語一轉道。

“上海城!”

一衆師爺眼睛一亮,不禁拍手叫好,如此一來,既有諧音,又能規避日後的麻煩。

範正繼續道:“而且日後此地乃是是商人之都,必將日進斗金,而且是寸土寸金,朝廷畢竟投入了五百萬貫的飛錢,自然要讓朝廷得到回報,本官決定讓上海城最精華的土地全部收歸國有,日後朝廷只需要每年收租就能賺的盆滿鉢滿。”

範正自然明白日後上海城的重要性,一旦海運大爆發,此地的地價必將暴漲,與其便宜了商人,還不如趁此機會,將這塊肥肉收爲國有。

包康擊節稱歎道:“大人英明,日後上海城的地價必定堪比汴京,單單港口的租金就是一筆天文數字,更重要的是這筆錢並非是一次性的,而是每年都有,所謂吃人嘴軟,拿人手短,朝廷上下,拿着大人創下的海量錢財,自然無人膽敢因此詰難大人。”

汴京城的房價乃是天下之最,一個稍大一點宅院就高達數千貫錢,一些佔地頗多的豪宅更是價值萬貫,日後上海城發展起來,定然和汴京不相上下,朝堂掌控如此多最精華的土地,其價值恐怕將會遠超朝廷投入的這五百萬貫。

範正擺擺手道:“範某此舉也是迫不得已,畢竟此地乃是不毛之地,若是商賈前來,見狀定然大失所望,不得已,範某隻能採取築巢引鳳之計,先將上海城和碼頭建起,既可以讓商人減少負擔,又能讓上海城以最快的速度建起。”

俗話說,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然而栽種梧桐樹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成長,範正根本沒有那麼多時間。

按照大宋的規矩,他擔任兩浙轉運使最多三年的時間,想要讓上海城慢慢發展,根本不太可能,唯有提前採取築巢引鳳之策,連鳳巢都提前修建好。

如此既讓上海城以最快的速度發展,又能爲日後佈局,爲朝廷增加大筆錢財。

“築巢引鳳之計!”

一衆師爺心服口服道,邪醫範正的名號果然絕非浪得虛名,如此奇計讓他們心服口服。

第334章 梁氏代夏第391章 母憑子貴第1章 名正方邪第148章 勳貴的反擊第350章 殷墟第77章 快去請邪醫範正第2章 親上加親其生不蕃第107章 邪術vs邪方(二合一)466.第466章 童生 秀才 舉人第386章 及時雨宋江第314章 童貫的野望第434章 遼夏驚恐第85章 大宋,諱病忌醫也第263章 邪方:保險第112章 下旬離京(二合一)第430章 螃蟹效應第136章 鈴醫手冊第400章 大理第437章 十人九痔第445章 猛虎宴497.第497章 帝都殺手,開封城破!第221章 婚書第22章 太學慘案第311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129章 新黨現第3章 李清照的傲嬌病第135章 再也不開邪方了第353章 以官家爲邪方第433章 範正歸家第300章 加點白糖大伊萬第114章 趙煦變法,小試牛刀(二合一)第386章 及時雨宋江第115章 大宋皇室的詛咒(二合一)第153章 邪方再現第395章 新老醫家第一人第402章 西洋出海口第345章 監管皇家銀行第65章 搶親第143章 舊黨也要變法第239章 個護的發展第71章 李父,有眼無珠也第298章 良藥不必苦口第210章 洛陽大疫第343章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第144章 醫家滅蟲災第425章 爭滅國之功484.第484章 好漢營!第427章 邪方:土司制度第144章 醫家滅蟲災471.第471章 食菜事魔第213章 範李再次相見第199章 幕後黑手,邪醫範正第319章 一千萬貫國債第169章 棱堡恐怖的殺傷力第444章 遼國的抉擇第206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47章 無悔的決定第399章 邪方:解救農奴第332章 大宋的報復第287章 少年趙佶的煩惱第132章 邪方——以毒攻毒第64章 常記溪亭日暮481.第481章 續簽海上之盟第423章 大理城破第77章 快去請邪醫範正第1章 名正方邪第277章 趙佶和李師師初見第415章 邪方:蝗災將成第326章 金融之戰483.第483章 招安梁山第321章 發行銀幣第10章 邪方:傷口撒‘鹽’第258章 免費義務教育493.第493章 西昏侯李乾順第367章 變法科舉考試第249章 大迂迴戰略第138章 中策攤役入畝(二合一)第264章 保險:用不上是萬幸第39章 高太后第132章 邪方——以毒攻毒第501章 邪方:秦檜禍害金國第7章 清照醉酒第369章 範相公第200章 範純禮回京459.第459章 築巢引鳳第178章 宋遼夏和談(二)第291章 《鍘美案》第80章 問世間,情是何物第426章 西南各部的歸宿第433章 範正歸家第102章 太祖長拳第219章 孟皇后之危第299章 解決廂兵之患第68章 給本書開一個邪方第217章 洛陽名園記第60章 起死回生第51章 踢館開封府第195章 司馬光四大罪第99章 太醫範正(二合一章)499.第499章 遼國大敗
第334章 梁氏代夏第391章 母憑子貴第1章 名正方邪第148章 勳貴的反擊第350章 殷墟第77章 快去請邪醫範正第2章 親上加親其生不蕃第107章 邪術vs邪方(二合一)466.第466章 童生 秀才 舉人第386章 及時雨宋江第314章 童貫的野望第434章 遼夏驚恐第85章 大宋,諱病忌醫也第263章 邪方:保險第112章 下旬離京(二合一)第430章 螃蟹效應第136章 鈴醫手冊第400章 大理第437章 十人九痔第445章 猛虎宴497.第497章 帝都殺手,開封城破!第221章 婚書第22章 太學慘案第311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129章 新黨現第3章 李清照的傲嬌病第135章 再也不開邪方了第353章 以官家爲邪方第433章 範正歸家第300章 加點白糖大伊萬第114章 趙煦變法,小試牛刀(二合一)第386章 及時雨宋江第115章 大宋皇室的詛咒(二合一)第153章 邪方再現第395章 新老醫家第一人第402章 西洋出海口第345章 監管皇家銀行第65章 搶親第143章 舊黨也要變法第239章 個護的發展第71章 李父,有眼無珠也第298章 良藥不必苦口第210章 洛陽大疫第343章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第144章 醫家滅蟲災第425章 爭滅國之功484.第484章 好漢營!第427章 邪方:土司制度第144章 醫家滅蟲災471.第471章 食菜事魔第213章 範李再次相見第199章 幕後黑手,邪醫範正第319章 一千萬貫國債第169章 棱堡恐怖的殺傷力第444章 遼國的抉擇第206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47章 無悔的決定第399章 邪方:解救農奴第332章 大宋的報復第287章 少年趙佶的煩惱第132章 邪方——以毒攻毒第64章 常記溪亭日暮481.第481章 續簽海上之盟第423章 大理城破第77章 快去請邪醫範正第1章 名正方邪第277章 趙佶和李師師初見第415章 邪方:蝗災將成第326章 金融之戰483.第483章 招安梁山第321章 發行銀幣第10章 邪方:傷口撒‘鹽’第258章 免費義務教育493.第493章 西昏侯李乾順第367章 變法科舉考試第249章 大迂迴戰略第138章 中策攤役入畝(二合一)第264章 保險:用不上是萬幸第39章 高太后第132章 邪方——以毒攻毒第501章 邪方:秦檜禍害金國第7章 清照醉酒第369章 範相公第200章 範純禮回京459.第459章 築巢引鳳第178章 宋遼夏和談(二)第291章 《鍘美案》第80章 問世間,情是何物第426章 西南各部的歸宿第433章 範正歸家第102章 太祖長拳第219章 孟皇后之危第299章 解決廂兵之患第68章 給本書開一個邪方第217章 洛陽名園記第60章 起死回生第51章 踢館開封府第195章 司馬光四大罪第99章 太醫範正(二合一章)499.第499章 遼國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