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邪方:土司制度

“將大理納入大宋的統治?”

曾布此言一出,一衆宋將都紛紛默然。

他們都是軍人,讓他們領兵打仗還行,若是讓他們治理地方恐怕就要爲難他們了,不過他們親自征服大理,對此地最爲熟悉,也有權利提出意見讓以供遠在幾千裡之外的朝堂百官參考。

種樸卻自信道:“以末將看,想要徹底將大理納入大宋,不如效仿吐蕃之策,均分各部的土地財產給西南蠻夷,如此一來,足以讓大理如同吐蕃一般歸心。”

曾布微微一動,如今吐蕃經過解放農奴之策,大部分農奴都對大宋歸心,西路軍離去之後,吐蕃一片安定,而且西路軍一路上的糧草就是吐蕃供應,此策居功至偉。

“大理不同於吐蕃,吐蕃的農奴地位極其低下,生活極爲困苦,大宋解放農奴讓其吃飽穿暖,就能對大宋感恩戴德,更別說還有吐蕃佛家相助,最終讓吐蕃徹底歸心;而大理則不然,其氣候溫暖溼潤,林莽聯綿,物產豐富,哪怕是普通人進入林莽就能得以存活,西南各族百姓的生活並不艱難,大宋推行解放農奴之策,恐怕事倍功半,依舊不能讓大理百姓歸心。”曾布最終否定這一提議道。

一來,大理的形勢和吐蕃不同,大理氣候溫暖、地形複雜,各部都藏於林莽山洞之中,若是使用解放農奴此策,定然會讓西南各部反抗,藏入林莽之中,四處襲擾宋軍,讓原本平定的大理再起波瀾,根本不利於大宋對大理之地的統治。

更別說解放農奴乃是範正之策,曾布自然不願意讓範正再立功勞。

“範太丞認爲呢?”曾布向範正試探道。

然而出乎曾布意料的是,範正竟然拱手配合道:“樞密使大人所言甚是,醫家講究一人一方,大理和吐蕃形式不同,自然不能使用同樣的醫方,使用吐蕃的方法治理大理,雖然可以成功,但是卻事倍功半,此乃下策也。”

看到範正如此配合,甚至稱解放農奴之策用在大理乃是下策,不禁讓曾布有些意外。

曾布這才得意道:“以本官看,經過西南各部的燒殺劫掠,整個大理人口損失慘重,而大理之地氣候適宜,乃是上好的寶地,不如大量移民宋人前來大理之地,再讓朝廷派遣流官治理大理各地,如此一來,既能解決朝中的冗官之弊,又能徹底將大理徹底納入大宋統治。”

曾布同樣也有敏銳的眼光,大理之地的物產太豐富了,就算在大理推行解放農奴,那也是惠及大理各族,還不如將好處送給大宋百姓,只要大理之地宋人佔據了多數,大宋派遣流官自然也會心向大宋,那這片土地必將徹底對大宋歸心。

一衆宋將恭維道:“樞密使大人英明,此乃良策也。”

曾布頗爲自得道:“本官也是偶然所得,具體如何實行還需朝廷批准,不過範太丞素來有邪醫之稱,不若診斷一番本官此方如何”

曾布心中得意,他又豈能不知道,範正利用西南各部,在西南之地犯下了大量的殺戮,造成大片的空白區域,就是爲了日後移民宋人打下基礎,如今他率先提出此策,正好爲他做了嫁衣。

範正聞言眉頭一皺,不動聲色拱手道:“樞密使大人繆讚了,移民宋人,朝廷派遣流官治理大理,既能保證大理歸心,又能避免大理再次動亂,此乃上策也。”

“上策!”

曾布親口聽到範正稱其策爲上策,不由心中得意。

他素來知道範正出方喜歡用上中下三策出方,其三策雖然皆有可行,然而上策卻是最佳選擇。

曾布進一步相逼道:“範太丞莫要謙虛,如今種將軍和本官都已經提出了治理大理之策,範太丞統領西路軍,若沒有提出治理大理之策,恐怕說不過去吧!”

曾布自然不會如此輕鬆放過範正,他自認爲已經將範正的邪方琢磨透,提前據爲己有,如今讓範正倉促之間,讓其想出上奏給朝廷的策略,定然會黯然失色,這一次,終究會讓他贏了一局。

範正以退爲進道:“有樞密使大人的上策,下官就不班門弄斧了。”

曾布搖了搖頭道:“天下誰人不知,範太丞的邪方金身不破,此次攻打大理,兩次斡腹之謀運用的神乎其神,讓本官佩服不已,若是有邪方能夠一勞永逸,儘管道來,本官一併送回開封讓官家定奪。”

曾布今日是鐵了心要範正再出一方,他自認爲找到了治理大理之策的最佳方法,無論範正所出何方,只能淪爲他的陪襯。

範正眉頭一皺,狀似無奈道:“下官一路東來,發現無論是西南夷還是滇東三十六部皆生活在林莽之中,再加上西南之地有十萬大山,所謂地無三里平,天無三日晴,朝廷想要派遣流官治理可謂極爲艱難,以範某看,不如根據西南各部部落衆多,各部一盤散沙的局面,讓朝廷封各部首領爲土司,世代世襲爲官,管轄其族人,定然能夠讓西南各部歸心,更能夠讓大理甚至整個西南之地穩定,還能爲日後進攻蒲甘國,打通西洋出海口提供兵員。”

“封各部族長爲土司,讓其世代世襲?”

範正此策一出,頓時引來了一衆宋將的側目。

土司就是土官,用更通俗易通的話就是土皇帝。

要知道無論是種樸的下策還是曾布的上策,都是一勞永逸的解決大理,讓大理徹底歸心,而範正提出封各部族長爲土司,讓其世代世襲,豈不是保留了西南各部自主權,猶如在大宋境內安插一個個獨立的王國,甚至日後有哪一部做大之後,或者等到朝廷虛弱之後,定然會背叛大宋。

曾布聽到範正的方法,頓時不憂反喜,當衆哈哈一笑道:“範太丞的方法雖然思慮不足,不過也是一道安定西南的良方,當爲中策!”

“中策?”

種樸聞言嘴角一抽,這哪裡是中策,甚至連他的下策都不如,此法推行,註定讓西南各部尾大不掉,只能給後人留下一大堆麻煩,還不如趁此機會一勞永逸,徹底解決西南弊端。

種樸不明白能夠想出解放農奴的吐蕃之策的邪醫範正,爲何會提出如此漏洞百出的對策,然而他將餘光掃過的嘴角掩飾不住喜悅的曾布,頓時若有所思。

“官大一級壓死人,就連赫赫有名的邪醫範正,恐怕也難以避免。”

“範太丞在藏拙!或許他知道自己的方法會被棄用,故意如此說罷了!”

種樸和姚雄對視一眼隨即避開。

如今三軍匯合,樞密使曾布官位最大,大權在握,就連邪醫範正被曾布搶了良策,只能忍氣吞聲,而他們乃是備受文臣打壓的武將只能保持沉默。

“好!來人,將種將軍、範太丞以及本官的三策,連同平定大理的捷報一起送到開封,向官家報捷!”曾布大手一揮道。

“報捷!”頓時,巨大的喜悅沖淡了剛剛的一點點不愉快,他們已經攻克了大理城,滅掉了大理國,此捷報傳回開封城,他們定然皆有封賞、從此飛黃騰達。

當下,曾布立即派遣人馬,前往開封城報捷。

…………………………

回到東路軍的大營內,一直跟隨範正的楊邦乂恨恨的說道:“堂堂樞密使未免太過於霸道了,竟然強搶下屬功勞。”

種樸沿用吐蕃舊策的下策很顯然通不過,範正的中策有很嚴重的後遺症,恐怕朝廷會毫不猶豫的同意曾布的上策。

而這上策的功勞本就是範正提早佈局的,甚至早就和他談過,楊邦乂對此早有耳聞,如今卻被曾布搶了過去。

範正不以爲然的擺擺手道:“無妨,所謂上中下三策,不過是我等的建議罷了,具體採納哪一種,還需要朝廷定奪,萬一滿朝大臣都認爲中策合適呢?”

楊邦乂微微一怔,若是其他人如此說,他或許認爲是自我安慰,然而範正所做出的出人意料的事情太多了,莫非此事另有轉機。

範正心中冷笑,土司制度可是在西南盛行幾百年被歷朝歷代所採用,自然有其合理之處,更別說如今大宋對大理僅僅是初步掌控,自然不會動用西南各部,只能加以籠絡,土司制度註定是最適合的制度,他不相信朝堂衆臣看不到這一點。

“傳令,讓西南各部族長前來商議要事!”範正大手一揮道。

如今大理戰事已經結束,正如曾布所猜忌的那般,範正同樣也有擔憂,十七萬西南悍匪在宋軍周圍,哪怕是其一盤散沙也是一股巨大的威脅。

如果宋軍和西南各部產生了衝突,恐怕會造成無法彌補的禍患,既然如此,不如讓各部率領人馬返回各部,也能皆大歡喜。

傳令兵離去之後,很快,一衆族長紛紛聞訊而來。

“我等見過範太丞!”

一衆族長忐忑的看着範正,如今大理已經被宋軍控制,他們已經失去了價值,所謂狡兔盡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他們也是懂得。

範正環視一衆族長,開門見山道:“之前諸位想要離開,一方面糧草不足,另一方面則是高氏未滅,範某這才極力挽留,而如今大理城已破,高氏父子已經伏誅,範某自然不好意思再耽誤諸位的歸程,從現在起,各位可以籌備糧草準備返程了。”

“多謝範太丞!”

滇東三十六部和西南夷各部族長都紛紛大喜,要知道在東路軍時,西南各部可是佔據人數優勢,而且宋軍、西南夷、以及滇東三十六部三足鼎立狀態,各部的安全自然無憂,再加上範正帶着他們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自然擰成一股繩。

而如今他們攻破了大理城,近十萬精銳宋軍突入大理城,一下子打破了東路軍三足鼎立的局面,讓宋軍的力量佔據了絕對優勢,這讓西南各部感到不安。

再加上剛剛進城的曾布頗爲強勢,和他們親近的邪醫範正處於下風,他們更有離開的想法。

而當他們從範正口中聽到可以撤離的好消息,不禁喜出望外。

“多謝範太丞!”

西南各部感激道,他們此行跟隨邪醫範正西征,可謂是收穫滿滿,而且風險極小,讓他們滿載而歸。

“可是我等足足有十七萬人之多,糧草之事還請範太丞多多費心!”楊昌春小心翼翼道。

他們剛剛攻破大理城,就被曾布率領宋軍趕了出來,糧草基本上都在大理城內,他們所獲無幾。

“當然,我等不會讓範太丞白幫忙!定然會重金感謝。”宋萬章也配合道。

當初出征的時候,就曾經約定劫掠歸各部所有,但是需要糧草自備,如今各部缺少糧草,自然會如同之前一樣,向東路軍購買。

範正點頭道:“此乃小事,爾等聽從安排,距離較遠的西南各部率先離開,滇東三十六部隨後,各族之間不得發生爭鬥,我會在大理城爲諸位籌集一部分糧草,本官曾經的下屬樊三明在鄯闡府爲諸位準備好的糧草,足以讓爾等安全回到各自部落。”

範正安排樊三明負責一部分糧草大有深意,樊三明代表的是商部,其所準備的糧草,自然也並非免費贈送,而是需要各部購買,同時也可以讓樊三明和西南各部熟絡,爲下一步交易打下基礎。

“多謝範太丞相助!”

西南各族族長紛紛感激道。

如今大宋佔據大理已成定局,他們自然不願意再生事端得罪邪醫範正,尤其是一衆小部落,更是對範正感激涕零,他們人少勢弱,若是大部落強行劫掠他們,他們定然保不住手中的錢財,如今有邪醫範正出言相護,足以讓他們安全的回到部落。

當下,西南各部開始收拾行囊,最遠的播州楊氏收集糧草率先出發,越過龍尾關向東而去。

看到宋軍並沒有阻攔,各部這才放心下來,開始陸陸續續的撤退。

與此同時,西南各部撤退的時候,一道八百里加急衝出林莽穿越益州,隨即馬不停蹄的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一路疾馳,所到之處一片沸騰,短短的八天時間,傳令兵便趕到了開封城。

“西南大捷,大理國滅!”

傳令兵一邊高呼,一邊疾馳而入開封城西城門,整個開封城再一次沸騰!人人歡呼。

第114章 趙煦變法,小試牛刀(二合一)第271章 醫鬧立法第18章 大宋提刑官蘇遁第26章 質疑太醫令第187章 五百萬貫國債452.第452章 舊黨殺瘋了第110章 東坡肉第392章 範氏消毒法第319章 一千萬貫國債第413章 鄯闡府之戰第132章 邪方——以毒攻毒第3章 李清照的傲嬌病第120章 組建太醫院第402章 西洋出海口第209章 醫城第二方462.第462章 占城稻500.第500章 正方:統一戰線450.第450章 重啓慶曆新政第400章 大理第131章 亡國之策,垂簾聽政第227章 終成眷屬第68章 給本書開一個邪方第8章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第172章 無解的震天雷第97章 衆裡尋他千百度第16章 詩仙之酒——白酒第278章 曲劇一出,文壇震動第151章 遼國調和第190章 遼帝南巡雁門關第207章 炭毒實驗第184章 玻璃問世!第285章 諧音第232章 邪術:巫蠱之禍第278章 曲劇一出,文壇震動第133章 高太后屈服(二合一)第355章 女醫大興第107章 邪術vs邪方(二合一)第15章 酒治百病第256章 範純禮的無奈第12章 一家有女百家求第385章 邪方土453.第453章 養廉銀第365章 神醫獎498.第498章 汴東新區第278章 曲劇一出,文壇震動第241章 暴利的絲綢之路第417章 大理白藥第2章 親上加親其生不蕃第145章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第31章 畏變法如虎第109章 爲衆人抱薪第102章 太祖長拳第113章 懲奸除惡令(1300訂加更)480.第480章 女真崛起第146章 永不加賦第335章 完顏阿骨打崛起第35章 幹兄說:幹他479.第479章 戰爭再起第188章 醫家作保第277章 趙佶和李師師初見第156章487.第487章 靈州城破453.第453章 養廉銀第179章 保馬法第279章 曲劇現世第123章 惡政大赦天下第250章 破解氣疫第178章 宋遼夏和談(二)484.第484章 好漢營!第268章 青塘城破第49章 踢館太醫局458.第458章 範正下江南第188章 醫家作保第236章 祝由術大興第226章 大婚誓言第215章 戰勝痘瘡第76章 趙佶受傷第136章 鈴醫手冊第381章 泄洪梁山泊第296章 青塘後續第213章 範李再次相見第159章 平夏城第331章 西夏戰敗,遼國撤軍第92章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第215章 戰勝痘瘡第432章 大宋雄主第47章 無悔的決定第82章 此情無計可消除第274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404章 邪方:避孕之術第51章 踢館開封府第337章 高太后駕崩第60章 起死回生第25章 萬貫秘方第23章 攜美出遊476.第476章 摩尼教滅488.第488章 擡棺出征第252章 神奇的軍器監第327章 第三次平夏城之戰第193章 鐵浮屠和柺子馬
第114章 趙煦變法,小試牛刀(二合一)第271章 醫鬧立法第18章 大宋提刑官蘇遁第26章 質疑太醫令第187章 五百萬貫國債452.第452章 舊黨殺瘋了第110章 東坡肉第392章 範氏消毒法第319章 一千萬貫國債第413章 鄯闡府之戰第132章 邪方——以毒攻毒第3章 李清照的傲嬌病第120章 組建太醫院第402章 西洋出海口第209章 醫城第二方462.第462章 占城稻500.第500章 正方:統一戰線450.第450章 重啓慶曆新政第400章 大理第131章 亡國之策,垂簾聽政第227章 終成眷屬第68章 給本書開一個邪方第8章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第172章 無解的震天雷第97章 衆裡尋他千百度第16章 詩仙之酒——白酒第278章 曲劇一出,文壇震動第151章 遼國調和第190章 遼帝南巡雁門關第207章 炭毒實驗第184章 玻璃問世!第285章 諧音第232章 邪術:巫蠱之禍第278章 曲劇一出,文壇震動第133章 高太后屈服(二合一)第355章 女醫大興第107章 邪術vs邪方(二合一)第15章 酒治百病第256章 範純禮的無奈第12章 一家有女百家求第385章 邪方土453.第453章 養廉銀第365章 神醫獎498.第498章 汴東新區第278章 曲劇一出,文壇震動第241章 暴利的絲綢之路第417章 大理白藥第2章 親上加親其生不蕃第145章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第31章 畏變法如虎第109章 爲衆人抱薪第102章 太祖長拳第113章 懲奸除惡令(1300訂加更)480.第480章 女真崛起第146章 永不加賦第335章 完顏阿骨打崛起第35章 幹兄說:幹他479.第479章 戰爭再起第188章 醫家作保第277章 趙佶和李師師初見第156章487.第487章 靈州城破453.第453章 養廉銀第179章 保馬法第279章 曲劇現世第123章 惡政大赦天下第250章 破解氣疫第178章 宋遼夏和談(二)484.第484章 好漢營!第268章 青塘城破第49章 踢館太醫局458.第458章 範正下江南第188章 醫家作保第236章 祝由術大興第226章 大婚誓言第215章 戰勝痘瘡第76章 趙佶受傷第136章 鈴醫手冊第381章 泄洪梁山泊第296章 青塘後續第213章 範李再次相見第159章 平夏城第331章 西夏戰敗,遼國撤軍第92章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第215章 戰勝痘瘡第432章 大宋雄主第47章 無悔的決定第82章 此情無計可消除第274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404章 邪方:避孕之術第51章 踢館開封府第337章 高太后駕崩第60章 起死回生第25章 萬貫秘方第23章 攜美出遊476.第476章 摩尼教滅488.第488章 擡棺出征第252章 神奇的軍器監第327章 第三次平夏城之戰第193章 鐵浮屠和柺子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