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佈局西域

東/突厥南部汗庭所在的白城周長三十多裡,如今更名爲義成城,劃入五原郡。

昔日的汗宮也改名爲昭武宮

這是一座宏偉磅礴的巨大宮殿,看上去大氣雄渾、氣勢萬千。一眼看不到邊,假山林立,流水潺潺,亭臺樓閣數不勝數,看上去美不勝收,很有中原特色。

宮中!

一處偏殿,楊侗正與漠南道總管李景、杜如晦、薛萬述等人議事。

東/突厥再次一分爲三,人人自顧不暇,即將陷入內戰之中,而且讓他忌憚的頡利可汗不僅實力最差,還面臨東西兩路的夾攻,形勢相當不妙。

如今頡利可汗立足於都斤山,薛延陀立足肯特山以東、阿史那思摩立足三大湖區。

三大湖區於金山以東、於都斤山以東、康努山以南,由烏布蘇諾爾、科布多和扎布汗三大盆地組成,其間分佈着大大小小數十個湖泊,是漠北草原上的一塊寶地。

相比起頡利可汗的悽悽慘慘慼戚,阿史那思摩可謂是躊躇滿志,他知道頡利可汗掌控的部落雖然近千,可他帳下的士卒已經湊不足十萬之數,更令他欣喜的是鐵勒的薛延陀已經背叛了頡利可汗,只要他能夠離開大隋的土地,即可與薛延陀一南一東,對吉利可汗進行夾攻,只要頡利可汗一死,那他這個大可汗就會名正言順。

但是他知道自己的一切源自楊侗,楊侗只需一句話,即可將他打回原形,失去現有一切,正是這個不安全感,促使他大勝頡利可汗於野馬川之後,便以追擊頡利可汗爲名請示離開,得到楊侗允許後率部離開了漠南草原,北出長城,紮根於三大湖區。

只不過普通牧民都喜歡大隋的安定生活,不想參與朝不保夕的突厥大戰,像蘇烏、赫拉等崇拜秦瓊的平民將軍都不走了,願意爲大隋效力,所以跟阿史那思摩北上的人只有二十多萬人左右,軍隊只有可憐的五萬。

但是阿史那思摩並不在意這麼多,一是頡利可汗的實力嚴重縮水,許多部落都有反叛之心,只要他扯起了大旗,便可拉攏到一些追隨者;二是他得罪不起大隋,不敢強迫牧民跟他走;三是他打算跟薛延陀結盟。

楊侗當然明白阿史那思摩是怎麼想的,不過他也無所謂了,突厥這三足相當穩定,這次的內亂絕不會像上回那麼容易統一了,主要是三者之間,都沒有什麼特別明顯的優勢。

真要算起來的話,薛延陀實力最強,但他們鐵勒在突厥人眼中,是擺不上臺面的奴僕、是下人,不會得到突厥人的投靠,在大局未定之時,很難自然壯大!

頡利可汗接二連三的失敗,他的嫡系消耗殆盡,就算再募集人馬,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不如薛延陀和阿史那思摩,可他底蘊還在,能夠獨領一軍的將領大有人在,而阿史那思摩如今連上得了檯面的將領,恐怕也拿不出幾個來。只不過他夾在薛延陀和阿史那思摩中間,而且和另外兩人都沒有和解的可能,對頡利可汗來說,這纔是最尷尬難過的事情。

楊侗笑着說道:“對外之戰算是告一段落了,東西突厥對我大隋已經構不成威脅,接下來我大隋的重心是休養生息,徹底將遼東三郡、雍州、涼州納入我大隋的掌握之中。”

“殿下,我看那頡利可汗已經破膽,兵馬也不剩太多,爲何不一鼓作氣,將突厥連根拔起?”老將李景忍不住開口問道。

其他人也看向楊侗,李景、薛萬述、孟孝敏、劉大俱他們不瞭解楊侗的爲人,以爲楊侗是因爲即將登基,不願造太多的殺戮而放了突厥一馬,但秦瓊、羅士信、裴行儼、尉遲恭、薛萬徹、沈光、杜如晦、陰明月等人跟在楊侗身邊很久,可是很清楚自家這位殿下對敵人從來沒什麼憐憫之心的。

“如果這麼簡單就好了。”楊侗笑了一笑,道:“若是以前,我或許會有除惡務盡的想法!但現在不是了。”

衆人不解的看向楊侗。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楊侗誦讀了一遍,然後向李景問道:“老將軍知道這首民歌嗎?”

“當然知道!”李景點了點頭道:“這是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都說是鮮卑語譯成漢語的。可是這和突厥人又有何關係呢?”

“有,大有關係!”楊侗笑着說道:“這首民歌說陰山之下的敕勒川碧綠的原野茫茫不盡,實際上,這一片草原也確實是水草肥美之地。這一片草原因爲水草肥美,所以走了烏桓,來了匈奴,匈奴走了,先後又來了鮮卑、柔然、突厥!也就是說,只要這一片草原還在,就算我們將突厥徹底拔除,但用不了多久,還會有其他民族過來。”

杜如晦、李景、薛萬述、孟孝敏、劉大俱等人若有所悟。

羅士信卻是不解的問道:“但是那又如何呢?難道還怕他們不成?”

楊侗頭疼的搖了搖頭:“如果我大隋強盛自然不用怕,但如今的大隋四分五裂、諸侯割據,我們沒有太多的精力來對付外族。所以與其讓一個充滿變數的民族來,倒不如讓已經喪膽的突厥人在我們北方生存。突厥人有生之年都未必有膽子來打我們,但是突厥人對別人還是那麼兇悍,突厥人在我們的外圍,可以幫我們擋住未知的敵人,給我們省去很多麻煩,這叫以敵禦敵、借力使力。”

衆人這才恍然,感情是讓突厥當大隋的看門狗來着。

羅士信此刻也明白了,佩服道:“原來殿下早就知道漠南草原是惹來烏桓、匈奴、鮮卑、柔然、突厥的禍根,所以乾脆用高大的長城圍了起來,賊子看不到,也不知道這麼一塊寶地,自然就不會來了。還是殿下看得遠。”

楊侗呆了一呆,但很快就一臉高深莫測的模樣,微微點了點頭,表示認可了羅士信的解釋。

天地良心,他哪會想到這麼多,當初只是覺得長城既然要修,就修一道真正御外之用的大長城,僅此而已。

“殿下高明!”衆人恍然大悟,佩服不已。

楊侗一副世人皆醉唯我獨醒的姿態,道:“走一步看百步是我成功的秘訣!大家不是主政一方的地方大吏,就是統帥千軍萬馬的大將,要具備長遠目光。”

“喏!”

衆人轟然應是。

楊侗將目光看向白髮蒼蒼的李景,有心將他調回鄴城坐鎮,笑道:“東/突厥總管是壓下去了,我軍能有今天,全賴大家戮力同心,我感覺東/突厥的漠南道總管府已經沒存在的必要了,老將軍以爲如何?”

“理當如此!”李景相當配合。

隋朝吸取監軍爲禍的教訓,凡大將出徵領受總管位,軍政要務皆在總管之手,無人鉗制,任由總管一人自由發揮。也因爲總管職位過重,爲了預防武將擁兵自重,也只有戰時纔會啓用總管這個臨時性質的職位,大戰過後會收回總管職位和權力。

楊廣繼位當年便廢除總管府制度,重新啓用監軍制,而到了楊侗這裡又恢復了過來,其實在楊侗個人看來,這個總管府制度遠比監軍制好。

軍隊,自古以來是重中之重。一點都大意不得。

楊侗打算成立更正規的常備作戰軍團,分散在各個敏感地區,隨時準備出征,而杜如晦建議而設立的‘軍務司’在這種軍團中,無疑會發揮巨大作用。但是這些都要和重臣們商量了再作決定,不過可以先在鄴城進行試點,而李景這員老將無疑是最佳人選。

“老將軍就與我一道回鄴城吧,我有更重的任務要交給老將軍。”

“喏!”李景也不問什麼。

“南路軍收復了五個郡,張掖、敦煌、伊吾還好說,但是鄯善、且末這兩個邊郡環境惡劣,形勢也相當複雜和危險,主官不僅要治理,還要和西域諸國、吐谷渾、羌人打交道,有可能會發生戰爭,打完仗,甚至還要不卑不亢的與敵人把酒言歡!”楊侗將目光看向了一衆將領,笑着說道:“誰覺得自己通文精武、深詣縱橫之道,還年輕力盛。”

李景苦笑道:“且末郡是我大隋最西之地,北、西、南都與異國接壤,說是最複雜之地一點沒錯,還有就是那裡地勢極高。如果老朽年輕十歲倒還可以,如今不行了,吃不消那古怪氣候。”

一羣人聞言,頓時面面相覷!

仔細想想,鄯善和且末貌似真的好複雜,一般人搞不定。

安靜了一會兒,薛萬述和孟孝敏、劉大俱便同時上前一步,躬身道:“臣願往。”

看到孟孝敏、劉大俱這兩名儒生式的郡守也出來請命,楊侗也大爲意外,驚訝道:“二位還能打?”

“略懂!”孟孝敏、劉大俱不約而同一笑,十分謙虛的說道。實際上,孟孝敏和劉大俱雖然沒有留下什麼大名,可是他們在李唐時期,與段德操打得樑師都、突厥找不着北。

“看來是我有眼不識泰山!”

楊侗呵呵一笑,在亂世之中脫穎而出的儒生,真沒一個軟腳蝦,只是片刻便已經有了定論:“薛將軍任且末郡守,劉郡守任鄯善郡守,孟郡守任伊吾郡守。”

“多謝殿下信任!”

第017章:王世充第154章:和親2(求收藏推薦)第959章:自作聰明,過尤不及第019章:王世充發威第785章:熱血沸騰,不殺不行第048章:凌敬謀晉陽第274章:意義深遠之偶遇第703章:兩對兄妹,不同情懷第757章:烈火焚江第305章:仗勢逼人第984章:忠奸難辯第125章:外國來使第043章:不值錢的錢第703章:兩對兄妹,不同情懷第110章:死亡之旅第912章:李淵被死,決戰契機第512章:蛇與農夫第538章:車同軌第883章:嫁禍東吳,水落石出第788章:祿東讚的豬隊友第083章:義成?義成第397章:選將臺前的衝突第652章:江陽夜戰,沁芳遇險第587章:吐蕃王子之死第714章:緊要關頭,各顯神通第124章:有計劃花錢第948章:隋失二將第925章:攔路虎第337章:兇悍的西域校尉第833章:父皇,你爲何要色眯眯第807章:聖上口諭:將軍務必留意第250章:歸來者(求月票全訂)第238章:殿前三問(求月票)第845章:飛天神舟,初步告捷第534章:陷城第304章:天下再分南北朝第003章:單挑第671章:身臨絕境,李密定計第945章:緊急求援(求票)第171章:僕骨部(求收藏推薦)第203章:楊侗贖將(求月票)第335章:攻略西域第252章:四大優勢(求月票全訂)第501章:你是神仙就得供着第621章:皇帝揮刀割肉第040章:打人要打臉第895章:價值千萬石的人(求票)第633章:書聖後裔第179章:仁慈不好(求收藏推薦)第261章:一將誤全軍第858章:蜀郡來訊第957章:兩大軍團爭雌雄第929章:勢如破竹第706章:出兵第691章:大唐的‘忠臣’們第523章:戰爭一觸即發第062章:測試新陣第497章:當冤大頭遇到冤大頭第951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求票)第741章:相國示警第725章:將軍太能打,亦非好事第357章:可憐的頡利可汗第589章:當各國面,定敵寇第345章:衆智成一計第585章:恩怨難解第383章:大刀闊斧第607章:滔天火焰,贈李淵第674章:遷都辨忠奸第380章:皇后?沒感覺第948章:隋失二將第052章:玩票大的第228章:無垢發怒第994章:反間計第464章:左右爲難第642章:家國天下第477章:侯君集之設想第522章:決定第236章:刑、御之爭第641章:海上吞明月第040章:打人要打臉第673章:窮途末路,臨死一搏隋朝官員的俸祿第520章:當朕的皇妃很丟人嗎第837章:滿城盡是功夫茶第088章:江都之變第239章:悲劇(求月票全訂)第218章:鄭魏和解將軍怒第601章:獨孤整的後手第798章:友邦助戰第057章:扔下海扔下河第670章:捷報頻傳第439章:出爾反爾第734章:吐谷渾有變第390章:君臣奏對,擬立十軍第689章:十年自由爲賭注第637章:瓦解內部第445章:李世民西進第048章:凌敬謀晉陽第229章:天下驚第892章:我是貧民的兒子
第017章:王世充第154章:和親2(求收藏推薦)第959章:自作聰明,過尤不及第019章:王世充發威第785章:熱血沸騰,不殺不行第048章:凌敬謀晉陽第274章:意義深遠之偶遇第703章:兩對兄妹,不同情懷第757章:烈火焚江第305章:仗勢逼人第984章:忠奸難辯第125章:外國來使第043章:不值錢的錢第703章:兩對兄妹,不同情懷第110章:死亡之旅第912章:李淵被死,決戰契機第512章:蛇與農夫第538章:車同軌第883章:嫁禍東吳,水落石出第788章:祿東讚的豬隊友第083章:義成?義成第397章:選將臺前的衝突第652章:江陽夜戰,沁芳遇險第587章:吐蕃王子之死第714章:緊要關頭,各顯神通第124章:有計劃花錢第948章:隋失二將第925章:攔路虎第337章:兇悍的西域校尉第833章:父皇,你爲何要色眯眯第807章:聖上口諭:將軍務必留意第250章:歸來者(求月票全訂)第238章:殿前三問(求月票)第845章:飛天神舟,初步告捷第534章:陷城第304章:天下再分南北朝第003章:單挑第671章:身臨絕境,李密定計第945章:緊急求援(求票)第171章:僕骨部(求收藏推薦)第203章:楊侗贖將(求月票)第335章:攻略西域第252章:四大優勢(求月票全訂)第501章:你是神仙就得供着第621章:皇帝揮刀割肉第040章:打人要打臉第895章:價值千萬石的人(求票)第633章:書聖後裔第179章:仁慈不好(求收藏推薦)第261章:一將誤全軍第858章:蜀郡來訊第957章:兩大軍團爭雌雄第929章:勢如破竹第706章:出兵第691章:大唐的‘忠臣’們第523章:戰爭一觸即發第062章:測試新陣第497章:當冤大頭遇到冤大頭第951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求票)第741章:相國示警第725章:將軍太能打,亦非好事第357章:可憐的頡利可汗第589章:當各國面,定敵寇第345章:衆智成一計第585章:恩怨難解第383章:大刀闊斧第607章:滔天火焰,贈李淵第674章:遷都辨忠奸第380章:皇后?沒感覺第948章:隋失二將第052章:玩票大的第228章:無垢發怒第994章:反間計第464章:左右爲難第642章:家國天下第477章:侯君集之設想第522章:決定第236章:刑、御之爭第641章:海上吞明月第040章:打人要打臉第673章:窮途末路,臨死一搏隋朝官員的俸祿第520章:當朕的皇妃很丟人嗎第837章:滿城盡是功夫茶第088章:江都之變第239章:悲劇(求月票全訂)第218章:鄭魏和解將軍怒第601章:獨孤整的後手第798章:友邦助戰第057章:扔下海扔下河第670章:捷報頻傳第439章:出爾反爾第734章:吐谷渾有變第390章:君臣奏對,擬立十軍第689章:十年自由爲賭注第637章:瓦解內部第445章:李世民西進第048章:凌敬謀晉陽第229章:天下驚第892章:我是貧民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