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本宮,不同意和親

和親的看法,自然是有的。

但是江楓並不會像是在貞觀時候,和李世民說的那般,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因爲以武后的心性,還有李治現在這般的處境,他們兩個人未必能夠做到這一點,並且喊出這個口號來。

作爲南征北戰打下了大唐江山的太宗李世民,他自然有這個雄心,也有這個壯志。

但是武后就不會了。

她還不是這個大唐的女皇,就算是,以武后的心性,以一個女子就能夠換取大唐邊疆的安危,自然是樂意至極。

當然了,武后是絕對不會讓自己的女兒太平公主遠嫁吐蕃!

“和親看似是緩和了兩國之間的關係,也緩解了大唐邊疆的壓力,讓邊關的將士們能夠休養生息,讓大唐的邊疆不會有戰火。

但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古往今來,和親之事並不少,爲何到現在,蠻夷人還是常常入侵中原?

那是因爲中原地大物博、繁華昌盛,有着那些蠻夷之人創造不出來的文化,也有着他們所需要的物資。

中原強盛,蠻族之人就弱小,他們會低頭、會納貢、會請求和親以緩和兩國之間的關係。

但是一旦中原弱小起來,蠻族之人是絕對不會放過入侵中原的機會,這一點也是江某讀了史書之後發現的。”

武后點點頭,稱讚道:“不想大郎還有此番見解,聽大郎一席話,便勝讀十年書也。

從大秦開始,中原和北方的蠻夷之族就紛爭不斷。

當年大秦的鐵騎踏賀蘭山缺,自此匈奴不敢南下,此時中原強盛而匈奴弱小。

然則大秦二世而亡,到了大漢之初,中原弱小而匈奴強大,便有了白登之圍。

而後,漢武帝勵精圖治、文治武功,中原強大而匈奴弱小,漢大將軍衛青和霍去病封狼居胥。

如此反覆,的確是猶如大郎之言。”

這樣一想,武后覺得和親是更加不可能和親了,憑白賠了一個公主,讓宗室對她有怨言不說,還不能真的和吐蕃交好。

如若以強硬態度拒絕和親,雖然惡了吐蕃,但是卻能表現出自己威嚴和大唐之強大的一面來。

最起碼,可以獲得那些武將們的支持。

以武后對現如今大唐名將的瞭解,他們是萬萬不會向吐蕃低頭。

況且,如今大唐在河源之地已經擊敗了吐蕃好幾次。

如此情況之下,更是不用和親了。

想及此,武后看着大郎的態度,那是越發喜愛了。

高人一番分析,讓她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啊!

“而且,當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可是帶去了不少的嫁妝,以彰顯大唐之強盛和繁華吧?

然而這明顯就是養虎爲患了,看看這些嫁妝有什麼,完全就能夠讓貧瘠而又野蠻的吐蕃人,成爲一個熟悉中原文化、學習中原思想的吐蕃人。

自此,努力生產的吐蕃,從一個小小的番邦成爲了一羣強壯的餓狼。

他們看上了中原的繁華,連年入侵中原之地,以擴大吐蕃的領土。

到如今,吐蕃佔據了多少大唐領土?

兩國之間的較量,並不是一個和親就能夠解決,而是誰的拳頭大,誰才能佔據上風。”

武后眉開眼笑,旁邊的太平公主更是笑語嫣然,因爲她聽明白了。

大郎是非常不支持和親的。

而母后也被大郎說動了,不會支持這一次的和親。

所以,她不用遠嫁吐蕃了。

“好一個誰的拳頭大,誰才難佔據上風。當真是把兩國之間的關係說的十分透徹了。”

武后覺得話粗理不粗,大唐如今的疆土和實力,早已經超過了太宗時期。

她有這個信心,壓住異族之人。

……

翌日。

宣政殿上。

二聖還未到來。

朝堂之上的百官,卻一個一個交頭接耳。

都在爭論着,該不該和親,又以宗室哪一位郡主去和親。

當然,還是有一些人,接受了吐蕃論彌薩的好處,想要稍微努力一波。

反正出嫁的又不是他們的女兒。

這就叫做,崽賣爺田、心不痛。

不到一會兒,二聖緩緩而來,衆位大臣齊齊施禮。

武后扶着李治坐下之後,自己也坐在了旁邊。

內侍高呼之後。

由大臣們一一奏事。

而每當決斷之時,李治都會和武后商量一番。

其實到了最後,還是聽了武后的。

而到了最後,也是現在最關鍵的一個問題來了。

和親之事。

李治看了看武后,便問道:“天后以爲如何?”

武后緩緩地回道:“陛下,本宮不同意和親!”

下面的百官直接愣住了。

就算是李治稍微也是楞了一下,然後露出了疑惑的神情來。

這不是,早就差不多定下來,讓宗室之女出一個,然後遠嫁吐蕃。

也好緩和大唐和吐蕃之間的關係。

怎麼你就突然不同意和親了呢?

戶部尚書崔知悌是第一個站出來,對武后詢問道:“娘娘的意思是,直接不同意和吐蕃和親,還是……?”

武后眼中帶着一些無可睥睨的光芒,看着百官,緩緩地問道:“爾等乃是這大唐之大才者,應是飽讀經書、熟讀史書經要。可怎見到過,和親就能夠讓蠻族之人從此不再入侵中原的前車之鑑?”

一位大臣便直接站出來,把太宗李世民以文成公主和親的祖制搬出來了。

然而,武后卻又以江楓的話,反駁回去了。

先是稱讚了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並且講述了太宗之所以和親的目的。

而現在,大唐如此強盛,更是連番在河源之地,擊退了吐蕃,爲何要和親?

坐在那裡的李治,聽到武后的話之後。

也明白過來。

對啊,大唐如此強大,爲何要和親?

而在百官一時之間無言以對的時候,武后則是一一列舉,從大秦到大隋再到大唐。

“諸公可明白乎?”

一位身穿黑袍、站在最前列的六十多歲老者,器宇軒昂地站出來。

微微施禮道:“娘娘之言,當真可爲大唐之金石之言。臣佩服,邊關的將士們,如若聽到娘娘之言,這些年來,受苦受累、飢餐露宿、血染沙場也值了!”

此人,乃是大唐名將,更是從太宗之時便名揚天下。

到如今,已經是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大將軍。

名爲:裴行儉

此人站出來支持不和親,朝堂之上的大部分官員瞬間就改了口風。

第一百零七章 出征第兩百五十七章 工業的發展第六百一十二章 駱養性、我也要崛起了啊第三百六十三章 關於皇太子李賢的謠言第三百二十九章 隱瞞身份第兩百五十八章 晉王第四百五十一章 武后出手第三百三十四章 江山秀色第兩百八十三章 定策和暗手第兩百六十九章 省親第六百一十八章 孫承宗、我要拿一人祭旗第五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一場史詩戰爭第兩百九十二章 龍之逆鱗第四百二十九章 不完善的市場第四百二十二章 江楓被誇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霸主路、大明的無敵大軍第二十八章 七歲封侯,位列國師第兩百五十章 周而復始第三百九十三章 少東家,你吃虧了啊第二章 演!繼續演!第三百八十七章 旁敲側擊第一百八十二章 親征第一百零一章 是誰犯了死罪?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被廢了第五百四十四章 趙官家求仁求德第三百二十章 有人反水第四百五十一章 武后出手第五百二十二章 江上仙又使填鴨計第七十七章 技術是發家致富的關鍵第六十九章 老鄭家的苦命女第十五章 以史爲鑑、可知興衰第四百五十二章 薛元超致仕,武后又勝一籌第三百八十五章 江某隻是略懂第五百六十章 趙官家思想滑坡第兩百八十五章 心術第四十一章 畝產千斤的土豆第五百二十六章 趙官家聊表孝心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清理,年齡大就該主動第兩百四十二章 身世第兩百三十八章 因果第五百九十八章 大國師,朕痛心疾首啊第兩百一十六章 圍城第兩百九十七章 宇文士及的結局第六百六十九章 崇禎帝,國師說什麼就是什麼!第三百九十四章 讓薛紹去報效陛下吧第四十二章 皇帝和世家的第一次較量第三百一十一章 地火滅世第一百七十八章 算賬第三百三十三章 才女的陷阱第六百四十章 三種意、看山看水看人乎第五百七十一章 江上仙再查冤案第一百四十三章 再起戰火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開荒島第一百九十一章 攻城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兀朮月夜逃亡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堪一擊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史臺、查完錦衣查國丈第五百九十五章 洪承疇,我想要尋求仙緣第六百六十九章 崇禎帝,國師說什麼就是什麼第三百六十四章 人心不古第五百八十二章 那一年,仙人丟了幾顆雷第五百五十三章 江上仙再言未來第兩百七十八章 四王爭霸第六百一十六章 多爾袞、本王也很難啊第兩百四十二章 身世第兩百六十七章 迷惘第三百五十九章 會煉丹嗎?第三百五十五章 臨朝稱制第二十七章 翻手爲雲,復手爲雨第四百三十七章 李治東巡,武后失勢第四百一十八章 武后的頂級謀士第六百五十三章 李定國,大明最後的英雄第四百七十五章 刺殺進行時第三百零四章 江軒的火車第六百二十九章 盧象升、被國師舉薦的人第六百一十五章 崇禎帝,是時候減輕三響第一百八十一章 謀國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明一暗第四百九十九章 填鴨式的促發展第五百二十九章 吳乞買舉國一戰第五十六章 魂兮,歸來第兩百四十一章 魔障第五百二十八章 趙家二聖被罰誦道經第三十八章 皇帝和大臣都來蹭飯第兩百一十二章 教子第五百六十一章 弘文館訓斥宰執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爲天人李治第兩百七十四章 符文仙術第五百九十九章 年輕人,你不講武德第三百八十八章 不甘心的薛紹第兩百六十五章 蒸汽時代第兩百一十四章 冤情第一百八十章 借刀第三百三十二章 偷雞摸狗第一百三十一章 不一樣的萬國來朝第六百五十四章 盧象升、大明的帥才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郎,你怎麼看?第五百零八章 再斬奸臣第兩百四十六章 君臣之情第五百五十五章 完顏帥力勸北逃
第一百零七章 出征第兩百五十七章 工業的發展第六百一十二章 駱養性、我也要崛起了啊第三百六十三章 關於皇太子李賢的謠言第三百二十九章 隱瞞身份第兩百五十八章 晉王第四百五十一章 武后出手第三百三十四章 江山秀色第兩百八十三章 定策和暗手第兩百六十九章 省親第六百一十八章 孫承宗、我要拿一人祭旗第五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一場史詩戰爭第兩百九十二章 龍之逆鱗第四百二十九章 不完善的市場第四百二十二章 江楓被誇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霸主路、大明的無敵大軍第二十八章 七歲封侯,位列國師第兩百五十章 周而復始第三百九十三章 少東家,你吃虧了啊第二章 演!繼續演!第三百八十七章 旁敲側擊第一百八十二章 親征第一百零一章 是誰犯了死罪?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被廢了第五百四十四章 趙官家求仁求德第三百二十章 有人反水第四百五十一章 武后出手第五百二十二章 江上仙又使填鴨計第七十七章 技術是發家致富的關鍵第六十九章 老鄭家的苦命女第十五章 以史爲鑑、可知興衰第四百五十二章 薛元超致仕,武后又勝一籌第三百八十五章 江某隻是略懂第五百六十章 趙官家思想滑坡第兩百八十五章 心術第四十一章 畝產千斤的土豆第五百二十六章 趙官家聊表孝心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清理,年齡大就該主動第兩百四十二章 身世第兩百三十八章 因果第五百九十八章 大國師,朕痛心疾首啊第兩百一十六章 圍城第兩百九十七章 宇文士及的結局第六百六十九章 崇禎帝,國師說什麼就是什麼!第三百九十四章 讓薛紹去報效陛下吧第四十二章 皇帝和世家的第一次較量第三百一十一章 地火滅世第一百七十八章 算賬第三百三十三章 才女的陷阱第六百四十章 三種意、看山看水看人乎第五百七十一章 江上仙再查冤案第一百四十三章 再起戰火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開荒島第一百九十一章 攻城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兀朮月夜逃亡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堪一擊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史臺、查完錦衣查國丈第五百九十五章 洪承疇,我想要尋求仙緣第六百六十九章 崇禎帝,國師說什麼就是什麼第三百六十四章 人心不古第五百八十二章 那一年,仙人丟了幾顆雷第五百五十三章 江上仙再言未來第兩百七十八章 四王爭霸第六百一十六章 多爾袞、本王也很難啊第兩百四十二章 身世第兩百六十七章 迷惘第三百五十九章 會煉丹嗎?第三百五十五章 臨朝稱制第二十七章 翻手爲雲,復手爲雨第四百三十七章 李治東巡,武后失勢第四百一十八章 武后的頂級謀士第六百五十三章 李定國,大明最後的英雄第四百七十五章 刺殺進行時第三百零四章 江軒的火車第六百二十九章 盧象升、被國師舉薦的人第六百一十五章 崇禎帝,是時候減輕三響第一百八十一章 謀國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明一暗第四百九十九章 填鴨式的促發展第五百二十九章 吳乞買舉國一戰第五十六章 魂兮,歸來第兩百四十一章 魔障第五百二十八章 趙家二聖被罰誦道經第三十八章 皇帝和大臣都來蹭飯第兩百一十二章 教子第五百六十一章 弘文館訓斥宰執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爲天人李治第兩百七十四章 符文仙術第五百九十九章 年輕人,你不講武德第三百八十八章 不甘心的薛紹第兩百六十五章 蒸汽時代第兩百一十四章 冤情第一百八十章 借刀第三百三十二章 偷雞摸狗第一百三十一章 不一樣的萬國來朝第六百五十四章 盧象升、大明的帥才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郎,你怎麼看?第五百零八章 再斬奸臣第兩百四十六章 君臣之情第五百五十五章 完顏帥力勸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