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孤忠報國顏真卿
“是的,史家軍固守的幾處城門,也在修築工事,這幾日安慶緒催的厲害,要父親親自去監督,恐怕要過了子時才能回來。”
“原來是這樣啊,哎,思明兄爲安祿山立下汗馬功勞,這些粗重的活計,卻還要親自去做,真是——”
“這些也不是皇上的意思,都是安慶緒在作怪罷了,”史朝義無奈的笑了笑,“噫,蕭叔叔怎麼這晚纔過來?是習慣了在夜間行走麼。”
“哈哈,又拿你蕭叔叔開玩笑,聽說安祿山那老小子最近不太好,所以先到皇宮裡看了看。”
史朝義一點都沒感到驚訝,把溫好的酒爲蕭煙兒滿斟了一杯。
“皇上他——現在怎麼樣了?”史朝義的語氣充滿了擔憂。
“哎,我看他神志不太清楚,好像真的是瘋了,眼睛似乎也不大好使了。”
“哦?這樣說,蕭叔叔並沒有近前拜會一下皇上麼?”
“只是在大殿外看了看,我看他既未召集衆人議事,卻還在大殿上,一個人飲酒作樂,真是瘋了。”
“說瘋了,真是有些殘忍吶,皇上雖說有些癡肥,可昔日裡無論武功還是頭腦,都是一等一的梟雄,哎,不過皇上的確是許久未回寢宮了,”史朝義頓了頓,無奈的搖頭笑了笑:“呵呵,大抵是因爲貪戀金殿上的寶座吧。”
“哈哈哈哈,年紀輕輕,你的見識倒令人刮目相看啊。”
“蕭叔叔過獎,不然,侄兒這就命人去通知父親?就說叔叔來了?”
“不必了,有些話跟你交代幾句,蕭叔叔就走了,我還有別的事情要辦,不能在洛陽耽擱太久。”
“……”史朝義恭敬的望着蕭煙兒,敬等他繼續說下去。
“方纔我還去了安慶緒那裡。”
“……”
“他好像在秘密謀劃什麼?”
“恩,最近來了一位名叫真田景綱的扶桑人和一位來自大雪山的密宗僧人,他們便一直在秘密籌劃這什麼,應該和父親去監督施工的洛陽城防有關吧?”
“好像他們討論的不是這些。”
“哈哈,莫不是蕭叔叔又在暗處偷聽他們的?”
“是的,我們並不想直接跟安慶緒有什麼合作。”
“蕭叔叔好手段,安慶緒最近一直神秘兮兮的,父親也曾派出刺客想要探聽虛實,不曾想那個孔雀法王太過厲害,竟展開了一個很大的結界,府中的此刻竟然連他的院子都進不去,還險些暴露了身份。”
“哈哈哈哈,我知道那位孔雀法王,他的佛法修爲放眼天下皆在上乘之列,只是你蕭叔叔偏偏不怕什麼結界。”
“原來如此,蕭叔叔聽到他們在議論什麼呢?”
“好像是在談論安祿山,安慶緒發了很大的脾氣,杯碟桌案碎了一地,一直憤恨不平的在罵什麼狐狸精,罵安祿山對他刻薄寡恩。”
“呃,是這些啊,倒也平常了。”
“怎麼?你不覺得驚訝?”
“驚訝什麼?是對皇上,還是對安慶緒呢?”
“安祿山,還有安慶緒啊。”
“哎,蕭叔叔有所不知,這幾個月來皇上性情大變,動輒羞辱鞭笞大家,已經無法正常處理朝政了,現在朝中的事情都是晉王安慶緒在處理,也只有他和幾個親近的人,纔敢進去大殿,同皇上商議些什麼,不過,就算是安慶緒也時常遭受打罵,他心中有怨氣,也是正常了。”
蕭煙兒耐着性子等史朝義說完,他很驚訝安祿山何以變成今天這般模樣。
“想不到他竟會變成這個樣子,當初他體恤下屬輕財重義,深受士卒的愛戴,今天竟落得個孤家寡人的局面。”
“恩,誰說不是呢,父親和我也是不願意面對今天這個樣子啊。”
“這個,不願意面對也得去面對啊,我看他時日無多了,你父親他,可有想過,一旦安祿山死了,你們史家該如何立足呢?”
聽到這裡,史朝義的心底不禁升起一絲警覺。
這個蕭煙兒同自己的父親,還有大燕皇帝安祿山,都是十幾年的故交了,然而父親卻時常提醒自己,小心蕭煙兒和他的朋友們。
父親的話也僅止於此,無論史朝義再怎麼詢問,史思明也沒有多說過什麼。
“蕭叔叔的意思是?”
“你父親既是安祿山的老部下,又是有着幾十年過命交情的兄弟,在安慶緒眼裡你父親始終是安祿山的人啊,一朝天子一朝臣啊。”
“這些,父親倒也想過,安慶緒這些日子也變了,和我也不像昔日兄弟一般情同手足了,感覺總是多了些警覺和提防。”
“這就是了,雖說眼下洛陽城被唐軍圍得水泄不通,總會有轉機的,這大燕國的江山有一半多都是你父子打下來的,爲何一定要屈膝於人呢。”
“這個——這樣的想法,父親倒是還沒有對我提起過,蕭叔叔深夜冒險前來,就是爲了來提醒我父子這件事麼?”
“呃——順路來看看罷了,洛陽被圍日久不見轉機,本想去看看安祿山那邊,是不是有什麼可以幫上忙的,看他那個樣子,哎,也就算了,就想順路來看看你們父親,哈哈,沒想到你父親也不在。”
“蕭叔叔,沒想過要幫助安慶緒麼?”
“哈哈哈哈,這個人的心性麼,你與他一同長大,也該瞭解幾分。我們不想浪費財力物力。”
“……”
“你們這些後生中,蕭叔叔最看好的還是你了,你心性寬厚深得下屬擁戴,這一點比你父親強很多,思明兄治軍嚴苛,下屬中多有怨言,戰事順利還好,戰事不順則難以預料啊,萬一,蕭叔叔是說萬一哪天你父親決定自立,在這方面你可要好好幫助他,萬萬不可任他由着性子來。”
史朝義舉杯笑了笑,關於父親的評價,蕭煙兒的話已經算是客套了,這些年來,他追隨在父親身邊,因爲違反軍紀動輒被父親斬首的人大有人在,父親是一個絲毫不講情面的人。
“恩,好的。蕭叔叔的話,等父親回來,侄兒一定會同父親好好商討的。”
長安的公文也是連夜發出,第二天入夜時分便到了郭子儀和李泌的手中。
一切看起來都進行的十分順利,朝廷對史思明的態度,在郭子儀和李泌眼裡也甚爲大方,畢竟是一個末路投降的罪臣,能夠封爲歸義王着實昭顯了皇恩浩蕩。
除了推進和史思明的談判,謀劃破城的具體方略外,眼下最關鍵的一環,就是抽調人馬去破壞黑龍逆脈,救出史思明的家眷了。
以防洛陽城內生變,喜鵲暫時回到了洛陽張府,作爲內應。
獨孤歡精通道家玄功,正好是前往消滅黑龍逆脈的上佳人選,至於所需兵將,則安排在平原郡抽調一千騎兵,以供獨孤歡驅策。
平原郡北接范陽,連同東西南北,正處在這場大戰的中樞位置,在那裡抽調兵馬,是非常合適的。
至於回紇兵馬歸去的事情,郭子儀和李泌也覺得洛陽戰機如此,應其歸去也好,畢竟回紇一族的安定對於大唐國運也甚爲重要。
回紇王子骨卓特勤、謀臣帝德,知道回紇境內有叛亂髮生的時候,十分驚訝,雖然擔心部落裡的境況,卻也希望能夠爲攻破洛陽貢獻自己的力量,因爲回紇一部世代受到大唐皇帝陛下的恩寵和幫助,在皇帝需要士兵效忠的時候,回紇人不該退縮。
郭子儀和李泌再三勸說,使之明白回紇一部的安定,對於大唐同樣重要,一旦洛陽城破,自會像往常那樣派出兵馬,幫助回紇平定叛亂。
最終,骨卓特勤接受了長安的安排,並親自寫了一份真誠懇切的書信,請求郭子儀代爲送達長安,向肅宗皇帝表達了自己的忠誠與歉疚。
受到委派,獨孤歡帶着郭子儀的親筆書信和兵符,當日便秘密出發了,星夜兼程,第三天一早便到達了平原郡。
當前率領軍民守衛平原郡的,正是平原太守顏真卿。
顏真卿是一名儒者,開元二十二年,也就是在他二十五歲的時候,登進士第,後在朝中擔任過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的職務。
顏真卿極具儒家風骨,爲官中正不阿。
天寶年間楊國忠一黨勢力崛起,顏真卿開始受到排擠,天寶十二年,顏真卿被調任平原太守。
雖然受到了朝中權貴的排擠非議,顏真卿依然秉承着儒家忠君愛民的思想,在平原郡勵精圖治,使得當地百姓安居樂業,政治清明。
作爲一名儒者,且是一位精於詩詞書法的大儒,更創立了顏體楷書,流傳後世,顏真卿同時還表現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華。
平原郡屬於安祿山的轄區,天寶十四年冬天,安祿山起兵叛亂,在顏真卿就任平原太守之初,擁有敏銳政治嗅覺的他,便察覺到了安祿山叛亂的跡象。
只是平原郡只有三千靜塞兵,也就是遊擊騎兵,倘若安祿山真的起兵造反,這點兵力根本無法阻擋十幾萬大軍的衝擊。
就在安祿山發動叛亂的同年夏天,顏真卿假借陰雨連綿擔心城池坍塌爲由,廣爲招募壯丁儲備糧草,一方面加高加固城牆,一方面收編爲兵卒加強訓練,總計增加兵力一萬人餘人,由錄事參軍李擇交統領,馬相如、高抗朗等人爲將,同時又結交安撫城中的豪強大族,組成抵禦叛軍的統一戰線,爲日後抵擋安祿山的進攻,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而顏真卿自己則每日宴飲賓朋唱詩作畫,使得安祿山放鬆了警惕。
同年十二月安祿山發動兵變,河北二十四郡,除了顏真卿的平原郡,皆爲叛軍所據。
河北失陷的消息傳到長安,玄宗皇帝大爲悲嘆,不禁感慨二十四郡竟無一個忠臣。
直到顏真卿派出的司兵參軍李平,快馬抵達長安,報告了平原郡及反賊的情況後,玄宗皇帝才感到幾分欣慰。
可以這麼說,在安祿山勢如破竹的叛亂初期,顏真卿的忠勇極大的鼓舞了長安乃至大唐的信心和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