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九歌國殤度英魂

“張大人!”李執又喊道:“這是打退敵軍的絕好時機,現在敵軍不敢動了,若是等陰兵過去,他們的援軍一來,我們必敗無疑!”

張信想了想,也認爲這是最好的時機,於是咬牙道:“傳令下去,讓將士們出來迎敵!”

他身邊的親兵無奈,只得出去將命令傳達了下去。

戰旗升起、戰鼓擂響,但卻無人敢出戰。

片刻之後,只有老白、老王那二十來個弓箭手走了出來,他們的手已經拉不開弓了,每人手中提着刀槍。

他們跟着李執一起衝到最前面,見識過李執的勇猛,被這年輕公子的勇猛打動了,這才戰勝了心中的恐懼,決定出來與李執共同迎敵。

李執看着這寥寥數人,臉色一黑,他沒料到,將士們竟如此害怕這些陰兵。

不過李執突然想到了什麼,他猛地振臂一呼:“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爲鬼雄。”

“李公子,你這是……”老白聽到李公子念起了詩,很是疑惑。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張信卻突然喊了起來。

李執、張信兩人相視一笑,又齊聲喊道:“凌餘陣兮躐餘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大人,你們這是……”這幾個弓箭手和親兵們均是不解,難道大人被嚇傻了?

張信長舒了一口氣,笑道:“這是屈原寫的九歌中的國殤一篇……”

這時李執氣沉丹田,猛地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爲鬼雄。爲國戰死的人啊,他英靈不滅,作爲鬼魂,亦是英雄。”

“上游的陰兵們身前也是中原的士兵,他們是來幫我們的,大家不要怕,跟我一起殺過去。”

說完,李執跳下船頭,落在了那艘赤馬舟上,老白、老王等人一看,也紛紛跳了下去。

這艘赤馬舟又重新划動,亦如白天時一馬當先衝向了敵軍。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爲鬼雄!”

突然,張信帶着親兵們一齊喊了起來,聲音迴響在江面。

其他船上的士兵聽了,有人知道這是屈原寫的國殤,忙將這首詩的意思解釋給身邊的人聽。

鄂州官兵們又聽到了李執的吶喊,一個跪在甲板上的士兵念着“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爲鬼雄”,頓時恐懼之心漸去,慢慢站了起來。

很快,更多的士兵也站了起來,口中也喃喃念道:“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爲鬼雄!”

越來越多的士兵知曉這首詩的含義,紛紛念着這句詩,數萬士兵的聲音匯聚到了一起,將所有恐懼掩蓋下去了。

鄂州的戰船終於開動,衝向了數倍於己的敵軍。

天色也陰沉的可怕,那騎着馬的陰兵,也撲向了戰場,籠罩在雙方將士頭上,如烏雲蓋地,吞噬了所有人。

北晉、契丹的士兵看到前方和頭上都有大軍撲來,其中江面還是可怕的陰兵,一個個嚇得兩股戰戰,牙齒打顫,手也握不住兵器。

契丹的弓箭手嚇得忘記了射箭,李執乘坐的赤馬舟率先衝到敵軍陣中, 他從舟上一跳,躍出五六丈高,跳到了敵軍一艘五牙樓船上,雙手各提一柄大刀,衝入了人羣。

“砰”的一聲巨響,鄂州的船隻撞上了北晉的船隻,北晉和契丹的士兵被驚醒了,但他們的動作依舊緩慢僵硬,不敢擡頭看頭上的陰兵。

但鄂州城的將士們卻生龍活虎的衝了出來,他們拿着兵器,嘴裡念着“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爲鬼雄”,每念一次,便彷彿增添了一份勇氣……

~

天邊剛放出一道亮光,鄂州城城南的城門就打開了,上百騎兵縱馬奔出,他們走出不遠,便分散開來,朝鄂州城南外的各條道路奔去。

跑了一陣,馬背上的官差便扯着嗓子大喊:“契丹北晉的聯軍被我們打跑了,鄉親們,不用逃了,快回去吧!”

躲在樹林中的百姓聽了自然不信,有膽子大的便喊道:“差老爺,你們是被打傻了吧!”

“再不回去,你們的家裡的東西就要丟了!”官差笑道,然後又騎着馬往前走,去勸逃得快的百姓回去。

到了晚上,鄂州城的百姓陸陸續續回來了,家裡還有好多帶不走的東西,他們自然不願背井離鄉。

回到城中後,百姓們竟然發現鄂州城一切如故,沒半點被入侵的樣子,又看到了江邊擺滿的敵軍屍體,這才目瞪口呆的接受了一個事情:契丹、北晉的二十萬聯軍真的被打敗了!

暈乎乎的鄂州百姓們到處打聽,終於知道了昨晚江上的江上大戰,於是百姓們都知道了一個名字:李執。

昨天晚上,李執率軍出城迎敵,在江上伏擊敵軍,以三萬兵馬,打敗了渡江的七八萬敵軍。

鄂州城僅戰死了兩千多人,而敵軍卻在江面上丟下了上萬具屍體,這還是以少勝多的結果。

不過鄂州的官兵卻傷了很多,那便是弓箭手們受到李執的鼓舞,次次都拉滿了弓,射出了幾十箭,這一仗打下來,弓箭手們的手臂都腫了,連筷子都拿不穩。

於是這羣大老爺們,只能讓同袍來餵飯,因此軍中戲言道:古有“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今有“豈曰無手、與子同食!”

百姓們在稱讚李執的勇猛之時,也在打聽這人是誰,怎麼如此厲害卻寂寂無名?

一些人從知情人那裡得知他的身世後,卻紛紛搖頭嘆氣,深感惋惜:可憐這李執勇猛無比,卻註定無用武之地了。

刺史府的書房內,張信剛寫完奏摺,一個下人來報,李執來了,張信連忙到客廳去見李執。

“李公子,昨天多虧有你,不然讓契丹、北晉的聯軍渡過江,鄂州不知要死多少人。”張信衷心的朝李執表達了感激之情。

李執卻沒提昨天的戰事,他指着身邊的一個黑臉漢子道:“張大人,這位是張達……”

張信看着李執身邊的人,不知他介紹這張達是何用意,那張達卻上前一步,從懷中掏出了一個長命鎖。

“啊!”張信一見,立刻發出了驚呼。

……

半個時辰後,張信紅着眼眶回到書房,將剛纔寫的奏摺燒了,提起筆,重新寫起了奏摺。

第十五章 經營復州第一章 混亂的五代十國第六章 滔天大功無人信第五章 九歌國殤度英魂第十四章 借刀殺人第四章 鄂州血戰滿江紅第十章 潛入復州來縱火第六章 滔天大功無人信第十一章 州城易主第九章 三教九流的小弟第二章 廢世子闖鄂州城第四章 鄂州血戰滿江紅第五章 九歌國殤度英魂第十章 潛入復州來縱火第十三章 欽差要來第八章 榮華富貴不足惜第五章 九歌國殤度英魂第三章 流火神箭阻敵軍第六章 滔天大功無人信第十章 潛入復州來縱火第十五章 經營復州第四章 鄂州血戰滿江紅第十六章 丞相孫女第八章 榮華富貴不足惜第四章 鄂州血戰滿江紅第二章 廢世子闖鄂州城第十三章 欽差要來第九章 三教九流的小弟第五章 九歌國殤度英魂第十章 潛入復州來縱火第三章 流火神箭阻敵軍第十二章 孤城一座第十章 潛入復州來縱火第十章 潛入復州來縱火第十二章 孤城一座第十一章 州城易主第五章 九歌國殤度英魂第十二章 孤城一座第十五章 經營復州第九章 三教九流的小弟第十章 潛入復州來縱火第六章 滔天大功無人信第九章 三教九流的小弟第十一章 州城易主第四章 鄂州血戰滿江紅第九章 三教九流的小弟第六章 滔天大功無人信第二章 廢世子闖鄂州城第七章 昭武校尉再世人第十六章 丞相孫女第十章 潛入復州來縱火第十六章 丞相孫女第四章 鄂州血戰滿江紅第十五章 經營復州第十一章 州城易主第十一章 州城易主第九章 三教九流的小弟第五章 九歌國殤度英魂第十章 潛入復州來縱火第十三章 欽差要來第二章 廢世子闖鄂州城第五章 九歌國殤度英魂第四章 鄂州血戰滿江紅第七章 昭武校尉再世人第三章 流火神箭阻敵軍第十四章 借刀殺人第十四章 借刀殺人第五章 九歌國殤度英魂第四章 鄂州血戰滿江紅第十四章 借刀殺人第十五章 經營復州第十五章 經營復州第十章 潛入復州來縱火第六章 滔天大功無人信第十三章 欽差要來第十二章 孤城一座第八章 榮華富貴不足惜第八章 榮華富貴不足惜第十三章 欽差要來第十三章 欽差要來第四章 鄂州血戰滿江紅第三章 流火神箭阻敵軍第十五章 經營復州第八章 榮華富貴不足惜第十一章 州城易主第十一章 州城易主第十三章 欽差要來第六章 滔天大功無人信
第十五章 經營復州第一章 混亂的五代十國第六章 滔天大功無人信第五章 九歌國殤度英魂第十四章 借刀殺人第四章 鄂州血戰滿江紅第十章 潛入復州來縱火第六章 滔天大功無人信第十一章 州城易主第九章 三教九流的小弟第二章 廢世子闖鄂州城第四章 鄂州血戰滿江紅第五章 九歌國殤度英魂第十章 潛入復州來縱火第十三章 欽差要來第八章 榮華富貴不足惜第五章 九歌國殤度英魂第三章 流火神箭阻敵軍第六章 滔天大功無人信第十章 潛入復州來縱火第十五章 經營復州第四章 鄂州血戰滿江紅第十六章 丞相孫女第八章 榮華富貴不足惜第四章 鄂州血戰滿江紅第二章 廢世子闖鄂州城第十三章 欽差要來第九章 三教九流的小弟第五章 九歌國殤度英魂第十章 潛入復州來縱火第三章 流火神箭阻敵軍第十二章 孤城一座第十章 潛入復州來縱火第十章 潛入復州來縱火第十二章 孤城一座第十一章 州城易主第五章 九歌國殤度英魂第十二章 孤城一座第十五章 經營復州第九章 三教九流的小弟第十章 潛入復州來縱火第六章 滔天大功無人信第九章 三教九流的小弟第十一章 州城易主第四章 鄂州血戰滿江紅第九章 三教九流的小弟第六章 滔天大功無人信第二章 廢世子闖鄂州城第七章 昭武校尉再世人第十六章 丞相孫女第十章 潛入復州來縱火第十六章 丞相孫女第四章 鄂州血戰滿江紅第十五章 經營復州第十一章 州城易主第十一章 州城易主第九章 三教九流的小弟第五章 九歌國殤度英魂第十章 潛入復州來縱火第十三章 欽差要來第二章 廢世子闖鄂州城第五章 九歌國殤度英魂第四章 鄂州血戰滿江紅第七章 昭武校尉再世人第三章 流火神箭阻敵軍第十四章 借刀殺人第十四章 借刀殺人第五章 九歌國殤度英魂第四章 鄂州血戰滿江紅第十四章 借刀殺人第十五章 經營復州第十五章 經營復州第十章 潛入復州來縱火第六章 滔天大功無人信第十三章 欽差要來第十二章 孤城一座第八章 榮華富貴不足惜第八章 榮華富貴不足惜第十三章 欽差要來第十三章 欽差要來第四章 鄂州血戰滿江紅第三章 流火神箭阻敵軍第十五章 經營復州第八章 榮華富貴不足惜第十一章 州城易主第十一章 州城易主第十三章 欽差要來第六章 滔天大功無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