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有後了

特衛軍後來徵招的二千多名士兵,一年的訓練下來,已經初步具有戰鬥力,只是少了實戰的鍛鍊。

李恪到軍中一段時間後,特衛新補充了二百名突厥人,這些突厥人是從阿史那思摩部落中招募的,皆是剽悍之士,據說還是阿史那思摩親自挑選的體質上佳之衆。阿史那思摩還曾訓誡他們,若在訓練中不合格,被退回來者,即逐出部族!

徵招的突厥族人不多,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卻是從內附部落徵集兵員的一個開始。

這二百名突厥士兵打散編入軍中各隊裡,與原來的士兵混編組合在一起,一同訓練。

與漢族士兵一樣,這些突厥士兵進入軍營的第一課,就是紀律的教育,李業詡讓人給這些突厥士兵詳細地講解了軍營中的紀律。特衛軍中的紀律是鐵打的,軍規面前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是一樣要遵守的,誰也不能觸犯。

這些突厥士兵剛開始編入軍中時,原先的性格一下子改不了,也怕受隊中漢人士兵的欺侮,表現的不太適應,有少數人尋釁鬧事,甚至故意搗亂。

對觸犯紀律者,按軍規處罰自不手軟,但在特衛軍中沒有體罰這一項,懲罰的手段是加倍的訓練,還有關禁閉。關禁閉是特衛士兵最害怕的懲罰手段,犯紀律的人被關在漆黑的屋子裡,只開一扇小窗子,沒有燈光,沒有人說話,只有送飯時間那扇小窗子纔會打開一下。

這些士兵,訓練倒是不怕,最怕就是被關禁閉,被關過禁閉的那些人出來後,全都變得老老實實,並咬牙切齒地說,即使上戰場被打死,也不願再被關“黑屋子”了。

這些剛剛補充進來的突厥士兵,在武藝上被李業詡和蘇定芳打擊過幾次,也因鬧事被罰過訓練,關過禁閉,都變得服帖起來。在軍中呆了一些時日,堅持了一段時間的訓練後,終於明白這裡的一切,遠比他們想象的好多了,沒有人歧視他們,沒把他們特別看待,大家都是平等的,也都安心下來。

待這些突厥士兵適應下來後,李業詡也告訴他們,訓練中表現優秀者,就有可能當領軍主官,表現差者,是要被淘汰出去的。

這些來自草原的士兵都是爭強好勝的人,最怕是就是被人看輕,自是不甘居人後,也怕被退回,折服於李業詡手下,適應了特衛的紀律後,訓練比漢族士兵更加賣力。

語言上的交流障礙是個問題,幸好阿史那思摩挑選的一些突厥士兵會講一些漢話,讓這些突厥士兵帶頭向邊上的士兵學習講漢話,也讓漢族士兵們學幾句突厥話,以增進交流。

新的募兵工作也要開始,作爲募兵制試行的第一步,募兵先在京畿道進行,所募的士兵全部補充於特衛中,只是這次不要李業詡去主持了,自有兵部專門成立負責募兵工作的部門去完成。兵員要求不多,各方條件都是比較嚴格,而服役期已經改成了五年。

特情處訓練營中那些待選的間諜人員,經過幾個月的洗腦訓練,正式訓練已經全面展開。

大部分的待選間諜人員經過幾個月的狂熱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教育,已經擁有一顆誓死爲大唐效忠的心。李世民調撥過來的人員和李業詡自己挑選的人員,在編組時也有意識分開進行訓練。李業詡讓他的另外幾名親衛,負責管理他所挑選的百來名人員,並在這些人員中間擇選幾名比較出衆的人員,作爲骨幹培養。

而徐立和傅德,在親自參加了幾個月的洗腦訓練後,思想上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李業詡佈置的一系列訓練間諜手段,也讓他們大開眼界,不知不覺的,對李業詡也有了一份打心底的尊敬和佩服,全力投入訓練間諜人員上去…

李業詡所佈置監看徐立和傅德的人也發現,自從李靖辭相後,這兩人也很少秘密進城了。

李世民也在臨九月底的時候,再次到特衛軍營中視察訓練情況。

這是李恪到特衛後李世民第一次到軍中視察,看了李恪主持的特衛演練情況,知道李恪來軍中後大部分時間都在軍營,全身心地投入到特衛的訓練和管理上,但從不自作主張,李世民也大大稱讚了一番。

得到李世民表揚的李恪更是滿心得意。

李業詡又陪李世民察看了特情處的訓練,簡單地聽了李業詡的彙報,並沒太多的關注。

隨後又到軍器監的試驗場,觀看了手雷爆炸的情景。

李業詡怕試驗手雷時出意外,吩咐陳天寧只拿幾枚新研製成功的小型手雷,在山谷裡試爆,而他陪着李世民在山頭上用望遠鏡觀看。

李世民看了後,讚不絕口,隨後問道,“賢侄,這手雷能不能製作成可以遠距離投擲的武器?”

“陛下,應該可以,臣已經吩咐軍器監的工匠們開始做這方面的試驗了!”

―――――――――――――

這日李業詡正在軍器監察看望遠鏡的改良生產,李成匆匆地跑了進來,老遠就喊着,“少爺…”

“什麼事這麼驚慌?”李業詡皺了皺眉,李成跟着他也有好幾年了,一向沉穩,今日怎麼這麼沉不住氣?

“少爺,少夫人要生了!”李成走到李業詡身邊輕聲說道,“府上使人來喚您呢!”

“啊!”李業詡輕輕的驚叫了聲,“等我手中事兒處理完了,我們即回去看看!”

李業詡回過頭,吩咐跟在身後的軍器監官員道,“你們繼續研究,過些時候我再來細瞧,”在軍器監官員稍顯驚訝的目光注視下,李業詡快速跑出了門。

接着回特衛軍營及特情處訓練營,交待吩咐好訓練的事情。

李成和李萬已經準備好馬匹,李業詡帶着兩忠僕,心急火燎地往家裡趕。

進了自己的小園,園子裡面都站滿了人,祖母張氏,母親王氏都在,還有一羣丫環們,雲兒和小月卻不見人影。

連李靖也在園子的一棵大樹下的石桌旁坐着,邊上坐着的赫然是孫思邈,父親李德謇拘謹地站在一旁。

李業詡沒顧得上去打招呼,直接來到母親王氏旁,問道,“娘,燕兒生了沒?”

“還沒呢,雲兒和小月在裡面幫忙,還有兩個穩婆在。這兩個穩婆接生過很多人家,你放心,沒事的,”王氏嘴裡安慰着李業詡,其實心裡也挺緊張,“你媳婦有了身子後,孫道長可是常來診查,他說肯定能平安生下來的!”

“我進去看看,”李業詡撥開眼前的丫環,想往裡面竄。

“翼兒,你不能進去,女人生孩子,你一個男人家怎麼可以進去,若衝撞了怎麼辦?”祖母張氏和母親王氏幾乎是異口同聲的阻上道。

“可是…那好吧,”聽到祖母和母親都這麼說,李業詡只得罷休。

“翼兒,你去陪你祖父和孫道長說說話吧,”張氏用嘴努努李靖和孫思邈所站的方向。

李業詡這才上前和李靖和孫思邈打了招呼,“見過祖父,見過孫道長,見過父親!”

“翼兒,沒事的,孫道長也曾來過幾次了,你媳婦一切都好,相信很快能平安生產的,”李靖吭哧着,一個老男人,生小孩的事上不知道如何安慰李業詡。

本來孫媳婦生小孩李靖根本不必來,但孫思邈來了,他是特意陪着孫老道說話的。

“李公子,鄭燕姑娘身體康健,胎兒長的很好,一會兒定能平安生產的…貧道也幾次到府上給鄭姑娘診查,鄭姑娘也一直按貧道吩咐的做…”孫思邈笑眯眯地說道。

“那翼就多謝孫道長了!”

“公子客氣了…”

“翼兒,你先坐下,”李靖叫道。

邊上的李德謇只是呆站着,沒說一句話。

李業詡坐了下來,一會卻又站了起來,走過去聽聽,一副不安的神色。

過了一會,屋裡面好像有動靜了,王氏和張氏也都走進裡屋去了。外屋門開時,隱隱地傳出鄭燕大口的喘氣聲,還有壓抑着的呻吟聲。

李業詡一顆心揪着,都提到嗓子眼了,多年了,從來沒有這麼緊張過。

“出來了,生出來了,”屋裡傳出不知是誰驚喜的大喊聲。

接着聽到一聲響亮的啼哭聲,連李靖和孫思邈也跟着站起來。

聽着屋裡面一陣忙亂,過了一會,一個穩婆走出門口,一臉喜色地說道,“恭喜李公子、恭喜國公爺,少夫人生了個大胖小子!母子平安!”

李業詡聽到穩婆的話,腦袋裡一下子有些空白,說不出的滿心歡喜,有些想手舞足蹈,自己有後了,在這個時代留下子嗣了。

家裡的丫環們進進出出,有端着熱水,有拿着衣物之類的,李業詡在屋外搓着手走來走去,不知道該不該進去。

過了好一會,雲兒走了出來,看到李業詡站在屋外,走了過來說,“妾身給郎君賀喜,夫人生了個大胖兒子,郎君你進去看看吧,”雲兒一張小臉滿是喜悅。

李業詡聽了雲兒的話,快步衝到屋內,差點把身側的雲兒撞倒。

張氏手裡正抱着個小被子裹着的小人兒,王氏在一旁用手掖着被角,兩位李府的主母都是滿臉掩飾不住的欣喜,眼睛都成一條縫了,在逗着緊裹着的小東西,有一個穩婆在邊上吩咐着什麼。

小東西卻毫不領情地在嚎啕大哭着…

第70章 本帥要入回紇人的大營第175章 龍顏大怒第6章 長安西市第64章 回到軍中第138章 鬆州之戰(十二)第5章 給李恪的忠告第34章 不破突厥誓不還第51章 元旦朝會第216章 你可以自請除國第13章 李靖請命第24章 奔襲曼頭山(上)第19章 一羣公主來鬧騰第59章 踏上歸程第30章 接下來的安排第73章 閉門謝客第1章 邀約第104章 閻氏兄弟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61章 緊急事件第57章 一切都很完美第3章 新式武器問世第135章 武才人的馴馬之道第41章 玩的過火?第193章 新羅人貌合神離第164章 遭到彈駭第62章 諸將的封賞第178章 戰與降,百濟高層的分歧第139章 鬆州之戰(十三)第54章 空前的勝利第167章 房玄齡之託第42章 善後事宜第27章 大戰牛心堆(上)第65章 皇帝新的打算第191章 很嫩的新羅女王第173章 輕取蓋牟城第28章 大戰牛心堆(中)第86章 流落塞外的漢人秦飛羽第70章 本帥要入回紇人的大營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180章 開城請降第40章 伏俟城內第65章 驚喜事兒第162章 熊津江口之戰(下)第29章 西北風雲又起第76章 太子的事第259章 因病請辭第241章 幸好你沒嫁於倭太子第194章 遼東城被攻佔第110章 這是調查的結果第58章 永不言放棄的漢人後代第215章 這些都是大唐的國土第205章 朕決定:大軍直擊平壤第240章 倭王拒絕臣服於大唐第19章 新事物第11章 陽春白雪第78章 禮節真多第169章 又見顏如賓第55章 安西大都護府和安西四鎮第63章 再訪宗聖宮第32章 比武第53章 軍隊整體戰鬥力要提高第54章 大軍班師第13章 槍法與兵法第171章 攻擊熊津城(上)第134章 鬆州之戰(八)第6章 李靖辭相第183章 長孫無忌被冷落第33章 口服心更服第253章 終於回家了第39章 壽辰(下)第44章 你膽子好大第8章 琴瑟之合第13章 槍法與兵法第105章 遭遇魏王第19章 庫山之戰(下)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178章 看望美人兒第129章 長孫無忌爲何會如此?第172章 太子來訪第270章 李靖病故第31章 重兵出擊第105章 不被接納第204章 高延壽歸降第122章 伏擊戰(上)第177章 怡香院的特殊客人第225章 會師於平壤城下第54章 空前的勝利第83章 薛延陀汗國覆滅已成定局第74章 要將兵法傳於後世第59章 回家第36章 穿越莫賀延磧第151章 南北夾擊第166章 百濟伏兵撤走了第153章 又見皇后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149章 高麗、百濟自找死第179章 太子扶余隆守城第1章 兵制改革開始第42章 遭遇突厥騎兵第144章 齊王李佑謀反
第70章 本帥要入回紇人的大營第175章 龍顏大怒第6章 長安西市第64章 回到軍中第138章 鬆州之戰(十二)第5章 給李恪的忠告第34章 不破突厥誓不還第51章 元旦朝會第216章 你可以自請除國第13章 李靖請命第24章 奔襲曼頭山(上)第19章 一羣公主來鬧騰第59章 踏上歸程第30章 接下來的安排第73章 閉門謝客第1章 邀約第104章 閻氏兄弟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61章 緊急事件第57章 一切都很完美第3章 新式武器問世第135章 武才人的馴馬之道第41章 玩的過火?第193章 新羅人貌合神離第164章 遭到彈駭第62章 諸將的封賞第178章 戰與降,百濟高層的分歧第139章 鬆州之戰(十三)第54章 空前的勝利第167章 房玄齡之託第42章 善後事宜第27章 大戰牛心堆(上)第65章 皇帝新的打算第191章 很嫩的新羅女王第173章 輕取蓋牟城第28章 大戰牛心堆(中)第86章 流落塞外的漢人秦飛羽第70章 本帥要入回紇人的大營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180章 開城請降第40章 伏俟城內第65章 驚喜事兒第162章 熊津江口之戰(下)第29章 西北風雲又起第76章 太子的事第259章 因病請辭第241章 幸好你沒嫁於倭太子第194章 遼東城被攻佔第110章 這是調查的結果第58章 永不言放棄的漢人後代第215章 這些都是大唐的國土第205章 朕決定:大軍直擊平壤第240章 倭王拒絕臣服於大唐第19章 新事物第11章 陽春白雪第78章 禮節真多第169章 又見顏如賓第55章 安西大都護府和安西四鎮第63章 再訪宗聖宮第32章 比武第53章 軍隊整體戰鬥力要提高第54章 大軍班師第13章 槍法與兵法第171章 攻擊熊津城(上)第134章 鬆州之戰(八)第6章 李靖辭相第183章 長孫無忌被冷落第33章 口服心更服第253章 終於回家了第39章 壽辰(下)第44章 你膽子好大第8章 琴瑟之合第13章 槍法與兵法第105章 遭遇魏王第19章 庫山之戰(下)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178章 看望美人兒第129章 長孫無忌爲何會如此?第172章 太子來訪第270章 李靖病故第31章 重兵出擊第105章 不被接納第204章 高延壽歸降第122章 伏擊戰(上)第177章 怡香院的特殊客人第225章 會師於平壤城下第54章 空前的勝利第83章 薛延陀汗國覆滅已成定局第74章 要將兵法傳於後世第59章 回家第36章 穿越莫賀延磧第151章 南北夾擊第166章 百濟伏兵撤走了第153章 又見皇后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149章 高麗、百濟自找死第179章 太子扶余隆守城第1章 兵制改革開始第42章 遭遇突厥騎兵第144章 齊王李佑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