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遭到彈駭

個朝命日,常鄭的禮節討後,開始議

李世民看着殿下諸臣道,“各位愛卿,祿東贊率使團到長安已近一個月。如何處置吐蕃之事,得有個決議,聯今日還想聽聽諸位愛卿的看法”。

李世民話音網落。房玄齡第一個站出來:“陛下,臣以爲,吐蕃既然願意內附,我們應接受,可以在原吐蕃地設都護府,置州縣,以其各部領治之。

棄宗弄贊作爲原吐蕃領。妄動兵事,應讓其入朝,責其罪”。

今日房玄齡第一咋。站出來表意見,出乎很多人的意外,也表達另一層意思,一些大臣已經在琢磨開來了。

只聽房玄齡繼續說道:“在作戰中所俘之原吐蕃人,臣已經使人去徵詢他們的意見,多數人都不願意回到吐蕃地,我們應尊其意見,讓他們留下。另,爲贖他們在戰爭中所犯下罪行,應對其進行勞動改送”

“再,關於許婚之事,臣聽聞,棄宗弄贊已經有兩位王后,分別是尼婆羅和羊同公主,按我大唐禮制,男子至多有一名正妻,即使封其爲王,也只能有一後。若將公主或者宗室女嫁之,自不能居人之下。將許以何位?這樣有違禮制。而棄宗弄贊稱病不願來朝,聘禮過輕,並不是誠意請婚,所以,我們現在不應許婚,若棄宗弄贊親自來長安向陛下請婚。還可考慮!”

聽了房玄齡如此說,朝臣們都驚異地相互望着,這樣的意思從房玄齡口中說出來。情況與前幾次朝議還真不太一樣。

“陛下,臣附議,棄宗弄贊託病不來朝,此是藐視我大唐上國,欺矇陛下。應傳其至長安,由陛下問其之罪,待其醒悟後,纔可授其官,許婚之事,萬不可”。侯君集在其他人還未反應過來前,也出列奏道。

李業詡也緊跟着站了出來。“陛下,棄宗弄贊遭此大敗,在吐蕃國內聲望大降,無法統御其屬,諸部皆反叛,無奈之下才來歸附,使人來乞求賜婚,棄宗弄贊此意無非是想借此提高自己的聲望,維護其在吐蕃的地個,若陛下許婚,棄宗弄贊藉助我大唐的天威,號召力肯定大增,其原屬各部又會重新聚於其下。吐蕃之地離我們非常遠,若棄宗弄贊重新積聚力量,我們無法採取有效措施,萬一其坐大,又會威脅我大唐西境,我們不能中了他的計,無論如何不應許婚!”

“陛下,臣也附議,我們應接受吐蕃內附的請求,同時讓棄宗弄贊入朝爲官,許婚之事,以後再議爲好”長孫無忌也如此說。

魏徵因身體欠佳,沒有上朝小特進職的官員,本也不必每個朝會都到的。像李靖就基本不來朝。沒有魏徵在,同意賜婚的力量就少去了。

在前面幾人說了一通後,孔穎達出來表不同的看法,“陛下。原吐蕃國內,諸王妃並無名份上的區別,若其願內附歸唐,依多大唐之威。那陛下許之之宗室女,定是地位最崇,故無名份之憂之說,再則,陛下應允過許婚的事,不能食言啊,不然,天下間還有何人能信陛下之言,我大唐之諾!當日魏特進和長孫司空都曾說,若以一女子下嫁,換取西疆和平,此舉遠勝十萬雄兵,如此利國利民之事,何以不爲?。

孔穎達雖說得有些道理,但並沒幾人跟着支持,連原同意許婚的右僕射高仕廉也沉默着,長孫無忌則臉上有些尷尬,此話正是他先說。如今已經改變意見,再被孔穎達提出來,臉上有些掛不住。

“陛下,孔祭酒此言差矣。李尚書前些天曾言,有我千千萬萬的大唐將士在,何以需要以一咋小女子去換取和平?若真的如此,我們這些武將有些面目面對那些爲國戰死的弟兄們,那是我們大唐將士的恥辱。”侯君集在孔穎達等支持許婚的人話網說完,又馬上站出來,堅持不能賜婚。

侯君集近乎咆哮的聲音把孔穎達等人都嚇了一跳。

這時尚書右僕射高仕廉也站了出來,奏道:“陛下,臣也覺得。棄宗弄贊有想借陛下賜婚之事,重新樹立威望之嫌,而且棄宗弄贊詐病不來朝。此是對陛下,對我大唐的大不敬,所以臣也反對此時賜婚。

朝中又有一個重臣出來反對賜婚,出現一面的的跡象,沒有再接着有人出來支持賜婚。

李世民看着朝堂上的朝臣們,臉上露出了些許的笑意,“各位愛卿既如此說,也就表明大多的人都不贊同賜婚棄宗弄贊,聯也思慮再三,如今並非賜婚之機,聯決定,許婚之事,以後再說,待棄宗弄贊來朝之日再議!”李世民說完,冷聲喝道,“宣祿東贊進殿!”

“宣”祿東贊進殿!”連續的傳喚聲一直傳到殿外。

在殿外候着的祿東贊跟着引路的宦官走進太極殿來,跪拜在地。

“祿愛卿,平身”李世民滿是笑意地說道,“聯與各位愛卿商議過了,同意接受吐蕃內附的請求小請婚之事。暫不許!放回俘虜之事,也不許”。李世民威嚴地說着,“傳聯詔令,封棄宗弄贊爲我大唐西海郡王。授左衛大將軍職,祿東贊爲右衛將軍!並令棄宗弄贊入朝。商議內附事宜”。

“陛下,這”。祿東贊有些傻眼,李世民如此的決定,那他這段時間付出的那些努力都白費了,朝中支持許婚的大臣更加的少了,這讓他泄氣,但也無奈地應道,“臣叩謝陛下”。

“再者,聯與衆臣商議過了,此戰中我將士損失慘重,賠償之物,還得增加,需加至牲畜八十萬頭,馬兩萬匹,黃金一千斤,以後幾年的進貢事宜,待棄宗弄贊來朝後再商議”。

“陛下,這,我們實在拿不出這麼多東西來啊”。祿東贊更是傻眼,李世民所要求的,比他所呈的,網好多了一倍,雖說這些東西還是拿得出來,但那樣吐蕃國內財產要被搜刮光了。

“聯已經想到此情況了,賠償之物,已經減半了,再不能少了,若無法做到,也可每歲徵五萬民伏到內地,以勞役作補償!”李世民黑着臉道。

下面的李業詡聽着也有些感覺到爽,這樣看似無理的要求正是國力強大的象徵,心巋爲圭麼。戰敗了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六

?“這,陛下,臣還是回去盡取這些物資就是,勞役之事,更是無法做到”。祿東贊也知道,派遣五萬民伏來,肯定一樣是有來無回的,這一戰。吐蕃國內損失了大部的男丁,最缺少的就是成年男子,哪裡還有可能每年損失五萬民伏亦

但此時的祿東贊最想的,就是儘快離開長安,他知道多呆在這裡一刻,就多一份危險,派出去執行任務的十多名人員,幾天都未歸,而且也未聽到長安城內有傳言起來。看來這些人都被大唐朝廷的人抓獲或者控制了,這幾天他們所住的驛館內,也多了很多可疑的人,整個吐蕃使團的行動完全失去了自由。

不借機離開,就有可能離不開了,幸好還有朝中大臣許諾幫他們離開長安的。

“內附事宜,很是繁雜,聯會傳詔令。令棄宗弄贊入朝”。看到祿東贊一副無奈的樣子,李世民很得意。

祿東贊對李世民無論說什麼。也都同意了,領了旨,出殿去?他要找理由離開長安。離開長安,回到邏些,纔有做其他打算的可能。只是祿東贊也知道,大唐皇帝要贊普來朝,那是不可能的事,自己的贊普無論如何都不會來長安的。

李世民處理完這事,神情大悅,又和衆臣商議了其他一些事兒。準備退朝。

這時,一名御史臺的侍御史出列奏道:“陛下,臣有事奏”。

李業詡一看是御史臺的人上奏。知道好事兒要生了,忙把眼角的餘光往長孫無忌臉上移,卻見長孫無忌盯着這名侍御史,臉色有些白。

卻聽這名侍御史朗聲奏道。“臣彈劾特衛大將軍李翼。李翼在鬆州與吐蕃人作戰時,收取吐蕃人的賄賠,私下將棄宗弄贊和祿東贊放跑。此次也與吐蕃人密謀,欲護送吐蕃使團出城去,此是御史臺所收到報舉之信,還有幾名證人言”。

這名符御史的話彷彿在朝堂上扔下了個巨型炸彈,把所有人都轟悶了。這太不可思議了,立下巨大戰功的當朝重臣,出征時的行軍副大總管,竟然私放敵人腦逃跑,這次還想將祿東贊送出長安去,這樣的事情太嚴重了,而且依御史臺此人的話,還有憑有據,竟然人贓供獲,看來朝中又要起波瀾了。

已經有人將這名官員手中的的卷宗呈上去了。

“放屁。一派胡言”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的侯君集,第一個跳了出來。怒罵道,“李將軍在前線作戰時,奮不顧身地率軍殺敵,只是不幸被棄宗弄贊和祿東贊逃脫了,何來放跑之說。此仗本將也正在陣中衝殺,對戰場的情況甚是明白!你這個口出污言的小人,敢如此誣陷立下大功的官員!”

只是這名御史臺的官員傲然地看着侯君集道:“侯尚書此言差矣,我們手中有人證物證,並非誣陷!”

“你這小人沒上過戰場,不知道戰場衝殺的危險,還在此口出妄言,污我將士”侯君集說着。有些舉腳想往這名官員的身上踢去的衝動。一些人想來拉侯君集。

“啪”。坐在上的李世民不知把什麼物件扔到了地上,怒喝道,“這是朝堂。不是集市上。如此吵鬧成何體統”。

被李世民如此一罵,所有人退回原班列中站好,侯君集也罵罵咧咧地站回原處。

出列應對的李業詡卻沒出聲。只是眼光平靜地看着李世民,一副問心無愧的樣子,不過心裡對侯君集還是充滿感激。眼前的這個侯君集。與歷史中記載的太不一樣了。

內侍已經將侍御史的摺子呈到李世民的手上,氣急敗壞的李世民卻並未打開看,而是吼着直接宣佈決定,“傳詔,除李業詡守兵部尚書、兵部侍郎職,停特衛大將軍職。留待府中,此事聯要嚴查!”李世民說的咬牙切齒。

“陛下,臣敢以頂上腦袋擔保,李將軍不可能做出此事”侯君集還是站出來爲李業詡鳴不平。

“傳聯詔令,除侯君集吏部尚書職”。李世民臉色已經冷如冰,眼光掃過場中衆臣的臉,停在侯君集臉上,一字一句地說着,“大唐的朝堂上,還從來沒有人敢對御史臺官員如此不敬過,你們記住,以前沒有,以後也不許有!”

殿中站着的衆臣都不敢吭聲小許多人還未從震驚中回過神來,這事太稀奇了,堂堂的守兵部尚書。特衛大將軍,竟然被人告以與敵勾結之罪,吏部尚書公然在朝堂上對彈劾的御史臺官員動怒,皇帝當場停兩部尚書的職,這在以往是從來沒有過的。

“今日所奏之事,聯定會查探清楚,若真是李翼在戰場中私通敵軍,將敵主將放跑,聯當不饒。若是有人故意誣陷功臣,聯更是要嚴懲不怠”。李世民冷着臉道,“尚書左僕射和御史大夫何在?。

“臣在!”房玄齡和御史大夫馬周面無表情地出列應道。

“聯令你們嚴查此事,一定耍查個水落石出!”

“臣尊旨!”

“陛下,此事有憑有據,其中定是大有文章,一定耍嚴查清楚,我們要防吐蕃人使的離間之計”。長孫無忌出列道。

已經退到一旁的李業詡看不清長孫無忌的表情,卻對這個深得李世民信任的大臣也表示佩服,參預其中了,但一點不痕跡,而且還幫着自己說話,若不是自己手中掌握着情況,還真不知道這位當朝的國舅還會使如此的招數。

不過想想也是,這樣看似並不高明的手段,長孫無忌肯定不會親自出手,若其出面上奏,萬一查無實據,那不就是誣告大臣,重罪也。長孫無忌肯定不會用此下策。

但李業詡有些遺憾的是。還是沒弄清楚長孫無忌在其中起了什麼作用。

李業詡以前對長孫無忌雖然沒有很好的印象。但也知道此人對國家也做出了不少的貢獻,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尊重,如今公然這樣對自己,那以後。就不會這麼客氣了。

除去自己的職也好,一些事兒暫時丟開手去,可以好好地在家裡陪陪家人。自己手中有吐蕃的人和其他證人證物,洗清這罪名那是易如反掌,

第115章 檢校行軍大總管第112章 你又要出征了?第86章 有驚喜第192章 大唐軍隊與新羅軍隊起衝突第15章 抵達鄯州第179章 她是我的女人第65章 驚喜事兒第144章 齊王李佑謀反第94章 那是曼蘇願意的第39章 伏俟城外第213章 大哥,新羅王可能看上了你第31章 是喜是悲?第1章 邀約第95章 刻石記功第131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中)第60章 潛規則?第35章 打了長孫無忌的兒子第20章 將軍,我們勝了第6章 長安西市第125章 鬆州都督韓威第32章 比武第77章 洞房花燭夜第146章 李佑叛亂的後果第108章 吐蕃人的行蹤第60章 潛規則?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76章 太子的事第71章 朝會第32章 這是迷底?第141章 曼蘇歸來第66章 北方有戰事第12章 不一樣的訓練(上)第175章 皇帝都知道第147章 安北有亂第211章 與蘇定芳會合第13章 槍法與兵法第188章 李道宗的計謀:奇兵襲平壤第5章 論道第62章 反擊薛延陀第171章 心跡第32章 美味的軍糧第24章 一場鬧劇第194章 遼東城被攻佔第243章 抵達難波外海第129章 鬆州之戰(三)第12章 誰可當主帥?第27章 大漢民族主義者—李業詡第96章 長安,我又一次回來了第177章 怡香院的特殊客人第123章 兵進吐蕃第59章 踏上歸程第73章 大戰即將開始第17章 庫山之戰(上)第14章 回府(上)第190章 新羅人不得不聽令第28章 軍事屯田第七四十章 鎮服第113章 吐蕃大軍壓境第5章 阿史那思摩第178章 戰與降,百濟高層的分歧第56章 爭功第79章 買一送一?第161章 誰會約見第41章 玩的過火?第269章 太子的奏議第19章 尚書大人來視察第166章 百濟伏兵撤走了第130章 鬆州之戰(四)第83章 薛延陀汗國覆滅已成定局第15章 抵達鄯州第232章 安東大都護府的設立第145章 不過是一場鬧劇第189章 關於是否進軍平壤的爭論第111章 赤裸裸的挑釁第142章 又結婚了第13章 徵兵要提早開始了第141章 準備班師第69章 可能的理由第258章 替朕去看看皇后的病第213章 大哥,新羅王可能看上了你第174章 平壤道行軍部的動靜第69章 薛延陀人的奇怪戰法第20章 將軍,我們勝了第15章 再次相遇第29章 解惑第50章 吐谷渾殘部的叛亂第44章 你膽子好大第10章 李恪告訴的秘密第67章 遭遇伏擊第217章 高延壽所提議的第29章 西北風雲又起第189章 關於是否進軍平壤的爭論第28章 大戰牛心堆(中)第243章 抵達難波外海第92章 吐蕃人的意圖如何第95章 刻石記功第74章 組建情報網第116章 如何戰?第58章 永不言放棄的漢人後代第149章 有佳人
第115章 檢校行軍大總管第112章 你又要出征了?第86章 有驚喜第192章 大唐軍隊與新羅軍隊起衝突第15章 抵達鄯州第179章 她是我的女人第65章 驚喜事兒第144章 齊王李佑謀反第94章 那是曼蘇願意的第39章 伏俟城外第213章 大哥,新羅王可能看上了你第31章 是喜是悲?第1章 邀約第95章 刻石記功第131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中)第60章 潛規則?第35章 打了長孫無忌的兒子第20章 將軍,我們勝了第6章 長安西市第125章 鬆州都督韓威第32章 比武第77章 洞房花燭夜第146章 李佑叛亂的後果第108章 吐蕃人的行蹤第60章 潛規則?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76章 太子的事第71章 朝會第32章 這是迷底?第141章 曼蘇歸來第66章 北方有戰事第12章 不一樣的訓練(上)第175章 皇帝都知道第147章 安北有亂第211章 與蘇定芳會合第13章 槍法與兵法第188章 李道宗的計謀:奇兵襲平壤第5章 論道第62章 反擊薛延陀第171章 心跡第32章 美味的軍糧第24章 一場鬧劇第194章 遼東城被攻佔第243章 抵達難波外海第129章 鬆州之戰(三)第12章 誰可當主帥?第27章 大漢民族主義者—李業詡第96章 長安,我又一次回來了第177章 怡香院的特殊客人第123章 兵進吐蕃第59章 踏上歸程第73章 大戰即將開始第17章 庫山之戰(上)第14章 回府(上)第190章 新羅人不得不聽令第28章 軍事屯田第七四十章 鎮服第113章 吐蕃大軍壓境第5章 阿史那思摩第178章 戰與降,百濟高層的分歧第56章 爭功第79章 買一送一?第161章 誰會約見第41章 玩的過火?第269章 太子的奏議第19章 尚書大人來視察第166章 百濟伏兵撤走了第130章 鬆州之戰(四)第83章 薛延陀汗國覆滅已成定局第15章 抵達鄯州第232章 安東大都護府的設立第145章 不過是一場鬧劇第189章 關於是否進軍平壤的爭論第111章 赤裸裸的挑釁第142章 又結婚了第13章 徵兵要提早開始了第141章 準備班師第69章 可能的理由第258章 替朕去看看皇后的病第213章 大哥,新羅王可能看上了你第174章 平壤道行軍部的動靜第69章 薛延陀人的奇怪戰法第20章 將軍,我們勝了第15章 再次相遇第29章 解惑第50章 吐谷渾殘部的叛亂第44章 你膽子好大第10章 李恪告訴的秘密第67章 遭遇伏擊第217章 高延壽所提議的第29章 西北風雲又起第189章 關於是否進軍平壤的爭論第28章 大戰牛心堆(中)第243章 抵達難波外海第92章 吐蕃人的意圖如何第95章 刻石記功第74章 組建情報網第116章 如何戰?第58章 永不言放棄的漢人後代第149章 有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