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軍隊整體戰鬥力要提高

正月初十,新年的第一個正式朝會。

李世民把房玄齡和李靖於元旦日提交的兩項提案拿來朝議。

李業詡當然沒資格去參加這樣的朝會,只是在朝會結束時,李世民在太極宮兩儀殿內召見了他。

一起的仍然是李靖,還有兵部尚書候君集。

“賢侄,”李世民看起來心情非常好,對着李業詡笑呵呵地說道,“元旦日你所作的那首《元日》,皇后和太子都是讚歎不已,朕看了,也覺得非常不錯,待朕閒下來,擇個日子,與你好好探討一下詩文。”

“陛下,這…李翼才學疏淺,平日裡只是隨口亂語吟的幾首歪詩,哪能與陛下才學相比,更不敢與陛下論詩,”李業詡嚇一跳,自己也就記着幾首流傳下來的名作,真正討論起詩文來,那些對仗、平仄什麼的,哪裡知曉,馬上,自己這個冒牌的大家,老底要被揭穿,徹底露餡了!

“賢侄,你就別謙虛,只是這段時間你也沒什麼空閒時間,待過些日子再說吧,”李世民繼續呵呵笑道,“你可知,今日朝堂上很熱鬧。”

李業詡這才鬆了口氣,一副恭敬狀聽李世民滔滔不絕地說起朝堂上的事。

李世民提出先討論房玄齡開發南方還有關於人口方面的議案。

長孫無忌,還有中書令溫彥博,侍中王珪,秘書監魏徵等都表示附議。

蕭瑀卻跳了出來,再次指責房玄齡浪費國家財力,守着好好的關中不開發,而去開發所謂的南蠻之地。並引經據典地說,長江之南很多地方潮溼悶熱,還有瘴毒之類,不適合人們居住,且那裡的人也很少,大部分人都未開化,不值得去開發。

但房玄齡一通批駁,運用大量數據和實測資料,把這位倔老頭說的啞口無言。

由於房玄齡用大量的數據和資料說明開發南方對朝廷的有益之處,把江南描繪成一副人間天堂樣,還有戶部尚書戴胄捧着厚厚的一疊材料的補充說明,所有人都聽的目瞪口呆,滿是嚮往之色,除了蕭瑀外,沒有其他反對之聲。

李世民宣佈,此議經幾位宰相過會後,由中書省起草詔令,待門下省審查後,交由尚書省作爲政令施行。委派人員到各州縣指導農業生產,改善耕種技術,改進生產工具,並責成江南道、嶺南道各相關州刺史以此作爲幾年內的施政重心,具體施行方案由戶部和工部制定,並依房玄齡的提議在嶺南道新設置州縣。

而李靖提出的募兵制,卻招到了大部分文官的反對,朝堂上一時唾沫橫飛,爭吵對罵的都有,熱鬧非凡。

反對最激烈的是魏徵,當面置詢李世民說,陛下當日都曾說了,偃武修文,方有今日之成就,如今大唐國力未盛,不足以支撐募兵制下的軍隊開支…此事早有定論,爲何如今又要提出來?

長孫無忌也接着出來反對,認爲如今四海昇平,天下無戰事,沒必要弄什麼募兵制,此舉只會加重朝廷的負擔,害苦百姓。

接着剛剛丟了面子的蕭瑀也跳出來,說李靖此舉是攬權,並指責李靖平日御軍無方,作戰時沒有盡心盡力,如今卻又說軍隊戰力低下是府兵的原因。

李靖卻沒出列辯駁,倒是候君集站出來,批駁蕭瑀的荒謬言論,由衷地稱讚李靖一番,並陳述軍隊職業化的好處。接着刑部尚書李道宗,左衛大將軍柴紹,左武衛大將軍秦瓊,左領軍衛大將軍程知節等武將出來陳述施行募兵制的好處。

文官們毫不示弱,羣起而反對之,武將們雖然費盡唾沫,但口才終沒有文官好,最終還是說服不了,到後面兩幫人看似要挼袖子打架的味道。

李世民惱怒地出聲制止朝堂的爭吵,提出議案的李靖這才說了一句,“沒有強大的軍隊,光用嘴皮子說,突厥會內附,頡利會自個跑到長安來嗎?”把一衆文官問的好半天無話可說。

兩項提案還要交由衆宰相們政事堂過會。

但募兵制能實施的可能還是很小,畢竟中書省、門下省諸官員都是反對此政的。

李靖附帶的一個提議卻沒有人再反對,甚至那些文官都把它忽略了。

就是從現在各衛中抽調一部分將士,組成一支小型的特別軍隊,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訓練,作爲軍隊改革的一個試點,待秋收後再補充兵員。

李世民說到這裡,停下了話語,看着李靖。

聽了這些,李業詡也真是讚歎貞觀時期政治的清明,頗有些後世一些國家權力分置的味道,皇權受到一定的約束,李世民不是想幹什麼就可以幹什麼…

李靖沒有因爲自己的提議被否而鬱悶,反而笑眯眯地說道,“其實,陛下也知道,此時討論募兵制,就如上次討論般,反對的大臣肯定會很多,能順利實施的可能性很小,但這附議,可能不會有人反對的,如今一切正如陛下所料。”

原來竟是如此,李靖提出的推行募兵制只是個幌子,根本的目的是讓朝臣們的注意力集中到募兵制上,而忽視這個附議,但推行募兵制確實是李靖的心願,且爲此費了很大的力氣,李業詡有些不太明白其中的原由。

“這募兵制肯定是要施行的,只是時間問題,而特衛的組建和發展,卻是眼下朕最想做的事兒,朕要讓這一支軍隊成爲最有說服力的東西,”李世民說道。

李世民連新組建特別軍隊的名稱都想好了,叫特衛。

組建一支全新的特衛,以全新的方式加以訓練,除了眼前的這幾個人,沒多少人知道這意味着什麼。

特衛以後一定會擴張,所選兵員肯定是募兵所得、職業化的士兵。而且這只是個試點,如果成功,那就有理由進一步推廣、擴編。

而有成功的例子在前面,隨着大唐國力的增強,再推行募兵制的可能性就大大地增加了。

“賢侄,”李世民看着一直聽着,沒吭聲的李業詡,“你可知道朕爲何讓你祖父提出募兵制,附帶組建一支試驗性的小型的特衛?”

“翼愚鈍,不明白陛下的和祖父的意思,”李業詡聽了大半天,能會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但不能表現的過於聰明,得讓李世民自己說出來。

“若單獨提出組建一支特衛,朕也相信朝堂上反對的人很多,若以募兵制這個關係朝廷大政的東西在前面作鋪設,大臣們若反對了,往往對後面這個看似不重要的附議不會太上心,甚至不去關注,當然,朕也有過想法,希望募兵制能得到實施…”

“陛下此招甚高,”候君集也作恍然大悟狀。

“這還是藥師的主意,朕也覺得此法可行,果然這班文臣們一力挾抨擊募兵制的害處,忽視了這個附議,”李世民和李靖相對一笑,“也有幾人知道了其中的原委,但知道是朕的意思,卻也沒說了…”

李世民指的是長孫無忌。

李世民已經和長孫無忌相商過這事情,長孫無忌沒有反對,但很關心是誰去掌管這支隊伍。

“陛下,不知何時組建特衛,”候君集急急地問道。

“不急,朕得要問問業詡賢侄的意見!”

“我?!”李業詡一臉吃驚,隱隱心中的想法成爲現實的可能性大增。

“幾次演練下來,朕知道你訓練的特戰隊戰力超羣,想必你們也如此認爲,”李世民看着李靖和候君集說道,兩人也都點頭稱是。

“只是單獨一支特戰隊,雖然戰鬥力很強,但數量少,不能根本上提高整個軍隊的戰力,”李世民頓了頓,又接着說,“若要大幅提高整個大唐軍隊的戰鬥力,則必須要有相當數量的,訓練有素的軍隊,而朕想要的,就是提高軍隊整體的戰力。”

“君集早在幾個月前就提出,用業詡賢侄新式的練兵方法訓練整個大唐的軍隊,”李世民指着李業詡說道,“朕當時覺得爲時過早,現在朕也覺得不是時候…”

李業詡聽了一呆,李世民這自相矛盾的話是何意?

“但朕可以在現有的十二衛之外再組建一支隊伍,兵員要求不多,以試驗爲主,看看訓練後戰力會有怎麼樣的提升,若成果斐然,那朕就有理由擴增人員,並在全軍中推廣此訓練方法,”李世民一停,加重語氣說道,“李業詡,朕把這個任務同樣交給你,用你的方法訓練一支軍隊,你要把他們訓練成有別於普通衛所的軍隊,雖然不要求能和特戰隊的戰力相比,但也必須遠遠超過目前大唐所有的軍隊!”

“陛下,可是目前特戰隊的訓練還未完成,且不能只訓練這一批特戰隊員啊,”李業詡聽到李世民委以他重任,心中很是興奮。但眼前的訓練還未完成,也還想再訓練幾批隊員,此時再去訓練另外的士卒,分心乏術了,有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的味道。

“不妨,第二批特戰隊員,就從募集的特衛人員中選取…特衛和特戰隊可以一起訓練,”只聽李世民接着說,“組建特衛,由兵部尚書候君集負責,這些日子,你和君集商議一下相關情況,人員、裝備、營地等。兵員選拔,還有其他雜事項由君集負責,特衛先以五百人爲基礎,待秋收後,再募集兵員。”

“是,陛下!”

“朕知道眼下特戰隊還需進一步的實戰訓練,待過了上元節,你還是先帶着特戰隊訓練,朕給你兩個月的時間,可以到北邊各州奔襲拉訓練,甚至可以到原突厥境內,具體的事項待會再與你細說,你出去的這段時間,由候君集完成特衛的前期籌備工作,並完成人員的選拔。”

李世民停了一會,繼續說道,“但朕要求你,特衛人員選拔完畢後,你得同時擔起訓練特戰隊和特衛的任務,人員,裝備,馬匹,武器方面任你挑選,以後,特戰隊也編入特衛軍中,暫時歸屬於右衛,但不受右衛將軍節制,”李世民直視着李業詡的眼睛說着,“賢侄啊,你不是說,經過實戰演練和鍛鍊的士兵纔有好的作戰能力麼,朕會滿足你這個要求的,朕只要你給我訓練出一支擁有強大戰鬥力的隊伍來。”

第228章 高藏被俘第20章 李靖新的使命第51章 元旦朝會第6章 李靖辭相第57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76章 太子的事第61章 青海都護府大都護第31章 是喜是悲?第15章 抵達鄯州第22章 再次分兵第135章 武才人的馴馬之道第143章 凌煙閣功臣第50章 吐谷渾殘部的叛亂第214章 幾路大軍直取平壤第187章 女王也要聽我的第49章 慕容順被殺第26章 捷報傳長安第4章 坊間傳聞第4章 蜀王李恪第214章 幾路大軍直取平壤第162章 熊津江口之戰(下)第106章 因誰之故?第72章 這是誣告第33章 血戰赤海(一)第6章 成爲軍人第29章 訓練不能受影響第173章 復職第81章 攻擊夷男牙帳第164章 遭到彈駭第174章 平壤道行軍部的動靜第148章 新羅與百濟、高麗起紛爭第204章 高延壽歸降第102章 皇后之慮第21章 巧遇父親第44章 慕容順何意第39章 麴文泰被嚇死第69章 可能的理由第172章 太子來訪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4章 坊間傳聞第87章 一堆名將第162章 熊津江口之戰(下)第23章 初次進宮第212章 不戰而取烏骨城第8章 高山流水第167章 高麗棒子是懦夫第6章 成爲軍人第77章 洞房花燭夜第139章 鬆州之戰(十三)第221章 大軍抵平壤第33章 蘭州遇故人第79章 出征平叛第74章 要將兵法傳於後世第16章 《出塞曲》第76章 太子的事第205章 朕決定:大軍直擊平壤第28章 李恪母子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41章 玩的過火?第33章 皇帝巡視第208章 黑齒常之被俘第48章 大事也第117章 準備出擊第241章 幸好你沒嫁於倭太子第139章 鬆州之戰(十三)第248章 分兵剿滅倭殘軍第89章 吐蕃使者請婚第124章 伏擊戰(下)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3章 新式武器問世第115章 檢校行軍大總管第71章 完勝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105章 遭遇魏王第244章 倭軍不堪一擊第51章 欲谷設跑了第229章 皇帝想回長安了第196章 夜半時分,金勝曼單獨來訪第41章 佔領柳谷第29章 訓練不能受影響第3章 三月三第110章 再次拒婚第82章 李業嗣第53章 青海道第67章 出征第20章 將軍,我們勝了第71章 朝會第244章 倭軍不堪一擊第88章 各地的情報第84章 大度設被擒第14章 回府(上)第36章 穿越莫賀延磧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224章 待朕抵達後纔可攻擊平壤第22章 我們要殺了李世民第28章 軍事屯田第67章 出征第130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上)第96章 太子監國第102章 太子帶來的消息
第228章 高藏被俘第20章 李靖新的使命第51章 元旦朝會第6章 李靖辭相第57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76章 太子的事第61章 青海都護府大都護第31章 是喜是悲?第15章 抵達鄯州第22章 再次分兵第135章 武才人的馴馬之道第143章 凌煙閣功臣第50章 吐谷渾殘部的叛亂第214章 幾路大軍直取平壤第187章 女王也要聽我的第49章 慕容順被殺第26章 捷報傳長安第4章 坊間傳聞第4章 蜀王李恪第214章 幾路大軍直取平壤第162章 熊津江口之戰(下)第106章 因誰之故?第72章 這是誣告第33章 血戰赤海(一)第6章 成爲軍人第29章 訓練不能受影響第173章 復職第81章 攻擊夷男牙帳第164章 遭到彈駭第174章 平壤道行軍部的動靜第148章 新羅與百濟、高麗起紛爭第204章 高延壽歸降第102章 皇后之慮第21章 巧遇父親第44章 慕容順何意第39章 麴文泰被嚇死第69章 可能的理由第172章 太子來訪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4章 坊間傳聞第87章 一堆名將第162章 熊津江口之戰(下)第23章 初次進宮第212章 不戰而取烏骨城第8章 高山流水第167章 高麗棒子是懦夫第6章 成爲軍人第77章 洞房花燭夜第139章 鬆州之戰(十三)第221章 大軍抵平壤第33章 蘭州遇故人第79章 出征平叛第74章 要將兵法傳於後世第16章 《出塞曲》第76章 太子的事第205章 朕決定:大軍直擊平壤第28章 李恪母子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41章 玩的過火?第33章 皇帝巡視第208章 黑齒常之被俘第48章 大事也第117章 準備出擊第241章 幸好你沒嫁於倭太子第139章 鬆州之戰(十三)第248章 分兵剿滅倭殘軍第89章 吐蕃使者請婚第124章 伏擊戰(下)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3章 新式武器問世第115章 檢校行軍大總管第71章 完勝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105章 遭遇魏王第244章 倭軍不堪一擊第51章 欲谷設跑了第229章 皇帝想回長安了第196章 夜半時分,金勝曼單獨來訪第41章 佔領柳谷第29章 訓練不能受影響第3章 三月三第110章 再次拒婚第82章 李業嗣第53章 青海道第67章 出征第20章 將軍,我們勝了第71章 朝會第244章 倭軍不堪一擊第88章 各地的情報第84章 大度設被擒第14章 回府(上)第36章 穿越莫賀延磧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224章 待朕抵達後纔可攻擊平壤第22章 我們要殺了李世民第28章 軍事屯田第67章 出征第130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上)第96章 太子監國第102章 太子帶來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