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大勝

第15章 大勝

翌日,興慶殿上,兩省對班。

“啓稟陛下,臣有事要奏。”

今日還未討論日常事宜,朝會一開始,李適之就執笏出列,並擬訂表文,呈上皇帝。

知內侍省事的高力士下陛,接過奏摺,呈奏李隆基。

在此期間,羣臣面色各異。

有消息靈通者,明白是怎麼回事。

他們不約而同地看向刑部尚書兼京兆尹蕭炅。

自中樞搬到興慶宮後,許多大臣都住在平康坊,以便早朝。他們也知道李林甫昨日吃李適之的閉門羹。

而李林甫看似鎮定自若,實際上心中對蕭炅強烈不滿。

短短几年,蕭炅分別在朝堂、邊疆、河南府,犯下三次大過,皆被他保下來。

去年的時候,刑部尚書李適之拜相,是以刑部尚書空缺。

李隆基問李林甫合適的人選,李林甫向皇帝推薦蕭炅爲刑部尚書,皇帝還問一句:蕭炅行不行,是不是的蕭嵩一樣,徒有虛表?

他信誓旦旦地保證蕭炅精通《開元律》,可以勝任。

本來京兆尹這個官職,也不屬於蕭炅。

李隆基中意的是被貶到豫章郡的韓朝宗。

李林甫知道韓朝宗與李適之親密,且京兆尹是十分重要的位置,以韓朝宗未歸長安爲由,讓蕭炅先兼任京兆尹。

等韓朝宗回來,再讓蕭炅“退位讓賢”。

如今韓朝宗已經回來,李林甫還在想辦法對付韓朝宗。恰恰此時,東窗事發。

朽木不可雕也!這是李林甫對蕭炅蓋棺定論的評價。

“大唐以孝治國,以德服萬民。高祖、太宗、高宗、中宗,還有朕的父親,安寢之地皆未敢有活人殉葬。一個個小小的京兆少尹,憑什麼敢爲自己無官無職的兒子,殉葬五人,其中還有良家。他四品大官死了以後,是不是要找座山爲陵墓?一尺三寸的樂傭、騎傭,他想要幹什麼?”

看完奏摺後,李隆基怒形於色。深沉的聲音,讓兩側執扇的宮女,不敢喘氣。

自太宗皇帝以九嵕山爲陵墓後,詔令後世子孫永以爲法,從此大唐帝王陵墓,因山而建。

李隆基這麼說,等於判了範陵大不敬的罪。

“陛下息怒。”

文武大臣們很默契地起身一拜。

“左相如何看待!”

李隆基擡手示意羣臣回座後,問李適之。

“回陛下,活人殉葬既違揹人倫,又傷天害理。臣去渭陰鄉的時候,百姓皆知京兆少尹以活人殉葬,卻無可奈何。臣見陛下聖明引來非議,故而不顧身份,去調查此案……”李適之向李隆基回答。

“萬年令、京兆尹,他們是幹什麼吃的?”

聽到自己名聲被敗壞,李隆基更加憤怒,對朝堂衆臣質問。

“陛下恕罪。”

兼任京兆尹的蕭炅,和萬年令立刻出班,跪拜在地。

“啓稟陛下,如臣上書。此案因一名龜茲押官刺殺而起。殉葬已有半年。半年前,押官的父親到京兆府告狀,卻被京兆府官吏毒打。在遭受如此不平後,爲國安邊的猛士,千里迢迢歸鄉,不惜性命復仇。萬年令才上任三個月,並不知情此案。而京兆尹已經上任近一年,京兆尹蕭炅,是京兆少尹範陵的上司,他知情不報,有包庇之嫌。蕭炅又任刑部尚書,掌天下之刑,知法犯法,無視禮制,無視朝綱,無視皇威,愧對社稷蒼生。請陛下治蕭炅的罪責!”

李適之的話如刀子一樣,劃在蕭炅的身上。

一衆大臣噤若寒蟬,這明面上是在彈劾蕭炅,暗地裡是攻擊李林甫。

蕭炅可是李林甫一手提拔到刑部尚書。

左相怎麼會變得如此強勢?

從上書的奏摺,到今天的言論,都是李瑄準備的。

旨在挑動李隆基的情緒。

“嘭!”

“萬年令退下。”

李隆基一拍龍椅,令鄭巖退下。就留蕭炅在案前,是想讓蕭炅解釋。

他早就覺得刑部尚書兼任京兆尹不合適。

李隆基還看了一眼李林甫。

而李林甫也正好看到迎來的目光,他知道這眼神的意思。

一時間,羞愧難當。

他趕緊將頭低下,一副誠懇不知所措的模樣。

“臣不知範陵如此胡作非爲,臣一直在刑部辦公,不知道有人到京兆府申冤,臣失察,請陛下寬恕。”

蕭炅惶恐不安,爲自己開脫。

早知道如此,他一定不會兼任京兆尹。

“啓稟陛下,昨日刑部尚書見到左相,騎馬不下,並頤指氣使。左相令萬年令掘墓之時,蕭炅又百般阻撓。”

戶部侍郎張均此時站出來,彈劾蕭炅。

“蕭炅,張卿所言,是否屬實?”

李隆基眉頭一皺。宰相爲皇帝所拜,連宰相都不尊,這還得了?

“這……”

蕭炅支支吾吾,他想否認,但昨天現場那麼多官吏。

如果李隆基叫那些官吏上來佐證,他必然是欺君之罪。

看到李隆基的臉色已經變了,蕭炅只能硬着頭皮說道:“昨日無心冒犯左相。又因範陵是我屬下,才護他亡子陵墓。如果知道他是那樣的人,我絕不敢如此。”

“帶京兆少尹上殿,朕要親自問他。”

李隆基心中已經厭惡蕭炅。他傳令左右。

李適之知道皇帝會細問,早朝的時候,讓刑部將範陵,帶到門禁處等候。

“啓稟陛下,蕭炅曾在東京洛陽,與豪強狼狽爲奸,欺凌百姓。陛下不計前嫌,讓他掌天下刑罰,管理京畿,他卻再次辜負陛下的信任,請陛下重責。”

在此期間,兵部侍郎張垍也出列上稟。

張均兄弟二人,一直被李林甫所抑。所以與李適之站隊一起。

“下級官吏犯法,其主官連坐,此爲放縱下屬不法,有多少人都忘了?”

李隆基嚴肅地吐出一句話,讓蕭炅身體一顫。

羣臣都心中一凜。 與此同時,許多老臣心中複雜,因爲李隆基在開元十年的時候,曾經下詔:內外官吏因犯贓被解官、免職及除名者,終生不得錄用。

按照李隆基曾經的詔書,蕭炅在河南尹犯錯後,就不該再被任用。

可偏偏還升了一級。

曾經姚崇拜相時,李隆基與姚崇“約法十章”,到天寶年間,李隆基剛好全部違背。

姚崇、宋璟、張九齡都已逝去,但誰又敢指責李隆基呢?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廣爲人知。

可沒人敢去做魏徵的事情。

一刻鐘後,範陵被帶到殿上。

此時範陵面色蒼白,心力憔悴,看得出來,他徹夜未眠。

範陵跪在大殿上。

不論李隆基如何問,範陵只言自己一人所爲,蕭炅並不知情。

似乎蕭炅只是失察之責。

“拖出殿外,杖殺……”

李隆基審訊完畢後,眼中一厲。

“陛下饒命……陛下饒命……”

範陵猛然擡起頭,向李隆基求饒。

註定徒勞。

兩名羽林衛列出,將範陵拖出去。任憑他大喊大叫。

此時誰也不敢勸,也不可能去勸諫,範陵咎由自取。

“啊……”

下一刻,殿外就傳來淒厲的慘叫聲。

大臣們不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情。

他們都知道李隆基在警告諸臣。

不一會兒,範陵已經沒有動靜,但棍棒掄下的聲音,依舊清晰可聞。

範陵沒有抖出蕭炅知情。

一是即便抖出,他也難逃一死。

二是爲自己的家人。

接下來果然如吉溫預測的一樣,李隆基下令將範陵的妻兒子女,充爲賤籍。

“啓稟陛下,龜茲押官刺殺朝廷命官。雖未成功,但謀殺四品官吏,爲不義之罪,理應處死。但念其因果,和在西域殺敵有功,希望能從輕處罰,以體現陛下的仁德。”李適之不忘李瑄的囑託。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可以罪減一等,流北部邊疆。未赦不得歸!”

看在李適之求情的份上,李隆基給予從輕處罰。

朝廷需要威嚴和法度。

即便有冤情,也不能刺殺朝廷命官,否則皆效仿,朝廷豈不是要大亂?

退朝以後,皇帝召李林甫、李適之到中書門下堂議事。

一個時辰後,一臉嚴肅的李適之,和滿頭冷汗的李林甫從中書門下堂走出。

不久後,一份詔書傳達。

貶蕭炅到嶺南任始興郡別駕。

同時提韓朝宗爲京兆尹。

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這是李白在《與韓荊州書》上的讚譽。

在地方上,韓朝宗政績優異,是李隆基早就看上的官吏。

刑部尚書空缺,李隆基並未讓左右宰相推薦。他心中有一個合適的人選。

……

左相府。

“老狐狸一入政事堂,就向聖人請罪,說自己識人不明。聖人竟然用狄仁傑推薦竇懷貞的例子,寬恕於他。”

回到左相府,李適之見到李瑄後,非常不忿地說道。

狄仁傑號稱“桃李滿天下”,爲朝廷推薦的公卿大臣有數十人,其中能臣比比皆是。

李隆基用被人譏諷爲“國灩”的竇懷貞舉例,是認可李林甫的能力,表明雖然蕭炅不行,但推薦的其他人,李隆基還是很認可的。

“我本以爲此事塵埃落地,聖人會疏遠李林甫。在政事堂議事的時候,聖人還是對其備受信賴。”

雖然在朝堂奠定了威勢,但李適之心裡卻異常難受。

“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後漢時竇憲權傾天下,他的謝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父親不必心急。”

李瑄寬慰李適之。

要知道,李林甫已經當了九年的宰相。李隆基時代,哪怕是姚崇、宋璟、張九齡,都只是拜相三年多。

兩次拜相的張說,總共任宰相不超過五年。

其他除了“樸實中庸”兩次拜相的源乾曜,“應聲蟲”牛仙客,基本都只是拜相一兩年,或者幾個月。

李隆基身邊的宦官,後宮寵幸的嬪妃,都有被李林甫收買,總是有意無意說李林甫好話。

在李林甫當首席宰相的幾年裡,李隆基實實在在輕鬆許多,享受樂趣。

別說李林甫只是犯了小錯,就是犯了大錯,只要不犯“謀逆”,李隆基都會保下李林甫。

李林甫嫉賢妒能,難道李隆基不知道嗎?

但他能容忍李隆基的缺點與錯誤。

“七郎還有什麼計策,讓我再鬥一鬥李林甫。”

李適之上癮一樣,向李瑄詢問。

“父親,宰相可不是做這些的。有的事情,過猶不及。在契機未來臨的時候,還會招致皇帝厭惡。李林甫能深受皇恩,他的能力和政令也很重要。父親才拜相五個月,毫無建樹。當前要做的,就是在政治上建立自己的影響力,不負黎民百姓。”李瑄起身執父子禮,勸說道。

“爲父糊塗!還是七郎心思縝密!”

李適之一拍大腿,自責地說道。

但他心血來潮,又試着詢問李瑄:“七郎有什麼意見嗎?”

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322章 大食突圍,安西陌刀與河隴陌刀第478章 第一次巡視天下結束,回到長安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397章 萬歲,范陽城破,安史之亂結束第492章 重城淪陷,哈里發窮途末路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29章 軍中訓練番外 李瑄墓第461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255章 李林甫的人生第二春第110章 李適之罷相第327章 大食傾國來援,怛羅斯之戰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66章 血戰高坡第283章 安祿山與楊釗不死不休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152章 徒手搏虎,李林甫算計韋堅第313章 截胡長安的錢財,李嗣業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28章 新任軍使盧瑜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493章 哈里發之死,大食帝國滅亡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134章 化爲鬼魂,陣前結草第89章 王昌齡第114章 幕府班底第16章 皇帝召見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8章 一石強弓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33章 戰馬體力控制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424章 王昌齡結算前世仇,江南地區的喪鐘第474章 揚州城,李白的消息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186章 連克五城,斬吐蕃大相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7章 早春贈王補闕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450章 回紇主動出擊,大唐的戰術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宗》已發!)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42章 把柄第413章 追諡,封后,立太子,拜相,改制秘書監 天策府,都錦衣衛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完結感言新書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養馬官第387章 燕軍的挑戰,陣斬敵將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152章 徒手搏虎,李林甫算計韋堅第301章 天寶九載,重要的抉擇第347章 李隆基的賞賜,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445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煙閣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384章 李峴拜相,更改軍制,開緝捕科第387章 燕軍的挑戰,陣斬敵將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403章 請聖人封我爲太子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66章 血戰高坡第301章 天寶九載,重要的抉擇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
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322章 大食突圍,安西陌刀與河隴陌刀第478章 第一次巡視天下結束,回到長安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397章 萬歲,范陽城破,安史之亂結束第492章 重城淪陷,哈里發窮途末路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29章 軍中訓練番外 李瑄墓第461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255章 李林甫的人生第二春第110章 李適之罷相第327章 大食傾國來援,怛羅斯之戰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66章 血戰高坡第283章 安祿山與楊釗不死不休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152章 徒手搏虎,李林甫算計韋堅第313章 截胡長安的錢財,李嗣業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28章 新任軍使盧瑜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493章 哈里發之死,大食帝國滅亡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134章 化爲鬼魂,陣前結草第89章 王昌齡第114章 幕府班底第16章 皇帝召見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8章 一石強弓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33章 戰馬體力控制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424章 王昌齡結算前世仇,江南地區的喪鐘第474章 揚州城,李白的消息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186章 連克五城,斬吐蕃大相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7章 早春贈王補闕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450章 回紇主動出擊,大唐的戰術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宗》已發!)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42章 把柄第413章 追諡,封后,立太子,拜相,改制秘書監 天策府,都錦衣衛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完結感言新書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養馬官第387章 燕軍的挑戰,陣斬敵將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152章 徒手搏虎,李林甫算計韋堅第301章 天寶九載,重要的抉擇第347章 李隆基的賞賜,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445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煙閣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384章 李峴拜相,更改軍制,開緝捕科第387章 燕軍的挑戰,陣斬敵將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403章 請聖人封我爲太子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66章 血戰高坡第301章 天寶九載,重要的抉擇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