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宗》已發!)

乾元十一載,八月十五。

在李瑄西征的第二個年頭,長安城內,熱鬧非凡。

天子不在,然中秋佳節,盛世歡樂必不可少。

長安的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特別是中軸的朱雀街上,通紅的燈籠,與明月交相輝映。

取銷宵禁後,中秋節不再是貴族的節日。

百姓用月餅向月神祈禱後,走到街道上,進行各種遊戲。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由至尊所作之詞,已成中秋節的印記。

也是酒館茶肆中必有的旋律。

在這花好月圓的日子裡,一身素衣的楊玉環靜坐在太真觀的閣樓中。

如水的月光斜照在楊玉環的身上,清冷之意頓生。

歲月雖然在臉上留下痕跡,但她依舊有魅力。

她的雙眸,也有一種生死看淡的氣質。

“噔噔……”

琵琶之音緩緩而起,每一個音符都像是被她藏進了深深的哀怨。低迴婉轉,如泣如訴,恰似寒夜中孤獨的鶴唳,又似幽泉在冰下艱難地流淌。

這不是中秋時的音調!

但從旋律上能聽出楊玉環彈奏的是李瑄的絕句《嫦娥》。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這是她彈奏最多的曲調,勾起她的回憶,似是又想忘了一切。

她不應該貪圖那“不死藥”。

成爲月宮中的仙子又有什麼用?

廣寒宮冷,寂寞無伴。

“玉真娘子的琵琶真好聽!”

一名十一二歲的小女孩在楊玉環彈奏完曲子以後,拍着手掌說道。

“蘭娘爲何沒有去朱雀街看熱鬧……”

楊玉環詢問這名叫蘭孃的小女孩。

蘭娘在七八歲懵懂無知的時候,就被送入太真觀,成爲女道童。

她不像別的女道士,雖然敬重楊玉環,卻用耐人尋味的眼光看待楊玉環。

是以,楊玉環與蘭娘最親近。

“太真娘子不出太真觀,蘭娘也不想去……”

蘭娘是因爲楊玉環不離開太真觀,纔沒有和其他女道士一起出去玩耍。

她想不通,爲何太真娘子不願意出去?

“我是罪人,蘭娘怎能和我一樣呢?”

楊玉環緩緩向蘭娘回答道。

她渡過數十次中秋。

小時候在蜀地,少女時在洛陽。

還有最複雜的長安……

以落寞之族,嫁給壽王,一躍成爲皇親國戚,以及新婚燕爾……

後來又被李隆基看上,壽王的沉默,加之爲追逐更大的富貴,使她衝破道德。

開元末期的時候,楊玉環與李隆基在太液池憑欄賞月,非常不盡興。李隆基立刻令人在太液池西岸,建築百尺高的望月臺。

萬千寵愛於一身,但並不是最快樂的時刻。

直到天寶二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出現在龍池邊。

文武雙全,天下一流,讓她不禁多看幾眼。

聖人田獵之時,猛虎出沒,千鈞一髮之際。是那個少年挺身而出。

在他膂力之下,猛虎如同玩物。

那才華橫溢的少年英雄,像是有吸引力一樣,令她不可自拔……

傾慕的種子,在那一刻悄然種下……

最難忘的中秋節,無疑是他在萬衆矚目下,寫下《水調歌頭》的那一夜。

也是那個男子,創造了“東風夜放花千樹”。

又沉淪了無數“千百度”。

楊玉環明白,她沒有資格渴望“燈火闌珊處”。

正如她對蘭娘所說,她是罪人,是利慾薰心的人。

她是紅顏禍水。

她輕信安祿山的花言巧語;縱容的兄弟姐妹,窮奢極欲,賣官鬻爵,魚肉百姓。

直接或者間接害死了無數平民百姓,數萬士卒折戟雲南。

她不干涉政事,不殘害忠良。

但翻遍史書,找不到像楊氏一樣的家族。

她的縱容,釀成大錯。

聖人失去了江山。

又成就了無上的至尊!

她的兄弟姐妹身首異處,她不恨。

她只恨自己!

“纔不是呢?罪人有官差看守,太真娘子怎會是罪人呢?太真娘子是最溫柔的女人。”

玉娘天真無邪,幫着楊玉環說話。

善良溫柔娘子,與罪人掛不上鉤。

“等再過幾年,你就會明白。”

楊玉環展顏一笑,將琵琶放在一側,目視蒼穹上的皎皎明月。

天涯共此時!

西征的人,是否會在這一刻舉頭望明月呢?

“太真娘子,聽說你以前幫助過至尊,這是真的嗎?”

蘭娘忽然這麼問楊玉環。

這是她聽其他女道士說的。

至尊是傳奇,至尊無所不能。連蘭娘這種不諳世事的女道童,都對至尊的事情感興趣。

“至尊雄才偉略,我何能幫助?”

楊玉環沉默片刻,向蘭娘回答道。

李瑄謀朝篡位,絕不是偶然。不是她一兩句話,就能改變命運。

假如沒有李瑄。

聖人要逃到蜀地,安祿山會打到長安,大唐就會滅亡。

這是楊玉環的認知。

是一種偏向至尊的主觀感覺……

“蘭娘,至尊在抑制佛道的時候,宣告天下,任何十二歲以下入佛道者,勒令還俗。你是十二歲以下入道,隨時可以還俗……豆蔻年華,不能在道觀之中虛度。”

楊玉環不想討論這些事,而是轉變話題,以長輩的口吻,向蘭娘說道。

她明白女道士在長安並不能讓人敬重。

蘭娘聰明伶俐,長得漂亮。應該還俗,過幾年嫁個好人家。

而且蘭娘這個年紀的少女,明顯沒有慕道之心。

她希望蘭娘將來能幸福。

“我要陪着太真娘子。”

蘭娘搖頭,表示不離開道觀。

“可我要離開太真觀了……”

楊玉環凝視着明月,悽然說道。

“太真娘子要去哪裡?”

蘭娘好奇,太真娘子不是說不出太真觀嗎?

她倒是希望太真娘子陪她一起,走到新的朱雀大街上,看滿城花開。

“我要到月亮之上。”

楊玉環回答道。

她這一生,遇到三個男人。全都離不開“離殤”二字。

儘管各有所不同。

“太真娘子在說什麼,蘭娘不懂……”

蘭娘茫然不解。

“如果有一天,他來到太真觀。見到的是一個又老又醜的女人,會不會厭惡呢……傾國傾城也會凋零,何不如夢中,如燭影中,正好他出徵在外。希望他記憶中的楊玉環,是華清宮中,是牡丹叢中……”

昨日清晨,楊玉環對鏡梳洗。

木梳上再次纏繞白髮。

鏡子之中,眼角也有皺紋。

韶華漸漸逝去,她很害怕……

楊玉環唯一的期待,是那個男子能記住她十幾年前的容顏。

即便十幾年未見,她怕不經意間再見。

她只有躲避了。

是啊!

即便他殺死了自己的親姐姐,兄弟侄子。

她也忘不了。

即便日日面對道祖。

她也忘不了。

她嫁給壽王,是爲榮華富貴。

她投入聖人懷抱,是爲了更加尊貴。

她有感激。

但那個男子,讓她體會到愛的滋味。

若即若離的感覺最是撩人。

她體會什麼纔是意中人。

儘管,她從未得到。

世人都知道她是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貴妃。

每一個女子都羨慕。

但在天寶六載的時候,她最羨慕的是裴靈溪。

有的時候,她覺得自己不如姜月瑤。

不如教坊青樓出身的長離,奴婢出身的霜兒。

她們出身卑賤,卻能與他長相廝守。

“娘子,你怎麼哭了……”

見楊玉環兩行清淚流下,蘭娘手足無措。

她也顧不得剛纔楊玉環說過的話。

“我累了,要回去休息……”

楊玉環趕緊用手帕擦拭眼淚,又向蘭娘說道。

蘭娘以爲楊玉環真累了,很懂事地攙扶楊玉環回去休息。

楊玉環的住所在二樓。

蘭娘下樓的時候,有一幕她今生難忘。

只見楊玉環打開窗戶,託着下巴看着月亮。

似少女般,如花間,又風情萬種。

她的一顰一笑,像是對人,對天上人……

在她的襯托下,太真觀如至尊詩中的瓊樓玉宇。

太真在月亮之下,又似在月亮之上……

月華盈身,清冷風韻,何似在人間……

蘭娘一直癡癡地看着。

直到楊玉環向她招了招手,又將窗戶閉上….…

……

翌日,日曬三竿,平時早起的楊玉環並沒有出現在正堂祈禱。

蘭娘去找楊玉環的時候,很輕易就將門推開。

她的呼喊沒有應。

內室的小牀上,楊玉環躺在那裡,臉上沒有一絲血色,也沒有一絲生氣……

摸到楊玉環冰冷的雙手後,蘭娘連忙後退……

她的哭聲,驚動整個太真觀……

又驚動整個長安……

一品大員劉單,親自到達太真觀。

他看到楊玉環用娟秀的字寫下的的親筆遺書……

劉單只是向宰相稟告,太真娘子認爲自己是罪人,不能入聖人陵墓,懇請至尊,成爲鄉野一墳。

宰相們商議後,也考慮到影響,將太真娘子葬於終南山中……

劉單又將楊玉環瘞玉埋香的消息和遺書,送往西征的前線….…

李瑄看到遺書後,輾轉反側,一宿沒睡……

到清晨的時候,將楊玉環的遺書燒燬。

面對傾國傾城的楊玉環,李瑄戰勝自己的慾望。

卻也有過心動……

論心千古無完人。

這一天,李瑄更改後世王國維的“蝶戀花”名曲,其中結尾依舊。

朱顏辭鏡花辭樹,最是人間留不住。

……

百年後,關於李瑄與楊玉環的事情,亦成一大討論熱點。

有史記載,楊玉環多次在李隆基面前,爲李瑄美言。

在楊氏與李瑄衝突的時候,一向縱容楊氏的楊玉環,必然偏袒李瑄。

在最後的馬嵬驛政變,李瑄殺光楊氏,按理說不該保下楊玉環。

最終,楊玉環又在李瑄西征的路上,服藥自盡。不願意與李隆基同穴。

李瑄的詩歌,又被過度解讀。

正史的記載,描述李瑄與楊玉環見面,如司馬遷描述孔子與南子見面,“環佩玉聲璆然”一樣,令人無限遐想。

許多人認爲楊玉環暗戀李瑄……

野史把李瑄田獵救貴妃描述得活靈活現,李隆基儼然成頭頂青青草原的透明人。

更野一點的史直接描述李瑄與楊玉環有一腿……

李瑄足夠偉大,萬古一人。

楊玉環足夠漂亮傳奇。

這種話題一定是經久不衰的……

……

PS: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宗》求追讀。

許多歷史經典故事,重重迷霧,會隨着主角,在陰間重現……

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160章 忠於社稷,李泌出山第372章 貴妃不可留,獻長安城第18章 一石強弓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441章 謀劃回紇,召移地健入長安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帥戰術,陌刀軍完成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57章 甲騎衝陣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483章 再至龜茲,仁厚的君主第4章 華山金礦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62章 五萬騎兵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15章 大勝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464章 大詩人去世,書文運動,南巡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84章 長離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29章 軍中訓練第37章 拒絕贈送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228章 送將士入雪域高原,一箭破伏俟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186章 連克五城,斬吐蕃大相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宗》已發!)第94章 真正的大盜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45章 節制一軍第116章 違抗軍令的軍使第435章 雲南都護府,葉護太子,百國盛會開啓第79章 回到長安第443章 軍制改革,御駕親征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54章 暗度陳倉第26章 回樂城中第387章 燕軍的挑戰,陣斬敵將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429章 設立鯨縣,吐蕃的雪崩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158章 裴靈溪第92章 蹊蹺的海賊第18章 一石強弓第301章 天寶九載,重要的抉擇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45章 節制一軍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429章 設立鯨縣,吐蕃的雪崩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417章 咸陽城外,盛世前的鼓角聲第13章 違制的墳墓第418章 先拿宗室開刀,羅馬帝國來使,獻禮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406章 吐蕃中計,大潰敗第44章 殺人滅口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473章 斬殺豪強,問罪縣令,捉拿太守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423章 河北河南光復,中原大地的耕種實力第175章 斬贊普者封異姓王,十面埋伏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2章 靈翠樓第236章 吐谷渾倒戈,吐蕃贊普南逃第439章 八大都護府,九品十八階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第473章 斬殺豪強,問罪縣令,捉拿太守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
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160章 忠於社稷,李泌出山第372章 貴妃不可留,獻長安城第18章 一石強弓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441章 謀劃回紇,召移地健入長安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帥戰術,陌刀軍完成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57章 甲騎衝陣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483章 再至龜茲,仁厚的君主第4章 華山金礦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62章 五萬騎兵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15章 大勝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464章 大詩人去世,書文運動,南巡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84章 長離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29章 軍中訓練第37章 拒絕贈送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228章 送將士入雪域高原,一箭破伏俟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186章 連克五城,斬吐蕃大相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宗》已發!)第94章 真正的大盜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45章 節制一軍第116章 違抗軍令的軍使第435章 雲南都護府,葉護太子,百國盛會開啓第79章 回到長安第443章 軍制改革,御駕親征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54章 暗度陳倉第26章 回樂城中第387章 燕軍的挑戰,陣斬敵將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429章 設立鯨縣,吐蕃的雪崩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158章 裴靈溪第92章 蹊蹺的海賊第18章 一石強弓第301章 天寶九載,重要的抉擇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45章 節制一軍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429章 設立鯨縣,吐蕃的雪崩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417章 咸陽城外,盛世前的鼓角聲第13章 違制的墳墓第418章 先拿宗室開刀,羅馬帝國來使,獻禮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406章 吐蕃中計,大潰敗第44章 殺人滅口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473章 斬殺豪強,問罪縣令,捉拿太守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423章 河北河南光復,中原大地的耕種實力第175章 斬贊普者封異姓王,十面埋伏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2章 靈翠樓第236章 吐谷渾倒戈,吐蕃贊普南逃第439章 八大都護府,九品十八階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第473章 斬殺豪強,問罪縣令,捉拿太守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