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回紇主動出擊,大唐的戰術

“啓稟大可汗,縱觀李瑄的戰鬥,多用陰謀詭計,或陰或陽,或柔或剛,令人防不勝防。”

“他們的鎧甲精良,弓弩強勁。特別是河西、西域一帶,唐軍引進大量大食馬、西域馬,培養的寶馬力大無窮。又有精挑細選的猛卒。”

“我軍若在鬱督軍山坐等李瑄到來,不僅會消磨我軍的士氣,還會失去先機。硬碰硬下,我軍不一定是唐軍對手。”

“是已,當先派遣騎兵,去進攻居延海,吸引唐軍注意力。然後突襲唐軍在白亭海的兵馬,燒燬唐軍囤積在白亭海的糧草、掠走唐軍在白亭海的牲畜。”

“我們回紇的輕騎來去如風,一旦唐軍的糧草被燒燬。他們想要決一死戰,也會影響士氣……我軍大勝的機遇也將來臨……”

莫賀達幹拿着一份地圖,向移地健道明自己的戰略。

期間可以根據唐軍的調動,加以修改。

總而言之,就是利用回紇輕騎的機動性,主動出擊,在戰場取得先機。

不要再被動,被大唐牽着鼻子走。

就像現在回紇東部一樣,局勢一塌糊塗,本質上就是被唐軍支配。

唐軍利用自己各方都督府,來回牽制回紇諸部。

“隸屬於我回紇的葛邏祿人、薛延陀人、一些突厥人、九姓部,陽奉陰違。我們能調動的僅有七萬兵馬,如此戰略,能否分兵實施呢?”

移地健思考一會後,又道出自己的擔憂。

他心中十分苦澀。

號稱“控弦之士二十萬”的回紇汗國,最終只能集部衆,擁兵七萬。

移地健已決定決一死戰,他不是害怕,只是認知中一直是七萬騎兵聯合行事。

“派遣兩萬輕騎,去突襲居延海足矣。其餘五萬騎用於正面調配。”

“居延海一帶也有諸多大唐牧場。我們攻破居延海,就可以沿着張掖河(今黑河)南下,至張掖城,向西更可以進攻涼州城。唐軍不可能棄之不顧。”

莫賀達幹向移地健回答道。

自古以來,匈奴、突厥等,多南下穿過山間道路,寇掠張掖、武威。

這些是河西走廊北上草原少有的道路,大唐多設立守捉、戍堡,避免商人、細作等通過。

特別是居延海方向,本來大唐在居延海重修居延城,設立同城守捉。管兵一千七百人,馬五百匹。

天寶二年,大唐又覺得同城守捉太小,改爲寧寇軍,管兵八千五百人。

即便武威都督府建立,寧寇軍也始終有五千人。

可見其戰略地位。

居延海分東西居延海兩片,佔地廣袤。

白亭海一帶,東面是白亭海,西面緊鄰休屠澤,也是兩片大湖。

白亭海距離涼州城北數百里。

居延海距離張掖城北上千裡。

而白亭海與居延海又相隔一千五百里。其間是茫茫的沙漠。

是以,東西居延海和白亭海、休屠澤就像是鑲嵌在河西走廊北面的兩對明亮眼眸,是難得的沙漠大綠洲。

唐軍選擇將物資囤積在白亭海,是因爲白亭海距離繁華的涼州城近,重新鑄城,經過發展,比較容易作爲戰略要地。

而居延海距離涼州城太遠,超過一千七百里,不方便運輸物資。

但有一點,居延海距離回紇王庭單于城只有兩千多裡。

很適合回紇去突襲居延海,攪亂唐軍的大後方。

涼州城是大唐第五大城市,李瑄必定會死保。 wωw▪ TTKдN▪ c o

在大唐首尾不能相顧的時候,再突襲白亭海,燒燬大唐的糧草、牲畜。

莫賀達幹自認爲是非常美好的計劃。

七萬兵馬,有絕對的可行性。

“只有將居延海旁的居延城拿下,才能打開進入河西走廊的大門,誰可擔此重任?”

沒有更好的辦法,移地健願意嘗試莫賀達乾的計策。

“頓桑特勤可行,他曾隨兩代大可汗南征北戰,驍勇善戰,能擔當此大任。”

莫賀達幹推薦頓桑特勤。

頓桑特勤是骨力裴羅的侄子,論輩份是移地健的叔叔。

是支持移地健的重臣之一。

頓桑特勤並非十分睿智,一般只是當猛將使用。

但他勇猛不懼死,信仰“重兵死恥兵終”的信條。

突入河西走廊,九死一生。

屆時將面對數倍於己的唐軍圍攻,甚至李瑄都會親自出馬。

整個回紇部落,頓桑特勤,才能肩負這次任務。

“好,就令頓桑特勤率領兩萬輕騎,進攻居延海後,突入河西走廊。此戰若勝,我封頓桑特勤爲頓桑葉護。”

移地健贊同莫賀達乾的推薦。

葉護,地位僅次於大可汗。

一般由大可汗的子弟繼承。如葉護太子這種大可汗的長子。

也有可能是宗族中的強者擔任。

只要頓桑特勤立功,就符合擔任葉護的條件。

關乎回紇的生死存亡,移地健只能放開限制,對回紇諸部許下重諾。

尾大不掉,是今後的事情。

現移地健要不顧一切地打敗大唐,換來安穩,並使他鞏固權勢。

“大可汗英明!”

莫賀達幹離開後,開始具體的計劃實施。

東面噩耗頻頻,已有潰敗的士卒,到達單于城。

這種情況不能再持續下去。

僅僅七天後,頓桑特勤率領兩萬輕騎,南下向居延海。

移地健留下兩千近衛軍守衛單于城。

然後親自率領全部五萬騎兵,與莫賀達幹、胡祿都督,以及回紇猛將由袞利、至咄,南下白亭海方向。

誓師出征之前,移地健拿出單于城中大部分金銀珠寶,賞賜給麾下士卒。

另向士卒許下承諾,只要能殺死唐軍一名將領,就能封爲貴族。

殺死三名唐軍士卒,就能獲得十隻羊,兩頭牛和一個奴隸。

如果大勝,必能在河西走廊劫掠一些漢族婦女,到時候全部賞賜給將士們。

在祭天大會上。

移地健親自斬殺羊、牛、馬、犬,歃血爲盟。

並跪拜蒼天,立下不勝不還的毒誓。

移地健暗示巫師,再行起卦。

由於李瑄在回紇有“鷹”和“虎”的傳說。

在祭壇上,莫賀達幹分別將一隻猛虎和一隻雄鷹囚禁於籠子中。

在衆目睽睽下,巫師卜卦後,雄鷹與猛虎突然倒在籠子之中,一動不動。

“鷹虎已死,李瑄必亡……上天容不下天可汗……”

回紇巫師神神叨叨地跳來跳去。

這種預示再明顯不過。

莫賀達幹一再利用信仰,讓回紇士卒認爲是上天要收走李瑄,打消士兵對李瑄的畏懼。

若宣揚與李瑄決一死戰,定有許多士卒難以承受這樣的壓力。

物質上的賞賜,加上精神上的“賞賜”,使回紇騎兵聚攏士氣。

移地健御駕親征前,再次向附屬的葛邏祿人、薛延陀人、突厥人、鐵勒人下達大可汗令,讓他們率兵勤王。

但現在的大可汗令註定要石沉大海。

草原上許多部落就是牆頭草,除非移地健這個新可汗有一場大勝。

若讓大唐勝利,他們第一時間會向大唐表忠心。

……

涼州城。

李瑄麾下禁軍,已在涼州城休整七天。

敦煌軍、武威軍,提前一步在白亭海的綠洲上,安營紮寨,背靠原本的白亭城。

除了白亭城中,白亭海旁還建立草料場,倉庫,儲存糧草。

在蘇武山下,有大片的牧場,可爲遠征的士卒提供肉類蛋白質。

至尊駕臨涼州城,蓬蓽生輝。整個城池戒備森嚴。

但絲綢之路依舊暢通,涼州城是絲綢之路上最繁華的城池,沒有之一。

李瑄擔任武威都督的時候,治理過涼州城,在涼州城外建立大量工坊,建立涼州城的經濟秩序。又爲武威修水利,更改農具。

在涼州城外,遍地都是棉花。

冬天百姓穿棉衣,這是至尊庇佑下的溫暖。

是以,百姓無不感激聖澤。

這次李瑄到達涼州城的時候,百姓萬人空巷,要再次瞻仰聖顏。

可惜李瑄不能在武威停留太久,從武威太守那裡瞭解一番涼州城的事務後,李瑄於第八日,離開涼州城,率領禁軍北上白亭海。

大軍順着白亭河而上,於半個月後,到達白亭海,與武威都督李朱師、敦煌都督郭虛己匯聚。

雙方騎兵一共超過七萬。

河西走廊,和新建立的天山省,還要留下不少兵馬維持秩序。

特別是居延海的五千兵馬,唐軍未徵調一兵一卒。

李瑄在白亭海的時候,收到從長安傳來的軍文。

是王難得、郭子儀連戰皆捷的消息。

在此之前,李瑄已知李光弼在俱倫泊大獲全勝。

在大軍休整的時候,李瑄與衆將於中軍大營內,商議下一步進軍計劃。

“朕剛得到從長安傳來的消息,靈武都督、太原都督將兵馳騁,可以確定回紇東部無援軍支援回紇中部和西部。我們的敵人是以單于城爲中心的回紇騎兵,在此情況下,數量不會太多……”

李瑄將奏書交給將領們傳看。

順利會師後,擺在他們面前的是如何去打戰場戰鬥。

是乘勝直搗黃龍?

還是採用計謀?

亦或者繼續調遣兵馬,用絕對的力量碾壓回紇?

“臣估計單于城已經大亂,兵無戰心。我大軍士氣正盛,應北上單于城,一舉定乾坤。”

老當益壯的李朱師起身向李瑄拱手請命。

眼看着隴右的青海軍、柏海軍立下滅吐蕃的豐功偉績,相距不遠的武威軍、敦煌軍非常羨慕。

他們日思夜盼,終等到這一刻。

以往隴右河西通常是並列,一起行動。

所以武威軍和敦煌軍不想落後於人,誓要將回紇變成都護府。

“稟至尊,已有回紇部落向西州投降。在關鍵時刻,回紇內部不團結,臣也認爲是出擊的時候。”

郭虛己贊成李朱師的意見。

他只是上將,而李朱師是大將,他比李朱師更渴望功績。

李瑄能體會將士想要建功立業的心情。

但他們的兵馬是明的,一直在回紇探馬的監視之內。

在鬱督軍山下與回紇騎兵決一死戰,大唐會勝,但損失必然不小。

以更小的代價獲取勝利,纔是一貫策略。

現在跟以前不同。

都督府制度下的士卒生命都很值錢。

每戰死一個,撫卹會通過兵部發放到其家屬的手中。

“回至尊,移地健新掌權力,不會輕易妥協。獅子搏兔,亦用全力。應當等我們的探子探明情況,現金龍司已派遣錦衣衛說服薛延陀人和葛邏祿人,他們是回紇的西部和西南屏障,他們本就搖擺不定,一旦他們投靠大唐,北庭軍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進入回紇西面,翻越金山,直搗單于城、富貴城。”

“白亭海的糧草、牛羊,足夠七萬大軍食用一年,我們的糧草物資源源不斷地向白亭海運輸,因此不必太急。太原都督、靈武都督在東方已經對回紇形成威懾,即便他們短時間內無法行軍至此,也可以憑藉威勢使回紇惶恐。”

“除非回紇狗急跳牆,主動進攻。否則我軍的優勢會隨着時間建立……”

李瑄看了兵部尚書李泌一眼後,李泌會意,立刻起身建言,阻止與回紇硬碰硬。

李泌信道,他擅長借力。

回紇如今漏洞百出,大唐有多種方法勝利,沒必要用最粗暴的一種。

李泌唯一擔心的是回紇不甘心坐以待斃,選擇主動出擊。

這樣大唐會有些麻煩。

李泌不太瞭解移地健,不知道他有沒有這種魄力。

“臣贊同李尚書的建議。正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若策反葛邏祿人和薛延陀人,我大唐將行上兵之計,更符合大唐的利益。”

樞密使封常清選擇贊同李泌的話。

現在李朱師和郭虛己相當於封常清的麾下,他還不忘向李朱師和郭虛己安慰:“此戰回紇必滅,立功不必急於一時。天子親征,當行王道之師。”

“臣等衝動,願聽從至尊決斷。”

李朱師和郭虛己意識到自己急功近利,立刻向李瑄拱手一拜。

新軍制已經規定,士卒只要出征,就有共同的獎賞。

李瑄在《大唐月報》的《軍魂》上,以“一戰功成萬骨枯”,來批評古往今來,只爲自己升官發財,不爲士卒性命考慮的將領,包括那些古代人盡皆知的名將。

“集思廣益,兩位將軍提出的策略,不失爲一種選擇。只是先試行最好的方法。”

李瑄擺了擺手,讓李朱師和郭虛己不必較真。

每一次軍事會議,都會有比較激進的將領。

“回至尊,我軍若在白亭海等待錦衣衛和探子的行動。還要以靜制動,防備回紇主動出擊,將所有危患扼殺在萌芽之中……”

李瑄在與衆將商討的時候,李泌看着地圖,向李瑄提醒……

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44章 殺人滅口第496章 羅馬帝國的妥協,耶路撒冷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494章 進軍埃及地區,佈局亞非歐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479章 使者回京,定鼎大勢的一戰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127章 擒拿元帥,灕水之戰勝利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408章 與杜甫,百年盛世,叫上李白第482章 巴格達,哈里發的決心第73章 威震草原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494章 進軍埃及地區,佈局亞非歐第60章 峽口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474章 揚州城,李白的消息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92章 蹊蹺的海賊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434章 九九八十一難,終會圓滿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96章 五百金 兩美女的賄賂第361章 兇殘叛軍,華清宮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135章 萬騎圍堵,斬將拔旗第54章 暗度陳倉第16章 皇帝召見第455章 火藥的威力,一聲破敵第465章 再臨洛陽,智慧宮中第44章 殺人滅口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435章 雲南都護府,葉護太子,百國盛會開啓第285章 新科舉的題目第218章 再遇裴靈溪,勉之第160章 忠於社稷,李泌出山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490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青銅大炮的威力第243章 大唐的地圖,李林甫入道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471章 天亮了,淮陰謝氏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153章 天水郡公,實封五百戶,韋堅罷相第158章 裴靈溪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471章 天亮了,淮陰謝氏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367章 靈寶之戰,潼關陷落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222章 將吐蕃堵在雪域高原,對付三十萬大軍的方法第64章 大舉進攻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483章 再至龜茲,仁厚的君主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79章 回到長安第414章 大唐玄龍旗,稅制改革第144章 楊釗的野望,李隆基召見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77章 升官,忠武將軍第499章 裡海建立安業郡,五年後的長安第31章 飛馬射纓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384章 李峴拜相,更改軍制,開緝捕科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183章 九曲之戰開啓,南霽雲假冒敵軍衝陣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106章 積石軍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66章 血戰高坡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第79章 回到長安第17章 楊玉環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39章 王忠嗣第429章 設立鯨縣,吐蕃的雪崩第285章 新科舉的題目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384章 李峴拜相,更改軍制,開緝捕科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136章 名將之死
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44章 殺人滅口第496章 羅馬帝國的妥協,耶路撒冷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494章 進軍埃及地區,佈局亞非歐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479章 使者回京,定鼎大勢的一戰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127章 擒拿元帥,灕水之戰勝利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408章 與杜甫,百年盛世,叫上李白第482章 巴格達,哈里發的決心第73章 威震草原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494章 進軍埃及地區,佈局亞非歐第60章 峽口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474章 揚州城,李白的消息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92章 蹊蹺的海賊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434章 九九八十一難,終會圓滿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96章 五百金 兩美女的賄賂第361章 兇殘叛軍,華清宮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135章 萬騎圍堵,斬將拔旗第54章 暗度陳倉第16章 皇帝召見第455章 火藥的威力,一聲破敵第465章 再臨洛陽,智慧宮中第44章 殺人滅口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435章 雲南都護府,葉護太子,百國盛會開啓第285章 新科舉的題目第218章 再遇裴靈溪,勉之第160章 忠於社稷,李泌出山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490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青銅大炮的威力第243章 大唐的地圖,李林甫入道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471章 天亮了,淮陰謝氏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153章 天水郡公,實封五百戶,韋堅罷相第158章 裴靈溪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471章 天亮了,淮陰謝氏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367章 靈寶之戰,潼關陷落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222章 將吐蕃堵在雪域高原,對付三十萬大軍的方法第64章 大舉進攻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483章 再至龜茲,仁厚的君主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79章 回到長安第414章 大唐玄龍旗,稅制改革第144章 楊釗的野望,李隆基召見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77章 升官,忠武將軍第499章 裡海建立安業郡,五年後的長安第31章 飛馬射纓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384章 李峴拜相,更改軍制,開緝捕科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183章 九曲之戰開啓,南霽雲假冒敵軍衝陣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106章 積石軍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66章 血戰高坡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第79章 回到長安第17章 楊玉環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39章 王忠嗣第429章 設立鯨縣,吐蕃的雪崩第285章 新科舉的題目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384章 李峴拜相,更改軍制,開緝捕科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136章 名將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