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王忠嗣復職

李隆基眉頭緊擰着,心事重重,高力士站在身旁,一言不發,彷彿他不存在似的。

“陛下,您這是怎麼了?”楊貴妃頗有些好奇,眨巴着靈動的雙眼問道。

“朕是在擔心戰事。”李隆基眉頭擰得更緊了。

“陛下,這事不用擔心吧?李昌國他們打得那麼好,邏些已經被團團圍住了呢。”楊貴妃頗有些意外,捋了捋鬢邊秀邊。

“你不懂的。”李隆基無心解釋,衝高力士道:“高力士,你去把陳玄禮、李林甫和太子傳來,朕要與他們好好商議。”

高力士應一聲,快步而去。

“愛妃呀,李昌國他們這邊是沒什麼問題,朕擔心的是西域。”李隆基站起身,雙手緊握,不停踱步。

“西域?”楊貴妃對政事不瞭解,有些迷糊。

李隆基沒有爲她釋疑的興趣,揮揮手,楊貴妃施禮告退。

“希望時間還來得及。”李隆基仰首望着殿頂,憂心忡忡。

“見過陛下。”陳玄禮、李林甫和太子李亨趕到,衝李隆基見禮。

李隆基揮揮手,要他們免禮,招呼他們坐下來。

“陛下,召臣等前來可有要事?”陳玄禮的姓子有些急,一坐下來就問話。

“有一件事要與你們商議。”李隆基站定,打量三人道:“吐蕃戰事進展順利,朕很放心。不過,李昌國他們圍困邏些,不是短時間內能取勝,三五個月時間是需要的。如此長的時間,西域戰事爭會如何發展,朕實無成算。”

“陛下深謀遠慮。”陳玄禮讚一句,道:“眼下大唐派不出更多的軍隊去西域,高仙芝他們能頂多少時間實是無法預料,西域之事我們應該做最壞的打算。”

“陳將軍所言,臣也贊同。”李林甫是安西大都護,西域戰事與他有很大的關係:“大食勢大,若是大唐派出的援軍太少的話,濟不得事,反倒讓大食逐個擊破。是以,派往西域的援軍要多,要一起行動,眼下明顯不能派援軍。”

李隆基重重點頭,道:“援軍一事固然重要,卻非朕所慮。朕之所慮者,若是大食圍住西域,再兵發河湟,既斷我平定吐蕃大軍後路,又劍指長安,實爲心腹之患。”

大食此番東征的軍隊很多,斷定會僅僅滿足於西域,一旦把西域拿下,即使不能攻破安西四鎮,也必然會有所舉動。出兵河湟之地,既斷李昌國他們的後路,又威脅長安就成了必然之舉,此事不得不防。

“你們說,要如何處置爲宜?”李隆基打量着三人問道。

從眼下戰局來看,河湟之地就成了極爲重要的地方,關係着唐朝的前途,一定要有妥善處置。問題是,眼下的唐朝派不出兵。

“陛下,要不讓李昌國他們抽調一部分兵力迴轉河湟。”陳玄禮沉吟着道。

這倒是個辦法,李隆基卻是不準,道:“不可。李昌國他們雖然圍住了邏些,卻還未取得勝利。一旦邏些城裡的食物消耗一空,吐蕃必作困獸之鬥,不斷衝擊李昌國他們的營地,一旦李昌國他們手中的兵力不足,就會被吐蕃逃走。”

在飢餓的驅使下,吐蕃要逃,不斷衝擊唐軍營地,是必然之舉。若是李昌國他們的兵力少了,說不定就放跑一部分,那後果不是說着玩的。

“那要怎麼辦?”陳玄禮精通兵道之人,一經李隆基提醒,就明白過來了。

李隆基接着道:“長平大戰與此相彷彿,秦國雖然戰勝了,卻是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差點被趙軍逃脫。吐蕃戰事,不能有任何疏忽。從何處調兵呢?”

唐朝全國的總兵力才五十四五萬,吐蕃就調了三十萬,餘下的兵力鎮守各處,難以抽調,要想抽出兵力太難了。

“陛下,臣有一策,或可抽出兵力。”李林甫眉頭一撳。

“哦。何策?”李隆基大感興趣。

陳玄禮和太子李亨的目光齊刷刷集中在李林甫身上。

“陛下,臣以爲,吐蕃一滅,大唐的疆域就會驟增萬里,需要駐守的大軍就會更多,因而眼下的五十四五萬大軍已經不夠用了。再者,還要與大食大戰,這兵力就更加不足。”李林甫大聲道:“臣叩請陛下下旨,招驀壯勇從軍,大舉擴軍。”

“嗯。”李隆基重重點頭,大爲贊成這話,眉頭一挑,又道:“招驀壯勇從軍,擴大軍隊已是迫在眉睫了,此事不得不爲。可是,河湟之地的駐守一定要精兵強將,一個不好,就要與大食開戰,新招驀的新軍哪能與大食之軍作戰?”

大食東征大軍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哪是新招驀之軍所能抵擋,李隆基這話很有道理。

“陛下英明。”李林甫讚頌一聲,道:“臣以爲,可以用新招驀的壯勇換下精銳,把精銳派往河湟之地。”

“妙!”陳玄禮和太子齊聲讚歎。

太子李亨與李林甫是死對頭,卻不得不承認,李林甫此計正是處理眼下局勢的最佳之法。

“對對對。”李隆基恍然,大聲讚歎,一口氣不知道說了多少個好字,道:“新驀壯勇不堪大任,卻可以用來鎮守內地。他們一邊鎮守,一邊訓練,要不了多長時間,就可以成軍。此事關係重大,立時進行,先招驀十萬壯勇從軍,從各地抽調五萬精銳趕去河湟之地。”

“陛下,有兵不能無將,還要請陛下擇一良將統兵。”陳玄禮提醒一句。

光有精銳之軍,沒有良將統領,也不可能鎮守河湟之地,這擇將就成了必然之事。

“陛下,吐蕃軍報。”就在這時,高力士興沖沖的進來,把一份軍報呈給李隆基。

“是好消息?”李隆基眉頭一挑,快步上前,一把奪過來,展開一瞧,不由得大笑:“哈哈,天助大唐矣!天助大唐矣!”

“陛下,可是拿下邏些了?”陳玄禮心急之事,脫口問道。

“那還沒有,卻也差得不算遠了。”李隆基笑呵呵的把手中軍報一揚,聲調很高,幾乎是在歌唱:“邏些發生大火,把邏些化爲廢墟了。”

“真的?”陳玄禮、李林甫、太子李亨三人的眼睛瞪得滾圓,如同牛眼睛,一臉的難以置信:“不會吧?上天如此助大唐?”

李昌國他們採取的圍城之策固然可以減少大量的傷亡,卻是時間太長,若是邏些有足夠的食物的話,堅持一年半載不是問題。此戰要想早曰取勝,最重要的莫過於減少城裡的食物,這場大火就做到了,這太讓人難以置信了,哪有如此美事,更是砸到頭上的美事。

“這種美事,朕也難以置信,不過,朕相信李昌國他們不會亂報,他們說是真的,肯定就是真的。”李隆基說經過說了,嘆口氣道:“這幾個崽子,怎麼不寫得詳盡些。”

“陛下,這已經夠詳盡了。”李林甫笑着爲李昌國他們分辯一句道:“他們處理此事極是有力,要不然的話,邏些頂多燒掉一半。”

“是啊。這幾個崽子雖然賣關子有一手,處理此等事卻是不凡,吐蕃堅持不了多少時間了。”李隆基重重點頭,很是欣慰。

“陛下,西域軍報。”高力士捧着一份軍報,快步過來,呈給李隆基。

“不好。”李隆基一把奪過,展開一瞧,臉上的喜悅蕩然無存:“西域很危急。四十餘萬大食大軍進入西域,高仙芝他們被團團圍困。”

雖然這種事早在意料之中,陳玄禮、李林甫和太子李亨仍是直髮愣。

“河湟之地的守衛必須要加強。”李隆基雙眉一立:“唯有如此,才能防止大食東進。”

“陛下,臣舉薦安祿山爲將。”李林甫上前一步,開始薦將了。

安祿山雖然狂妄,卻是害怕李林甫,李林甫自認爲能控制住安祿山。若是安祿山爲將的話,他的助力就更大數分,地位更加穩固。

“嗯。安祿山是很忠心。”李隆基沉吟不語。

安祿山很得李隆基的歡心,按理說此等大事,他會同意,誰也沒有想到的是,李隆基竟然無意命他爲將。

“陛下,臣以爲安祿山固然知兵,卻是不堪此任。”陳玄禮上前一步,大聲道:“河湟之地極爲重要,而能派去的兵力又不會太多,非一員大將不可。”

“陳玄禮,你以爲何人能擋此任?”李隆基眉頭一立,如同出鞘的利劍。

“臣請陛下召回王忠嗣。”陳玄禮大聲道。

王忠嗣知兵善戰,是當時頭號名將,若是由他駐守河湟之地的話,再好也不過了。安祿山固然是一時名將,無論聲望還是戰功,還是才能,都不能與王忠嗣比。

“陛下,王忠嗣固然善戰,可他是有罪之身,不敢出戰石堡城……”李林甫當然不願意讓王忠嗣復職。

王忠嗣與太子李亨的關係最好,若是他復職的話,太子李亨的勢力就會大增。

“太子,你以爲呢?”李隆基一揮手,打斷李林甫說話,衝太子李亨問道。

“父皇,兒臣以爲龍武大將軍所言極是有理。”太子李亨也在爲王忠嗣起復而努力,自然不會錯過此等良機,道:“若王忠嗣不能擔此重任的話,只能從李昌國和哥舒翰二人中調回一人。”

太子李亨也是個精明人,此話無異於是在提醒李隆基,此任王忠嗣不可。

“王忠嗣雖然不敢出戰石堡城,卻是有膽略,曾率三百勇士直奔大鬍子營地,打得大鬍子落荒而逃。更重要的是,他統兵以來,從未有過敗仗,朕以爲此任非他莫屬。”李隆基對王忠嗣還是看重的,畢竟那是他的養子:“傳旨,要王忠嗣趕赴河湟。”

(未完待續)

第26章 楊國忠罷官第28章 生死關頭第30章 惺惺相惜第30章 妙計解困第58章 李泌第48章 哥舒翰進京第73章 勝券在握第32章 決戰西域(五)第21章 一舉渡河第9章 疏勒第2章 小勃律來襲第46章 李隆基震怒第5章 吐蕃都護府第62章 掛帥出征第36章 血染山崗第10章 他真有辦法第72章 大食東進第46章 李隆基震怒第15章 疏勒戰事第32章 決戰西域(五)第27章 大唐軍舞第47章 罪己詔第27章 攻佔石堡城(三)第13章 洗兵條支海上波第5章 威震三軍第4章 奪范陽軍第20章 慶功宴第27章 攻佔石堡城(五)第1章 史思明第46章 有辦法了第36章 安祿山第13章 大獲全勝第21章 李龜年第11章 迎頭痛擊(下)第21章 一舉渡河第69章 血戰邏些(下)第23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20章 河湟大捷(上)第40章 大唐憾事第28章 奪得首功第51章 越過積石山第45章 李隆基的決心第22章 齊齊出手第34章 進攻受阻第40章 天崩地裂第18章 李隆基很爽第38章 封常清第40章 楊國忠的末日第32章 消息走漏第38章 太子李亨第9章 楊國忠遭罰第6章 李昌國再定計第13章 縱橫千軍(下)第23章 連雲堡第5章 吐蕃要報仇第30章 楊氏失勢第37章 唐軍,能奈我何?第25章 阿布?穆斯林的依仗第40章 天崩地裂第16章 大破吐蕃(五)第59章 杜甫來訪第32章 決戰西域(七)第14章 凌煙閣第47章 嚇個半死(下)第41章 李昌國獻計第3章 我是監軍!第4章 千載良機第6章 唐軍來了!第34章 波斯後裔第46章 死胖子!死胖子!第8章 滅天竺?第85章 吐蕃求和第58章 強強聯手,超豪華陣容第31章 後宮風波第57章 朕要瘋一回第36章 天大的勝利第8章 哥哥我要!第32章 決戰西域(十三)第59章 將計就計第23章 各有優劣(上)第32章 梅妃江采蘋第32章 決戰西域(二)第6章 李白榮升第24章 率先登城第18章 大唐盛事第44章 贊普的怒火第33章 信不信?第10章 阿布?穆斯林覆滅第35章 進攻?退兵?第27章 郭子儀第58章 和談第20章 高仙芝的決心第51章 越過積石山第7章 楊國忠第32章 晉升副將第26章 狼狽爲奸第6章 勇猛無敵第34章 席捲大非川第8章 快快有請!第42章 最後一關
第26章 楊國忠罷官第28章 生死關頭第30章 惺惺相惜第30章 妙計解困第58章 李泌第48章 哥舒翰進京第73章 勝券在握第32章 決戰西域(五)第21章 一舉渡河第9章 疏勒第2章 小勃律來襲第46章 李隆基震怒第5章 吐蕃都護府第62章 掛帥出征第36章 血染山崗第10章 他真有辦法第72章 大食東進第46章 李隆基震怒第15章 疏勒戰事第32章 決戰西域(五)第27章 大唐軍舞第47章 罪己詔第27章 攻佔石堡城(三)第13章 洗兵條支海上波第5章 威震三軍第4章 奪范陽軍第20章 慶功宴第27章 攻佔石堡城(五)第1章 史思明第46章 有辦法了第36章 安祿山第13章 大獲全勝第21章 李龜年第11章 迎頭痛擊(下)第21章 一舉渡河第69章 血戰邏些(下)第23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20章 河湟大捷(上)第40章 大唐憾事第28章 奪得首功第51章 越過積石山第45章 李隆基的決心第22章 齊齊出手第34章 進攻受阻第40章 天崩地裂第18章 李隆基很爽第38章 封常清第40章 楊國忠的末日第32章 消息走漏第38章 太子李亨第9章 楊國忠遭罰第6章 李昌國再定計第13章 縱橫千軍(下)第23章 連雲堡第5章 吐蕃要報仇第30章 楊氏失勢第37章 唐軍,能奈我何?第25章 阿布?穆斯林的依仗第40章 天崩地裂第16章 大破吐蕃(五)第59章 杜甫來訪第32章 決戰西域(七)第14章 凌煙閣第47章 嚇個半死(下)第41章 李昌國獻計第3章 我是監軍!第4章 千載良機第6章 唐軍來了!第34章 波斯後裔第46章 死胖子!死胖子!第8章 滅天竺?第85章 吐蕃求和第58章 強強聯手,超豪華陣容第31章 後宮風波第57章 朕要瘋一回第36章 天大的勝利第8章 哥哥我要!第32章 決戰西域(十三)第59章 將計就計第23章 各有優劣(上)第32章 梅妃江采蘋第32章 決戰西域(二)第6章 李白榮升第24章 率先登城第18章 大唐盛事第44章 贊普的怒火第33章 信不信?第10章 阿布?穆斯林覆滅第35章 進攻?退兵?第27章 郭子儀第58章 和談第20章 高仙芝的決心第51章 越過積石山第7章 楊國忠第32章 晉升副將第26章 狼狽爲奸第6章 勇猛無敵第34章 席捲大非川第8章 快快有請!第42章 最後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