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王忠嗣回京

高適、岑參是唐朝着名的邊塞詩人,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爲着名的邊塞詩人。

提到詩,人們首先就會想到李白杜甫這兩人,因爲他們是詩仙詩聖。然而,提到邊塞詩,人們首先就會想到高適、岑參,而不是李白和杜甫。

李白和杜甫固然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兩座豐碑,讓後人景仰,然而在邊塞詩上,人們更多的是推崇高適和岑參。

高適和岑參的名頭雖然不如李白杜甫那麼有名,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詩人,他們竟然與杜甫一道前來,李昌國還真的想不到,很是驚訝,很是歡喜。

這樣的人,來得越多,李昌國越是歡喜,忙抱拳行禮道:“見過二位。”

“高適見過李將軍!”

“岑參見過李將軍!”

二人心想能得李昌國如此看重,是莫大的榮耀,要知道李昌國的身份地位權勢,遠遠比他們要高。更重要的是,李昌國名重天下,能得李昌國看中,那是積了八輩子的福。

“三位,請!”李昌國側身肅客。

“李將軍,請!”杜甫、高適、岑參三人大是歡喜,就要隨着李昌國進府。

“李將軍,留步。”有大臣忙叫道。

“哦。你有何事?”李昌國眉頭一挑,如同出鞘的利劍。

“李將軍,我有一事不明。我們是朝廷的官員,前來李將軍府上求見,李將軍不見我們也就罷了,爲何要求這三個讀書人呢?”這個大臣一挺胸膛,衝杜甫一裂嘴角道:“如此酸儒,有何好見的?”

“是呀!”這話說到羣臣心裡去了,齊聲附和。

這是狗眼看人低,太傷人面子了。就是泥菩薩還有三分火氣,更何況是詩聖了,臉色一變,就要發作,卻給李昌國揮手攔住。

“我要見誰,用得着你來管?”李昌國臉一沉,沉聲喝道。聲音低沉。如同悶雷,很有威勢。很是驚人。

“李將軍,不是那個意思,我只是好奇,好奇。”這個大臣忙陪着笑臉解釋。

李昌國望重天下,身份地位權勢遠遠高出他,若是惹得李昌國大怒,有他好果子吃的。這個大臣忙陪罪道:“還請李將軍見諒。”

“你說他是酸儒,你哪隻眼看見他象酸儒?”李昌國指着杜甫,對這個大臣質問。

“這個……怎麼看怎麼象酸儒啊。”這個大臣對杜甫是極爲不屑,雖然懼怕李昌國,仍是嘴硬。

杜甫眉頭一擰,很是氣憤。他這些年四處奔走,這種事情遇得多了,卻未有如此下這般,當着這麼多人侮辱他的。

“你聽過一句話嗎?英雄亦有落魄時。”李昌國眼中精光暴射,打量着這個大臣。問道:“就算是姜太公,七十爲相。在七十以前,落魄潦倒,衣食無着,那是何等的淒涼?韓信不能餬口,只得依漂母而食,更受盡胯下之辱,一旦得勢。揮軍定天下。本朝的尉遲恭,本是北地一鐵匠,不能辦衣食。一旦追隨太宗皇上,功震天下。”

這些例子都是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勵志故事。在他們發跡以前,日子過得很困難,連飯都沒有吃的。一旦找到用武之地,他們就是一飛沖天,一鳴天下驚。

這個大臣啞口無言,想了想,道:“李將軍高見。可是,不是每一個落魄之人都會成爲英雄。”

“那好,我且問你,你眼下身居高位,是朝廷的大臣,你的文章如何?”李昌國目光灼灼,緊盯着這個大臣。

“回李將軍,說到用兵打仗,或許我不如你。可是,若說到作文章,在下正是因此而科舉及第,成爲大唐之臣。”這個大臣極是自傲。

科舉制度出自隋文帝,在隋煬帝時得到加強,成爲一種取仕制度,取代了魏晉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此以後,成爲中國歷史上非常着名的考試製度。儘管到了後世,爲人詬病,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卻不可否認,這是一種很不錯的擇官制度,比起漢代的“舉孝謙”、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有很大的進步。

而唐朝對科舉制度的推行不遺餘力,唐太宗、武則天和李隆基三人更是在這方面下了大力氣,發現了一大批人才。

朝中大臣,十之八九就是科舉出身。唐朝的科舉,與後世的科舉有所不同,後世的科舉多以無用之言爲標準,所選官員多爲空談之人,無爲官之能。而唐朝的科舉制度很注重實幹,切合實際,是以,選出不少良臣。

當然,中科舉之人,都寫得一手好文章。是以,這個官員極爲自傲。

“我再問你,‘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寫得如何?”李昌國盯着這個大臣問道,聲音如同雷霆,震人耳膜。

“好!寫得好!”一片叫好聲響起,出自大臣之口。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不僅僅是詩,還是哲理銘言,就是一千年後的現代,也是勸學的名句。只要稍有頭腦的人都知道這詩寫得非常好,要一衆大臣不叫好都不成。

“你可知這詩是誰寫的?”李昌國再度發問。

“李將軍,是誰寫的?”李昌國的問話正是羣臣心裡所想,無不是打量着李昌國,大是期盼。

“就是你們看上眼的酸儒寫的。”李昌國冷哼一聲。

“謝李將軍。”杜甫大是感激。

杜甫很清楚,自今天起,他出名了。能成爲李昌國的座上佳賓,要想不出名都難。更別說,李昌國還當着這麼多人的面唸了他一句詩,可以預見得到,這詩必然成爲廣爲流傳的名句。這對苦苦掙扎的杜甫來說,是無上美事。

“啊!”

“他寫的?”

“這可能嗎?”

羣臣一副見鬼的表情,吃驚的打量着杜甫,一臉的難以置信。

杜甫是他們眼裡的酸儒,一無是處,誰會相信,他竟然能寫出如此佳句?

“哼!”一聲冷哼響起。只見太子李亨在一衆護衛的簇擁下,大步而來,衝羣臣冷冷的道:“李將軍的話誰敢不信?”

以太子李亨對李昌國的瞭解,李昌國還沒有如此隆重禮節迎接一個人,他如此看重之人,豈是等閒?李昌國說是,那就是。

“這個……”被李亨提醒的羣臣終於清醒過來。正如李亨所說,李昌國不會在這事上說假話。他們瞧不起的酸儒。竟然有如此文才,他們一時之間接受不了,連話都說不太清楚。

“滾!”太子李亨衝羣臣喝斥道:“不好好爲國做事,就想着攀結,枉爲大唐之臣。給你們十息時間,有多遠滾多遠。”

誰都知道,如今的太子已非以前的太子。以前的太子危若累卵。時刻可能丟掉太子之位,眼下的太子,太子之位穩若泰山,誰也不敢得罪,只得告罪離開。

“見過太子。”李昌國上前見禮。

“免了,免了。”太子李亨笑着道:“李將軍,據我所知,你還從未如此高看過一個人,你爲何以如此隆重的禮節迎接杜先生?”

“因爲杜先生是李翰林的至交好友,是李翰林推崇倍至之人。”李昌國回道。

“哦。李翰林推崇倍至的人物。必是非同小可。好好好!”李白才高八斗,詩名遍天下,能得李白推崇倍至的人物,豈是等閒?李亨大感興趣,把杜甫好一通打量,手一揮,道:“走,進去再敘。”

一進入府裡。太子手一揮,叫人擺酒。很快的,一桌酒席擺上。李亨招呼李昌國、杜甫、高適、岑參、李泌坐下。

李昌國打量李泌,問道:“敢問英雄貴姓?”

李泌就要通名報姓。卻給太子李亨攔住,笑道:“李將軍,你猜猜他是誰?給你個提醒,青年雋傑,和你一個姓。”

“長源?”李昌國雖未見過李泌,卻是聽過他的大名,知道他不少事。

“李將軍知曉在下,在下是榮幸之至。”李泌大笑,很是豪爽,紅光滿面。

長源是李泌的字。

“幸會啊幸會!”李昌國也是歡喜不已。李泌的大臣,只要喜歡唐朝的人,誰沒聽過?

這是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牛人,着名的政治家、謀略家,平定安史之亂的謀劃被人與隆中對相提並論。

見禮之後,李亨所有人斟上酒,這才道:“在飲酒之前,我先考較考較杜先生。能得李翰林推崇之人,我真的很好奇。”

“隨便考較便是。”李昌國放心得很,衝杜甫一打眼色道:“這是太子。”

言外之意不需要說了,那就是在暗示杜甫,好好把握住機會。

杜甫自然明白李昌國的用意,打起精神,任由李亨考較。杜甫詩才絕世,放眼數千年中國歷史,只有李白能與之媲美,李亨哪裡考得住他。

李泌暗暗稱異,也來考較,仍是考不住,大笑道:“不愧是李翰林推崇倍至之人。”

“杜先生,太子府裡還差個能文善詩的文人,你可願屈就?”李亨這是在招攬了。

杜甫有些猶豫,李昌國笑道:“如此美事,杜先生哪敢不從呢?”

李亨就是未來的唐肅宗,皇帝啊。眼下杜甫若是做了他的親點文人,等到他登基以後,杜甫的前途還用想嗎?

太子身邊也需要能文善詩的人爲他起草各種詔令,以杜甫之才,自然不會有問題,得到李亨的賞識那是必然。這對杜甫來說,是無上美事。

“謝太子!”杜甫致謝。

自此,杜甫正式成了太子身邊的人,受重用一事不用懷疑。

太子李亨還想招攬高適和岑參,無奈二人很想馳騁疆場,只得作罷。

接下來,李昌國他們飲酒作詩,盡歡而散。

一個勁爆人消息傳來:王忠嗣回京了。未完待續。。

第34章 李白的進步第2章 第一寵臣第4章 感恩戴德第61章 勢如破竹第83章 落井下石第87章 困獸之鬥第27章 攻佔石堡城(五)第23章 欽命將軍第85章 吐蕃求和第5章 威震三軍第23章 就打你!第31章 後宮風波第31章 喜悅無邊第7章 天竺第62章 掛帥出征第46章 有辦法了第3章 棄城而逃第43章 破壺口第5章 挺進波斯第18章 意外的援手第7章 天竺第20章 面聖第53章 洗心革面第16章 大破吐蕃(二)第8章 進入西域第58章 和談第57章 李白出山第32章 晉升副將第35章 李白建功第35章 李白建功第27章 攻佔石堡城(五)第10章 高仙芝第1章 史思明第37章 輝煌的勝利第30章 楊氏失勢第81章 碎葉城第35章 李白建功第32章 決戰西域(二)第29章 冰川天險第12章 大敗齊亞德(下)第46章 有辦法了第10章 算計楊國忠第10章 阿布?穆斯林覆滅第11章 高手第26章 舒萊克第12章 第一猛將第27章 進軍龜茲第24章 龍武大將軍第66章 太多了!太多了!第63章 釜底抽薪第16章 大破吐蕃(七)第19章 特勒滿川第20章 驚天血戰(下)第31章 捷報頻傳第44章 安祿山的狠辣第16章 大破吐蕃(八)第21章 一舉渡河第32章 決戰西域(一)第69章 血戰邏些(上)第20章 驚天血戰(下)第2章 分兵略地第11章 尋訪杜甫第16章 疏勒解圍第12章 千古一帝第25章 下馬威第44章 有美偕行第92章 窮途末路第13章 你是我的第33章 王忠嗣下獄第26章 舒萊克第12章 哈里發第18章 意外的援手第7章 京都長安第12章 哈里發第12章 第一猛將第14章 窮追不捨第63章 釜底抽薪第38章 風雷動吐蕃第59章 將計就計第77章 大勝一仗第19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27章 攻佔石堡城(五)第7章 石堡城第35章 聯手滅楊第53章 哥舒翰掛帥第8章 快快有請!第34章 波斯後裔第2章 小勃律來襲第30章 妙計解困第3章 自投羅網第40章 楊國忠的末日第34章 波斯後裔第11章 波斯復國第18章 鷹愁崖第45章 朝野震動第13章 縱橫千軍(下)第68章 監軍到了!第42章 除惡務盡
第34章 李白的進步第2章 第一寵臣第4章 感恩戴德第61章 勢如破竹第83章 落井下石第87章 困獸之鬥第27章 攻佔石堡城(五)第23章 欽命將軍第85章 吐蕃求和第5章 威震三軍第23章 就打你!第31章 後宮風波第31章 喜悅無邊第7章 天竺第62章 掛帥出征第46章 有辦法了第3章 棄城而逃第43章 破壺口第5章 挺進波斯第18章 意外的援手第7章 天竺第20章 面聖第53章 洗心革面第16章 大破吐蕃(二)第8章 進入西域第58章 和談第57章 李白出山第32章 晉升副將第35章 李白建功第35章 李白建功第27章 攻佔石堡城(五)第10章 高仙芝第1章 史思明第37章 輝煌的勝利第30章 楊氏失勢第81章 碎葉城第35章 李白建功第32章 決戰西域(二)第29章 冰川天險第12章 大敗齊亞德(下)第46章 有辦法了第10章 算計楊國忠第10章 阿布?穆斯林覆滅第11章 高手第26章 舒萊克第12章 第一猛將第27章 進軍龜茲第24章 龍武大將軍第66章 太多了!太多了!第63章 釜底抽薪第16章 大破吐蕃(七)第19章 特勒滿川第20章 驚天血戰(下)第31章 捷報頻傳第44章 安祿山的狠辣第16章 大破吐蕃(八)第21章 一舉渡河第32章 決戰西域(一)第69章 血戰邏些(上)第20章 驚天血戰(下)第2章 分兵略地第11章 尋訪杜甫第16章 疏勒解圍第12章 千古一帝第25章 下馬威第44章 有美偕行第92章 窮途末路第13章 你是我的第33章 王忠嗣下獄第26章 舒萊克第12章 哈里發第18章 意外的援手第7章 京都長安第12章 哈里發第12章 第一猛將第14章 窮追不捨第63章 釜底抽薪第38章 風雷動吐蕃第59章 將計就計第77章 大勝一仗第19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27章 攻佔石堡城(五)第7章 石堡城第35章 聯手滅楊第53章 哥舒翰掛帥第8章 快快有請!第34章 波斯後裔第2章 小勃律來襲第30章 妙計解困第3章 自投羅網第40章 楊國忠的末日第34章 波斯後裔第11章 波斯復國第18章 鷹愁崖第45章 朝野震動第13章 縱橫千軍(下)第68章 監軍到了!第42章 除惡務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