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文德殿亂賦

大魏,姬氏趙姓之後。

洪德十六年九月十九日,於陳都大梁汴京宮內,大魏皇帝趙元偲早朝之後回到文德殿暫作休息。

這位大魏皇帝趙元偲,二十六歲登基,至今已在位十六年,於內鼓勵民生、輕徭薄賦,於外發兵滅宋、開闢疆土,算得上是一位有道明君。

趙元偲並不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在位天子,他已經很滿足自己對祖宗社稷所作出的貢獻,並不妄想着吞併周邊的鄰國,一統整個天下。

如今的他,只想着培養出一位出色的繼承人,將祖宗留下的基業傳承下去。

但是,如何從那些位皇兒中選擇一位成爲皇嗣子,卻成爲了他目前最頭痛的煩心事。

自古以來,皇子奪嫡致使骨肉相殘、禍亂宮廷,屢見不鮮,雖然趙元偲並不希望自己的幾個兒子也因爲皇位而反目成仇、同室操戈,但事實上他也明白,這種事他即便是大魏天子也無法杜絕。

他本想再拖兩年,可是十餘年的勤政生涯,已讓這位勞心勞神的大魏天子年僅四旬便已兩鬢斑白,那每況愈下的身體狀況更是不時地提醒他,必須在眼下身體尚且康泰的情況下選出一位符合他心意的皇嗣子,斷了其餘幾個兒子的念想,否則日後必生事端。

可是想到究竟選擇哪一位,說實話就連趙元偲自己也難以做出決斷。

“童憲。”天子喚道。

童憲是大魏天子身側伺候的宦官,當初趙元偲還只是東宮太子的時候,童憲就已經伺候在旁,如今趙元偲已成爲大魏天子,童憲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穩坐內侍監兩名監正之一的位置,可以說是目前宮中職銜最高、權柄最大的兩名大太監之一。

“老奴在。”身側那原本就卑躬的童憲彎了彎腰,低聲回道。

大魏天子沉吟了片刻,問道:“你覺得朕日後傳位於哪位皇子比較穩妥?”

童憲聞言兩道白眉不禁抖了抖,雖然他是伺候趙元偲數十年的老僕,並且趙元偲也十分信任他,但是事關皇儲的問題,即便是童憲也不敢妄言,堆着滿臉皺紋爲難地說道:“陛下,皇儲之事事關重大,陛下可與皇后商議,也可與朝臣商議……老奴殘缺之人,豈可妄言天家之事?”

趙元偲聞言皺了皺眉,看了眼童憲不耐煩地說道:“朕叫你說,你直說無罪!”

童憲不由有些爲難,雖然大魏天子赦他直說無罪,可這種話題他還是不方便涉及,畢竟皇儲之事牽連甚大,不僅涉及幾位皇子,也涉及到後宮的娘娘們,一旦不小心說錯什麼話,勢必會得罪某些勢力。

想了想,童憲訕笑着說道:“老奴覺得,陛下既然將皇長子扶爲太子,想必是屬意太子殿下的。”

他這話說得很聰明,純粹就是把太子當成了明燈,說了一句衆所皆知的事實,也不會因此而得罪誰。

然而大魏天子並不滿意。

不過他並沒有再爲難童憲,畢竟他也曉得,童憲越是身邊的老人,在皇儲這件事上就越發諱莫如深,畢竟無論在哪裡,談論皇儲人選都是禁忌。

“童憲,傳朕口諭,於明日早朝前召衆皇兒至文德殿,朕要親自測試幾位皇兒的學識,看看他們這段日子的成果如何。……令宮學中那些位擔任講師的大學士在旁陪同。”

“遵陛下口諭。”

次日,天尚且矇矇黑,趙元偲膝下九位皇子便奉旨於文德殿集合,可是仔細一數,卻能發現到場只有八人,還少一人。

然而趙元偲似乎並沒有發覺,正準備頒佈考題。

見此,童憲連忙躬身在天子耳邊提醒道:“陛下且慢,還有一位殿下尚未出席。”

趙元偲聽得心中一愣,眯着眼睛仔細一數殿內的人數,果然發現只有八名皇子到場。

可是他一時半會也說不出少了哪個皇兒,只曉得受到他關注的五名皇子皆有出席。這五子分別是皇長子太子弘禮、次子雍王弘譽、三子襄王弘璟、四子燕王弘疆,以及皇五子慶王弘信。

這五名皇子最年長的已有二十五歲,最年輕的也已二十一歲。除太子弘禮外,皆已出閣闢府,尊封王位,是大魏天子心目中比較屬意的皇儲人選。

而其餘的兒子,則是目前還未出閣闢府的。要麼是趙元偲捨不得,比如皇六子弘昭,此子善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備受趙元偲寵愛;要麼就是歲數還不夠出閣闢府的年紀,比如皇七子弘殷、皇八子弘潤、以及皇九子弘宣。

也正是因爲最小的三名皇子尚且年幼,趙元偲並沒有把他們列入皇儲的人選名單中,因此也就沒怎麼去關注。

“是哪個皇兒未出席?”趙元偲皺着眉頭問道。

“乃皇八子弘潤。”負責這場皇試的大太監童憲低聲告罪道:“老奴已派人去催促了,相信八殿下馬上就會趕來了。”

趙元偲又皺了皺眉。

皇八子趙弘潤,是他的第八個兒子,今年剛剛一十四歲。

早些時候趙元偲就聽說此子頑劣不堪,貪圖玩樂、不好學識,致使擔任宮學授課的大學士們一直在私下抱怨。

但因爲此子年幼,況且又沒什麼經世之才,不在皇儲名單之內,於是趙元偲先前也就沒怎麼關注。

沒想到今日此子竟然連皇試都遲到,這讓趙元偲心中惱怒。

大魏天子默不作聲地坐回龍椅,面色陰沉很是不好看。

這讓四周觀試的衆大學士們面面相覷,他們也不敢多說什麼。

而已入席的那些位皇子們則是一副事不關己的表情,有默然的,有準備看熱鬧的,唯獨最年幼的皇九子弘宣滿臉擔憂之色。

衆皇子中,他弘宣與弘潤關係最爲密切,因爲弘宣的生母沈淑妃是弘潤他母親生前的異姓好姐妹,並且也是弘潤的養母。

因此,儘管同父異母,但弘潤與弘宣卻是喝着同一個孃的奶水長大的。雖然如今他倆的年紀漸漸大了,早已搬出了沈淑妃的寢殿,但關係依舊密切。

大約過了一炷香的工夫,一干宮殿郎衛領着一位年輕的皇子走入到文德殿,只見此子生得眉清目秀、相貌堂堂,雖然年幼但頗爲俊秀。美中不足的是,也不曉得此子是不是剛睡醒,舉止間帶着幾分慵懶睏意,眼神遠不及其他幾位皇子那般炯炯有神。

看着皇八子趙弘潤這幅表情,大魏天子立馬猜到,此子必定是被宮殿郎衛從被窩裡拖起來的,可是擺着殿內那些位大學士在,他也不好意思將這件事拆穿,只好狠狠地瞪了趙弘潤一眼,示意他入席。

見衆皇子終於到齊,趙元偲便頒佈了這次皇試的考題。

總共兩道題,第一題考驗才學,要求九名皇子以個人志向揮筆成文,參照《詩經》寫一篇文,詩辭不限;第二題,則考驗皇子們的治國之學,要求衆皇子寫一篇《國富論》,可以剖析當今大魏的國情議論,也可以評論朝廷所施行的種種政策的利弊、並適當加以個人的觀點,總而言之,只要是能增強大魏國力的,都可以寫出來。

頒佈完考題後,趙元偲就起身赴早朝了,留下殿內的大學士盯着他那些兒子們。

大概一個時辰左右,早朝結束,趙元偲又帶着大太監童憲返回文德殿,準備檢驗這些位皇兒在這一個時辰內的成果。

此時九名皇子都已寫完了文章,停了筆,坐在考案後恭候着他們的父親來批閱驗收。

趙元偲起初是很滿意,可隨着他的目光掃過整個大殿,他臉上的笑容便僵住了。

這不對啊,明明九位皇兒,怎麼又少了一個?

瞪大眼睛仔細一數,趙元偲發現現場果然就只有八名皇子,還有一個不知去了哪裡,仔細回憶了一下,趙元偲發現此子竟然就是剛纔遲到的那個皇八子趙弘潤!

“弘潤呢?”趙元偲問道。

話音剛落,皇次子雍王弘譽坐在席中笑着說道:“回父皇話,弘潤他回去了。”

“回去了?”

“是。……弘潤說他沒睡幾個時辰就被郎衛們強行拉起來,不得不趕至文德殿來參加皇試,既然寫完了,那就回去繼續補覺。”

“這逆子……”大魏天子不滿地嘀咕了一句,擺着衆大學士在場他也不好發作,忍着怒氣勉強說道:“哼!看來我八皇兒是成竹在胸啊!……誰去把他寫的念念。”

衆學士面面相覷,竟沒有一個站出來去念八皇子弘潤所寫的詩詞文章,想來這些位都是清楚這位皇子殿下的才學的,以至於沒有一個人主動去念他寫的東西,免得念出來觸怒天子,牽連到這裡。

見此,趙元偲擡手一指皇九子弘宣:“弘宣,你念。”

“是,父皇。”

儘管是同一個娘撫養長大的,但年紀尚小一歲的皇九子弘宣卻比哥哥弘潤更具皇子的禮儀,只見他徐徐站起身來,在朝着皇父拜了一拜後,走到哥哥弘潤的考案旁,拿起案上的紙仔細瞧了瞧。

這一瞧不要緊,年幼的弘宣頓時皺緊了眉頭。

“唸啊!”趙元偲不滿地催促道。

然而,弘宣還是猶豫着難以張口。

見此,大太監童憲頓時心中明瞭,想必是皇八子弘潤寫的文章寫得不妥,使得皇九子弘宣顧念兄弟之情,難以開口。

因此,他輕聲對趙元偲說道:“陛下,近幾日風大,九殿下尚年幼,或許感染了風寒,咽喉有恙,不如換老奴身後的內監去念吧。”

“唔。”趙元偲掃了一眼趙弘宣,也察覺到此事有異。

在大太監童憲的眼神示意下,一名小太監躬着腰快步走到趙弘宣身邊,從這位苦笑不已的九殿下手中接過了考卷,大聲唸了出來:“報晨之雞尚未啼,君召衆兒殿文德。一問才識,二問朝評。吾兄讀書萬卷,吾弟揮筆有神。奈何兒臣腹中空,抓耳撓腮文難成。……”

趙元偲聽得微微一樂,精於詩經的他當然清楚趙弘潤這首詩的格局並非出自詩經,但不知怎麼念起來卻感覺朗朗上口,尤其是那句奈何兒臣胸中空、抓耳撓腮文難成,生動形象地描述出趙弘潤剛纔坐在殿中看着其他兄弟揮筆疾書、自己卻苦於難以成文的窘迫。

雖然詩體奇怪,但也算寫得不錯啊,爲何弘宣不敢念?

趙元偲心中納悶。

而此時,那位小太監仍在繼續念着。

“……世人皆道皇子好,豈知皇子亦難當。庶子未起吾已起,庶子已睡吾未睡。……”

……

趙元偲不禁有些動容。皇八子弘潤的怪詩雖然用詞直白,但卻寫出了皇子的爲難,尤其是那句庶子未起吾已起,庶子已睡吾未睡,生在帝王家的皇子們,哪一個不是從小受到嚴格的宮學教育,毫無自由可言?

而且這句話用在身爲大魏天子的趙元偲身上也頗爲合適。

趙元偲在位十六年,勤於國政,哪一天不是睡得比百官晚、起得比百官早?即便是平民百姓中,又有多少能像他一般?

所以說,皇子難當,天子更難當,而要當一位賢明君王,那更是難上加難!

這一句,簡直寫出了趙元偲的心聲。

而此時,那名小太監正念着最後一句。

“索性吾志不在此……呃……索性吾志不在此……呃……”

“唸啊!”趙元偲一臉納悶地催促道,心說這不是寫得挺好的麼,怎麼又不念了?

在大魏天子的幾番催促下,那名小太監憋地面紅耳赤,忽然,他咬了咬牙,將最後一句唸了出來。

“……索性吾志不在此,哈哈,隨他去罷!”

此言一出,滿殿寂靜。

而大魏天子趙元偲更是呆若木雞。

“哈……哈?隨他去吧?隨他……去吧?”

猛然回過神來,趙元偲氣得雙眼瞪得睛圓,他終於明白,爲何弘宣遲遲不敢念這首怪詩。

“放肆——!!”

天子震怒,文德殿內衆人皆嚇得叩拜在地,惶恐不安。

—————附弘潤的怪詩,一首打油詩想破頭—————

報晨之雞尚未啼,

君召衆兒殿文德。

一問才識,二問朝評。

吾兄讀書萬卷,吾弟揮筆有神。

奈何兒臣腹中空,抓耳撓腮文難成。

世人皆道皇子好,豈知皇子亦難當。

庶子未起吾已起,庶子已睡吾未睡。

索性吾志不在此,

哈哈,隨他去罷!

——弘潤《文德殿亂賦》

第915章:煙雨中的奇襲第580章:名正言順的仗勢欺人第442章:驅虎吞狼第1045章:尚縣寇正 二第一百九十七章:善後第68章:西河戰役! 二 二合一第一百九十四章:初接觸第352章:局勢扭轉第864章:不期而遇 二第631章:莫名其妙的戰況演變第559章:鄢陵驚聞第63章:最後的參與方第726章:姬潤與景舍 二第601章:兩縣約賽第105章:展翅 四第185章:魏韓對峙 二合一第二百九十二章:肅王府第747章:伏擊對伏擊第574章:安陵趙氏第481章:肅王的怒!第177章:天下英傑盡入彀中 二合一第700章:強渡澮河第二百五十七章:王與王的默契第兩百二十一章:勸諫第1187章:局勢漸明 二第一百一十章:殺威第二百七十六章:求助工部第549章:啓程前夕第123章:焦灼的戰場 三 二合一第一百四十七章:說降 二第190章:韓然的對策 二合一第424章:兩支利矛第392章:戰爭升級的徵兆第1090章:二月 二 『加更16/27』第130章:喪辦 二合一第469章:民商崛起之初 七第1335章:曲樑侯司馬頌第309章:撫卹與犒賞 二合一第638章:夜戰 三第218章:進退第107章:兩王相會 二合一第1165章:司馬安vs烏須部落 二第148章:炫耀工藝 二合一第三十三章:暴露第563章:入城第348章:昭武十三年第1271章:謠言頓起第994章:劍指淇關第497章:影響 二第748章:鐵騎第175章:百家爭鳴 二合一第507章:忠烈之後第619章:駱璸的破局之招第1297章:來自衛國的謠言第813章:竊物的宮女 二第281章:春季之戰 二合一第634章:將計就計第一百一十九章:預料之中的不和 二第764章:日常之冶造局第三百零四章:爭吵第50章:新年第1155章:友或敵的選擇 四第1174章:各有行動 二第187章:魏韓對峙 三 二合一第885章:太子與桓王第1277章:肅王府的家宴 二第517章:審訊第1273章:魏天子的執念第二百九十六章:婆媳相見 二第489章:說服 五第1376章:大梁見聞第1384章:心結與脫身 二合一第996章:淇關之戰 二第1313章:初見 二第93章:謠言 二合一第669章:符離塞之戰 二第兩百二十章:肅王的手段 四第823章:遊馬重騎第453章:崩離的羯角 三第1296章:忙碌的肅王府第八十七章:第一枚金令第109章:萬全之策 二合一第412章:羯角!兵臨城下!第1048章:戰略構想第222章:交鋒!第三百五十三章:危機解除之後第587章:王瑔第178章:寓教於樂 二合一第675章:因緣 二第1059章:中陽劉病已第373章:勢不可擋!碭山軍!第470章:預兆第1196章:冬日奔襲?! 二第500章:臨行前的安排 二第1004章:兵臨城下第153章:衛國內亂之始 二 二合一第892章:深謀遠慮 二第605章:惡徒! 二第887章:兄弟夜談『加更26/33』第三百二十七章:南樑王的新軍
第915章:煙雨中的奇襲第580章:名正言順的仗勢欺人第442章:驅虎吞狼第1045章:尚縣寇正 二第一百九十七章:善後第68章:西河戰役! 二 二合一第一百九十四章:初接觸第352章:局勢扭轉第864章:不期而遇 二第631章:莫名其妙的戰況演變第559章:鄢陵驚聞第63章:最後的參與方第726章:姬潤與景舍 二第601章:兩縣約賽第105章:展翅 四第185章:魏韓對峙 二合一第二百九十二章:肅王府第747章:伏擊對伏擊第574章:安陵趙氏第481章:肅王的怒!第177章:天下英傑盡入彀中 二合一第700章:強渡澮河第二百五十七章:王與王的默契第兩百二十一章:勸諫第1187章:局勢漸明 二第一百一十章:殺威第二百七十六章:求助工部第549章:啓程前夕第123章:焦灼的戰場 三 二合一第一百四十七章:說降 二第190章:韓然的對策 二合一第424章:兩支利矛第392章:戰爭升級的徵兆第1090章:二月 二 『加更16/27』第130章:喪辦 二合一第469章:民商崛起之初 七第1335章:曲樑侯司馬頌第309章:撫卹與犒賞 二合一第638章:夜戰 三第218章:進退第107章:兩王相會 二合一第1165章:司馬安vs烏須部落 二第148章:炫耀工藝 二合一第三十三章:暴露第563章:入城第348章:昭武十三年第1271章:謠言頓起第994章:劍指淇關第497章:影響 二第748章:鐵騎第175章:百家爭鳴 二合一第507章:忠烈之後第619章:駱璸的破局之招第1297章:來自衛國的謠言第813章:竊物的宮女 二第281章:春季之戰 二合一第634章:將計就計第一百一十九章:預料之中的不和 二第764章:日常之冶造局第三百零四章:爭吵第50章:新年第1155章:友或敵的選擇 四第1174章:各有行動 二第187章:魏韓對峙 三 二合一第885章:太子與桓王第1277章:肅王府的家宴 二第517章:審訊第1273章:魏天子的執念第二百九十六章:婆媳相見 二第489章:說服 五第1376章:大梁見聞第1384章:心結與脫身 二合一第996章:淇關之戰 二第1313章:初見 二第93章:謠言 二合一第669章:符離塞之戰 二第兩百二十章:肅王的手段 四第823章:遊馬重騎第453章:崩離的羯角 三第1296章:忙碌的肅王府第八十七章:第一枚金令第109章:萬全之策 二合一第412章:羯角!兵臨城下!第1048章:戰略構想第222章:交鋒!第三百五十三章:危機解除之後第587章:王瑔第178章:寓教於樂 二合一第675章:因緣 二第1059章:中陽劉病已第373章:勢不可擋!碭山軍!第470章:預兆第1196章:冬日奔襲?! 二第500章:臨行前的安排 二第1004章:兵臨城下第153章:衛國內亂之始 二 二合一第892章:深謀遠慮 二第605章:惡徒! 二第887章:兄弟夜談『加更26/33』第三百二十七章:南樑王的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