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衆人拾柴『加更9/14』

當日,趙弘潤將冶造局內的所有人都聚集在局內的一處廣場上,與他們一同席地而坐,針對如何提高蠟燭的單位時間產量而展開討論。

不得不說,衆人拾柴火焰高,沒過多久,便有一名工匠站了起來,提議道:“不如採用戶部鑄幣的方法,打造大型模具,一次可產量一百支。”

聽聞此言,周圍的工匠們紛紛點頭稱是。

要知道,他們可是冶造局,善於打造任何大型模具,哪怕是戶部用來鑄造錢幣的模具,亦是出自他們這些冶造局的工匠們之手,因此,打造一個大型的用來製造蠟燭的模具,根本不在話下。

但是趙弘潤對此並不滿意。

畢竟,製造大型模具他也早就想到了,讓他犯難的是如何解決燭芯問題,不得不說,這位工匠所提的建議,並沒有說到點子上。

這時,又有一名工匠站了起來,猶豫不決地說道:“殿下,不如這樣:反正燭芯是要浸透燭油的,而浸透燭油的燭芯,冷卻後亦會凝固成型,我冶造局打造完整的蠟燭模具,在往蠟燭內灌入燭油後,再將早已凝固成型的燭芯插入進入……”

不得不說,這位老匠師的話,讓趙弘潤眼睛一亮。

可就在這時,另外一名工匠皺眉反駁道:“可如此,如何確保燭芯定是在蠟燭的中間位置呢?據某猜測,儘管燭芯事先凝固成型,可若是插入滾燙的燭油內,燭芯必定軟化,軟化下來的棉線,不能確保橫貫蠟燭,更別說還得處於中間位置。……老匠師的提議。恐怕不妥。”

聽了這番話,非但先前那名老匠師點點頭滿臉遺憾地又坐了下來,就連附近的工匠們亦是議論紛紛,覺得這番話確實大有道理。

而對此,趙弘潤的表情有些古怪。

因爲在他看來,那位老工匠的提議十分有建設性。因此,他試探着說道:“滾燙的燭油會軟化燭芯表層的凝固燭油,那麼,降低燭油的溫度呢?”

“那也不能確保燭芯一定能蠟燭的中間位置。”冶造局的郎官℉℉,陳宕搖着頭肯定道:“這個辦法不好。”

……

趙弘潤張了張嘴,竟無言以對。

他感覺,冶造局的工匠們,彷彿是力求完美的強迫症患者,過於講究精益求精,雖然說這沒有什麼不好。

“要是燭芯不會軟下來就好了。”冶造局的郎官程琳在旁嘀咕道。

聽聞此言。趙弘潤心中微微一動。

他想了想,沉吟道:“本王倒是有個主意,不知可行不可行。”

“肅王殿下請講。”局丞王甫連忙說道。

見此,趙弘潤一邊雙手比劃着,一邊低聲說道:“取一根竹絲,將棉線一圈圈纏繞在上頭,以此充當燭芯,就不太會彎曲。”

話音剛落。只見空地上鴉雀無聲,許許多多工匠們瞪大眼睛瞅着趙弘潤。面露驚喜與古怪之色。

難不成肅王殿下早就主意?……其實到最後那兩千兩銀子的賞賜最終還是被這位殿下自己得了去?

許多惦記着那兩千兩賞銀的工匠們,眼巴巴地瞅着趙弘潤。

不得不說,冶造局的工匠們相當務實,當即便有人興匆匆地取來幾根竹絲與一團棉線,按照趙弘潤所說的方式,將棉線以螺旋狀纏繞在那根竹絲上。

第一次嘗試。失敗了。

因爲製作出來的燭芯,差不多是孩童的小手指那般粗細。

用這玩意當燭芯?市場上的蠟燭纔多粗?

於是,工匠們立馬將竹絲削地更細,並且,所選用的棉線。也採用了最細的棉線,如此一番折騰,這才製作出一根僅只有筷頭粗細的燭芯來。

而這支燭芯,雖然具有彈性,可以完全,但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杜絕了彎曲的可能,這讓衆多在場的冶造局工匠一陣驚呼。

可問題在於,這支新式的燭芯,並不能解決最根本的難題:如何確保燭芯始終處於模具的中間位置?

對此,就連趙弘潤也有什麼好辦法。

然而,見到這位肅王殿下犯了難,衆冶造局的工匠們反而顯得興致勃勃,畢竟按照這位肅王殿下所承諾的,誰解決了這個問題,誰就能領到足足兩千兩銀子的獎勵,這可是一筆鉅款吶。

於是乎,衆冶造局的工匠彼此討論,紛紛提出許許多多的建議。

不得不說,這些建議就連趙弘潤聽了也感覺有些天馬行空,完全就是雲裡霧裡。

但不可否認,也有幾個比較靠譜的建議。

比如,有一名工匠提議改變模具的底部,使模具的平面底部變成尖錐形,如此一來,只要模具上方的燭芯維持在中間位置,這根燭芯勢必會處於蠟燭的中央部位。

還別說,這份智慧就連趙弘潤聽了都暗暗點頭。

唯一的問題就是,似這種底部呈現圓錐形的蠟燭,如何使用呢?難道專門推出一個與其匹配的蠟燭臺?

這不,還沒等趙弘潤開口詢問,郎官陳宕便已經問出了與趙弘潤心中所想相類似的疑問:“底部削尖,如何立於桌上?”

巧的是,那位工匠也早已想好了對策,並且,還是趙弘潤所想到的對策:“我冶造局可以推出與這批蠟燭所匹配的燭臺。”

而對此,陳宕卻嗤之以鼻。

別看這位老實巴交的郎官在面對趙弘潤時戰戰兢兢,可在工藝方面,他所提出的針對性問題,還真是一針見血:“你覺得,百姓會額外花一分錢去買我冶造局推出的燭臺?……還是說,我冶造局在出售蠟燭的時候,白送燭臺?”

那名工匠不言語了,訕訕地坐了下來。

想想也是,要知道本來蠟燭就屬於是價格並不便宜的日常消耗品,遠不如油燈省錢。因此,使用蠟燭的魏國百姓本來就比使用油燈的人要少。

可如今,冶造局製造出一批蠟燭,卻要本來就覺得蠟燭昂貴的魏國百姓額外再花一份錢去買個燭臺,誰會去買?

至於白送,那更是想也別想。

買一次蠟燭送一個燭臺?

如果一名百姓只買一根蠟燭。那你送是不送?

送?

那行,那冶造局非賠到連褲子都當了不可!

而就在這時,又有一名工匠站起來言道:“其實,我們可以將底部削去一部分,削平,這不就好了麼?削掉的蠟燭,還是可以再次融化、重新制造蠟燭的。”

這麼一說,聽起來就靠譜多了。

趙弘潤暗暗點頭,主動詢問那兩名工匠的姓名。倘若他冶造局最終選擇了他們所提的建議,那麼,這兩位工匠,將平分那兩千兩銀子的懸賞。

在這一點上,趙弘潤素來很大方。

可趙弘潤的這一番詢問,除了讓那兩名工匠歡喜地滿臉通紅外,亦讓附近其餘的工匠們有些眼紅了。

他們絞盡腦汁地苦苦思索着更好的辦法,畢竟這事關着那筆龐大的懸賞銀子吶!

一時間。整個廣場都寂靜了下來,放眼望去。只見那些工匠們無一不是聚精會神地思索着,同時用雙手比劃着什麼,使得明明有數百人的空地,竟是一片寂靜。

突然,有一名年輕工匠站了起來,提議道:“殿下。在下以爲,其實我們可以先行製造一支內部留有燭芯空間的蠟燭,待制成蠟燭後,再將燭芯放進去……”

說着,他忘乎所以地跑到一堆人的前頭。雙手比劃着補充道:“殿下,我冶造局可以採用戶部鑄造錢幣的方式,打造一整塊鐵質的模具,這一整塊模具,可以有數十個製作蠟燭的凹槽,如此做的好處就是,我等只要將燭油倒入模具,燭油會自己填補到每一個單獨的凹槽中……至於燭芯,在下建議在打造模具的時候,在每一個凹槽的底部中央,安置一根與燭芯差不多粗細的鐵筷……待等這些凹槽內的蠟燭凝固成型,唔,我等可以在模具的底部設計一下,將成型的蠟燭推出來。如此製造出來的蠟燭,就成了中部空缺有燭芯的蠟燭,最後,我等用殿下所改良的燭芯,沾了滾燙的燭油,直接插入這些蠟燭的空缺處,滾燙的燭油自會與蠟燭的內壁溶結,如此,一支蠟燭便製成了。”

誒?

趙弘潤吃驚地望了一眼眼前這名年輕的工匠,忍不住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只見那名年輕的工匠強壓着心中的歡喜,恭敬說道:“回稟殿下,在下叫做丁鈞!”

丁鈞……

趙弘潤在心中喃喃默唸着這個名字,儘管他從未小看過這些他認知概念中的“古人工匠”,但不可否認,他被這些“古人工匠”們的智慧所震驚了,尤其是這位叫做丁鈞的工匠。

因爲或許只有趙弘潤纔會明白,丁鈞的建議,至少超越了這個時代蠟燭工藝整整一千年。

要知道,哪怕是負責製造蠟燭的虞部,他們製作蠟燭的方式,依舊還停留在方纔冶造局所嘗試的那種工藝:打造兩片半圓的模具,用兩塊半圓的蠟燭夾住燭芯。

比起冶造局衆人越來越完善的,幾乎一步到位的蠟燭製作方式,何止是一個落後可以形容?

當即,趙弘潤便拍板決定,賞賜丁鈞一千兩銀子,賞賜另外那兩名初步提出用大型模具製造蠟燭的工匠各自五百兩銀子。

除此之外,整個冶造局內所有人員,增發一個月的月俸。

所有人,皆大歡喜。

“讓我們幹一票大的!”

當趙弘潤宣佈正式打造大型模具時,在場所有的工匠們都忍不住歡呼起來。

儘管趙弘潤給他們的任務相當繁重。

在半個月內,打造十座大型蠟燭模具,而每一座模具,可同時生產一百支蠟燭。

不得不說,只要此事順利,冶造局製作蠟燭的速度,將使國內任何一個蠟燭作坊絕望,包括工部轄下的虞部所管理的作坊。(未完待續。)uw

</br>

第240章:大梁戰役 二 二合一第1215章:關鍵的契點 二第234章:魏國之危第1206章:渭陽君贏華第370章:巧遇青羊 二第1084章:全國路網與軌道馬車第412章:羯角!兵臨城下!第1068章:解惑第1342章:曲樑侯府之變 二第二百三十八章:殺雞儆猴第618章:雍王的獠牙第950章:鼓舞士氣第69章:西河戰役! 三 二合一第959章:千里馳援第6章:二月末第七十六章:藏第1121章:中陽行宮第三百二十五章:兄與弟 三第1300章:五月末第一百五十八章:曹玠歸來第419章:蛻變第770章:屈氏一族的使者第353章:抵達河西第二百五十一章:唯勝者結束戰爭第970章:韓軍撤離 二第三百五十六章:戰爭的預兆 二第332章:借刀殺人第972章:爭執 二第804章:叔侄夜話 三第二百八十九章:按部就班 二第105章:展翅 四第253章:決戰?! 二合一第488章:說服 四第五十四章:太子與雍王 三第1234章:三月,衛國遭難 二合一第407章:雒水之盟第九十六章:伏擊第897章:影響第951章:聲東擊西第二百三十三章:反響 二第934章:出擊!遊馬重騎! 二第1110章:王用商人第448章:瓜分第442章:驅虎吞狼第631章:莫名其妙的戰況演變第552章:齊楚之戰的預見第802章:叔侄夜話『加更7/30』第1077章:審訊 二第869章:駐軍函谷第1261章:論功行賞第1293章:宋地叛軍 二第三百六十章:戰爭!戰爭!第137章:趙昭抵魏 二合一第251章:最後的大梁禁衛 二第八章:焚琴煮鶴第1215章:關鍵的契點 二第785章:肅王府的新門客第三百五十四章:危機解除之後 二第731章:經驗與見識的較量 三第512章:疑雲第515章:二度行刺第1120章:暗查 二第一百二十七章:敗勢 二第503章:多方推手 三第900章:黃雀死了第1293章:宋地叛軍 二第六十章:玉瓏公主 三第九十一章:部署第338章:五月第199章:詐死之計 二合一第54章:戰爭預熱 二合一第896章:營變 二 『加更28/33』第800章:阻力第300章:四月 二合一第兩百零九章:緣由第1120章:暗查 二第998章:淇關之戰 四第1266章:爭執第227章:全面攻韓 二合一第1104章:勝負 二第268章:變局 二合一第633章:進退維谷第二百六十七章:改變第1022章:廉駁與韶虎第九十二章:鄢陵之戰第七十六章:藏第1161章:武信侯的思量第一百八十章:再敲一筆第582章:老健的趙來峪第325章:推波助瀾第719章:十月初第463章:民商崛起之初第1088章:放出的長線第三十章:蘇姑娘 四第64章:大爭之世! 二合一第一百四十八章:熊琥約和第六十九章:聖意第472章:肅王回都第349章:秦王親征第二百二十八章:祀天 四
第240章:大梁戰役 二 二合一第1215章:關鍵的契點 二第234章:魏國之危第1206章:渭陽君贏華第370章:巧遇青羊 二第1084章:全國路網與軌道馬車第412章:羯角!兵臨城下!第1068章:解惑第1342章:曲樑侯府之變 二第二百三十八章:殺雞儆猴第618章:雍王的獠牙第950章:鼓舞士氣第69章:西河戰役! 三 二合一第959章:千里馳援第6章:二月末第七十六章:藏第1121章:中陽行宮第三百二十五章:兄與弟 三第1300章:五月末第一百五十八章:曹玠歸來第419章:蛻變第770章:屈氏一族的使者第353章:抵達河西第二百五十一章:唯勝者結束戰爭第970章:韓軍撤離 二第三百五十六章:戰爭的預兆 二第332章:借刀殺人第972章:爭執 二第804章:叔侄夜話 三第二百八十九章:按部就班 二第105章:展翅 四第253章:決戰?! 二合一第488章:說服 四第五十四章:太子與雍王 三第1234章:三月,衛國遭難 二合一第407章:雒水之盟第九十六章:伏擊第897章:影響第951章:聲東擊西第二百三十三章:反響 二第934章:出擊!遊馬重騎! 二第1110章:王用商人第448章:瓜分第442章:驅虎吞狼第631章:莫名其妙的戰況演變第552章:齊楚之戰的預見第802章:叔侄夜話『加更7/30』第1077章:審訊 二第869章:駐軍函谷第1261章:論功行賞第1293章:宋地叛軍 二第三百六十章:戰爭!戰爭!第137章:趙昭抵魏 二合一第251章:最後的大梁禁衛 二第八章:焚琴煮鶴第1215章:關鍵的契點 二第785章:肅王府的新門客第三百五十四章:危機解除之後 二第731章:經驗與見識的較量 三第512章:疑雲第515章:二度行刺第1120章:暗查 二第一百二十七章:敗勢 二第503章:多方推手 三第900章:黃雀死了第1293章:宋地叛軍 二第六十章:玉瓏公主 三第九十一章:部署第338章:五月第199章:詐死之計 二合一第54章:戰爭預熱 二合一第896章:營變 二 『加更28/33』第800章:阻力第300章:四月 二合一第兩百零九章:緣由第1120章:暗查 二第998章:淇關之戰 四第1266章:爭執第227章:全面攻韓 二合一第1104章:勝負 二第268章:變局 二合一第633章:進退維谷第二百六十七章:改變第1022章:廉駁與韶虎第九十二章:鄢陵之戰第七十六章:藏第1161章:武信侯的思量第一百八十章:再敲一筆第582章:老健的趙來峪第325章:推波助瀾第719章:十月初第463章:民商崛起之初第1088章:放出的長線第三十章:蘇姑娘 四第64章:大爭之世! 二合一第一百四十八章:熊琥約和第六十九章:聖意第472章:肅王回都第349章:秦王親征第二百二十八章:祀天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