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顧慮 二合一

天才壹秒記住『→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棄守大梁?天吶,楊尚書,您到底在說什麼?”

在雒陽王宮的宣政殿內,兵部尚書陶嵇瞪大眼睛看着戶部尚書楊宜,一臉難以置信地說道:“大梁,那可是我大魏的舊都!”

“陶尚書所言我都知曉……”戶部尚書楊宜耐着性子說了一句,旋即,見陶嵇依舊瞪大眼盯着自己,他亦有些惱火,憤憤地說道:“難道我就是由衷希望放棄大梁麼?可是陶尚書,此番討伐我大魏的軍隊,那可比當年五方勢力進犯我大魏時更甚啊!……據初步估測,楚國此番出動士卒百萬,齊國軍隊近二十萬、魯國軍隊十五萬、越國軍隊五萬,單單各國的正軍,就已高達八十萬,再加上六十餘萬糧募兵,總兵力將近一百五十萬!……而我大魏國內,目前還有多少兵力可用?大梁常駐兩萬禁衛軍,我雒陽這邊五萬禁衛軍,縱使朝廷立刻頒發徵兵令,滿打滿算也很難聚攏二十萬兵力,而對面的諸國聯軍,卻有將近一百五十萬!……如此兵力懸殊的戰爭,如何能取勝?”

“……”兵部尚書陶嵇啞口無言。

儘管他很不滿戶部尚書楊宜那還未開戰就斷言無法戰勝這場仗的消極態度,但他亦無力反駁楊宜口中所述的道理二十萬與一百五十萬,這兩個數字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了。

見兵部尚書陶嵇似乎被自己說得啞口無言,戶部尚書楊宜放緩了聲音,環顧殿內的諸位大臣,沉聲說道:“諸位同僚,絕非楊某貪生怕死,楊某隻是覺得,眼下正值我大魏國危,我等應當更爲慎重,莫要貿然進兵……我仍然堅信,我大魏勢必能取得最後的勝利!但是在最終勝利來臨之前,我等必須忍耐、必須剋制,等待我大魏徵討韓國的三十餘萬精銳在達成了覆亡韓國的目的後,揮軍南下回援……”

聽聞此言,吏部尚書鄭圖亦點頭說道:“楊尚書所言極是,我國的精銳,目前並不在國內……哦,鄭某並非是說陛下的判斷有誤,在下至今仍然堅信,陛下的戰略是正確的,唯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垮韓國,方可釋放我大魏半數以上的精銳。只是世事無常,誰也不會想到,諸國聯軍匯合的速度居然如此迅捷……”

他偷偷看了一眼坐在王位上的魏王趙潤,見後者仍然是皺着眉頭看着手中的戰報,這才繼續往下說道:“鑑於我大魏目前勢弱,國內兵力嚴重不足,我認爲,我大魏應當聽取楊尚書的建議,暫且放棄大梁,固守成皋關與伊闕關,只要這兩座關隘確保不失,縱使諸國聯軍多達一百五十萬,亦難以攻打至三川郡……”

在一陣短暫的沉默過後,工部尚書孟隗皺着眉頭開口說道:“鄭大人,退守成皋、伊闕,無異於將樑郡、將潁水郡,甚至是目前尚未淪陷的商水郡,將這我大魏的半壁疆域,通通拱手讓給了諸國聯軍……別的孟某暫且不說,我就問,大梁學宮怎麼辦?冶城怎麼辦?王陵怎麼辦?”

他這一連三個反問,亦問得楊宜、鄭圖等人啞口無言。

是啊,大梁並非單單只是魏國的舊都那麼簡單,在那座城池附近,還有魏國最繁華的軍民兩用河港博浪沙,還有已漸漸成爲中原文化匯聚中心的大梁學宮,甚至於,就連冶造本署所屬的冶城,亦坐落在大梁西南。

更要命的是,在大梁城外東北的羣山中,還有魏國王族姬趙氏的王陵,安葬着魏國曆代君主,以及有功於國家社稷的功臣。

難道,要將這一切全部放棄麼?

“不!”禮部尚書杜宥面色發白地失聲喊道,引得殿內諸大臣紛紛轉過頭來。

方纔,當孟隗提到博浪沙河港的時候,杜宥的面色並沒有改變。

而當孟隗提到冶城的時候,這位老臣的面色就難免稍微抽搐了幾下,畢竟在場的人都清楚,雖說他們的君主趙潤纔是領導魏國逐漸走向今日這般強盛的原因,但不可否認,冶造局從中貢獻了許多力量,朝廷六部二十四司,再沒有其他任何一個部府、一個司署,及得上冶造局對國家的貢獻但最終,杜宥咬了咬牙,還是沒有吱聲。

旋即,待孟隗提到大梁學宮時,杜宥面色有些發白,再次咬牙、默不作聲。

一直到孟隗提到大梁城外的王陵,杜宥這位對國家、對王室忠心耿耿的老臣,再也忍不住了。

那可是王陵啊!

是他魏國曆代先君的安息之地啊!

豈能容忍其他國家的兵卒肆意破壞?

萬一破壞了王陵……

杜宥不敢想象,他只知道,倘若果真發生了那樣的悲劇,他們這一代的魏臣,將會被釘在恥辱之柱上,縱使他日步入九泉,他們的祖祖輩輩,將會羞恥於承認他們爲自己的後嗣,他們的名諱,將會以恥辱的方式留在史書之上。

儘管杜宥如今年事已高,別說祖父輩、就連父輩亦早已過世了十幾二十年,但此時此刻,他彷彿能感受到一種錯覺即祖輩、父輩的英魂,憤怒地在耳邊咆哮:豎子,你焉敢坐視不顧,使發生那般之事?!

“杜大人?”

“杜大人?”

在禮部尚書杜宥面色慘白,身形搖搖欲墜,左右的官員連忙扶住這位老大人。

而此時,吏部尚書鄭圖仍在辯解着:“大梁學宮可以搬遷至洛陽……冶城亦同樣,至於大梁城外的王陵,具體位置僅僅只有宗府得知,諸國聯軍又豈會知曉?前往打攪我大魏歷代先君的長眠?”

“萬一呢?”兵部尚書陶嵇忍着氣說道:“再說大梁學宮與冶城,大梁學宮暫且不說,且說冶城……冶造總署在冶城經營了十幾年,豈能說搬遷就可搬遷的?冶城庫藏內的那些技術文獻,乃是我大魏無數匠人的心血,難道要爲此毀之一炬麼?那可是……”

說到這裡,他的聲音忽然戛然而止,旋即,整座宮殿亦立刻寂靜了下來,簡直落針可聞。

原因很簡單,因爲他們魏國的君主趙潤,此時已經看罷了從前線送回來的那些戰報,緩緩地站了起來。

不得不說,趙潤在魏國的威勢確實無人可及,他只是從王位中站了起來,並未有任何表示,就驚地殿內的諸大臣立刻停止了爭吵,紛紛低下頭,不敢復言。

但是,魏王趙潤從始至終都沒有任何表示,他只是將手中的那幾份戰報隨手丟在龍案上,旋即緩緩地走向了殿門處。

“陛、陛下……”

待等趙潤即將走到大殿門口時,禮部左侍郎朱瑾終於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問道:“陛下,您哪裡去?”

只見趙潤停下腳步,回頭淡淡說道:“諸愛卿接着爭吵,朕出去走走。……不用送了。”

說罷,他帶着大太監高和,頭也不回地邁出了大殿。

見此,殿內的六部尚書與左右侍郎們,面面相覷。

儘管在說這番話時,趙潤的臉上猶帶着幾分淡淡的笑容,但不知爲何,看着這份笑容,殿內諸大臣卻感覺心頭一陣亂跳。

負背雙手、沉默寡言,趙潤一路緩緩走到了甘露殿,來到了他平日裡最常呆的書房。

期間,大太監高和頻頻側目觀瞧面前這位君主,他感覺地出來,雖然這位君主暫時並未表現出來,但事實上,這位君主的心中恐怕是早已被怒火所填滿。

事實證明,大太監高和的判斷分毫不差,只見趙潤在回到書房後,負背雙手站在書桌前,立了大概有十幾息的工夫,旋即,就看到他忽然伸手操起了書桌上的一隻鎮紙玉蟾,將其狠狠地砸向牆上,只聽啪地一聲,那隻價值不菲的墨玉玉蟾,當即裂成數塊。

“噗通”

大太監高和以及殿內的幾名小太監,立刻跪倒在地,用略顯顫抖的聲音勸說道:“陛、陛下息怒。”

而此時,趙潤則惡狠狠地喘着氣,旋即,又深深地吸了口氣,逐漸將心情平復了下來。

“收拾一下。”

趙潤淡淡吩咐道,旋即便走到書房內的一張躺椅上坐了下來,閉目養神。

“是,陛下。”

大太監高和暗自鬆了口氣,立刻用眼神示意殿內的小太監。

那幾名小太監的動作很麻利,片刻工夫就將砸碎的玉蟾碎片掃走了,並且,又捧來了一隻幾乎一模一樣的墨玉質地的玉蟾鎮紙,擺在書桌上原來的位置。

書房內,很快就歸於平靜,就彷彿趙潤方纔的失態全然不曾發生過。

但只有趙潤自己才最清楚,方纔他幾乎快氣炸了。

並不是因爲諸國聯軍攻陷了半壁潁水郡,順勢進逼大梁,也不是因爲諸大臣在宮殿內爭吵不休,他只是無法釋懷於自己的判斷失誤而已。

先覆亡韓國、釋放大魏半數以上的精銳,這個策略總得來說是沒錯的,畢竟這也是他魏國唯一一個能化被動爲主動的機會反之,若繼續跟韓國僵持,那纔是萬劫不復。

趙潤唯一的失誤就在於,他錯誤地估計了以楚國爲首的諸國聯軍的反應速度。

事實上,就連他也想不通,此前明明按部就班攻打他魏國的楚水君,怎麼突然間就加快了進攻的力度呢?就彷彿……對方已經得知他魏國的精銳目前大多都已投入對韓國的戰爭。

按理來說,楚水君不至於這麼快就得知韓國那邊的戰況纔對。

按照此前趙潤的預估,楚水君最起碼得三個月左右纔會得知他魏國傾盡兵力攻打韓國的消息,介時,就算楚水君立刻聚攏諸國聯軍,猛攻他魏國,也得在半年後左右才能攻打到大梁一帶。

倘若真是那樣,那諸國聯軍就基本上已經可以判定戰敗了。

介時,他魏國那三十幾萬攻韓精銳,可在覆亡韓國後轉頭攻打齊國,藉助得勝之勢,直接將齊國也攻滅。

旋即,順勢攻滅魯國。

齊魯一旦覆亡,諸國聯軍必定四分五裂,並且,沒有了齊國的支持,單憑楚國依舊薄弱的農業基礎,根本無法長期維持百萬大軍,再加上三十幾萬精銳魏軍在相繼覆亡齊魯兩國之後,順勢南下攻打楚國的王都壽郢,到時候,縱使楚水君已率領百萬大軍攻到大梁,也必將陷入進不得、退亦不得的尷尬局面,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步上當年楚壽陵君景舍的後塵。

然而,現實卻給趙潤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以楚國爲首的諸國聯軍軍隊,居然提前了將近半年就堪堪打到了他魏國的樑郡,這幾乎是全盤破壞了趙潤此前制定的後續戰略。

但正所謂大錯已經鑄成,哪怕再後悔、再懊惱亦無濟於事,因此,在砸了一件價值不菲的墨玉玉蟾發泄了心中的鬱悶之後,趙潤立刻就冷靜下來,躺在平日裡喜愛的那張躺椅上,思考着對策。

救援大梁這是必須的,那座舊都承載了他趙潤諸多美好或不美好的回憶,豈能容忍諸國的軍隊肆意妄爲?

甚至於,趙潤已經想好,他要御駕親征既然是他犯下的疏忽,那就理當由他來彌補!

緩緩睜開眼睛,趙潤瞥了一眼牆上的字畫。

甘露殿的書房,經常懸掛有許多趙潤的娛樂之作,比如說那副讓朝中大臣們頗感啼笑皆非的‘金玉之言’:生魚憂患、死魚安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再比如,龍飛鳳舞地寫就一個鹹字掛在牆上,取代了原本霸氣的魏字掛在牆上,且字畫下面還備有小注:我還能更鹹。

似這些魏王趙潤閒着沒事的自娛自樂之作,在甘露殿內有許許多多。

想來世人沒有多少人敢想象,在魏王趙潤的書房內,竟充斥着這種不正經的書畫。

當然,除了這些不正經的書畫,甘露殿內亦有正經到發人深省的字畫,就比如說,先王趙偲親筆所寫的一幅字: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

而此刻趙潤睜眼所瞥向的,正是這幅他父王趙偲留下的墨寶,上面寫着他當年的豪言不過被先王趙偲稍稍改動了一個字。

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

閉上眼睛,趙潤在心中默唸着這句話。

忽然間,他站起身來,邁步走向殿外。

見此,大太監高和嚇了一跳,連忙趕了上去,不過卻不敢詢問這位君主的去向,畢竟他也摸不準,這位君主此刻的心情如何。

大概一炷香工夫後,趙潤便來到了宮中的凝香宮。

雒陽王宮的凝香宮,雖說是仿造大梁王宮的凝香宮所建,但說到底也只是借了一個名而已,並不會給予趙潤帶來多少回憶這讓居住在這座宮殿內的蘇妃感到挺遺憾的,她其實更願意沿用大梁王宮的凝香宮內那些陳舊的傢俱,畢竟那些陳舊的傢俱與擺設,承載着沈太后與趙潤、趙宣母子十幾年的回憶,只可惜因爲種種原因,大梁王宮的凝香宮內的傢俱,並沒有因爲遷都而搬到雒陽王宮來。

待等趙潤來到凝香宮時,蘇苒正在親手幫女兒趙楚梳着頭髮,臉上洋溢着對女兒的寵溺。

雖然沒能給趙潤生下一個兒子,這讓她感到很遺憾,但鑑於夫君似乎更溺愛女兒,這份遺憾倒也能稍稍減輕幾分。

“陛下駕到。”

隨着大太監高和的一聲通唱,殿內的蘇苒母女與在旁的宮女們,皆感到十分意外。

待等趙潤邁步走入內殿時,蘇苒牽着女兒趙楚的手,領着一干宮女跪迎聖駕:“臣妾恭迎陛下。”

“免了這些俗禮吧。”趙潤擺擺手,旋即蹲下身。

“爹爹。”

此時趙楚已掙脫母親的手,幾步蹦到趙潤懷中,被這位父親抱了起來。

旋即,她被父親故意用下頜的鬍鬚扎着小臉,癢地咯咯直笑。

用深愛的目光看着眼前這對父女,蘇苒柔聲問道:“陛下,您怎麼來了?”

“朕不能來麼?”

趙潤一邊逗着女兒,一邊笑着對蘇苒說道:“唔,朕決定今日一家人聚一聚,就在你的凝香宮吧,回頭將母后也請來。”

蘇苒頗有些意外地眨了眨眼睛,疑惑地問道:“今日莫非是什麼特殊的節日麼?”

她感到很納悶,她在宮內呆了那麼多年,可從未聽過過今日是什麼特殊的節日。

見此,趙潤笑着說道:“莫要瞎猜了,只是朕心血來潮罷了。……你叫人去張羅吧,另外,派人到幾座宮殿,將她們請來。”

他口中的她們,無疑指的就是皇后羋姜以及贏瓔、烏娜、羊舌杏、趙鶯、趙雀等諸女。

“是,臣妾遵命。”

蘇苒盈盈一禮,當即派人去宮內知會衆女。

大概半個時辰後,就見皇后羋姜以及贏瓔、烏娜、羊舌杏、趙鶯、趙雀等幾女陸續趕來,有兒女的帶着兒女一同前來,尚未誕下兒女的趙鶯、趙雀姐妹,則只是孤身結伴而來。

“今日這是怎麼了?”

穿着雍容華貴的趙鶯在來到趙潤後,懶洋洋地問道:“這不年不節的。”

曾經的趙鶯,儼然就是一朵帶刺的玫瑰,豔麗之下包裹着危險的氣息,但自從蕭鸞被誅之後,這個女人都彷彿是卸下了千斤重擔似的,逐漸就墮落了,非但對夜鶯不像從前那樣上心了,縱使是一方水榭,也漸漸不管不顧了,簡直比趙潤還要慵懶。

其實不光是趙鶯,齊聚至此的諸女對此都很納悶,因爲平常,她們除了特殊節日,否則只有每月的初一或者十五纔會聚在一起指的是趙潤將她們聚在一起,而並非她們這些姐妹自己相聚。

“無事,只是朕心血來潮,想聚一聚而已。”

趙潤微笑着說道。

聽聞此言,趙鶯深深地看了一眼自己的男人,旋即意味不明地說道:“您是陛下嘛,一言決之。”

“這是在諷刺我麼?”趙潤笑着問道。

“臣妾哪敢呀。”趙鶯言不由衷地哼哼道。

此時,妹妹趙雀來到趙潤身邊,悄悄地對後者道出了原因:原來,當凝香宮的宮女奉命去知會趙鶯時,趙鶯這個慵懶的女人還賴在牀榻上尚未起身,無緣無故地被吵醒,也難怪她心情不好。

得知此事後,趙潤恍然大悟,故意說道:“知道就好!朕乃魏君,國事、家事,皆可一言決之……朕就罰你,在今日的家宴中親手燒製一道菜餚,若是不可口,哼哼!……兩罪並罰!”

“你……”趙鶯氣地身體發抖,但在深深看了一眼趙潤後,她氣哼哼地說道:“待會我親手燒製一尾魚,但願魚刺能扎死……唔,哼!”

不知爲何,她在最後忽然收口了。

殿內諸女相視一眼,皆捂着嘴偷笑,但她們的眼眸中卻帶着幾分憂慮。

她們太熟悉自己的男人了,因此,縱使趙潤一字都未提,她們亦能隱隱察覺到,自己丈夫心中的憂愁與煩惱雖然不知具體什麼情況。

隨後,諸女們開始商量今日的家宴由誰來展示這方面的手藝,畢竟誰也不希望在家人面前丟臉。

唯獨皇后羋姜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倒不是其他諸女聯手排擠羋姜,原因是誰也不敢讓羋姜走上竈臺,天曉得會發生什麼事?萬一這位皇后烹出什麼蠍子、毒蛇、蜈蚣之類的,誰敢動筷?

見自己被姐妹們被排除了,羋姜也不生氣,她也能理解,畢竟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她的某點觀點這些人不懂得蠍子、毒蛇、蜈蚣這些看似嚇人實則對人大有裨益的美味,那是她們的損失。

“喂,你來一下,我有話想問你。”

趁着諸女沒注意,羋姜悄悄拉了拉趙潤的衣袖。

趙潤會意,遂帶着羋姜走到了殿外的走廊轉角。

“怎麼了?”他問道。

只見羋姜直直看了趙潤半響,低聲問道:“是因爲楚國軍隊的事嗎?”

“什麼?”趙潤故作不解。

但是旋即他就忽然想到,在羋姜面前隱瞞毫無意義,畢竟羋姜作爲他魏國的皇后,也管着半個內侍監,怎麼可能絲毫消息也收不到。

想到這裡,趙弘潤點了點頭:“楚軍……不,應該說是楚齊魯越四國的聯軍,比朕預測的更早逼近大梁……”

“情況很不妙麼?”羋姜問道。

“很不妙。”趙潤點點頭。

見此,羋姜擡起頭看着趙潤,又問道:“是故,你是準備親征?”

“……”

趙潤驚訝地看着羋姜,看着這個一眼就看穿了自己心思的女人。

就在他猶豫着正準備詢問羋姜是否會阻止他時,卻見羋姜罕見地露出了笑容。

“倘若你是想問我,是否會阻止你,放心吧,我不會問的。”

她輕輕將頭埋在趙潤胸口,溫柔地說道。手機用戶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第296章:隕落的豪傑 二合一第十九章:宮學日常第657章:強攻銍縣 四第76章:鉅鹿攻防 二 二合一第二百九十九章:謠言第187章:魏韓對峙 三 二合一第三百二十九章:成皋合狩之消息第1095章:久違的日常 一點五 『加更17/27』第二百七十六章:求助工部第264章:聚而殲之 二合一第1035章:和議 三 『加更9/27』第69章:西河戰役! 三 二合一第551章:熊琥來意第299章:鬧劇 二合一第1000章:局勢第二百五十九章:送離別第731章:經驗與見識的較量 三第一章:文德殿亂賦第172章:萬世之基 二合一第1028章:姬潤與韓然 二第1139章:平息 三第1322章:庭審第705章:銍縣之戰前夕第483章:天子駕到第1075章:對質第1193章:愈發不利的戰況第526章:激怒第312章:齊楚的對策 二合一第930章:進擊的鄢陵軍第657章:強攻銍縣 四第1332章:聚謀第1361章:驚變 二第875章:差距 四第1370章:禁衛易主第672章:姬潤與田耽第270章:變局 三 二合一第166章:宋郡攻略 二 二合一第324章:北宮玉與樊氏一族第1372章:萬事俱備第613章:大梁見聞 三第兩百一十一章:提醒第312章:齊楚的對策 二合一第585章:思慮第1013章:北原十豪會晤!第92章:南樑王的疑慮第33章:回都 二合一第267章:韓國臣服 二合一第212章:商水戰役 二合一今天請假第1117章:皇狩出行第226章:樂弈的擔憂第二百三十七章:思改制度第1027章:姬潤與韓然『加更7/23』第703章:墨門鉅子第371章:巧遇青羊 三第一百零一章:唯一的聲音 二第349章:秦王親征第818章:親疏第1260章:猛將匯聚第379章:難達成的功課第386章:驕兵之計第147章:炫耀軍力 二合一第203章:設局 二合一第687章:第二個賭約第613章:大梁見聞 三第43章:蕭逆?伏爲軍!第900章:黃雀死了第398章:逼降第兩百一十一章:提醒第兩百零二章:無異狀『加更2/14』第二百六十八章:莫名的心躁第1180章:誰偷襲了誰?第468章:民商崛起之初 六第678章:高下第1101章:肅王與溫崎的賭約第840章:算計?第1345章:牽一髮而動全身 二第50章:新年第755章:樂極生悲第一百五十四章:軍議第三百二十一章:南樑王趙元佐第732章:待等來年第9章:宋郡策略 二合一第929章:火中取栗 二第1019章:六月大戰開幕 二第510章:行刺 二第321章:楚水君與相氏一族第27章:糾結的立場 二合一第756章:時代的終結第730章:經驗與見識的較量 二第1084章:全國路網與軌道馬車第967章:垂死掙扎第三章:放風箏第405章:契機『補更14/14』第931章:韓騎衝鋒第1270章:詭異的氛圍 二第203章:設局 二合一第六十五章:怨隙第256章:進與退 二合一第559章:鄢陵驚聞
第296章:隕落的豪傑 二合一第十九章:宮學日常第657章:強攻銍縣 四第76章:鉅鹿攻防 二 二合一第二百九十九章:謠言第187章:魏韓對峙 三 二合一第三百二十九章:成皋合狩之消息第1095章:久違的日常 一點五 『加更17/27』第二百七十六章:求助工部第264章:聚而殲之 二合一第1035章:和議 三 『加更9/27』第69章:西河戰役! 三 二合一第551章:熊琥來意第299章:鬧劇 二合一第1000章:局勢第二百五十九章:送離別第731章:經驗與見識的較量 三第一章:文德殿亂賦第172章:萬世之基 二合一第1028章:姬潤與韓然 二第1139章:平息 三第1322章:庭審第705章:銍縣之戰前夕第483章:天子駕到第1075章:對質第1193章:愈發不利的戰況第526章:激怒第312章:齊楚的對策 二合一第930章:進擊的鄢陵軍第657章:強攻銍縣 四第1332章:聚謀第1361章:驚變 二第875章:差距 四第1370章:禁衛易主第672章:姬潤與田耽第270章:變局 三 二合一第166章:宋郡攻略 二 二合一第324章:北宮玉與樊氏一族第1372章:萬事俱備第613章:大梁見聞 三第兩百一十一章:提醒第312章:齊楚的對策 二合一第585章:思慮第1013章:北原十豪會晤!第92章:南樑王的疑慮第33章:回都 二合一第267章:韓國臣服 二合一第212章:商水戰役 二合一今天請假第1117章:皇狩出行第226章:樂弈的擔憂第二百三十七章:思改制度第1027章:姬潤與韓然『加更7/23』第703章:墨門鉅子第371章:巧遇青羊 三第一百零一章:唯一的聲音 二第349章:秦王親征第818章:親疏第1260章:猛將匯聚第379章:難達成的功課第386章:驕兵之計第147章:炫耀軍力 二合一第203章:設局 二合一第687章:第二個賭約第613章:大梁見聞 三第43章:蕭逆?伏爲軍!第900章:黃雀死了第398章:逼降第兩百一十一章:提醒第兩百零二章:無異狀『加更2/14』第二百六十八章:莫名的心躁第1180章:誰偷襲了誰?第468章:民商崛起之初 六第678章:高下第1101章:肅王與溫崎的賭約第840章:算計?第1345章:牽一髮而動全身 二第50章:新年第755章:樂極生悲第一百五十四章:軍議第三百二十一章:南樑王趙元佐第732章:待等來年第9章:宋郡策略 二合一第929章:火中取栗 二第1019章:六月大戰開幕 二第510章:行刺 二第321章:楚水君與相氏一族第27章:糾結的立場 二合一第756章:時代的終結第730章:經驗與見識的較量 二第1084章:全國路網與軌道馬車第967章:垂死掙扎第三章:放風箏第405章:契機『補更14/14』第931章:韓騎衝鋒第1270章:詭異的氛圍 二第203章:設局 二合一第六十五章:怨隙第256章:進與退 二合一第559章:鄢陵驚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