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羊(上)

深藍色的蒙古旗幟飄動着,這是屬於長生天的顏色,藍色蒙古的子孫們世世代代(也就幾百年)生活在長生天的庇護下,並且用自己的鮮血護衛着長生天的榮光。鐵木真的旗幟分爲兩種,一種是黑旗,一種是深藍旗,黑色的旗幟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傳統,代表尊貴與戰爭,自突厥時代起就成了他們的標誌,而深藍色旗幟則是蒙古人的象徵。

蒙古人到達這裡已經三天了,在這期間,他們包圍了大名府城,四處劫掠,已經向全天下宣告了蒙古煞星的來臨。

在藍色旗幟籠罩的營地裡,也古面見了他的一位小小的間諜。

“文月兒姑娘,我聽石抹明安將軍介紹過你,他說你是一位出色的間諜,善於搞陰謀詭計,而且對高俊懷有異樣的仇恨,這都沒錯吧。”也古的語氣很平淡。

“您一定也非常痛恨高俊。”這幾個月來文月兒的樣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個年紀輕輕的姑娘卻有了不符合她年齡的皺紋,她確實顯老了,雖然整體而言還是年輕漂亮,但是擋不住的憔悴說明她現在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中。

“所以我期待您給我一些好消息,讓我們得以從長生天施以的復仇的煎熬中解脫,您知道有關高俊的什麼?”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高俊似乎在大名府,但我總懷疑這不符合此人的作風。很明顯,高俊已經知道蒙古人來了,既然如此的話,他一定會返回壽張縣,和他的軍民同在,可是他卻選擇留在大名府,這難道不奇怪嗎?”

“也許是他膽怯了呢?”儘管這麼說,但也古自己都不相信高俊會是一個膽怯的人,這樣的人不會去做轉戰運河的壯舉。

“高俊並非這樣的人,我想一定是另有圖謀,也許他是想把者勒蔑將軍的大軍牽制在大名府,然後裡應外合,或許這是別的什麼原因,我不熟悉軍事,這點我猜不透。”

“那你就去繼續探查吧,咱們要保持聯繫。”也古悶悶不樂的回答,此時他心中想的都是以往和高俊交手的細節,希望從中揣摩到高俊的心理,猜測他此刻會躲藏在哪裡。

文月兒這次是偷偷溜出來的,整個根據地已經一片沸騰,到處都是哭泣的聲音,何先生已經下令不拘良賤老幼一律疏散到各個山寨城池去,絕不可留一人在平原之上任敵人宰割,同時各戶嚴查戶口,防止有人走脫消息,亦或是當帶路黨。

指定的疏散地點只有幾個:壽張縣城、東平府城、梁山、嶧山、泰安州,其中四個由高俊率領的軍兵鎮守,東平府城現在歸屬新任東平知府完顏弼。

大山小山上到處都是逃難的人羣,他們推着小車,抱着孩子,牽着家畜,一路上哭泣之聲不絕於道:蒙古人降下大難了!

“郎君!”一位老太太聲嘶力竭的質問要她搬遷的軍兵:“這是要我們搬到哪去?我的家當都在這裡,祖先墳塋也在這裡,難道要我們拋棄家產親人永訣嗎郎君,要我們死在山上路上嗎!”

沒有人能回答。

縣城居民是遷移的重點,相對珍貴的工具也必須要轉移,防止蒙古人加以破壞。

但是大量基幹民兵卻選擇留守,作爲大部隊在此作戰的接應,傳遞消息,偵察敵情,準備將侵犯根據地的蒙古人就地殲滅。

朝城縣沿河管的主首張勇,本來可以上山轉移,但是決心和自己的部下們共進退,冒着被叛徒告密、被蒙古人隨意屠戮的風險,回到了村莊中指揮部隊,跟他一樣的幹部還有六七人。

第一個犧牲的幹部是壽張縣竹口鎮行人李慶真,爲了保護縣學的教材,他被髮狂的駑馬撞進了河中,不幸溺水。此人是典型的“河北幹部”,與蒙古人有十幾條的血海深仇,這些人對高俊的命令執行的最爲堅決,也不畏懼犧牲。

幾天後,已經撤到山上的羣衆聽說了一個有些陌生的詞:“就義”,這是因爲人們被散發了一些可以閱讀的、寫滿宣傳材料的紙,上面報道了這位李慶真的事蹟。

高俊一直想要在根據地發行報紙,苦於不得人才,但是從中都挖走一羣太學生,還搞到一堆活字之後,具備了創辦報紙的初步條件。眼下負責編篡這些宣傳材料的,是太學生鄧進鄧博勉。

大約有一百個村莊沒有搬遷,也疏散了一部分人,然而這些村子並不是違反高高俊命令的人,反而是最忠於高峻的村莊,不少村民決定留下來幫助高俊探查消息。

何志也出公帑購買了一大批牛羊豬馬送到各村莊內,叮囑他們遇到蒙古人之後就立刻殺牛宰羊的犒勞,要是這樣的話,村民也許不會被蒙古人殺死。

尤其是鄉村幹部留下了很多,不少分配到土地的驅口決定與高郎君共存亡,不惜以身犯險。

這是巨大的冒險,但也是內線作戰的必要,眼下各路軍兵已經被遷移的場景刺激的心情失落,但是也激發了復仇的兇狠心態,一旦讓他們抓到蒙古人的蹤跡,是不會放過這羣害得他們鄉里鄉親出走的兇惡敵人的。

然而,在大家無比需要高俊的時刻,高俊卻不得不隱身在梁山山寨之內,焦急的踱步盤旋。

者勒蔑的病情似乎有所控制,這讓被蒙古人抓來的郎中抹了一把冷汗——者勒蔑並沒有對郎中有特別感激或者厭惡的表情,只是具備禮物酬金讓他們離開,自己的身體自己最清楚,者勒蔑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了。

在軍帳的會議上,也古提出了他的觀點:儘管按照咱們的偵察來說,高俊的旗幟、鼓吹是在大名府,但是依據他上次跟高俊交手的經驗,這個人不可能在厚厚的城壁後面做縮頭烏龜,他必然會站在第一線上與蒙古人對抗。

大部分蒙古將領對這個說法不可置否,他們從來沒有遇到過如此勇敢而有智慧的金朝將領,在大金的將軍中,勇敢、智慧、忠誠,你最多隻能擁有兩樣。

不過者勒蔑很尊重也古的意見,在坐的人當中,只有也古和撒察別乞曾經和高俊交過手,他們的意見無比重要。因此他給了扯兒必五千人馬,去掃蕩朝城縣、範縣,探聽高俊的消息。

第三章 遲疑(上)第八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下)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二十三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上)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六章 玉碎瓦全(下)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五章 決(上)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第十九章 縱馬嶺(上)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十八章 潘彥真的詢問(下)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七章 血鐵(上)第一章 殷有禎(上)尾聲第十八章 故(下)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二十一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上)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二十二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十六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下)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二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下)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十二章 寨使大起舞(下)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四章 礪氣桃源鎮(下)第十五章 糧食(上)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十一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上)第十九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上)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二十三章 千萬人的復仇(上)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十一章 見(上)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第二十章 反對(下)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六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下)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諸神的黃昏(上)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尾聲第十四章 血案(下)
第三章 遲疑(上)第八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下)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二十三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上)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六章 玉碎瓦全(下)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五章 決(上)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第十九章 縱馬嶺(上)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十八章 潘彥真的詢問(下)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七章 血鐵(上)第一章 殷有禎(上)尾聲第十八章 故(下)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二十一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上)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二十二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十六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下)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二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下)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十二章 寨使大起舞(下)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四章 礪氣桃源鎮(下)第十五章 糧食(上)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十一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上)第十九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上)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二十三章 千萬人的復仇(上)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十一章 見(上)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第二十章 反對(下)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六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下)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諸神的黃昏(上)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尾聲第十四章 血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