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

“神箭的朵豁歹首領,你看,那就是劫奪糧食的女真人。”

一名蒙古騎兵擡起手來爲朵豁歹指路,其實根本不用他動手,朵豁歹的一雙鷹眼早就看到了遠處正在匆匆逃走的女真人。

最初來到運河的幾天是十分愜意的,金軍主力早就被趕走了,他們在館陶一帶遇上了一股山東來的金軍,輕而易舉的將對方殺了個七零八落,也古接到戰報之後非常高興,準備稍微運作一下,讓父親給朵豁歹一個百戶的官職。

但是最近兩天,從德州運來的糧食卻遭到了劫掠,第一次敵軍沒有得手,卻成功的甩開了朵豁歹的追兵,躲進了密密叢林之中,朵豁歹非常謹慎的沒有繼續追擊,只是包圍了這片樹林。可是在第二天,敵軍再次發動了襲擊,這次他們雖然成功搶走了糧食,卻被朵豁歹牢牢盯上了,他親自率領一百多名騎兵殺了過來。

朵豁歹極目遠望,敵軍大約三百餘人,穿着純黑的服色,大約有一半人在外面套着鎧甲,只有兩成的人有頭盔,手中拿的是極長的長槍,他們驚慌不已的趕着馬車和牛車,上面用布蒙的緊緊的,很明顯是自家的糧食。

“快!快!”郭延嗣這個小分隊的率領者,他正在催促軍兵們趕緊驅趕馬車,但是路程極不好走,馬車十分笨重,士兵們一邊抽打着馱馬,一邊頻頻回望,不少軍兵腿肚子發軟。

“算啦,糧食咱們不要了!敵人追回糧食就不會來追咱們了。”蒙軍還有五六百米的時候,郭延嗣大喊一聲,軍兵們如蒙大赦,一股腦的丟下馬車向前跑去。

“不要放過女真人!”朵豁歹大喝一聲,氣冠三軍,他催動戰馬,一騎當先,直奔正在逃跑的敵軍。

郭延嗣回頭張望,一百多名蒙古騎兵越過了丟棄的馬車,連看都不看一眼就繼續向他們追擊來,他稍微穩定一下心神,從腰中摸出一支箭,對準打頭的朵豁歹,猛地放弦,那支月牙箭脫弦而出,直奔朵豁歹面門。

正在縱馬飛馳的朵豁歹猛然感覺到對面的一股殺氣撲面而來,急忙偏過頭,一支利箭擦着頭盔而過,在頭盔上留下了一道白白的痕跡。

“這是那個女真神箭手嗎?”朵豁歹心裡大驚,他還記得在將陵運河的營壘那裡,他曾經和敵軍的一名弓箭手羽箭相撞,那名弓箭手後來還射飛了他直奔敵軍主帥的一支箭。

真是冤家路窄,多喝點兒的驚愕,片刻之後就變成了興奮,如果說有什麼能夠與他對也古的忠誠相提並論的話,那就是弓箭手之間的對決,在這裡殺掉那個弓箭手就好了。

他甚至顧不得自己手下的騎兵,甚至忘記了作爲首領應該發號施令,而是抖動繮繩,猛力追擊。

其他蒙古騎兵看見首領如此勇猛,也都信心倍增,他們狂呼戰號,高舉馬刀,追殺正在逃竄的敵軍,但是有一名騎兵似乎發覺了什麼,狠狠催動自己的戰馬向前,追上了朵豁歹。

“首領,我是拜答兒,現在情況不對,快看兩邊!”

朵豁歹這時才望向兩邊,忽然發覺情況果然不對。本來,白皚皚的雪覆蓋了整片原野,但是現在自己左右兩側每隔幾尺卻有圓形的黑色路標——這上面的雪被掃乾淨了,露出了黑土。

“快停!”朵豁歹到底還是不敢隨意消耗也古王爺的兵力,趕緊吆喝騎兵停下,擡眼望去,左右兩側的路標一直向前延伸,彷彿是一條隱形的大道,很明顯是人爲做出來的。

看到蒙古騎兵停下,更令人吃驚的事情發生了,剛纔還在玩命逃竄的三百多人齊齊回頭,片刻之內就結成了方陣,300支長槍鋒芒閃閃,牢牢抵住了蒙古人前進的道路。

這些訓練有素的軍兵並不全是潘正老兵都的人,恰恰相反,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只受過一個月的軍事訓練——他們都是河北的災民,而且都是有父兄子弟死在蒙古人的屠刀下,他們集體向高俊請願,要爲父老報仇,甘願成爲死士。

本來高俊、孫庭和潘正都對這羣人的能力有所懷疑,但是幾次試探後才發覺,執行這種危險度極高的任務時,他們居然比潘正的老兵更有魄力,也更能抑制內心的恐懼。刻骨的仇恨讓他們無所畏懼,視死如歸。

這個組合是二百多名英勇的死士搭配五十多名老兵,老兵迅速指揮其他人站好自己的位置,一個長槍方陣瞬間成型,高俊選取的都是那些心態很好的軍兵,在敵軍的現實威脅下,這個方陣的集結速度甚至超過了訓練的時候,在蒙古人看來,甚至可以說是一蹴而就。

但是當這個,寬度爲五十人,厚度爲六人的方陣集結完成時,蒙古人的反應卻是不屑的。

“難道他們的目的就是這個嗎?”朵豁歹和拜答兒楞了一下,隨即都露出了鄙夷的笑容,如果敵軍引誘蒙古軍只是爲了讓騎兵和他們的長槍方陣對抗的話,那就太愚蠢了。

“張開兩側!張開兩側!”騎士們紛紛催動戰馬,準備包抄金軍方陣的左右翼,長槍方陣只有一個進攻方向,稍微攪動一下就徹底亂了套。

只要蒙古騎兵包抄金軍的左右翼,就能肆意進攻敵人毫無防備的側面,甚至可以繞到敵軍後方進攻,那麼這三百人的方陣也就沒有任何意義,最後會被擠壓在一片小小的空地上,徹底被消滅。

野戰的優勢永遠在蒙古人這裡!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打頭的一名騎兵胯下軍馬突然發了狂,把騎手從馬背上掀了下去!

沒錯,鐵蒺藜,堪稱冷兵器時代的地雷,這一批鐵蒺藜是在大名府的倉庫裡被發現的,早就生了鏽,落滿了灰,這次被高俊拿來用,也算是在徹底腐蝕之前發揮了餘熱。

蒙古人連忙兜轉馬頭,準備原路退回,就在這個時候,他們驚訝的發現,身後突然也出現了一支敵軍,牢牢的封死了路!

尾聲第十八章 故(下)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第二十章 西夏的新生(下)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二十三章 萬物萌(上)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六章 勸?恨?歸(下)尾聲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二章 欺騙(下)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十章 掙扎(下)第十七章 血嶺(上)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七章 軍隊(上)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二十四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下)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尾聲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一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上)第五章 白銀(上)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六章 和議成(下)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二十一章 出擊擾亂敵軍(上)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二十一章 驚爆真州城(上)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十三章 魚(上)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八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下)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二十三章 大軍直下河北(上)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十四章 黑鴉與花帽(下)第十四章 散(下)第十章 血酬(下)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十六章 豬(下)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六章 散兵(下)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八章 撤退與堅持(下)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八章 兵者,詭道也(下)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尾聲第五章 大興府(上)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一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上)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第四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下)尾聲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第二十二章 戰鬥到底(下)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十九章 縱馬嶺(上)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尾聲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
尾聲第十八章 故(下)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第二十章 西夏的新生(下)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二十三章 萬物萌(上)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六章 勸?恨?歸(下)尾聲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二章 欺騙(下)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十章 掙扎(下)第十七章 血嶺(上)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七章 軍隊(上)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二十四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下)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尾聲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一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上)第五章 白銀(上)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六章 和議成(下)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二十一章 出擊擾亂敵軍(上)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二十一章 驚爆真州城(上)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十三章 魚(上)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八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下)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二十三章 大軍直下河北(上)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十四章 黑鴉與花帽(下)第十四章 散(下)第十章 血酬(下)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十六章 豬(下)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六章 散兵(下)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八章 撤退與堅持(下)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八章 兵者,詭道也(下)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尾聲第五章 大興府(上)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一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上)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第四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下)尾聲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第二十二章 戰鬥到底(下)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十九章 縱馬嶺(上)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尾聲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