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

行省的命令是發給還在病榻上昏迷不醒的紇石烈端的,要求全軍留駐青白口,與其他撤回的部隊協防,護送的礬山縣民就地解散,還有一堆勉力的話語,大致意思是說紇石烈端爲國效力,必有嘉獎如何如何。

倒是張翰的信有點意思,是單獨寫給高俊的,要高俊相機行事,還隱晦的指出自己非常看好高俊如何如何,希冀他爲國再立新功,暗示自己會爲高俊爭取個一官半職什麼的。

“張翰倒是想籠絡人,兩句話、一個空頭官銜就指望你爲他效死力。”何志也啞然失笑,兩封信都沒有提到具體的計劃,也沒有提到要給高俊補給什麼的,全都是要求。

“有些身居上位的人就是這樣,總以爲自己說的話無比珍貴,比別人流的多少血汗都貴重,咱們這些人不哭爹喊孃的爲他效力,已經是大不敬了。”高俊冷笑一聲。“要是有些人真想在金朝加官進爵,可能會這麼做的,可惜咱們的目標不是這個。”

“不過說到這裡,高俊,你要接受金朝的官職嗎?”

“從感情上來說,我是不想接受的。但是別忘了,咱們的目標是全國死亡人數要控制在1000萬以內,這樣的話,咱們就必須留在北方,首先抗蒙,其次纔是抗金。”高俊的言下之意很明白,何志也輕輕撫摸下巴。

“高俊,幹吧,擔當生前事,何計後人評。”

高俊有點感激的看了何志也一眼,說實話,關於是否要寄託在金朝的架構下,兩個人的心裡都是很糾結的,決定接受,也是一個內心鬥爭的過程。不過好在是爲了抗蒙戰爭,也是保衛華夏文明,在感情上還算可以接受。

“不說這個了,還有些迫在眉睫的問題,糧食已經快吃光了,有些逃難來的百姓後悔了,吵着要回礬山去。”何志也麻利的翻着賬本,給高俊看。

“還夠吃多久的?”

“不算百姓的話,七百軍兵還能再吃十天,但是,你知道很多百姓也沒帶多少糧食出來……”

“青白口的守軍有糧食嗎?”

“青白口的守軍逃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人確實還守着全軍的存糧,加起來夠咱們全軍再吃十天。”

“告訴他們和我們一起走,把他們的糧食帶上。”

“去哪?”

“去中都,那裡安全。”

“這麼帶人走合適嗎,可別到了中都,你官沒當上,先被拉去明正典刑了,你小子沒背景沒靠山,最適合用來殺之以謝天下。”

“管他呢,我的依靠張翰這樣的朝堂諸公,而是手下的數百軍兵,我要爲他們負責。”

青白口的守軍倒是很痛快的答應了,此時,前線兵敗的消息已經傳了回來,中都路各地人心惶惶,青白口守軍膽子大的早就逃走了,只有少部分膽子小的守軍不敢擅離職守,有高俊這樣能夠背鍋的人下命令撤退簡直是求之不得的事,一百多守軍燒掉營寨,同意跟着高俊往中都去。

高俊也下達了整頓軍隊的命令。

由於大部分頑固的軍官已經變成了骨灰,純粹由士兵組成的隊伍就不太好管理了,高俊的做法倒也簡單,全軍分爲七隊,每隊不到一百人,設置一名隊正,隊正自行指定副手和下面的伍長。

第一隊由原來的教導隊擴充成立,隊正爲郭延嗣,收羅的都是各隊的優秀軍兵,而且都是對高俊心服口服的人;

第二隊也大都是押剌謀克的老兵,隊正是周虎,本來高俊有點擔心自己貿然把周虎從普通正軍提拔到隊正的位置,會不會被私下議論,沒想到大家的表情都很淡然,彷彿這是應該的一樣。事後,何志也做了一個調查,才發現軍兵們普遍認爲領導提拔親信實在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要是高俊不提拔周虎才叫奇怪呢;

第三隊是由押剌百戶的貼軍和潰軍混編而成的,隊正爲潘正,潘正素來在貼軍裡有人望,這項提議沒人質疑;

第四隊是押剌百戶的正軍、貼軍和潰軍的混編,隊正叫女奚烈東,原來是押剌百戶的十人長,也是所有支持高俊的十人隊軍官當中資歷最深的。此人三十歲,長得矮矮胖胖,加上兩條辮子,讓高俊忍不住聯想起了表演藝術家王剛老師;

第五隊是潰軍爲主體的編隊,隊正是溫迪罕僧虔;

第六隊是以潰兵和礬山縣的弓手爲主,隊正是張成武縣尉;

第七隊同樣以潰兵爲主,高俊提議蒲察阿虎來當這個隊正,但是後者考慮了一下,還是拒絕了。

“高郎君有好謀略,我不怪你挾持我之事,但是叫我做你部屬,過分了些吧?”

沒辦法,高俊提拔了另外一名押剌百戶的十人長完顏撒速爲隊正。

除此之外,還抽調了三十多名會騎馬的軍兵,單獨成立了騎手隊,又選了十幾名身高力強的軍兵爲旗鼓隊。前者隊正自然是那名經驗豐富的李銘,此人萬萬沒想到自己只是和高俊見了一面就成爲了隊正,興奮的抱拳施禮,表示絕對不辜負期望。後者隊正是傷還沒有完全好的馮達,同樣興奮不已。

護衛紇石烈端的扈從們沒有編入任何一隊,這幾天,出於對“權力繼承”的尊重,高俊也請來郎中診治紇石烈端的傷情,大部分都搖頭嘆息:五十多歲的人了、受了重傷、缺乏休息、傷心過度,眼下已經發起低燒,傷口潰爛,能堅持幾天就算不錯了。

另外兩個沒有編入任何一隊的分別是李小七兒和樓升,前者現在是高俊的跟班,後者是押剌百戶的一名貼軍,和潘正關係不錯,一直跟着何志也上課,是目前全軍文化水平最高的軍兵,現在是何志也的跟班。

代表百戶的五色旗下,馮達帶領旗鼓隊敲起大鼓,暫代親管謀克高俊和暫代蒲輦何志也全副甲冑,威風凜凜的發佈命令。

“以周虎所部爲第一陣,前鋒開路!”

“得令!”

“以郭延嗣、女奚烈東所部隨我爲第二陣!”

“得令!”

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二十章 梁山鏖戰(下)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二十四章 血冤(下)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一章 破壞與建設(上)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八章 李敬齋的數學(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十六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下)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十四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下)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十五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上)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十七章 工?農?擇(上)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五章 白銀(上)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尾聲尾聲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二十章 意離離(下)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尾聲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尾聲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八章 血鐵(下)第八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兵(下)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六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下)尾聲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尾聲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十二章 寨使大起舞(下)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尾聲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
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二十章 梁山鏖戰(下)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二十四章 血冤(下)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一章 破壞與建設(上)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八章 李敬齋的數學(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十六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下)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十四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下)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十五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上)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十七章 工?農?擇(上)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五章 白銀(上)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尾聲尾聲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二十章 意離離(下)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尾聲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尾聲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八章 血鐵(下)第八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兵(下)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六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下)尾聲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尾聲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十二章 寨使大起舞(下)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尾聲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