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白銀(上)

回到山東的高俊心情不佳,這誰都知道,因此,也有人想趁機幹幾件讓高俊高興的事,稍微緩解一下過於壓抑的氣氛,孔元政就是這批人的代表。

早在前年,根據地就已經定下了今年鑄幣的基本計劃。之後,財政相關工作一直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當中,根據地的白銀儲備節節攀升,在去年達到了二十萬斤,已經具備了鑄造銀幣的條件。

所以,高俊剛剛返回根據地沒多久,孔元政等戶政府幹部就主動上門來,請高俊去看剛剛修建好的鑄幣廠,在這個最新的鑄幣廠內,孔元政等人計劃在一年內鑄造30萬枚銀幣和400萬枚銅幣。

目前,太平軍控制區是完全的銀本位,銅幣是作爲銀幣的輔幣出現的,銀幣以重量計,最高的儲值銀幣重達一兩,但這類銀幣通常只進行大宗交易,市場上常見的則是五錢、一錢、五分的銀幣,以及價值一分的各類銅幣。

與此同時,爲了方便使用,規定銀幣一分面值十文,儘管銀幣以重量計價,但面值的標誌依舊以文來顯示,如一錢重的銀幣,其面值標誌爲百文。

由於工藝的原因,太平軍最初鑄造的這批貨幣沒有太多裝飾花紋,但要保證每兩枚貨幣之間形制的高度統一。

所有的銀幣中間都有方孔,在方孔的上下寫面值,背面橫寫太平兩字,用宋體,這兩個字字形簡單,百姓們也都認得。

銅幣則從一文到十文都有,通過不同比例的合金來標定價值,以保證這些鑄幣價值與其本身金屬的價值相當。

除此之外,由於鑄造需要的工本費,表面上來看,爲了鑄造這些錢,高俊還略微虧本了一些,將原始的銀錠和銅錠拿出去貿易,還省下了一筆鑄造費,價值也沒有區別。但高俊卻不這麼看待,成熟的鑄幣意味着商業繁榮,這對目前的太平軍來說意義尤其重大。

這確實讓高俊開心了許多,白花花的銀子總是讓人心情莫名舒暢,看着鑄幣廠裡嘩嘩流淌的大量硬通貨,高俊似乎看到了太平軍的鑄幣已經延伸到了世界各地,看到奈良、升龍或者開城的商人在使用太平軍鑄造的銀幣。

有關貨幣的法律還在制定,高俊對於他們已經越來越沒有耐心,於是先用行政命令規定:太平軍鑄造的新式硬幣不得在根據地內被拒收,同時,嚴厲查處一系列故意磨損貨幣,或者是熔鍊貨幣改鑄的行爲。也禁止市民們爲了方便交易而將銀幣隨意裁剪,甚至只鉸下一個角來貿易的方法。

儘管銀幣已經鑄造出來了,但是想要讓這些錢得到百姓的認可還需要根據地機關以身作則,首先,官俸和軍隊的軍餉全部採用新鑄幣發放,除此之外,農賦以外的其他稅收都可以用新幣來繳納,根據地機關予以完全的認可。

在根據地範圍內,人們對新鑄幣的接受程度很高,一方面,戶政府早有計劃,六條政綱現在還矗立在石壁上,而另一方面,報紙等媒體對新幣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大大緩解了市民們的心理預備,讓他們在新幣發行之前,就對這種銀幣的各項指標瞭如指掌。

不過,除去根據地內的平民百姓之外,高俊還需要另一羣人認可新式鑄幣,那就是與高俊有直接來往的各類商人。對於這一點,戶政府非常有信心,早在發行新幣之前,他們就已經做了詳盡的調查,無論是南宋商人還是日本商人,都對送來的銀幣樣品讚不絕口,認爲這種銀幣可以有效的方便大家的貿易結算。

只不過,南宋方面的人也提出,現在的銀幣樣式還是過於呆板單調,並且也不夠大,他們提出鑄造一種新式的銀幣,是一種巨大的銀砣,有些像馬蹄。

高俊知道,這些宋朝人說的就是元寶的雛形,不過,高俊並不打算鑄造元寶。畢竟,元寶的樣式實在是太複雜,而且也很容易缺損,對於強調鑄幣統一的高俊來說,還是圓圓的硬幣值得信賴。

日本商人尤其喜歡這些銀幣,他們迫不及待的提出,希望販運到山東的貨物全部用銀幣來代償。

高俊知道他們的心思,眼下,日本中南部的銀礦還沒有開發,日本還是個缺少銀子的國度,如果能將山東的銀幣帶回日本,其價值甚至勝過攜帶其它貨物。

不過,本着不坑人的基本原則,高俊還是溫和的建議商人們儘可能的多帶貨物回去,他已經在爭取二十年內對日本的銀礦進行勘探,到那個時候,日本國內銀價大跌,商人們就該叫苦連天了。

來到山東貿易的高麗商人並不多,畢竟高麗此時也正處於經濟困難之中,沒有多餘的功夫打算盤,但僅有的這些商人們也對新式銀幣不排斥,當他們驗證過這是足量的白銀之後,就坦然的收下了這些錢。

最大的變量反而來自於金朝還控制的河南,根據根據地從各個渠道蒐羅來的信息,完顏珣正準備發行新的紙幣與舊紙幣的對價是1:200。

南遷之後,金朝軍費陡增,但收入大爲減少,所以開始在紙幣上大打歪主意,剛剛南遷就頒行了貞祐寶貨,與章宗時期的紙幣比價爲1:30,然而,新貨幣的增發並沒有爲朝廷聚斂足夠的財富。現如今,新的紙幣:興定寶會已經在醞釀之中,其基礎比價爲1:200。

金朝政府的這幾次貨幣發行是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惡意通脹,政府通過自主的增印貨幣的行爲來聚斂民間財富。但是,對於已經風雨飄搖的金廷來說,這點錢也不過是飲鴆止渴,對於河南的經濟更是毀滅性的打擊。高俊已經打聽到了,他的那位可愛的大舅哥殷有禎最近生意做得很不順利,背後的靠山高汝礪年事已高,對於細枝末節的事情已經不再關心,他得不到足夠的庇護,逐漸的陷入困頓之中。

所以,新銀幣的頒發對於靠近山東的河南百姓來說是一個新的信號,也就是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河南百姓們已經爭相用山東造的銀幣來進行貿易。朝廷頒發的紙幣則完全失去信用,破產的比之前的任何一版交鈔都要快。

也就是這一個月之內,剛剛頒行的興定寶會貶值了整整三倍,而且勢頭還沒有剎住的意思。朝廷上下一片愁雲慘淡。也就在此時,突然有人提出,或許可以利用山東鑄造的銀幣,將最新發行的紙幣與山東銀幣的價值相錨定。

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十六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下)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五章 貨物(上)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尾聲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二十三章 千萬人的復仇(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十二章 寨使大起舞(下)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尾聲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八章 兵者,詭道也(下)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七章 願(上)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十四章 魚(下)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二十章 梁山鏖戰(下)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十七章 血嶺(上)第二十四章 滄州的解放(下)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六章 範汝增的火銃(下)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十七章 人口(上)第十六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八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兵(下)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二十四章 王克儉(下)第三章 白刃紛紛(上)第四章 白刃紛紛(下)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尾聲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九章 後遼的陷阱(上)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三章 轉運司(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十八章 故(下)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二十章 反對(下)尾聲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二十四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尾聲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二十四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下)第二十章 現代戰爭(下)第二十章 火漫山東(下)
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十六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下)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五章 貨物(上)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尾聲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二十三章 千萬人的復仇(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十二章 寨使大起舞(下)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尾聲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八章 兵者,詭道也(下)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七章 願(上)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十四章 魚(下)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二十章 梁山鏖戰(下)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十七章 血嶺(上)第二十四章 滄州的解放(下)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六章 範汝增的火銃(下)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十七章 人口(上)第十六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八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兵(下)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二十四章 王克儉(下)第三章 白刃紛紛(上)第四章 白刃紛紛(下)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尾聲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九章 後遼的陷阱(上)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三章 轉運司(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十八章 故(下)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二十章 反對(下)尾聲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二十四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尾聲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二十四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下)第二十章 現代戰爭(下)第二十章 火漫山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