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

“水稻可是高產糧食作物,我有個室友是黑龍江的,聽他說,在他們那兒,小麥一年的畝產不過三百來斤,玉米能達到一千斤,水稻伺候的好,畝產能達到一千二百斤呢。”高俊看着遠處修整的田地,高興的對何志也說,而後者哈哈一笑:“這下可是你沒見識了,在我們江南一年收1200斤那是要賠死的,江蘇糧食用地也越來越少了,畢竟,種個三四千斤的水稻也不怎麼掙錢。”

然而在此時此刻的山東,一年能穩收六百斤的水稻田地絕對是人人夢寐以求的上等資產,八白石村千辛萬苦拉來了一小批貸款,將村裡四分之一的田地都改成了水稻田,現如今已經開始備苗。

這次高俊和何志也也是坐着馬車路經這裡的,田間景象真是讓人心生振奮,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高俊感覺輪胎好像壓到了什麼軟軟的東西,緊接着就是讓人渾身難受的撲哧一聲,遠處響起了小孩子們的尖叫聲,高俊還以爲這是馬車壓到了人,急忙起身查看,確實有點血跡。

“別慌,是這幫孩子在玩,他們把青蛙抓住,用稻草綁了扔在路邊上,等着馬車把它壓爆,以此爲樂。”

“還有這種玩法?”高俊被說的渾身發毛,趕緊坐回車上。

“你看看你,咱們小時候,沒有遊戲機的家庭不也是整天瘋玩兒?我四五歲的時候,我媽因爲得罪了人,到金華那邊的鄉下去當老師,那段日子我也是整天在鄉下這麼玩兒,還有不少別的玩法呢。”

“你說的都有什麼?”

“就比如說,到地裡抓住青蛙或者癩蛤蟆,然後……”

高俊聽得渾身直發毛:“我小時候最怕蟲子、蛇、老鼠之類的東西了。要我看,就算是這個時代,也還是作業太少了,應該增加義務教育的時間,還要辦適合未成年人的書畫報刊。”

儘管何志也對剛纔高俊那副嫌棄的表情腹誹不已,但是聽到這個建議卻也拍手贊成:“是時候培養根據地的下一代了,現如今我們已經有了邸報和軍報,這是給幹部和軍人看的,也應該有更加豐富的文化產品。現如今禮政府的工作人員越來越多,我們可以成立專門的出版管理部門,監控全根據地的大小印坊,鼓勵出版各類圖書。還要蒐羅有名的讀書士子,幫助咱們寫各類的宣傳材料重點圖書,發行更多有針對性的報紙:給農民們看的,給工人們看的,給醫生教師看的,當然也包括給孩子們看的。”

根據地的財政一直在向軍事傾斜,這筆錢難以拿出來,高俊只好選擇用愛發電,找來根據地久負盛名的幾位熱愛工作的老師,希望他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做一名辛勤的園丁”,“甘於清貧,樂於奉獻,一切爲了孩子,爲了孩子一切。”

不得不說,這套話術還真的有用,教師們被感動得一把鼻涕一把淚,表示一定要爲根據地培養最優秀的接班人。高俊也設立了相應的精神獎勵,拿出根據地的一筆現金投資在紡織廠內,以賺取的利潤爲“楊鉉基金”。

這筆基金的命名是源於根據地的英雄教員,其用處是獎勵根據地的優秀教師,以楊鉉的生日爲準,每年九月初十發放。

根據地也集中了一批原教師,把他們安置在齊州,開始主持編撰少年的日常刊物,這些人也真是樂於奉獻,甘願不要工資,爲全根據地的少年兒童提供優質讀物。

殷敏從開封送來了一批漫畫插畫,並且設計了報頭,最後題寫報刊名的是人們敬愛的何志也先生。

各州縣地方的幹部們也都動員起來,派出官吏義務取送少年畫報,不得不說根據地人民的熱情讓高俊大吃一驚,在教育這件事上,沒有人比中國人更上心。

這段時間以來,根據地的各類讀物確實是發展了,間接的也帶動了造紙工業的進步,除此之外,根據地又陸續推出了一系列新產品,包括摺扇和布鞋。前者的風靡源於元好問和他的那些朋友的極力推崇,在紙上題詩作畫,或許可賣千金。而後者則是勞動人民的選擇,隨着棉紡織業的興盛,以棉麻爲原料的布鞋逐步流行起來,在根據地變得隨處可見。

與此同時,他的對手也在針鋒相對的進行佈置,高俊的案頭上放着一份告示,是混進根據地的細作們散步的,他們無恥的宣稱高俊是“渤海賤種”,而何志也則是“粟特遺毒”,狼狽爲奸,要把山東變成各族人民的大監獄。

散佈這一謠言的奸細已經被司法院下屬的齊州地檢特搜部逮捕,並且經過特殊司法程序明正典刑。但是,根據地的保密防諜工作也變得日漸重要,高俊還記得,當年路哲的無心之失爲根據地造成了多大的損失,之後,雖然吏政府建立了根據地幹部的精確檔案,但是針對全社會的安全措施還處於空白階段。

政治安全,專門打擊試圖顛覆根據地社會制度,污衊六條政綱,反對高何施政方針的人。他們既要防止蒙古、金朝、南宋方面的滲透與破壞,也要當心根據地內部心懷不滿的團體,這一工作需要大量細緻的工作以及較高的權限,因此由刑政府親自主導。

軍事保密安全,主要對抗外界敵人的滲透,尤其是針對根據地軍事部署的,這是敵人最有可能的滲透方式,這一職責則落在根據地軍政院文政曹這裡。

後兩者的發展速度很快,等到明年此時的時候,刑政府已經有相關工作人員三十多人,並且在全根據地擁有超過二百名線人及告密者,而文政曹的規模大約是型政府的一半。針對內部的情報網絡和外部網絡一起發展,很快就讓敵人們都變成了瞎子,根本不瞭解根據地的情況。

第十三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上)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十四章 妥協(下)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第十五章 潘正(上)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十五章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七章 邢州的首戰(上)第十章 牛馬(下)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十三章 火燒臨安城(上)第二十一章 出擊擾亂敵軍(上)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十二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下)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尾聲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二十章 反對(下)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七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上)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一章 船隊(上)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尾聲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十四章 合撒兒的態度(下)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十二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下)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十七章 地陷魯南(上)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尾聲尾聲第十二章 新春樂(下)無標題章節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二十一章 戰鬥到底(上)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十章 北院(下)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尾聲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七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上)
第十三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上)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十四章 妥協(下)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第十五章 潘正(上)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十五章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七章 邢州的首戰(上)第十章 牛馬(下)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十三章 火燒臨安城(上)第二十一章 出擊擾亂敵軍(上)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十二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下)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尾聲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二十章 反對(下)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七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上)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一章 船隊(上)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尾聲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十四章 合撒兒的態度(下)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十二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下)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十七章 地陷魯南(上)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尾聲尾聲第十二章 新春樂(下)無標題章節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二十一章 戰鬥到底(上)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十章 北院(下)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尾聲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七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