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

現階段,根據地內擁有各類學校六十餘所。數目不多,惠及的人口也不普遍。在根據地內教育覆蓋率僅有15%左右。

財政狀況改善之後,根據地教育要跨越式發展,甚至於管學畢業生教管學,縣學畢業生教縣學,全區管學覆蓋率要超過60%。

關於師範學校的發展,根據報告,師範學校依舊設置在壽張縣內。何志也在下面聽完後往上遞了個條子,告訴白廣泉說,今年戰爭結束後,如果能佔據東平府,師範學校就搬到東平府,如果能佔據濟南府,師範學校就搬進濟南府。

與此同時,白廣泉還彙報了女學的進度。丘處機決定跟隨成吉思汗後,龍門宮留守的道士本以爲蒙軍會一直盤踞在此,卻沒想到又被太平軍打走了,這些人頓時恍恍不可終日。白廣泉這次又延續了高俊上次談判的內容,要求各地的全真道觀協助創辦女學。尹志平、李志常道長豈無不應之理,當即一迭聲的答應了太平軍的要求。

在原先的基礎上,高俊又添加了不少附加條款,全面限制全真道觀對女孩子們的影響,並且要求高俊的督學能夠隨時檢查教育狀況。

現如今,這份協議已經變成了全真教出錢出人出地,讓高俊辦教育,以免除追究教主叛國的責任。

根據報告,全根據地第二所女學已經在登州龍門宮創辦,在三個月內還要陸續創辦十所這樣的學校。

何志也專門找到鄭迎和張思彝,告訴他們倆,現在他們已經沒有官職了。

涉及商業和生產的官辦單位全部轉變爲商社,除去要對何志也三人團所盡的責任之外,也可以自主生產。

鄭迎被這個命令驚呆了,花了兩三天的時間才理解了這件事是怎麼一個性質,明白高郎君和何先生沒有拋棄自己之後,頓時大喜過望,歡天喜地的投入到了改革當中。

儘管獲得了不少自主經營的權利,但整體而言,商社是缺乏這樣的動力的。由於被何志也授予了在根據地內售賣各種榷貨——鹽、茶、酒麴、頗黎——的權利,整個商社完全可以獲取暴利,根本不屑於再進行其他生產。

鄭迎在考慮之後,向何志也彙報說,目前商社的主要工作並非盈利,而是要優化各類商品的生產流程,提供技術積累和熟練工人。政治性的工作是第一位的,經濟性的工作是第二位的。頗黎、香皂這一類商品,還需要不斷的優化技術,所以還需要大筆投入,而小商販們是不會進行的,所以這個職責也要由商社承擔起來。

這個思路沒有大問題,何志也欣然同意,還給了商社題詞:“共同商社”。

高俊不大喜歡國企,至少在這個生產力還不發達,商業還不繁榮的社會,官商勾結是你能找到的最快遏制商業的辦法。如何探索一條能夠鼓勵商業發展和科技進步的經濟路線,三人團還在小心的摸索當中。

元好問自從束髮讀書之後,一心沉下心來,很少有現在這樣東跑西顛的時候了,大會實在是太重要了,每天都要冒出好幾份重要指示來,邸報上面連篇累牘,依舊不能全部囊括,而且還要寫社評,寫相關。整個報社的人是寫斷了手,跑斷了腿。

一名編輯剛剛聽完有關茶葉專賣的會議,還沒來得及整理稿子,另外一名編輯已經出發去聽有關辯護師制度的會議。在這個時候,一名青年編輯風風火火的闖進元好問的辦公室,拿了有關沂山前線冬季整頓的新聞稿以及今年軍事足球賽的比賽成績。

辛苦就能出收穫,邸報的銷售量起碼漲了三分之一,不少賦閒在家的士人也願意買一份,看看高俊和他那幫手下都搞出了什麼玩意兒。

高俊此時還並不知道完顏珣已經授予他自行處理地方政務的職權,不然的話,新的山東政府早就搭建起來了,現如今由於鐵木真在中組阻隔,山東與河南消息不通,李秉均急得團團轉,覺得高俊這傢伙十有八九會投敵,還在密切監視高俊的行動。

高俊可不管這個,還在大發敕書,諸官職位前加“權”字,表示暫守之意,但是事實上,高俊只是爲了顧及物議,還不好大肆封官賞爵,他可不把這些官員看作是“暫守”,誰敢亂動這些人,他也是要拼命的。

山東的元叢老人當中,趙汝凡授予贊州刺史,張成武授予沂州刺史,魯家齊授予密州刺史,吳廣亭授予滕州刺史。

河東士子當中,張亮授予登州刺史,房皞授予濟州刺史,陳賡授予萊州刺史,陳庾授予海州刺史。

此外,太平軍也在重新安排,除去高俊、潘正、孫庭的三個營已經組建營部之外,修整的這一個月時間內,馮達的第四營、柳充國的第五營先後成立。高俊距離“八個營,六十個旗”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新的營部設立之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延攬人才,尋找合適的參軍、典史和判官,建立一支高效的團隊。

在戰場上,都是基本的作戰單位,因爲它擁有已經涵蓋了全方位的四名軍官,可以自行修復維持,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獨立作戰。而營則是基本的方面單位,擁有獨立的軍官團和後勤單位,可以自行補充,也可以自己制定相應的作戰計劃,上級只要給出基本的命令就可以。

要不是軍官嚴重不足,高俊恨不得現在就把八個營全部成立,目前的五個營裡每個營都要管理8個旗,數個貼軍旗以及一個主計運輸都,還有相應的少年軍校。指揮機構還是顯得過於臃腫,如果能夠建立10個營乃至更多的話,那麼每個營下轄單位就可以達到指揮自如的地步,全軍60個旗也就可以充分調動。

潘正曾經向高俊建議過,要讓僧虔也獨立成立一個營,在他看來,擁有比較好的進攻思維的僧虔已經完全可以獨當一面,他的人馬可以充當軍隊的主力攻擊手。但是這個要求被高俊拒絕了,因爲騎兵還另有重要任務,那就是擴充自己。

李銘和僧虔得到了新的指令,全面擴充騎兵隊伍,原本在騎兵備選花名冊上落選的人全部被重新徵召,整個騎兵隊伍擴大了整整四倍。

第八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下)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二十四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下)第七章 牛(上)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十章 血酬(下)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十章 北院(下)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六章 玉碎瓦全(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二十三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上)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三章 步兵(上)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八章 陰差陽錯(下)第十四章 血案(下)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八章 狼煙茫茫(下)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十三章 彙集四方猛銳(上)第二十一章 戰鬥到底(上)尾聲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上)第二十章 以人民的名義(下)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二章 欺騙(下)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十九章 縱馬嶺(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二章 糧(下)第十九章 匯(上)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第一章 武學(上)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五章 散兵(上)第二十章 梁山鏖戰(下)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十四章 學校(下)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八章 風蕭蕭(下)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三章 春曉曲(上)
第八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下)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二十四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下)第七章 牛(上)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十章 血酬(下)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十章 北院(下)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六章 玉碎瓦全(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二十三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上)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三章 步兵(上)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八章 陰差陽錯(下)第十四章 血案(下)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八章 狼煙茫茫(下)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十三章 彙集四方猛銳(上)第二十一章 戰鬥到底(上)尾聲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上)第二十章 以人民的名義(下)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二章 欺騙(下)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十九章 縱馬嶺(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二章 糧(下)第十九章 匯(上)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第一章 武學(上)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五章 散兵(上)第二十章 梁山鏖戰(下)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十四章 學校(下)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八章 風蕭蕭(下)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三章 春曉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