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

原本高俊打算讓李銘直接走河北前往支援中條山戰場,但是就在啓程前不久,史天澤率軍向南發展,先後拿下沃州、邢州,又把彭義斌逼回了大名府,從河北前去河東變得異常危險,因此李銘也只能選擇渡河之後從河南走。

“部隊準備的怎麼樣?”

“1300多名騎兵,將近2000名騎兵貼軍,以及4000多名步兵已經全部準備就緒。”

“好,我再給你加一個兵。”

李銘有點摸不着頭腦,還以爲高俊又要給他一個副手:“太尉,這就沒必要了,榮耕哲作爲步兵指揮很好,白長年也指揮得不錯,有他們倆,我不擔心指揮失靈。”

“誰跟你說這個騎兵步兵了?”高俊哈哈一笑:“你小子運氣可不錯,陳亮有個妹妹,年方二八,正是待字之年,想來想去相中你了。唉?你裝什麼傻呀?上次咱們打登州回來,路經青州的時候,可是住在州機關裡,人家還給你盛了一碗綠豆湯,這你都忘了?”

“像我這樣的糙漢子,這張臉怕把人家嚇壞了。”李銘比面對三百名全副武裝的蒙古士兵更緊張,差點沒癱在椅子上,但是高俊一掃這幾天的鬱悶,頗爲高興的拍他的肩膀:“你父母早就不在了,所以今天本太尉就佔一個便宜,替你討了生辰八字,這可是請李志常道長看過的,瞧,天作之合。”

李銘還想說什麼,但高俊匆匆打斷他的話:“最近這些天好好打理一下自己,培養培養感情。至於你說的步兵,那倒也是個事,你要去的懷孟靠近潞州,想當年,昭義步卒天下聞名。這次去河東,也應該儘可能的帶帶步兵,人嘛,不能總是瘸腿走路,你也應該瞭解一下步兵的戰爭藝術。”

高俊今天興致不錯,算是近日來難得的景象,李銘也只是唯唯諾諾,就在這時,顏青趕來,將一份報告交給高俊,高俊攤開來掃了幾眼,神情很明顯不大高興。

“太尉,這是出什麼事了?”

“沒什麼,河北方面出了些狀況。”高俊把信合了起來,但臉上的不快可合不起來。

“要不然,我們去處理一下,也該讓騎兵們練一練了。”

“沒事,這些日子你一方面籌備婚事,另一方面就專心考慮河東的事情,其他的都可以放在一邊。”高俊一擡手,拒絕了李銘還要說的話:“河北的事情,不是蠻幹可以解決的,這些事不用多說。”

李銘知道高俊心裡一定不大痛快,也確實如此,高俊剛剛得知,河北義軍頭領李光與王重瑾發生衝突。

本來,高俊還打算讓郭延嗣和李素兒用親情打動李光,他還特意爲李光的婚事準備了禮物,可萬萬沒想到,王重瑾與李光這次居然兵戈相向,起了大沖突。

過了幾天,有關衝突的詳細情況來了,讓高俊意識到,短期內很難聯合李光了。

這次衝突正是因爲王重瑾的部下認出了文月兒——那名士兵也是八白石村的人,和同伴在執行偵察任務的時候路過了李光後勤部隊駐紮的村子,並在這裡意外瞥見了文月兒。由於兩名太平軍偵察兵人微言輕,而且現如今太平軍與李光之間的關係微妙,所以並未問清文月兒的身份,他們合計了一下,立刻回去稟告王重瑾,而後者也是一時激動,居然派出了十幾名騎兵前來鋤奸。

恰好趕上李光回軍,鋤奸的軍馬差點被鋤了,兩軍因此互相攻伐。

“這個賤女人,如此陰魂不散,早知如此,我當初就應該把她和她全家一起下油鍋做成韭菜盒子!”高俊確實生氣,但也深知現如今情況已經無法改變:“李光這個人心思倔強,而且還記仇,聯合他是不可能了,既然爭取不了河北義軍,那就要全靠我們的力量。重點支持咱們在河北的根據地,支持馮達他們。還有,這件事不要告訴郭延嗣和李素兒他們。”

那天之後的時間,高俊吩咐顏青不要讓人打擾他,整整一個下午,他都獨自留在辦公室,仔細的看着屏風上掛的超大幅華北地圖。

從六年前高俊任命祝東風擔任材官隊正以來,太平軍測繪部門越發發展壯大,這幅地圖是他們在一年前所完成的,也是迄今爲止全中國製作的最好的平面地圖。既有太平軍大量的實地勘測,還有高俊在中都蒐羅的金朝圖書作爲參考,在上面密密麻麻的標註着關隘城市,都是敵我雙方的實力犬牙交錯,真好像是一盤棋局。

太平軍此時的棋勢既可以說是上佳,也可以說是大凶,毫無疑問,這支軍隊的根在山東,而山東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既可以屬於河北,也可以屬於河南,四面無險可守,中間還有泰山山脈阻隔,不利於軍隊南北調動。所以說,山東不能既與河北作戰又與河南作戰,至少要在其中一方保持和平。

這也就是高俊給了開封六萬斤銀子的原因,在太平軍推進到燕山山脈之前,開封就算讓高俊含完顏珣的那玩意兒,他也絕不猶豫,甚至還會用舌頭。

從另一方面來講,由於山東四面平原不能防守,所以最佳的戰略態勢還是訓練出軍隊就打出去。之前,高俊因爲力量弱小,不得不一次次的打防禦戰,但是通過騙術,通過能力,通過機緣巧合,在鐵木真西征之後終於贏得了根據地的穩定。現如今,不能等着蒙古主力回來再打防守反擊了,高俊的下場戰爭必須是進攻。

如果要進攻的話,唯一的對手就是河北,其實河北也可以分作南面的漳河流域以及北面的燕雲地區。而目前,分割這兩個地區的正是馮達他們所控制的信安縣周邊,也就是說,河北已經被高俊打進去一個釘子,高俊可以分兩口吃掉這裡。

李銘即將帶領部隊前往懷孟,如果運氣好的話,還可以控制潞州,這裡是漢代的河內,也是一塊寶地,如果能佔據這裡,高俊、馮達、李銘三支隊伍就將漳河流域的敵軍團團包圍住了,從現在的情形來判斷,這裡發動決戰的時機將是最早成熟的。

不過,高俊在整個棋盤上的佈局可不僅僅是這三支隊伍,在金角銀邊的地區,潘正和孫庭這兩位大將各自開闢一片天地。

陝西地區雖然現如今已經漸漸衰落,遠非秦漢時可比,但是其西鄰吐蕃,北靠党項,民風剽悍,盛產勇敢,又有河西駿馬,足以練出一支強軍。潘正本就文武雙全,又得李朱羅的相助,想必可以穩住西夏,結好吐蕃,率領大軍東出蒲州。屆時,高俊率軍西向,在解決漳河流域的敵人之後,彙集李銘等人,與潘正東西並進,在河東地區打一個大殲滅戰,在這個蒙古人不能奔馳的崎嶇山路上,將木華黎的狼子狼孫們全部殲滅!

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十章 掙扎(下)第十六章 同甘苦,共生死(下)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一章 糧(上)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十六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下)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十一章 見(上)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前言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四章 伏(下)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四章 步兵(下)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二十一章 出擊擾亂敵軍(上)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二十三章 大軍直下河北(上)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十五章 糧食(上)尾聲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第十章 牛馬(下)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尾聲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六章 血銀(下)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十九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上)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一章 攻與防(上)尾聲第十九章 勢窮力竭(上)第一章 山重水複(上)第六章 工廠(下)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四章 判?決?待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九章 北院(上)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二十章 火漫山東(下)
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十章 掙扎(下)第十六章 同甘苦,共生死(下)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一章 糧(上)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十六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下)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十一章 見(上)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前言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四章 伏(下)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四章 步兵(下)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二十一章 出擊擾亂敵軍(上)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二十三章 大軍直下河北(上)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十五章 糧食(上)尾聲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第十章 牛馬(下)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尾聲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六章 血銀(下)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十九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上)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一章 攻與防(上)尾聲第十九章 勢窮力竭(上)第一章 山重水複(上)第六章 工廠(下)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四章 判?決?待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九章 北院(上)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二十章 火漫山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