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

七月初三,僧虔率領太平軍騎兵收復忻州,頓時全軍士氣大振,整個山東河北的義軍全部鬧將起來,蒙古人的鎮壓力量越發不足,每日被送回燕京的傷兵不計其數,這些盔甲歪斜的敗兵走在街上,而市民們偷偷在窗戶縫窺伺着,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形勢大大變化了。

街上的行人居然多了起來,甚至部分酒樓茶館也重新開張了,吃飯的人相遇時點點頭,大家都做出一副爲前途憂愁的模樣,互相盯着看着,瞧誰先忍不住偷偷笑起來。

然而大部分人並不想爲趕跑蒙古人做些什麼,只有少部分人依舊冒着生命危險做着艱難的地下工作,青年近衛軍的工作越來越成熟,他們有組織的週期性張貼傳單,巧妙的與蒙古守衛相周旋,盜竊各類機密信息,甚至於直接動手懲處漢奸叛徒。

“好香!”一進門,鄭明就忍不住大聲誇讚,種在院子裡面的花兒都開了,引得蝴蝶流連,嬌鶯啼鳴,確實是一派美好的盛夏景象。

“孫小兒,你種花還真是行家,太了不起了。”跟在鄭明後面的萬傑小心翼翼的鎖好門,這纔跟着誇獎一句,,這個院子是劉體的最新住處,孫小兒幫忙種了不少花兒。

“確實啊,有這個本事,等到燕京光復後,你和劉體的生計倒是不愁了。”鄭明一句話啊讓孫小兒兒飛紅了臉。一幫人說說笑笑的進了屋,他們拎着酒壺,裝作是聚會的樣子,事實上,則是聽鄭明轉達的指示。現如今,河北山東已經全亂了起來,每日進出的軍隊非常之多,山東方面要求記錄並覈查每日進出燕京十一門的敵軍人數。

“高太尉說,現如今這場風暴短時間內還不可能起什麼大氣候,甚至蒙古人還將會重新得勢。但是,這幫狗東西的好日子長久不了了,明年春季之後,咱們根據地又會有大動作。”鄭明傳達的內容其實並不是根據地的真實決議,反攻的日子比少年們所知道的更早。

“這要是都不成氣候,那什麼才成氣候啊?你不知道每天看着垂頭喪氣的蒙古人耷拉着腦袋進來,我心裡面是多得意,多自豪。”劉體擺弄着手中的毛筆,他最近也開始學習寫字。

“倒是你啊,我可是聽說,你那位大恩主又想把你再提拔提拔,你可小心,萬一光復後,燕京人要拿你去點天燈呢!”又有人打趣,確實,那位判官先是提出要爲劉體的父親贖身,現在又連續提拔劉體當了一名孔目官,已經成了高級狗腿子了。照這個速度,用不了一兩年,這幫青年見到劉體還得先下個跪。

“好了,我說一件正經事,那就是——我們還要容忍伊本沙剌這個流氓多久?他現如今已經失了勢,但依舊在殘害人民,是時候對他提出最後清算了。”劉體咬牙切齒的說,他對這個害得他家破人亡的西域商人只有滿腔怒火,提議懲處這個奸賊。

“我何嘗不是這麼想,但是,我們懲處行動必須先得到批准,可是現在上級不讓我們這麼行動!”

事實確實如此,應成沒有批准青年近衛軍暗殺伊本沙剌的行動。其實,他也並不知道這是爲什麼,暗殺白名單是高俊親自授意給他的,只有他一個人知道,青年近衛軍提出鋤奸的時候,他只需回答可與不可。

雖然他們都不知道高俊這麼做的用意,但是事情確實像高俊所想的那樣,這一步閒棋冷竈已經開始發揮作用。這天的伊本沙剌得意洋洋的新做了一件中國式的袍子,大搖大擺的出了門,臉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悅笑容。

一大羣官吏點頭哈腰的跟在他後面,毫無疑問,在打入冷宮數個月之後,伊本沙剌再一次獲得了恩寵,並且重新開始大規模放債了。

“我就說嘛,這羣韃靼人還是離不開我的,他們根本不懂得如何收稅掙錢,需要我幫他們管教又窮又臭的硬骨頭。”伊本沙剌已經接到了委任狀,木華黎在萬難之下不得不重新支持西域商人,以求快速獲得這些商人的政治獻金。

這種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行爲在短時間內還真是效果優良,木華黎剛剛同意這幫回鶻人繼續放債,他們就投桃報李的拿出大量金錢來作爲木華黎的軍費,並且親自組織建立武裝,幫助木華黎追剿各地的盜匪。

自從獨立掌握中原以來,太師國王木華黎的一貫是以爭取民心,鞏固統治爲主,首先在軍事上打擊敵軍,消除金朝反攻的可能性,然後在其領地內扶植良性的世侯力量,使其督促本地居民重新開展生產,恢復農業和商業。

爲了這個目的,他坦蕩的放權給漢人,並且堅定的支持了史天澤等人的仁政善政,還驅逐了一大批西域商人,解散奴隸,爲此也得罪了不少蒙古貴族。

但是,這些長期投資卻不能抵禦短期風險,高俊一次次的主動挑釁,甚至鼓動河北地區的暴亂髮生,使得木華黎眼下力量分散,不少蒙古貴族議論紛紛,強烈要求木華黎把他的長期投資快速變現,哪怕折損一部分也無所謂。

“漢人是養不熟的白眼狼,是畏威而不懷德的禽獸,太師國王對待他們如此仁慈,他們卻用暴亂來報答我們,這充分說明之前的策略錯了,我們應該用狠毒手段逼他們馴服。”不少人當面對木華黎這麼說。

巨大的壓力之下,木華黎本人也是一次次的鬆動,多少個夜晚都是徹夜難眠,思考今後的戰略戰術。但是,每一次思考都使他更加堅定自己的決心,那就是,無論如何他要堅決支持史天澤這條道路,重用漢臣,扶持本地勢力,恢復生產。

“等到這個危難時刻挺過去之後,我就把西域商人們重新驅逐走,以漢地的農田和蒙古人的馬刀來保證也克蒙古兀魯思的萬代千秋!”

但是,各地的抵抗也已經進入了最高潮,李光等人在東部聯合起來,居然在正面擊敗了李全,迫使後者逃回滄州城內閉門死守,而信安縣各地更是烽火狼煙一片,前來圍剿的蒙古人沒想到身後會爆發大規模起義,一下子被兩面夾擊,被動挨打,孤立的在一道道水渠溝壕裡面被消滅。

李銘也派出敢死之士混進了石梯山大寨,得知外面的大規模抗擊行動,張開也喜出望外,立刻對山下的蒙古人發動襲擊,果不其然,圍困石梯山大寨的蒙古兵力已經調走了十之七八,剩下的人抵抗一段時間之後也不得不匆匆撤走。

勝利似乎近在眼前。

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七章 血鐵(上)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三章 白刃紛紛(上)第九章 北院(上)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一章 尚書省(上)第五章 貨物(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尾聲尾聲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十三章 成敗瞬間判若雲泥(上)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十六章 豬(下)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二十四章 王克儉(下)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十四章 妥協(下)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十五章 蔓纏藤絆(上)第十七章 鼠(上)第十七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上)第十四章 學校(下)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十二章 掙不脫的束縛(下)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六章 行路難(下)第二十章 西夏的新生(下)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七章 鑄爐(上)第三章 轉運司(上)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十五章 蔓纏藤絆(上)第二十二章 死囚牢(下)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二十章 匯(下)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六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下)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二十一章 血情(上)尾聲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二章 詩人高唱而至(下)第十五章 糧食(上)第二十章 梁山鏖戰(下)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一章 羊(上)第一章 羊(上)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一章 羊(上)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六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下)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二十四章 萬物萌(下)第十章 劫(下)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
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七章 血鐵(上)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三章 白刃紛紛(上)第九章 北院(上)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一章 尚書省(上)第五章 貨物(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尾聲尾聲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十三章 成敗瞬間判若雲泥(上)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十六章 豬(下)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二十四章 王克儉(下)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十四章 妥協(下)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十五章 蔓纏藤絆(上)第十七章 鼠(上)第十七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上)第十四章 學校(下)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十二章 掙不脫的束縛(下)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六章 行路難(下)第二十章 西夏的新生(下)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七章 鑄爐(上)第三章 轉運司(上)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十五章 蔓纏藤絆(上)第二十二章 死囚牢(下)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二十章 匯(下)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六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下)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二十一章 血情(上)尾聲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二章 詩人高唱而至(下)第十五章 糧食(上)第二十章 梁山鏖戰(下)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一章 羊(上)第一章 羊(上)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一章 羊(上)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六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下)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二十四章 萬物萌(下)第十章 劫(下)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