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尾聲

明歷二十年十月初三,胡惟庸大案被江寧等五地按察院前後開庭審判,經過十餘天,胡惟庸被裁定有罪,判絞刑,與他同刑的還有十六人,其餘的被判終身監禁(不得假釋、遇赦不赦)、四十年、二十年、十五年勞役不等,最輕的也被判五年勞役,只有六人因爲證據不全或證據不合法等原因被一審或二審裁定無罪。此等大案,當案人又被判得如此重,可謂是立朝以來絕無僅有的,就連數年前的謀逆案也比不上。故而有人在sī底下議論道,看來偷逃稅賦的罪名比謀逆還要重。

十月初四,李善長以舉人不當、察人不明向資政院提出辭呈,辭去資政院紫金光祿大夫一職。資政院召開臨時會議,批准了李善長的辭呈,改選馮國用爲紫金光祿大夫。

十月初九,劉浩然在《大明時報》公佈內務局納稅清單,皇室名下有不少產業,一直都獲利頗豐,加上在劉浩然的督促下,一直都在正常納稅,可以說得是納稅模範了。

十月十二日,李善長、馮國用、劉基等文武重臣公佈各自的納稅清單,分別刊登在《大明時報》和《紅旗報》上,目前大明還沒有個人所得稅,這些文武重臣納的稅和劉浩然一樣,絕大部分是在參股的商社、工廠獲股利所納股利印huā稅,這個稅可不輕,不過比起他們的獲利還是算xiǎo頭了。

一連刊登十餘日,加上對胡惟庸案的審理跟蹤報道,大明百姓算是明白,在大明,上到皇帝天子,下到平民百姓,都是需要納稅的,因爲這是作爲大明國民最基本的責任和義務,只有承擔責任和義務,你才能享受權利。

十月二十日,劉浩然發佈詔書,授李善長太師。獲得大明第一榮稱的李善長在江寧城外一處莊園正式隱休,不再過問政事。四日後,勝社理事會舉行會議,推舉楊璟爲理事長。

十月二十五日,總理政務大臣、首席大學士孫炎因爲胡惟庸一案向劉浩然提出辭呈,獲得批准。二十七日,劉浩然發佈詔書,授孫炎少保,並定劉基、羅復仁、王shì堯、汪睿爲文華殿大學士,由他們四人開始組閣。

十月三十日,新的直學士、各部尚書、shì郎名單出爐,新內閣再也沒有延續勝社佔有優勢的局面,反倒像是勝社與業社、平社、仁社共同組閣,德社雖然有了劉基登上總理政務大臣、首席大學士之位,但是在直學士、各部尚書、shì郎席位中大幅縮水,居然只有兩人入席,加上原本在地方上不佔有優勢,可謂是再次萎靡不振。但是德社還是有自己的優勢,劉基現如今如日中天,德社不少骨幹相信還會復興。

十一月十五,在數地試驗數年的奉議會正式登上大明政治舞臺,根據劉浩然的詔書,各縣承議會開始實行。根據計劃,各縣承議會履職之後將會推舉奉議大夫,組建各省的奉議會,各省奉議會再推舉通議大夫,組建大明通議會。根據草案,各縣承議郎人數不定,只是根據各縣戶籍人口而定,每一千人丁推舉一名承議郎。幸好此前十餘年大明的縣級行政區域一直在做微調,以人口爲主,地域爲輔進行重新劃分或人口遷移,基本上能保證大部分的縣人丁最少在一萬以上,要不然真要出笑話了。而少數邊疆或偏遠縣,人丁只有數千,也暫時只能推舉數名承議郎,先把架子搭起來。

然後每縣必須保證推舉出一名奉議大夫,奉議大夫不在各縣承議郎序列之中,以便其可以專心在奉議會開會。人口多的縣可推舉二至三名,府制則可推舉五名左右,以此組成各省奉議會。每省奉議會再推舉五名通議大夫,通議大夫也不在各省奉議大夫序列,人口多的省份可多推舉三至四名,各直隸府可推舉七名,南京因爲是帝都京師,因此可推舉十名,以此組成通議會。

組建過程估計沒個兩三年是無法完成的,考慮到大明現如今的jiāo通條件,草案規定承議郎三年推選一次,奉議大夫、通議大夫每五年推選一次。當然中間也可被彈劾,如監察御史檢舉承議郎、奉議大夫、通議大夫不法事,或有推舉地的承議郎、奉議大夫提出彈劾案,由推舉地承議會、奉議會審讀投票,超過一半贊同則可罷免該員。

承議郎、奉議大夫、通議大夫有一定司法豁免權,即任何權力機構不得隨意拘捕、審訊、關押其,只有監察御史方可對其違法進行調查,證據確定時舉行有其所在議會人員參加的聽證會,聽證會完畢可向其所在議會申請暫停議員司法豁免權,以便進行進一步的調查,最後進行彈劾案或直接jiāo由按察院裁審。一旦按察院裁定該議員有罪,其所在議會當遵循議員資格審查條例廢除該議員資格。

當然還有非常複雜繁瑣的條例,反正跟大明的律法一樣,嚴謹嚴密和嚴正。

胡惟庸案後,新內閣發佈對大明工商業新的鼓勵刺jī政令,其中包括銀行信貸扶植,某些賦稅的減免,而大受刺jī的工商業主一邊xiǎo心翼翼地投入到擴大生產中,一邊對賦稅不敢掉以輕心,於是會計事務所一下子便興盛起來,偷逃稅是不行的,但是合法避稅卻可以做。不過計部也養了一幫高人,也請了不少會計事務所知名會計師當顧問,自然會迅速堵上漏dòng。這場貓捉老鼠的對弈將會長久對峙下去。

“父皇,這是兒臣與衆人擬定的大憲章草案,請你御覽。”劉煥翼恭敬地遞上一份文件道。

“放在這裡,我要huā費一番時間和jīng力來看,現在不是看它的時候。坐吧,翼兒,我們好好聊聊。”劉浩然指了指涼亭裡另一個椅子道。

“是的父皇。”

“翼兒,你nòng明白這大憲章的意思了嗎?”

“回稟父皇,依兒臣看來,這大憲章有古周共和之意,又取了泰西古希臘、古羅馬民主之制。”

“翼兒,你是不是覺得這大憲章乃至資政院、議會等政制有不妥之意?”

“是的父皇,兒臣覺得這憲章政制雖有分權衡制之意,但過於繁瑣,就是飽學之士也搞不大明白,百姓們會nòng清楚嗎?父皇,這些都是有利於百姓,可百姓不明其裡,豈不是明珠暗投?而從目前情況看來,議會無論是縣還是省,推選出來的十有**是地方士紳、商人工廠主,他們真的能代表民意嗎?”劉煥翼猶豫了一會,說出了自己的疑huò。

“我知道你的擔心,而且我也知道你的另一層擔心,如果把權力都jiāo了出去,是不是難防有野心者奪權篡位?”

“是的父皇。”劉煥翼知道什麼都瞞不住自己的父親,老實地回答道。

“皇帝最大的yòuhuò在哪裡?”劉浩然笑着問道,然後自己回答道,“在於他擁有無窮無盡的權力,天下所有人都以其爲主,所有人的命運都掌握在他的手裡。正因爲如此,擁有無窮無盡權力的皇帝就必須承擔所有的責任。當朝政敗壞,百姓流離失所,所有人都在說這只不過是jiān臣當道,但是他們心裡卻明白,只有推翻這個皇帝,一切重來,所有的矛盾纔會被緩解。”

“當我把權力推出去,部分人只能擁有部分權力,他們互相提防着,提防對方將自己的權力奪去,鬥爭就會發生在他們內部。而一旦朝政敗壞,矛盾不會直接指向皇帝,只要換掉內閣、甚至資政院、議會,矛盾就會得到緩解。”

“翼兒,”劉浩然伸出右手,在劉煥翼的跟前緊緊地握成拳,“你想抓住一切,就如同這般,可是你的拳頭握得越緊,真正抓住的東西反而越少。只有這樣。”

劉浩然舒開了拳頭變成了掌,“你就抓住了整個世界。”

劉煥翼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來,自己父親的思想真是匪夷所思,不同於前朝歷代的皇帝,他們是恨不得把所有的權力都握在手裡,天下無論大xiǎo事情都需要稟報自己決斷,卻不知越是這樣出的錯越多,出的錯越多,對自己反而越危險。

“翼兒,其實大明實行這一套政制,能否成功我心裡也沒有數,因爲這世上最難測的是人心。朕爲天下人謀天下,但是真正能明白的又有幾個?他們多少人能勉強遵行這一套還不是畏懼朕的皇權?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所以最關鍵的還是這裡。”劉浩然指了指右xiōng口,“人心,只有人心所向,這套政制才能在大明一代接一代的傳下去,不管中間發生了什麼bō折和挫折,總會回到正確的道路上。所以我們要繼續大力推廣教育,繼而放開輿論,只有當開化民智的百姓們真正明白這權利和責任的含義,他們也就會明白我的一片苦心。”

說到這裡,劉浩然對劉煥翼意味深長地說道:“翼兒,不是父皇我急於求成,而是歷史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泰西正在經歷最黑暗的時期,當他們痛定思痛,憑藉他們古希臘、古羅馬等的思想文化沉澱,早晚會奮起。如果我華夏不利用驅逐韃虜的機會走上正確的新路,而是繼續在歷史輪迴中沉淪下去,那麼不知道哪一年,我們的後人會在世界歷史之大變局中成爲別人的羔羊。”

“因此,翼兒,我們不能在把大明當成羔羊來愚nòng,我們必須讓他們變成有自己思想的人。只有這樣,我大明才能在歷史的洪流屹立不倒,只要我大明能屹立五百年,我華夏也就能在世界之林傲首屹立了。”

說完後,劉浩然慢慢地躺回到椅背上,悠悠地說道:“或許這就是我的歷史使命,將來我希望你能接過這個使命。”

陽光從東邊照過來,一片金黃sè的光輝將劉浩然籠罩,劉煥翼看着自己的父親沐浴在這陽光之中,不由一時癡了。而這金黃sè的陽光也透過雲層,普灑在大明萬里江山上。

щшш◆ ⓣⓣⓚⓐⓝ◆ ¢O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102章 安豐事件(二)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290章 鬥(一)第5章 常遇春第138章 回來了就好第43章 有女秦羅(一)第108章 分省(一)第82章 江州(一)第122章 宋日關係第206章 會盟(一)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87章 大事件(一)第134章 南平(二)第46章 方國珍第一章第319 泰西攻略第290章 鬥(一)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12章 馮氏兄弟第33章 江南行省第159章 山東之戰第93章 張定邊(一)第133章 南平(一)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二章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309章 戰旗半掩越金山(一)第50章 氣節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286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三)第11章 夜話第23章 和州之戰(一)第232章 平雲南(一)第227章 陳孝閔(三)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11章 夜話第326章 吹響號角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78章 參觀第74章 當塗城外(一)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188章 制蓬峨第87章 大事件(一)第181章 陝甘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134章 南平(二)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第23章 和州之戰(一)第214章 常遇春第16章 清澗山(三)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267章 出巡之論治第9章 濠州被圍第23章 和州之戰(一)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二)第321章 敲山震虎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46章 方國珍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118章 細川賴之(三)第60章 劉仁本第106章 武昌(二)第72章 江上血戰(二)第二章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263章 誰勝誰負?(一)第184章 越陳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25章 方氏兄弟第335章 誰輸誰贏?(三)第329章 華麗的初戰(二)第42章 治內政(二)第134章 南平(二)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56章 大內親軍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227章 陳孝閔(三)第84章 江州(三)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53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二)第199章 宮內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329章 華麗的初戰(二)第222章 新大陸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30章 再戰(一)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第26章 渡江
第102章 安豐事件(二)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290章 鬥(一)第5章 常遇春第138章 回來了就好第43章 有女秦羅(一)第108章 分省(一)第82章 江州(一)第122章 宋日關係第206章 會盟(一)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87章 大事件(一)第134章 南平(二)第46章 方國珍第一章第319 泰西攻略第290章 鬥(一)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12章 馮氏兄弟第33章 江南行省第159章 山東之戰第93章 張定邊(一)第133章 南平(一)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二章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309章 戰旗半掩越金山(一)第50章 氣節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286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三)第11章 夜話第23章 和州之戰(一)第232章 平雲南(一)第227章 陳孝閔(三)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11章 夜話第326章 吹響號角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78章 參觀第74章 當塗城外(一)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188章 制蓬峨第87章 大事件(一)第181章 陝甘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134章 南平(二)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第23章 和州之戰(一)第214章 常遇春第16章 清澗山(三)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267章 出巡之論治第9章 濠州被圍第23章 和州之戰(一)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二)第321章 敲山震虎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46章 方國珍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118章 細川賴之(三)第60章 劉仁本第106章 武昌(二)第72章 江上血戰(二)第二章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263章 誰勝誰負?(一)第184章 越陳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25章 方氏兄弟第335章 誰輸誰贏?(三)第329章 華麗的初戰(二)第42章 治內政(二)第134章 南平(二)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56章 大內親軍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227章 陳孝閔(三)第84章 江州(三)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53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二)第199章 宮內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329章 華麗的初戰(二)第222章 新大陸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30章 再戰(一)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第26章 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