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

待費雷格和格列西列離開戶後。李善長皺着眉頭說道!舊一,衆些泰西人居然癡心妄想讓我們不遠萬里去幫他們打仗,我看他們真是瘋了

“百室,天下之事沒有什麼不可能的,現在我們雖然離他們有萬里之遙,可是憑藉我們大明發展的勢頭。早晚會與他們‘交’集的,而且最先與他們打‘交’道的可能是我們的海軍。”

“陛下,泰西人遙居海外,與我等生死不相往來,我們不必摻和其中。”周禎也皺着眉頭說道。在他們這些傳統讀書人看來,大明與這些白種長‘毛’如野獸之人沒什麼好來往的,頂多他們來進貢朝賀,大明賞賜些東西就走了。

“你們知道我大明的貨品最後賣到哪裡去了?最後一部分還是賣給這些泰西人了。我們曾經立志讓大明的貨品銷至天下,現在這天下卻自己跑來了。”劉浩然笑着說道。

“泰西人居住在極西的一塊土地上,有國上百,人口數以千萬計,可以說,除了大食、‘波’斯,那裡就是我大明另一處大豐場,大聚寶盆。

“陛下的意思臣略有明白,可是我等貨物不是通過大食人之手轉賣給秦西了嗎?”陳遇開口道,這些年,隨着海外商人增多,大明官員也開始放眼看世界,逐漸瞭解到外面的世界到底是這麼一個樣子。

“我剛纔問過他們,大明貨品在泰西的售價,是我們賣給大食商人的十倍以上。”劉浩然右手輕輕地敲打着說道,“如此豐厚的利益,卻讓大食商人盤錄去了,我心有不甘啊!”

四位大學士不由面面相睽,陛下的逐利之心也太重了吧。

劉浩然笑着答道:“做生意嘛。本來就是逐利而行,能掙五倍的利潤爲什麼只掙兩倍呢?要知道,我大明商人掙得錢越多,‘交’得稅也越多。而且他們掙得錢存在哪裡?還不是我大明的銀行錢莊?”

“陛下的意思是想遣陸海軍打通直往泰西的通路?”李善長猜測說道。

“打通這條通路談何容易?陸上沒有二十年是不用想了,海上相對倒是容易些,只是,”

開通直往歐洲的海上之路,憑藉大明海軍的實力在幾年內是有可能,再說了,劉浩然以前的世界地理雖然不是很好,但是亞州一出到印度洋,橫渡印度洋到非州這點常識還是有的,而且在歷史上幾個年後鄭和的船隊不是也到了東非嗎?再往下,非洲大陸的大致輪廓劉浩然還是清楚的,可以避免走很多彎路。

劉浩然顧慮的是,大明海軍開通對歐洲的海路,會不會刺‘激’歐洲幾個強國發展海上力量,將大航海時代提前,東邊倒不用擔心,大明有實力將歐洲勢力擋在印度洋之外,最關鍵的是美州大陸。歐洲現在信地圓說,要是覺得東邊不行走西邊。很有可能就會發現美洲大陸,大西洋可比太平洋窄多了,歐洲相對大明來說,可有一定的地理優勢。

怎麼辦?任何事情都有利也有弊,大明海軍抵達歐洲是有可能促進那裡的航海發展,但是也有機會參與到歐洲事務中去。現在的歐洲是非常‘亂’的時候,英國還在不遺餘力地試圖回到歐洲大陸上去,葡薦牙還只是一個小國,西班牙更是連影子都沒有,而且他們還在進行驅逐穆斯林勢力的光復運動,哪有什麼力量去開拓海路。

相對大明來說,一旦開通對歐州的海路,就可以從大食和威尼斯、熱那亞人手裡奪回鉅額的利潤,一段被扣在老馬頭上的名言不是說過嗎: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非常膽壯起來。

只要有舊的利潤,它就會到處被人使用;有力%,就會活潑起來;有,就會引起積極的冒險;有名,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有勁。就會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絞首的危險。

如果大明開通直至歐洲的海路。手裡的貨品雖然不能賣上十倍的價錢,但是可以賣上五倍以上的價錢,這可是聯的利潤,足以讓任何商人和資本爲之而瘋狂,大明着重發展海軍,爲的是什麼?還不是幫助大明從海外獲取大妾的財富。

“打通泰西海路,由於路途遙遠。前途未卜,風險極大,而我大明正在全力消滅北元,經略南海,此事官府可以不用出面,全權‘交’由商人‘操’辦。商人逐利而行,如此豐厚的利潤,自然會積極響應

“陛下,你的意思是海軍出船出人。商人出錢?”李善長遲疑地說道。

“對,我就是這個意思。”

“陛下,此事略有不妥。海軍船堅炮利,是爲國器,不可輕授於商人之手。”周禎連忙勸道。

大明海軍成軍以來,屢立功勳,已經向世人充分展示了其強大的威力。所以大明中樞也對海軍重視起來。而大明海軍和大明商人。尤其是海外商人有着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實力雄厚的大商社直接向大明鎮江、江‘陰’等軍工造船廠下訂單。訂購武裝商船,他們是最喜歡用這種海船,一是‘性’能非常好,二是其本身擁有強勁的火力,只要幾艘武裝商船結隊,甚至單艘的武裝商船都不用畏懼任何的海盜,指不定是誰搶誰。

可是這種商船不比一般的福船、廣船,‘操’作人員如果不經過專‘門’、系統的學習、練,根本發揮不出它的威力,可這種人才全部在海軍,民間幾乎沒有,畢竟大明海軍還是比較年輕,還沒有那麼多退役

“ 爲了解決這一問題,擁有武裝商船的大商社通過各種關係向海軍求助。最後劉浩然出面調解,讓商社可以聘用海軍的軍官和水兵,以‘操’作武裝商船,而海軍也急需一個渠道去培自己的人才,完全可以將海軍軍官學堂和入伍不久的新兵派遣到武裝商船上去,不僅可以繼續實踐培,海軍還可以省掉了一筆人員的薪水和費用,而且爲了獲得海軍的大力支持,商社不僅全包這些官兵的薪水和各種津貼、獎金,還允許這些武裝商船在必要時參與海軍的軍事行動,並保證積極響應海軍的徵召。

而對於商社來說,這是件大好事,這些被僱傭的海軍官兵相對於那些在軍艦戰船上服役的官兵來說的確是“新丁”但人家好歹是經過系統學習和初步記練的專‘門’軍事人員,與民間的船長水手不可等同。有了這些海軍官兵‘操’縱武裝商船,商社雖然比僱用民間人士支出多了不少。卻少了一筆不荼的“護航艦隊”費用,總費用還省了不少。

但是這種含糊不清的聯合體引起了不小的非議,在不少“士大夫”心裡,大明商人不僅擁有了雄厚的財力。現在居然還間接控制了一支海軍力量,這如何得了?不過劉浩然當然是力‘挺’這件事情,得了好處的海軍也堅決支持這件事情,並出面解釋,武裝商船的海軍官兵雖然僱傭於商社,但是絕對不會聽命於這些商人。他們的管理權在海軍部,指揮權在樞密院。

此事另一得利方商社也不是的閒之輩,能夠擁有武裝商船的商社個個都背景強大。與數百萬計的大明陸海軍將士、大明大小司政官員、大明工商業僱員勞工“福利”息息相關的各基金會是其最大的股東,其餘的股東還有皇室、閣部要員、高級將領、各大學研究所等,這些勢力糾纏在一起,就不是那些只有名望卻無實權的“士大夫”所能抗衡的。而周禎的擔憂只是怕又一次引起非議。

“無妨,此事肯定會有人出來吵鬧的,不過在巨大利益之下,多數人是不會放棄的。

劉浩然搖搖頭滿不在乎地說道,“何爲爲國謀利?國利不是什麼萬國來朝,而是實實在在的錢財。有了錢財,我大明子民就可以過上富足的生活,有了錢財,我大明陸軍就可以裝備更多的火器,捍衛國土,收復失地,重複漢唐雄風,有了錢財,我大明海軍就可以造更多的戰艦,遠渡萬里,將天下的財富彙集到我大明囊中。所以說,只要商人能爲我大明聚斂財富,增加稅收,我們就支持!軍隊的作用不僅僅是保家衛國,開疆擴土,更要爲我大明國利民益保駕護航!”

“陛下所言極是,臣附議!”李善長第一齣來說道,他跟隨劉浩然多年,對其那一套施政思路早就‘摸’透。要不是這位主公“斂財。有方,大明能有今日之強盛嗎?他執政越久,就越能體會道當日劉浩然所言,大明北伐,征討北元,不僅是盡大明一國之力,而是聚高麗、日本、南海諸國之力。要不是日本的銅、黃金、硫磺,占城、越陳的糧食以及高麗、呂宋、印度、瓜哇等的的衆多資源被大明用貿易順差源源不斷地匯聚到國內,大明如何能支持耗費巨大的北伐,如何支持曠日持久的北方諸省的民生恢復,如何能把北元耗得奄奄一息?

汪廣洋一向以李善長馬首是瞻,馬上也出言相附,周禎、陳遇只是默然了一下,相繼出言相附,他們身爲豐樞大學士,自然也和李善長一樣着清楚劉浩然施政的青華所在。

“既然如此,內閣出文,招募商社出錢出船,打通泰西海路,我這邊會和樞密院、海軍部商議,他們出人也出船,收益均分。”劉浩然斷然地說道,“暫且定下,武裝商船五艘,護航艦三艘,警戒快船兩艘。”

“陛下,這船是不是少了些?”李善長有些困‘惑’了,按照劉浩然的一貫做法,既然決心去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這打通泰西海路是爲了商業收益,關鍵在武裝商船上,護航艦和警戒快船隻是起探路、警戒等輔助作用。

“此事風險大,收益大,賠錢的可能‘性’也大,第一次出航,只是探路而已,要想賺錢,海路開通後有的是機會。再說了,船多了,我怕嚇壞了那些泰西的國王們”。劉浩然夫笑道。

憑藉大明海軍現在的實力,一支艦隊以一到兩艘一級戰列艦爲旗艦。四到六艘三級戰列艦和十艘巡洋艦爲主力,輔以若干艘護航艦、警戒快船,按照一些報刊所言,有“滅一國之威”真要拉一支這樣的艦隊到歐洲去,那些什麼法國國王、英國國王、教宗真的會因這來自東方的巨大軍事壓力而受刺‘激’,恐怕會恰的其反,所以劉浩然準備先探探路。‘摸’‘摸’那邊的底細再做打算。而且劉浩然想先在歐洲大陸之外找到合適的停泊地,例如什麼離大陸不遠的海島,作爲大明在歐洲的橋頭堡,有了這些基地,大明海軍在歐洲諸勢力之間周旋就遊刃有餘了。

過了幾日,格列西列做爲法國國王查理五世的全權代表,正式向大明外務部遞‘交’了國書,要求法國與大明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互派使節。然後他得到了大明外務部的正式答覆,只要帶回去讓查理五世簽字認可,大明和法國就算是正式建‘交’了。

不過費雷格卻遇到了不小的麻煩,大明外務部對其代表的教小刀份提出了質疑,發教宗到底是以個國家的身份與大明還是以歐州諸多基督國家的代表與大明建‘交’呢?如果是前者,大明外務部當即可以正式答覆同意建‘交’。如果是後者,那麼按照大明外‘交’規章。歐洲其餘基督教國家就不能與大明建‘交’了,只能通過教宗使節與大明進行外‘交’往來。

這下讓費雷格犯難了,教宗做爲歐洲基督教世界的‘精’神領袖,的確有代表全基督教世界的資格,可是真要讓教宗代表歐洲基督國家與大明建‘交’,其它國家恐怕要吵翻天,至少英國佬和威尼斯、熱那亞等意大利人就不答應,他們現在一肚子意見。認爲教宗只是法國人的愧儡,正在積極地恢復教宗傳統,即“意大利化”。費雷格真要這麼做,肯定會讓原本就很‘激’化的矛盾徹底爆發。屆時肯定會引起教會的大分裂。

費雷格猶豫了好幾天,肚子也是對大明的外‘交’準則一肚子意見,可是人家話語說得漂亮,外‘交’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必須遵守平等互利的原則,所以這一個國家的國體最好搞聳楚了再說。

費雷格最後決定,這事還是帶回去讓教宗和查理五世去決定吧,自己犯不着在這上面出錯。接人以話柄。

又過了二十幾日,費雷格和格列西列到南京諸大學、安徽太平工業區、江蘇蘇南工業區參觀了一番,進一步感受了大明蘊藏的強大經濟實力,八月十五日,歸心似箭的兩人向劉浩然辭行,帶着大明送給教宗和查理五世的禮物,搭上已經組建完畢的大明泰西探險船隊,而這支船隊的統制正是他們的老熟人玫瑰號船長陳孝閏。他們就被這支船隊護送到阿比西尼亞,然後就分道揚鍍。他們將沿着原路回去,而船隊則掉頭南下,沿着非洲大陸海岸線向西探行。

第四日,劉浩然在碼頭上又送走了第二支探險船隊,這支探險船隊由皇室出全資贊助,海軍部出人。總計有三艘武裝商船,一艘護航艦,目的地是東北方向那塊大陸。早在三年前,大明的捕鯨船就沿着亞洲大陸東北海岸線穿過了白令海峽,抵達了阿拉斯加,只是還不清楚這塊未知的大陸到底有多大。第二支探險船隊的任務就是沿着這塊大陸的西海岸線一路南下勘探,‘摸’清那裡的的理情況,並尋找合適的最近距離的航線。

中午,回到皇宮的劉浩然遇到了上學回來的劉煥章、劉煥誠、劉煥蘊和劉煥‘玉’。看到父皇走過來,走在最前面的劉煥章老老實實地站立在路邊,拱手行禮道:“見過父皇!”

身後的劉煥誠、劉煥現、劉煥‘玉’也停了下來,跟在身後裝模作樣地行禮,可是眼睛裡卻沒有劉煥章的恭順肅正,而是希望得到父親親近和溺愛的渴望。

劉浩然‘摸’了‘摸’四人的頭,笑着問道:“你們網上完學?”

“是的父皇,今日宋太傅教我們論語兩節

按照劉浩然的要求,滿六歲的皇子公主都要念書,上午與太子一起學習國學,由太子太傅宋源、太子檢字孔克堅等儒學大家教授三字經、千字文、論語等國學基礎,下午則是自由安排,太子劉煥章則會跟宋源等人學習朱子之學,劉煥誠則了弘文院。劉煥瑤法陸軍預備學堂,劉煥‘玉’則去南京大學國畫教授那些畫畫。晚上回來則是練一個時辰的‘毛’筆字。

“嗯,用心去學,明日是旬末假日,我帶你們去玄武糊泛舟避暑。”

大明秉承了前朝大宋的“優良傳統。”假期多,過年有年假,一放就是二十日,從臘月二十八一直到正月十七,國慶、清明、端午、重陽、中秋各有三天假期,冬至、七夕各有一天假期,每一旬十天又有兩天假期,算下來一年有一百來天假期。這放假是官方規定的,各級官府、軍方、學校均照此執行,工廠、商店等機構也必須照此執行。如果必須要在假期上班,大明規定僱主是必須支付“加班費”的。

“好!”劉煥‘玉’跳着拍手道,劉煥誠和劉煥現也是滿臉喜欣,只是劉煥章臉上‘露’出一些猶豫。

“章兒怎麼乒 ”

“父皇,太子與太傅約好了明日去參加詩詞會。”劉煥誠在一旁笑着解釋道,今日上午宋源提及此事。除了劉煥章,也邀請劉煥誠三人蔘加,可是他們不感興趣。

“那你就去吧,把會上的詩詞抄錄一份,也讓我鑑賞一二。”劉浩然笑着說道。

“是的父皇”。劉煥章臉上一下子透出笑意來,在這一刻,他不再是時刻要持禮的儲君太子,而是一個可以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活動的少年。

看着四個兒‘女’遠去的背影,劉浩然的目光掃來掃去,最後定在了劉煥章的背影上。身爲嫡長子,劉煥章是幸運的,一生下來就萬衆矚目。並輕而易舉地登上諸君之位。可是少年的他卻從此要揹負被別人沉重百倍的壓力和負擔,母后的期望,東宮屬官的心血,無不讓他一言一行都身不由己,無時無刻都在做着與他此時年紀不符的持重。

我的孩子,雖然我是大明的皇帝,可我也是你的父親,雖然我過早地讓你走上這條艱辛之路,但是我一定讓你得到你應得的一切。想到這裡。劉浩然不由嘆了一口氣,然後調頭繼續走去。

第110章 中樞(一)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50章 氣節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250章 四國之亂(二)第66章 勇氣號第182章 貨幣(一)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110章 中樞(一)第262章 李存義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224章 伐蜀(二)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244章 威尼斯商人(五)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13章 智取驢牌寨第222章 新大陸第186章 藍玉第16章 清澗山(三)第40章 龍鳳二年第38章 戰東南(四)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191章 治政第27章 取太平第93章 張定邊(一)第31章 再戰(二)第158章 誓師北伐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14章 清澗山(一)第37章 戰東南(三)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192章 家宴第112章 中樞(三)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124章 理學的未來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37章 戰東南(三)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87章 大事件(一)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302章 事後(四)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191章 治政第108章 分省(一)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229章 阿瓦國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77章 風波(二)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179章 春夏第56章 大內親軍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87章 大事件(一)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212章 兀魯回河(四)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269章 出巡之整軍第75章 當塗城外(二)第129章 敗仗(三)第15章 清澗山(二)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129章 敗仗(三)第181章 陝甘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11章 夜話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283章 嚴守慎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286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三)第十章第72章 江上血戰(二)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184章 越陳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11章 夜話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109章 分省(二)第50章 氣節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243章 威尼斯商人(四)第55章 私話第216章 大調整(一)
第110章 中樞(一)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50章 氣節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250章 四國之亂(二)第66章 勇氣號第182章 貨幣(一)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110章 中樞(一)第262章 李存義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224章 伐蜀(二)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244章 威尼斯商人(五)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13章 智取驢牌寨第222章 新大陸第186章 藍玉第16章 清澗山(三)第40章 龍鳳二年第38章 戰東南(四)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191章 治政第27章 取太平第93章 張定邊(一)第31章 再戰(二)第158章 誓師北伐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14章 清澗山(一)第37章 戰東南(三)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192章 家宴第112章 中樞(三)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124章 理學的未來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37章 戰東南(三)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87章 大事件(一)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302章 事後(四)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191章 治政第108章 分省(一)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229章 阿瓦國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77章 風波(二)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179章 春夏第56章 大內親軍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87章 大事件(一)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212章 兀魯回河(四)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269章 出巡之整軍第75章 當塗城外(二)第129章 敗仗(三)第15章 清澗山(二)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129章 敗仗(三)第181章 陝甘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11章 夜話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283章 嚴守慎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286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三)第十章第72章 江上血戰(二)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184章 越陳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11章 夜話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109章 分省(二)第50章 氣節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243章 威尼斯商人(四)第55章 私話第216章 大調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