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濠州被圍

這日,劉浩然正與丁德興、傅友德等人議事,討論擴編的事情,因爲虎頭山越發地興旺,而趕來投奔的百姓青壯也越來越多,一營的編制是不夠了,劉浩然準備擴編爲左右兩營,所以要與衆人商量一下。

這時,有親兵走進來,遞過一份軍情。

“什麼,濠州被圍?”聽到這個消息,衆人都很驚訝。

“是的,元廷的中書右丞賈魯率領十萬大軍圍住了濠州,現在裡面情況不明。”劉浩然皺着眉頭答道。

到虎頭山不久,大家就聽說郭子興、孫德崖等人佔據了濠州,丁德興當時提議立即投奔,但是劉浩然卻提出了不同意見。他堅持把定遠營編練成軍後纔去投奔濠州。劉浩然的理由是定遠營是大家的子弟兵,也是衆人殺韃虜、建功立業的本錢。馬上投了濠州,估計也就和一般的紅巾軍沒有什麼區別。如果練成了一支精兵,就算是再去濠州紅巾軍裡面幹,也多了一份底氣。

大家覺得有理,便同意暫時不去投奔濠州。結果幾個月下來,不但定遠營初步編練完成,虎頭山也是越搞越紅火,大家也就淡了投奔濠州的心,都是扯旗起事,在哪裡幹還不是一回事。而且高漲的勢頭讓定遠營上下都多了點傲氣,我定遠營遠勝於你濠州兵,要想讓我們入夥,你濠州得主動來請我們。

結果這一耽誤就是大半年,劉浩然盤算着也該給定遠營掛上紅巾軍的名義和旗號了,離這最近的就是濠州了,當然要到那裡去掛個號了,不過自己定遠營良將強兵,就這樣歸了朱和尚,總有點不甘心。

事情還沒理順,這不突然接到濠州被圍的消息。

“統領,我們該怎麼辦?出兵響應濠州?”看到大家都在默然,胡海不由開口道。

“不行,我們這點兵還不夠元軍塞牙縫的。”劉浩然搖着頭說道。開玩笑,拿着自己好容易練出來的定遠營去救濠州,自己和郭子興、朱元璋還沒好到這個份上。

“那怎麼辦?”胡海也不是很願意去救濠州,他親身體驗過,定遠營練到今天這一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拿去填元軍的牙縫救濠州,他也心疼。

“現在的局勢不是很好,上半年,元廷破了徐州,又從劉都帥那裡奪回了汝陽,正是風頭正盛的時候,要是我們不開眼,引起元廷的注意,我想賈魯不會介意順手把我們也給收拾了。”劉浩然知道情報的重要,所以專門設立了一個機構,通過四處派探子,收集商旅傳言,竊取官府邸報等手段收集各地的情報。雖然消息要滯後幾個月,但是總比睜眼瞎要強多了。

“元軍要是敢來,我們就跟他們拼了。我們定遠營現在打他五六千人也不是問題。”華雲龍憤憤地說道。

“現在元軍兵力充裕,真要圍剿我們,少於兩三萬兵力,他都不好意思派出來。”劉浩然搖搖頭說道,“而且山谷裡那麼多家眷百姓,到時怎麼辦,一起跟着我們一起四處被元軍追着打?”

看到大家都在那裡沉默不語,劉浩然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思量一會說道:“大家也不用擔心,現在元廷的目標是劉都帥、濠州還有蘄黃的彭瑩玉、徐壽輝,像我們這種小草寇,滿地都是,只要我們不引起元廷的注意,自然不會來管我們了。”

“四弟的意思是我們偃旗息鼓?”傅友德眯了眯眼睛說道。

“正是,我們的形勢與他人不同,元廷大軍就在身邊,爲了保存實力,我們只能暫時隱忍。”劉浩然點點頭道,“我們打了六戶豪強,除去賑給鄉親們之外,還屯了不少糧食,足夠我們吃上大半年的。”

“而且,”劉浩然掃了一眼衆人,發現大家都在仔細地聽着,“我們偃旗息鼓,並不代表我們什麼都不做。現在附近的豪強迫於我們的壓力,大部分已經逃入定遠縣城,這方圓數十里可以任由我們自由活動。”

“我們都敬佩嶽爺爺的精忠,也希望定遠營像岳家軍一樣戰無不勝。你們都聽過我說的《說岳傳》,知道岳家軍爲什麼能成爲一支鐵軍,最大的一個原因是百姓擁護。因此,我們可以在加強操練的同時,也要把軍士們散出去,助弱扶窮,與百姓們打成一片。這樣既可以鞏固我們在這一帶的立足,同時也可以在定遠營形成一種軍民是魚水的風氣和習慣。”

“軍民是魚水,這話說到點子上了。”常遇春讚歎道,“我們要把這種想法刻進定遠營每一個將士的骨子裡去,以後定能煉成如岳家軍一樣的鐵軍。”

“同時,我們要繼續操練。最近多了不少新入夥的弟兄,造成我們人多了戰鬥力卻下降了。因此,我們要趁着這個機會,首先繼續擴編,先把左右兩營的架子搭起來。我提議二哥爲左營統領,大哥爲副統領,三哥爲右營統領,華雲龍大哥爲副統領,陳德大哥、楊璟大哥爲都衛,大家意見如何?”

“沒意見,傅大哥和常大哥的本事我們都看在眼裡,我成爲他們的副手,高興都來不及,還會有什麼意見!”華雲龍大笑道。

“的確如此。”丁德興、陳海等人笑着連連點頭。

“那就好,胡海大哥,我想委你爲新兵營的統領,好好操練一下那些新兵蛋子。”

“那感情好,我保證這些新兵蛋子交到兩位統領手裡的時候個個都是小老虎。”胡海高興地說道。

“花大哥,你武藝最高,我想組建一支仗劍營,由你負責統領,你到軍中挑選劍術高明之人,人不要求多,夠精銳就好,到時可來突擊破陣。”

“仗劍營,仗劍橫行,好,這事就交給我了。我還認識一些劍術高明的朋友,我會去信邀他們來。”花雲欣然應道。

“王弼大哥,我想委你爲刀術教頭,教大家練刀。”

“好,正合我意。”

“我們兵甲不齊,五個人分不到一把環刀,因此我想出了一個新的陣法,以木爲槍,準備試着操練一二。”劉浩然繼續說道。

“以木爲槍?這虎頭山多的就是這木頭,我倒是很想看看四弟這種新陣法,是不是先從軍官、士官練起。”常遇春不由問道。

“正是,我先從軍官士官練起,不過這陣法除了木槍之外,還需要一些小鼓和會擊鼓之人。”

“那簡單,從定遠到鳳陽,百姓們都喜歡在春耕秋收之時擊鼓歡慶。雖然現在世道不好,大家也歡慶不起來,但是會擊鼓的人到處都是,而且這小鼓也多的是。”丁德興毫不在意地說道。

“四弟想必是以這鼓聲爲號令,引領全隊進退。”傅友德猜測道。

“正是,我定遠營軍士入營就是列隊正步走,這基礎打好了,到時再加操練也就順手了。”劉浩然點頭道,他的三位義兄和陳德、楊璟、胡海、華雲龍等人已經展現出一定的將才,尤其是以常遇春和傅友德爲最,這讓劉浩然欣喜不已,這下撿到寶了。

“新陣法不講究個人的武藝,更重在戰鬥中保持隊形,同進共退,臨危不亂,因而軍紀和勇氣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是能把軍士們練到令進,前有刀山火海也得進,令退,前有金山銀海也得退,那這陣法也足以對抗元廷悍軍。”

“能有如此鐵軍,十萬足以橫行天下了。”常遇春悠然嘆道,其他人也不由一臉神往。劉浩然卻旁邊心中暗歎,真不愧是常十萬。

“我這邊軍官士官訓練,諸位也要在各營着手操練,先從持槍列隊行走開始,待到編練初步完成後,我會定期舉行對抗操練,如左營對右營,左營左衛對右衛。槍頭粘白灰,以奪軍旗爲勝。”說到這裡,劉浩然面帶笑容地對衆人道,“諸位哥哥,你們可不要讓對手奪了旗。”

在定遠營,軍旗甚重,代表着一支軍隊。按照劉浩然制定的軍規軍法,自隊以上就有軍旗,只不過隊旗、衛旗都是三角紅色小旗,上標各隊各衛的番號,營旗纔是四方紅色旗。而被奪旗是一支部隊最大的恥辱,如一隊就是戰勝,隊旗卻被奪,依然是取消番號,軍官、士官降爲軍士,與其他軍士一起編入其他隊中。如果一隊就是打得只剩一個人,隊旗保留下來了,依然可以重新補充成隊。而在對練演習中,如果被奪軍旗,全隊罰掃茅廁,軍官、士官自己上門去討回軍旗,不管對方如何羞辱,否則你就是白旗部隊。

聽到這裡,丁德興等人不由暗暗下了決心,打輸了不要緊,這軍旗萬萬不能丟,因爲他們丟不起這人。

“另外我們還要做好另外的準備,如動員和幫助家眷百姓們開荒種地,儘量囤積更多的糧食,還要廣散耳目,探知外面的一舉一動。我們不但要派人到定遠縣城去打探,還要派人去濠州城外。現在定遠很多豪強不是響應朝廷號召,募兵助陣嗎?我們選些精明可靠之人,混入他們當中,隨時打探濠州的消息。”

“大家還有什麼意見?”劉浩然環視一眼問道,衆人很快就其他一些問題和一些細節提出各自的意見和建議,大家你一句我一言討論開來。會議一直開到中午才散。

第55章 私話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339章 軒然大波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309章 戰旗半掩越金山(一)第78章 參觀第292章 再亂第290章 鬥(一)第214章 常遇春第295章 驚變第158章 誓師北伐第332章 天山(三)第13章 智取驢牌寨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41章 治內政(一)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5章 常遇春第64章 初次會戰第289章 亂第224章 伐蜀(二)第231章 衝突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220章 越陳的覆滅第63章 準備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133章 南平(一)第291章 鬥(二)第61章 信州戰役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158章 誓師北伐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146章 耽羅島第96章 張定邊(四)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26章 渡江第263章 誰勝誰負?(一)第332章 天山(三)第248章 陶希言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159章 山東之戰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267章 出巡之論治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61章 信州戰役第87章 大事件(一)第130章 福州(一)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89章 大事件(三)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110章 中樞(一)第76章 風波(一)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第30章 再戰(一)第331章 天山(二)第35章 戰東南(一)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七章第53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二)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77章 風波(二)第180章 巡視第320章 大明股票交易所第226章 陳孝閔(二)第339章 軒然大波第191章 治政第50章 氣節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320章 大明股票交易所第244章 威尼斯商人(五)第42章 治內政(二)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38章 戰東南(四)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279章 太子妃第82章 江州(一)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321章 敲山震虎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45章 吳國公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68章 當塗血戰(一)第76章 風波(一)
第55章 私話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339章 軒然大波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309章 戰旗半掩越金山(一)第78章 參觀第292章 再亂第290章 鬥(一)第214章 常遇春第295章 驚變第158章 誓師北伐第332章 天山(三)第13章 智取驢牌寨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41章 治內政(一)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5章 常遇春第64章 初次會戰第289章 亂第224章 伐蜀(二)第231章 衝突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220章 越陳的覆滅第63章 準備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133章 南平(一)第291章 鬥(二)第61章 信州戰役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158章 誓師北伐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146章 耽羅島第96章 張定邊(四)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26章 渡江第263章 誰勝誰負?(一)第332章 天山(三)第248章 陶希言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159章 山東之戰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267章 出巡之論治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61章 信州戰役第87章 大事件(一)第130章 福州(一)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89章 大事件(三)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110章 中樞(一)第76章 風波(一)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第30章 再戰(一)第331章 天山(二)第35章 戰東南(一)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七章第53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二)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77章 風波(二)第180章 巡視第320章 大明股票交易所第226章 陳孝閔(二)第339章 軒然大波第191章 治政第50章 氣節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320章 大明股票交易所第244章 威尼斯商人(五)第42章 治內政(二)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38章 戰東南(四)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279章 太子妃第82章 江州(一)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321章 敲山震虎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45章 吳國公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68章 當塗血戰(一)第76章 風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