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立場

從影響上講,奇襲神戶港遠遠越過了久賀島海戰。

要知道,僅僅幾年之後,〖日〗本海軍幾乎以同樣的方式偷襲了〖中〗國海軍母港,並且由此引發了曠日持久的太平洋戰爭,也因此把另外一個超級大國拉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在戰爭中輸掉了一切。

在海軍發展上,奇襲神戶港更加證明了航母的強大攻擊力。

雖然〖日〗本海軍並沒承認“加賀”號航母與“伊勢”號戰列艦被擊沉,認爲如果在廣闊的海洋上,這兩艘戰艦肯定不會被擊沉,但是不久之後,〖日〗本政府就批准了“蒼龍”級航母的建造項目,〖日〗本海軍開始建造第一種艦隊航母。隨後,〖日〗本海軍又設計建造了“瑞鶴”級等多種艦隊航母。

顯然,就算〖日〗本海軍依然不重視航母,也知道沒有航母打不贏下一場海戰。

當然,在戰術上,奇襲神戶港給航母找到了一個全新的用途,並且證明了艦載攻擊機攜帶魚雷具有足夠的攻擊能力。

此後,類似的場暴上演了好幾次。

只是,最受影響的,還是這場正在進行的戰爭。

雖然〖日〗本當局並沒承認失去了打贏朝鮮半島戰爭的全部本錢,但是在四月四日,〖日〗本受次通過美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向〖中〗國發出了停戰信號,提出中日雙方立即沿現在的軍事分界線停火。

這一天,馮承乾已經回到北京。

“你覺得,現在停火合適嗎?”吳鐵生說這句話的時候,在觀察馮承乾的神sè變化。

“關鍵是,〖日〗本有沒有誠意。”馮承乾笑了笑,說道“老吳,你用不着擔心我,沒打出個結果來,我不會讓你停戰。”

“我不是這個意思,其實我的想法與你差不多。”

“是嗎?”

“雖然〖日〗本主動提出停火,但是沒有半點誠意。”吳鐵生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現在我們掌握着主動權,而〖日〗本已經喪失制海權,不但無法向朝鮮增兵,甚至難以爲朝鮮的日軍提供軍事物資。只要打下去,要不了多久,我們就能控制整個朝鮮半島,斬斷〖日〗本伸向亞洲大陸的觸角。在這種條件下,〖日〗本提出按軍事分界線停火,擺明了就沒有真正想過要與我們停火,這只是緩兵之計。”“你說得沒錯,關鍵是,〖日〗本爲什麼要使緩兵之計?”“這……”

“正像我在戰爭爆發前說的,這場戰爭的關鍵在海上。只要我們打贏了海戰,就肯定能夠打贏這場戰爭。現在,我們已經打贏了海戰,那麼勝利就是唾手可得了。〖日〗本當局肯定明白這一點,沒有制海權,〖日〗本不可能在朝鮮半島上取勝,甚至連本土安全都保證不了。如果沒有辦法奪回制海權,〖日〗本就應該直接向我們投降,而且是在朝鮮日軍還沒有完全戰敗的情況下向我們投降,從而獲得更好的談判機會。問題是,〖日〗本沒有投降,只是提出停火,那麼〖日〗本當局有什麼辦法來挽回敗局呢?”

“也許,〖日〗本希望歐美列強出面干預。”

“果真如此,那〖日〗本當局就打錯算盤了。”

“爲什麼?”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幾年前,〖日〗本還把美國當成最大的潛在對手,〖日〗本海軍的建設方向一直是抗衡美國海軍,阻止美國在西太平洋擴張。此外,大戰之後,〖日〗本已經與英國解除了同盟條約,英國也基本上撤離了西太平洋地區。可以說,這場戰爭與歐美列強幾乎沒有關係。

再說了,我們跟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關係擺在這裡,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國保持中立,不偏袒〖日〗本,美國、英國、法國等強國就不會貿然介入這場戰爭。也許,到最後,歐美列強會出面,但絕對不是現在。”

“爲什麼歐美列強會在鼻後介入?,…

“別忘了,不管誰打贏了,都將決定西太平洋的戰略格局。歐美列強不希望看到〖日〗本發展壯大,同樣也不希望看到我們獨霸東方。更重要的是,經過這些年的建設,我們的根基比〖日〗本雄厚得多。可以說,只要我們成爲了東方的霸主,那麼遲早會爲了成爲世界霸主而挑戰歐美列強。別的不說,只要我們的勢力足夠強大了,恐怕連德意志第二帝國都會把我們視爲潛在的敵人。”

“這……”

“當然,那是非常久遠的事情了。、,

“至少就目前看來,歐美列強不會爲〖日〗本火中取栗。”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我們不用理會〖日〗本的停火請求,但是必須把握好分寸,在外交上不留把柄。,…

“問題是,該怎麼做?”“給予正面回答,但是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讓〖日〗本從朝鮮撤軍。”

“這”吳鐵生遲疑了一下,說道“恐怕辦不到。”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我也不指望日軍在彈盡糧絕之前離開朝鮮,但是我們必須表明立場,提出我們的要求。”吳鐵生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說道:“你的意思是,只要〖日〗本不肯答應我們的要求,我們就不接受停火。、,

“正是如此,反正我們不能什麼都不做,對吧。”

兩人說好後,吳鐵生就去找到外長周仁康,讓他對美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轉交的停火請求做出正面答覆。

當時,〖中〗國對停火提出了兩個要求。一是日軍必須全部撤離朝鮮,給予朝鮮王國正式的獨立地位。二是〖日〗本放棄篡奪的琉球王國,回去琉球王國的獨立地位,並且承認〖中〗國是琉球王國的保護國。

前者是馮承乾提出來的,面後者是周仁康加進去的。

必須承認,周仁康是個很有頭腦、也很有戰略眼光的外交家。在他提出讓〖日〗本放棄琉球羣島之後,立即得到了馮承乾的支持。原因很簡單,如果琉球羣島一直在〖日〗本控制之中,〖中〗國海軍就得呆在東海里面,很難在戰時順利進出西太平洋,也就沒有與〖日〗本海軍、甚至是美國海軍抗衡的基礎。

顯然,〖日〗本不可能接受這樣的要求。

當時,〖日〗本當局只通過德意志第二帝國,向〖中〗國表示,願意與〖中〗國共同管理、或者是分界管理朝鮮。

四月八日,周仁康以朝鮮王國爲不可分割的主權國家爲由,拒絕了〖日〗本的提議。

戰火沒有熄滅,而且愈發兇猛。

四月十日,〖中〗國軍隊攻佔了平壤南面,具有關鍵戰略價值的開城,打開了前往朝鮮首都漢城的門戶。

同一天,〖中〗國海軍在對馬海峽攔截了一支前往朝鮮的〖日〗本船隊,擊沉與俘獲〖日〗本船隻八艘,斃傷俘〖日〗本官兵與船員上千人,還繳獲了上萬噸軍事物資。當時,由“古鷹”號等四艘重巡洋艦爲主的〖日〗本艦隊就在一百多公里外。迫於〖中〗國海軍主力艦的威脅,〖日〗本艦隊並沒前來交戰。

四月十二日,周仁康採取主動,提出朝鮮的日軍必須無條件投降。

可惜的是,〖日〗本當局拒絕了這個要求,而且朝鮮日軍也沒有打算向〖中〗國軍隊投降。

十三日,馮承乾簽署了封鎖〖日的作戰命令,派出了〖中〗國海軍僅有的八艘潛艇,隨後〖中〗國公佈了封鎖海域的範圍。

名義上,所有前往〖日〗本的船隻都要接受檢查,而離開〖日〗本的船隻則要事先通報。

只是,介於歐美列強沒有與〖日〗本斷交,所以封鎖並不嚴密,僅是一種象徵,即〖中〗國海軍擁有封鎖〖日〗本的能力。

事實上,當時〖中〗國海軍只有八艘潛艇,而且其中六艘是隻能在近海活動的小型潛艇。

六艘小型潛艇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贈送給〖中〗國海軍的,而那兩艘排水量有一千二百噸,能到遠洋活動的潛艇,則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戰後處理過剩軍事物資的時候由〖中〗國海軍huā低價錢買來的。

大概是一戰的經驗,馮承乾並不怎麼重視潛艇。

要知道,德意志第二帝國打贏第一次世界大戰,靠的不是潛艇,

而是以戰列艦爲核心的主力艦隊。

只是,這八艘潛艇很快就證明了其存在的價值。

四月十六日,一艘在九州島西南海域活動的小型潛艇開創了這次戰爭中,〖中〗國海軍潛艇部隊的第一個戰果,用兩條魚雷擊沉了〖日〗本海軍的一艘輕巡洋艦,還擊傷了另外一艘〖日〗本海軍的戰艦。

僅僅一天之後,一艘經大隅海峽進入西太平洋的潛艇在土佐灣附近伏擊了一支從高知前往大阪的船隊,用魚雷擊沉了其中的三艘民船,並且在上浮之後用甲板炮擊沉了另外一艘民船。

這兩次伏擊戰,充分證明潛艇是一種可怕的海戰利器。

此後,〖日〗本海軍的小型艦艇就很少出港了,而〖日〗本的國內航線也全部轉移到內海,民船沒再進入西太平洋。

更長遠的影響是,馮承乾終於認識到,合理使用潛艇,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這兩次伏擊戰,爲〖中〗國海軍發展潛艇提供了理論基礎,也爲潛艇部隊的大發展提供了幫助。

要知道,雖然當時〖中〗國還不具備建造主力艦的能力,但是隻要得到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幫助,建造潛艇肯定沒問題。!。

第84章 見好就收第142章 南下第115章 火力兇猛第134章 集體決定第256章 矛盾與合作第115章 火力兇猛第187章 優勢第574章 豁然明朗第338章 進軍威克島第88章 同胞兄弟第75章 臨時搭檔第68章 倒計時第472章 海上鷹眼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209章 和平的代價第350章 俄國的結局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12章 追蹤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116章 追擊第118章 勝券在握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32章 精氣神第22章 赴死之地第97章 血戰蔚山第449章 最後衝刺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14章 海軍之父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68章 再接再厲第455章 死戰難免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37章 後遺症第159章 復仇第216章 根源第360章 事半功倍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391章 些微遺憾第38章 大東溝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320章 前出偵察第194章 主動攔截第529章 東進通道第380章 致命錯誤第75章 創造機會第50章 誰去誰留第77章 伏擊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160章 營救行動第50章 歐戰風雲第58章 急流勇退第245章 駕駛員第438章 聲東擊西第295章 火速收場第1章 職業士兵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498章 僵持第67章 雷霆萬鈞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252章 各有所獲第545章 陸海之爭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199章 輕敵大意第7章 軍事行動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29章 一八九二第619章 戰火熄滅第276章 爾虞我詐第602章 首腦會晤第455章 死戰難免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75章 出發第59章 深謀遠慮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77章 胸有成竹第403章 沉着冷靜第83章 受捉弄第562章 頑抗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47章 不怕死第56章 代言人第118章 勝券在握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284章 高標準第174章 射殺失手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18章 輕重有別第4章 總統
第84章 見好就收第142章 南下第115章 火力兇猛第134章 集體決定第256章 矛盾與合作第115章 火力兇猛第187章 優勢第574章 豁然明朗第338章 進軍威克島第88章 同胞兄弟第75章 臨時搭檔第68章 倒計時第472章 海上鷹眼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209章 和平的代價第350章 俄國的結局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12章 追蹤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116章 追擊第118章 勝券在握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32章 精氣神第22章 赴死之地第97章 血戰蔚山第449章 最後衝刺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14章 海軍之父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68章 再接再厲第455章 死戰難免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37章 後遺症第159章 復仇第216章 根源第360章 事半功倍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391章 些微遺憾第38章 大東溝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320章 前出偵察第194章 主動攔截第529章 東進通道第380章 致命錯誤第75章 創造機會第50章 誰去誰留第77章 伏擊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160章 營救行動第50章 歐戰風雲第58章 急流勇退第245章 駕駛員第438章 聲東擊西第295章 火速收場第1章 職業士兵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498章 僵持第67章 雷霆萬鈞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252章 各有所獲第545章 陸海之爭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199章 輕敵大意第7章 軍事行動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29章 一八九二第619章 戰火熄滅第276章 爾虞我詐第602章 首腦會晤第455章 死戰難免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75章 出發第59章 深謀遠慮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77章 胸有成竹第403章 沉着冷靜第83章 受捉弄第562章 頑抗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47章 不怕死第56章 代言人第118章 勝券在握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284章 高標準第174章 射殺失手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18章 輕重有別第4章 總統